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无论是哪一个年级,哪一个班都出现了部分后进生。后进生在班上虽为数不多,但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成了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这些后进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成绩不理想;二是纪律松懈。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不良现象的呢?经过分析,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家教不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家庭教育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然而,目前的一些家庭教育,特别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听之任之,不加管束,造成孩子野性十足。
误区之二是偏重智育,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大。
误区之三是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严重。
2.缺乏爱的滋润,导致孩子的失落感
后进生多出现在留守儿童。目前,农村中约有1/3的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这些留守儿童,只好跟爷爷、奶奶,或是随寄居在亲朋戚友家里。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常常表现出忧伤、寂寞之感,加上隔代、远亲等原因,对所寄托的孩子,又不敢施以较大的力度去监管,久而久之,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变得放任自流了,上网、打架随处有他们的身影。
3.好攀比,心灵受到扭曲
随着家庭的不断富裕,加上社会的影响,在小学生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高消费,品牌攀比现象较普遍。学习不求进取,平日,与同学来往的多是所谓的“铁哥们”,交谈的内容都是“我爸爸最有本事”“每天给自己多少零花钱”。这些后进生,在物质上虽然得到了满足,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实际上是孤独、迷惑和缺乏自信的。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些孩子比普通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两倍,破坏物品和自杀的比例也更高。
那么如何转变后进生呢?
1.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教之必先爱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其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主动地发奋向上呢?最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尤其是给了那些后进生,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平时,教师深入班级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流谈心,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你当做朋友来看待,学生对老师就会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从而达到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2.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
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变,及时地进行表扬,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发现其闪光点。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即使是后进生,身上也有长处,因此,平日里,我经常注意观察、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我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差,但也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经常带领同学把本班的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于是,我抓住这名学生的优点在班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经常鼓励他继续加油。从此这位学生不但积极做好事,还勤奋学习,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3.从鼓励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人无完人,世上是没有一个人不犯错误的,只是错误有大小之分。一个学生做错了事,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要比批评、斥责更容易让人接受。历史上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如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他看到一名男生想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当即制止了这个学生,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等他回到办公室时,这个学生已先到了办公室等他,陶先生就掏出一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说:“这块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敬我。”陶先生了解到这位学生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于是又掏出第三块糖奖励学生的正义行为。这男生感动得哭着说:“校长,同学做得再不对,我也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他。”最后陶先生掏出第四块糖结束了与学生的谈话,学生在四颗糖的奖励中正确认识了自己的错误,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陶先生对学生的错误采用了鼓励改正行为和奖励改正结果的方式,这是一种充满爱心的教育,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并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加以改正。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陶先生仅用了四句话,四块糖果,就巧妙地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了批评,让这位学生舒舒服服地接受了批评,诚诚恳恳地改正了错误。
4.做好家访,共同教育好后进生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教育好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除了学校外,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与家长沟通,搭建教育桥梁,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家校联系渠道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家访。家访时由于是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在家访前,教师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你该向家长告诉其子女在校的那些情况;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那些情况,切记动不动就向家长告学生的状,或动辄训斥家长,这样势必在家长、学生中造成家访就是“训斥访”“告状访”的不良影响。家访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从而商量好的方法共同教育学生,从而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二是利用通讯工具。就目前,外出务工的家长较普遍,利用电话、信息等方式联系家长,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总而言之,后进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但他们的可塑性强,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耐心而循循善诱地对他们加强教育,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表现在后进生身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定能一个个消除,今天的“丑小鸭”,定能变成明天的“白天鹅”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1.家教不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家庭教育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然而,目前的一些家庭教育,特别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听之任之,不加管束,造成孩子野性十足。
误区之二是偏重智育,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大。
误区之三是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严重。
2.缺乏爱的滋润,导致孩子的失落感
后进生多出现在留守儿童。目前,农村中约有1/3的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这些留守儿童,只好跟爷爷、奶奶,或是随寄居在亲朋戚友家里。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常常表现出忧伤、寂寞之感,加上隔代、远亲等原因,对所寄托的孩子,又不敢施以较大的力度去监管,久而久之,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变得放任自流了,上网、打架随处有他们的身影。
3.好攀比,心灵受到扭曲
随着家庭的不断富裕,加上社会的影响,在小学生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高消费,品牌攀比现象较普遍。学习不求进取,平日,与同学来往的多是所谓的“铁哥们”,交谈的内容都是“我爸爸最有本事”“每天给自己多少零花钱”。这些后进生,在物质上虽然得到了满足,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实际上是孤独、迷惑和缺乏自信的。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些孩子比普通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两倍,破坏物品和自杀的比例也更高。
那么如何转变后进生呢?
1.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教之必先爱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其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主动地发奋向上呢?最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尤其是给了那些后进生,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平时,教师深入班级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流谈心,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你当做朋友来看待,学生对老师就会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从而达到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2.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
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变,及时地进行表扬,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发现其闪光点。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即使是后进生,身上也有长处,因此,平日里,我经常注意观察、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我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差,但也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经常带领同学把本班的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于是,我抓住这名学生的优点在班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经常鼓励他继续加油。从此这位学生不但积极做好事,还勤奋学习,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3.从鼓励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人无完人,世上是没有一个人不犯错误的,只是错误有大小之分。一个学生做错了事,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要比批评、斥责更容易让人接受。历史上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如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他看到一名男生想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当即制止了这个学生,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等他回到办公室时,这个学生已先到了办公室等他,陶先生就掏出一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说:“这块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敬我。”陶先生了解到这位学生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于是又掏出第三块糖奖励学生的正义行为。这男生感动得哭着说:“校长,同学做得再不对,我也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他。”最后陶先生掏出第四块糖结束了与学生的谈话,学生在四颗糖的奖励中正确认识了自己的错误,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陶先生对学生的错误采用了鼓励改正行为和奖励改正结果的方式,这是一种充满爱心的教育,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并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加以改正。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陶先生仅用了四句话,四块糖果,就巧妙地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了批评,让这位学生舒舒服服地接受了批评,诚诚恳恳地改正了错误。
4.做好家访,共同教育好后进生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教育好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除了学校外,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与家长沟通,搭建教育桥梁,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家校联系渠道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家访。家访时由于是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在家访前,教师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你该向家长告诉其子女在校的那些情况;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那些情况,切记动不动就向家长告学生的状,或动辄训斥家长,这样势必在家长、学生中造成家访就是“训斥访”“告状访”的不良影响。家访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从而商量好的方法共同教育学生,从而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二是利用通讯工具。就目前,外出务工的家长较普遍,利用电话、信息等方式联系家长,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总而言之,后进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但他们的可塑性强,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耐心而循循善诱地对他们加强教育,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表现在后进生身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定能一个个消除,今天的“丑小鸭”,定能变成明天的“白天鹅”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