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代的太学生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骄傲,即便是在新中国也敢为天下先,成为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学生活是我不曾拥有却无比神往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关心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就业,而是一些看上去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问题,譬如尼采的哲学,欧洲思想启蒙时期的伟大著述,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几乎与任何功利目的无关,但是这种思考却直接影响着文化和社会的未来,所以被称为终极关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地消退了。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被放在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作去自习室阅读,其他的同学还会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从大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应该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具备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度来将自己和非大学生区别开来。虽然大学生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
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以下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这里所说的书并不是跟专业知识、毕业求职有直接关系的书,而是说哲学、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书籍。不是只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研读弗洛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现代历史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翻看《独秀文存》。这些书籍并不能给你一种直接的工作技巧和专业技能,但是,它们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处的“书”虽然可以做相当宽泛的理解,但是我想应该不是指《ASP网络开发技术》《微观经济学19讲》之类的书籍吧。
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读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果自己的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那他只会被这个社会孤立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对现实的关注不一定能够让你得到什么,社会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发生什么改变,但是,如果谁都不来关注,那到底该由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代的太学生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骄傲,即便是在新中国也敢为天下先,成为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学生活是我不曾拥有却无比神往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关心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就业,而是一些看上去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问题,譬如尼采的哲学,欧洲思想启蒙时期的伟大著述,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几乎与任何功利目的无关,但是这种思考却直接影响着文化和社会的未来,所以被称为终极关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地消退了。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被放在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作去自习室阅读,其他的同学还会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从大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应该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具备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度来将自己和非大学生区别开来。虽然大学生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
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以下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这里所说的书并不是跟专业知识、毕业求职有直接关系的书,而是说哲学、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书籍。不是只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研读弗洛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现代历史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翻看《独秀文存》。这些书籍并不能给你一种直接的工作技巧和专业技能,但是,它们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处的“书”虽然可以做相当宽泛的理解,但是我想应该不是指《ASP网络开发技术》《微观经济学19讲》之类的书籍吧。
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读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果自己的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那他只会被这个社会孤立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对现实的关注不一定能够让你得到什么,社会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发生什么改变,但是,如果谁都不来关注,那到底该由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