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传统高职院校传感器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分析当前传感器课程在高职院教学中的现状与原因,重点探讨能力培养为目的,从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探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更新,提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与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传感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42-01
1 引言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验性课程,其涉及物理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化学等多门科学。目前,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比如物联网系统、智能系统都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我国许多行业对从事传感器相关工作职业技能人才需求比重逐年上升,因此,很多中职、高职技术院校都开设了传感器技术类型专业课程。职业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即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有需要有较强的岗位技能与生产实践能力。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是要去使用传感器,维护、维修传感器如何使用传感器去精确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处理在使用传感器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在工作中所必须的实际能力。
2 传感器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理论教学过多,不适合高职教学
传感器技术课程往往重点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对每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以及相关应用,理论性非常强。老师在教学上往往也将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而高职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使得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教学效果也也并不尽如人意。从期末的课程评价上看很多学生表示,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课上虽然听懂了,但没有经过实践巩固,课堂内容不能转化为知识体系。这些都凸显出理论教学的不足。
2.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不能贴近行业要求
通常都在理论教学之后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学生及时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在具体的理论教学学时设计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
2.3 理论与考试考核单一,不能突出能力培养
《传感器技术》是以教师主讲,介绍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这种理论课程过多而实验课较少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而现代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如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会自主学习,成为当前传感器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对于传感器技术类型课程的考核,理论考核是终考定成绩,实验考核依赖于传统的考评机制,采用点名签到的方式,实验报告批改和出勤率相结合的方式, 最后学生的成绩稳保过关,难以对学生形成震慑力! 只有改变这一现状,才能够彻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基于“能力递进”培养模式的总体教学设计
《传感器技术》的课程的培养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在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基本分类、基本结构和相应的各种测量电路的学习中进行培养的。这三层次的能力是递进关系,是通过学生对各种传感器技术的理论体系的掌握体现出来的。各种传感器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体现为专业能力;各类传感器的使用和选型能力体现为应用能力;对于传感器的灵活使用以及系统的重新构建和改造能力体现为创新能力。
由于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是递进关系存在能力传递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传感器技术》的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总体教学设计。通过有针对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实现三个层次递进关系的能力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的同时能将理论体系结构整体把握。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动手搭建实验平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多多元化的考核办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内容
4.1 以能力为基础,更新组织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分别组织与更新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思路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中的各类传感器的原理与特点和实践教学中的验证性试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中的单项能力应用与实践教学中传感器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设计型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将主线“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提取出被测量模型-讲授传感器基础理论-介绍传感器应用实例”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第一章序言中着重讲授在生活中传感器必要性以及多姿多彩生活中传感器扮演重要角色,即主线中的应用系统,让学生感受传感器的巨大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续章节的内容都是按照这意思路进行提出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几个基础理论性验证性试验用外购的试验板进行以外,比如“光纤传感器测量位移”、“热电偶传感器测量温度”等试验都是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还借用学院新引进的“BOSH安防系统实训室”进行综合应用的实践教学。
4.2 以能力为主线,将理论课与实践有机融合
为提高学生能够对传感器技术中每一类传感器都能形成理论体系,不仅需要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后进行,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测量量安排实践教学。例如“测量力的实践教学”“测量温度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对不同传感器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传感器在测量精度、测量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应用能力。在学期期末安排在“BOSH安防系统实训室”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能力培养运用不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与教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讲解每类传感器之前,首先找到传感器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过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对这类传感器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启发学生对此类传感器的各种概念、特性、分类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在每类传感器讲解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式学习传感器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独立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必要时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系统学习过各类传感器之后进行项目教学,组织学生对安防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让学生分组完成布置的项目,每组完成不同的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任务。
4.3 以能力为目标,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专业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将以往以测试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转变为以实践为主的能力和素质考核,理论考核还是必不可缺的。由于本课程有非常强的应用性,需要将实训考核与项目考核引进到考核中,在实训考核中对学生每个实验完成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教师布置不同的项目主题,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期末提交成果,并现场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4 结语
传感器技术是中职、高职教育中电子、机电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实用性也很强,往往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头疼,其原因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本文对传感器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教学改革方法,通过更新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改善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相信对传感器课程以及其他电子相关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传感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42-01
1 引言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验性课程,其涉及物理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化学等多门科学。目前,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比如物联网系统、智能系统都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我国许多行业对从事传感器相关工作职业技能人才需求比重逐年上升,因此,很多中职、高职技术院校都开设了传感器技术类型专业课程。职业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即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有需要有较强的岗位技能与生产实践能力。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是要去使用传感器,维护、维修传感器如何使用传感器去精确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处理在使用传感器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在工作中所必须的实际能力。
2 传感器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理论教学过多,不适合高职教学
传感器技术课程往往重点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对每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以及相关应用,理论性非常强。老师在教学上往往也将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而高职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使得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教学效果也也并不尽如人意。从期末的课程评价上看很多学生表示,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课上虽然听懂了,但没有经过实践巩固,课堂内容不能转化为知识体系。这些都凸显出理论教学的不足。
2.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不能贴近行业要求
通常都在理论教学之后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学生及时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在具体的理论教学学时设计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
2.3 理论与考试考核单一,不能突出能力培养
《传感器技术》是以教师主讲,介绍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这种理论课程过多而实验课较少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而现代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如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会自主学习,成为当前传感器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对于传感器技术类型课程的考核,理论考核是终考定成绩,实验考核依赖于传统的考评机制,采用点名签到的方式,实验报告批改和出勤率相结合的方式, 最后学生的成绩稳保过关,难以对学生形成震慑力! 只有改变这一现状,才能够彻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基于“能力递进”培养模式的总体教学设计
《传感器技术》的课程的培养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在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基本分类、基本结构和相应的各种测量电路的学习中进行培养的。这三层次的能力是递进关系,是通过学生对各种传感器技术的理论体系的掌握体现出来的。各种传感器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体现为专业能力;各类传感器的使用和选型能力体现为应用能力;对于传感器的灵活使用以及系统的重新构建和改造能力体现为创新能力。
由于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是递进关系存在能力传递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传感器技术》的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总体教学设计。通过有针对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实现三个层次递进关系的能力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的同时能将理论体系结构整体把握。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动手搭建实验平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多多元化的考核办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内容
4.1 以能力为基础,更新组织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分别组织与更新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思路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中的各类传感器的原理与特点和实践教学中的验证性试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中的单项能力应用与实践教学中传感器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设计型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将主线“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提取出被测量模型-讲授传感器基础理论-介绍传感器应用实例”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第一章序言中着重讲授在生活中传感器必要性以及多姿多彩生活中传感器扮演重要角色,即主线中的应用系统,让学生感受传感器的巨大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续章节的内容都是按照这意思路进行提出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几个基础理论性验证性试验用外购的试验板进行以外,比如“光纤传感器测量位移”、“热电偶传感器测量温度”等试验都是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还借用学院新引进的“BOSH安防系统实训室”进行综合应用的实践教学。
4.2 以能力为主线,将理论课与实践有机融合
为提高学生能够对传感器技术中每一类传感器都能形成理论体系,不仅需要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后进行,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测量量安排实践教学。例如“测量力的实践教学”“测量温度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对不同传感器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传感器在测量精度、测量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应用能力。在学期期末安排在“BOSH安防系统实训室”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能力培养运用不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与教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讲解每类传感器之前,首先找到传感器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过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对这类传感器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启发学生对此类传感器的各种概念、特性、分类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在每类传感器讲解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式学习传感器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独立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必要时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系统学习过各类传感器之后进行项目教学,组织学生对安防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让学生分组完成布置的项目,每组完成不同的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任务。
4.3 以能力为目标,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专业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将以往以测试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转变为以实践为主的能力和素质考核,理论考核还是必不可缺的。由于本课程有非常强的应用性,需要将实训考核与项目考核引进到考核中,在实训考核中对学生每个实验完成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教师布置不同的项目主题,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期末提交成果,并现场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4 结语
传感器技术是中职、高职教育中电子、机电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实用性也很强,往往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头疼,其原因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本文对传感器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教学改革方法,通过更新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改善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相信对传感器课程以及其他电子相关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