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莫失终极关怀意识

来源 :show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代的太学生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骄傲,即便是在新中国也敢为天下先,成为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学生活是我不曾拥有却无比神往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关心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就业,而是一些看上去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问题,譬如尼采的哲学,欧洲思想启蒙时期的伟大著述,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几乎与任何功利目的无关,但是这种思考却直接影响着文化和社会的未来,所以被称为终极关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地消退了。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被放在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作去自习室阅读,其他的同学还会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从大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应该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具备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度来将自己和非大学生区别开来。虽然大学生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
  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以下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这里所说的书并不是跟专业知识、毕业求职有直接关系的书,而是说哲学、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书籍。不是只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研读弗洛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现代历史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翻看《独秀文存》。这些书籍并不能给你一种直接的工作技巧和专业技能,但是,它们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处的“书”虽然可以做相当宽泛的理解,但是我想应该不是指《ASP网络开发技术》《微观经济学19讲》之类的书籍吧。
  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读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果自己的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那他只会被这个社会孤立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对现实的关注不一定能够让你得到什么,社会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发生什么改变,但是,如果谁都不来关注,那到底该由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他文献
文[1]讨论了三角形的一个向量性质并将其推广到三棱锥中.命题1如图1所示,已知△ABC及其内部一点P,若λ1^→PA+λ2^→PBλ3^→PC=^→0,λ1,λ2,λ3都是正实数,过点P作直线与AB、AC
时下,“神舟”、“天宫”正飞得一片火热,同时也带着宇航业一并飞向了高潮。水涨船高,似乎在这个年代,任何与航空航天相关的专业都是炙手可热的。这好比“鱼”与“渔”的逻辑,“开
从陌生到熟悉、缘生像所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一样,大四下学期我在宿舍过着猪一样的生活。中午11点多起床,照常开着电脑无聊地刷微博,偶然看到一个段子愣住了:“你有没有试过回头看
2009年江西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第21题:题目 已知点P1(x0,y0)为双曲线x^2/8b^2-y^2/b^2=1(b为正常数)上任一点,F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过P1作右准线的垂线,垂足为A,连接F2A并延长交y轴于点P2
毕业季即将到来,自然少不了拍毕业照。你想拥有给力的毕业照吗?看看这些牛人的毕业照,不论单人照、多人照还是集体照,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一种天生的幽默,这些照片是不是给你很多
信用信息就是反映或描述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等,主要包括政府信用信息、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资源则是生产制造信用产品的原材料。南京市要建立
可曾见过组成我们人体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可曾见过发光的小自鼠?可曾见过特别肥胖特别大的小白鼠?可曾见过五彩缤纷的细菌?学了生物,你就能知道以上的种种有趣现象。很多科学家曾
我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八千年前的一个雕刻:一个女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朵落花闻。今天的北京很可能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这个美的动作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八千年前的艺术品里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