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科在全麻下共施行唇腭裂修复术136例,其中82例患者全麻未清醒即送返病房监护室,现将苏醒过程中的并发症分析如下:rn1 临床资料rn 本组82例ASA Ⅰ~Ⅱ级,男性5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1岁。唇裂修复20例,腭裂修复术62例。rn 麻醉前用药:1岁以内小儿采用阿托品0.02 mg/kg,1岁以上加用哌替啶1 mg/kg。rn 麻醉方法:除唇裂修复术外,腭裂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唇裂修复术中采用氯胺酮,安定麻醉,共20例;腭裂修复术中,一组以羟丁酸钠,氯胺酮,安定麻醉共38例,另一组以羟丁酸钠、芬太尼、10 g/L普鲁卡因加琥珀胆碱麻醉,共24例。rn 监测:本组患者入监护室观察2 min,用美国产MEC503脉搏氧饱和度监护仪行SPO2监测,然后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入室后首次监测SPO2其结果<94%者25例(30%),其他并发症28例(34%),其中呼吸道梗阻11例(13.4%),恶心呕吐13例(15.9%),呼吸停止1例(1.2%),躁动不安3例(3.6%)。rn2 讨 论rn2.1 低氧血症作为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Viagkumar等报道小儿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8%。本文82例小儿全麻后监测SPO2,发现SPO2<94%者25例(30%)。分析其发生原因为小儿喉部较成人狭窄,粘膜细嫩,气管插管机械刺激易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同时,小儿呼吸肌发育不全,术中易出现肺不胀和通气障碍。此外,麻醉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加之小儿代谢旺盛而耗氧量大,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监测SPO2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吸氧是纠正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rn2.2 呼吸道梗阻主要原因为分泌物增多,因氯胺酮等麻醉药作用,可使唾液腺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阿托品的作用约维持1 h,因此对手术时间较长者,术中应酌情追加阿托品为妥。为保持呼吸道通场,应及时清除分泌物,拔管前彻底进行吸引。本组1例呼吸停止患者系麻醉时反复气管插管才得以成功,考虑为喉头充血水肿,致拔管后呼吸困难,造成暂时缺氧,呼吸暂停,经重新气管插管给氧、皮质激素等治疗恢复。氯胺酮苏醒期常出现精神症状,包括躁动、谵妄等,3例患者躁动不安可能与氯胺酮的副作用有关,经给予镇静、镇痛药治疗即恢复安静状态。rn2.3 恶心呕吐是术后最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误吸或窒息。小儿唇腭裂术后呕吐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由于:(1)术中胃液及吞入涎液、血液和气体潴留致胃扩张,达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内脏传入神经包括伤害性感受器的活动,麻醉时患者多处于肌肉松弛状态,故不易引起呕吐。在清醒时,在上述扩张性刺激下,上腹部不适感增加,进而引起恶心甚至呕吐;(2)麻醉苏醒期,患儿头部运动对前庭迷路系统的刺激;(3)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等。本组患者入监护室头部即转向一侧,呕吐发生时,及时清除吸引口内呕吐物,均未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