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德国人创造了甲壳虫的经典,那么拉丁美洲这片炙热的土地则创造了甲壳中的文化,因为直到2003年,第一代甲壳虫才在墨西哥停产,并且在在巴西和墨西哥的马路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街景。第一代甲壳虫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时间最久的单一车型。1935年,代号VW1和VW2的样车诞生。全部搭载0.7L四缸风冷发动机,功率拥有18kW。1936年,三款VW3样车在德国斯图加特完成,并且在最苛刻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到1937年测试里程累计达290万公里,VW3的可靠性得到了德国汽车制造联合会的认可。1938年,在美国某杂志报道中,因其造型酷似甲壳类瓢虫,所以被起了“甲壳虫”这个绰号。直至1968年大众才在广告中第一次称其为甲壳虫。
1945年德国战败,大众汽车工厂被美国移交英国控制。1946年3月开始,工厂每个月生产1000辆汽车,命名为大众1型汽车,在接下来的10年里甲壳虫的产量急剧增加,1955年第100万辆甲壳虫装配下线。这时的甲壳虫性能稍有提升,发动机拥有25kW的功率,最高时速可达115km/h。截至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产量已达15007034辆,超过单一车型生产数量最多的保持者福特T型车的总产量。尽管甲壳虫在60年代非常成功,但是在70年代初期,甲壳虫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销量暴跌。1974年7月1日,沃尔夫斯堡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1978年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但是甲壳虫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大众将生产线转移至运营成本更低的巴西和墨西哥继续生产甲壳虫。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直至2003年7月30日,编号为21529464的甲壳虫在墨西哥普埃布拉生产下线,这是最后一只甲壳虫,随后被送到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博物馆,纪念第一代甲壳虫65年的光辉历程。
在50年代甲壳虫经历了很多细节改良,AUTOart出品的1:18Volkswagen Beetle 1200 Limousine(1955)版正是其中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將分裂式尾窗改为一扇椭圆形尾窗。1954年通过扩大气缸内径,将排量从1.1L提升至1.2L,也因此而得名大众1200(50年代大众并没有正式用甲壳虫这个名字)。1955年将分开式尾灯改为一体式尾灯,转向信号改为闪烁方式。至于Limousine,是豪华版的意思,这款国民汽车在当时是否真的豪华不好评判,但是随着燃料辛烷值的提高和压缩比的提高,这款车能够每次顺畅的发动,在当时这绝对算一项绝技。
模型主体为合金材质,采用全开工艺,冰蓝色的金属漆令这款模型更加复古,车身及车窗的镀铬零件非常光亮,传递着豪华的气息。虽然这款车外观没有过多的装配零件,但是细节刻画非常认真,车头标及雨刷器采用蚀刻片,车头两个镀铬进气口及前盖车标均为独立零件。值得一提的是反光镜支架为金属材质,不仅纤细而且很结实。车灯纹理刻画非常逼真,唯一遗憾的是模型后窗下的散热格栅没有制作镂空效果。
前盖开启机构采用金属铰链与独立支架结构,内部有一只备胎,备胎还可以单独取出。除了轮毂的分色以外,轮毂上5个螺丝孔的细节也得到了如实还原。车门开启结构采用与原车一致的合页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车门并非通过两个单薄的小合页固定的,而是通过一整条金属板内嵌在门缝里,这种设计既做到真实还原的效果又能保证刚性。为了避免把玩过程中车门自动弹开,在车门和车体上分别安装了磁铁。模型内饰地板植绒并且配有橡胶脚垫,仪表盘和方向盘中心的标志及字迹都非常清晰,模型座椅虽然采用塑料材质,但是绒布座椅的仿真效果非常逼真。细心观察会发现B柱上的橡胶扶手也做出了还原,除此之外这款模型只有驾驶员一侧安装了遮阳板,据考证50年代的汽车副驾驶位置基本不安装遮阳板。
后发动机舱盖同样采用独立金属支架结构,打开后可以看到一颗小巧的四缸风冷发动机,发动机周围的管线、皮带及空滤等一应俱全。底盘整体为塑料材质,展现细节也比较简单,可以看到部分裸露在外的前后悬架结构,后悬架部分还可以看到发动机底壳、变速器、半轴及排气系统等,值得一提的是排气尾喉为独立镀铬零件。模型转向角度非常大,而且四轮旋转非常灵活。
这款模型整体做工非常好,品控也把握的非常到位。虽然甲壳虫本身没有过多的奢华装饰细节,但是模型上一些蚀刻片的采用,达到了逼真的视觉效果。冰蓝金属漆和车身镀铬零件极为光亮整洁,令这款模型更具古老的韵味。一部有历史、有传承、有故事的经典老车用精致的工艺等比还原才是模型收藏的真正意义。
1945年德国战败,大众汽车工厂被美国移交英国控制。1946年3月开始,工厂每个月生产1000辆汽车,命名为大众1型汽车,在接下来的10年里甲壳虫的产量急剧增加,1955年第100万辆甲壳虫装配下线。这时的甲壳虫性能稍有提升,发动机拥有25kW的功率,最高时速可达115km/h。截至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产量已达15007034辆,超过单一车型生产数量最多的保持者福特T型车的总产量。尽管甲壳虫在60年代非常成功,但是在70年代初期,甲壳虫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销量暴跌。1974年7月1日,沃尔夫斯堡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1978年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但是甲壳虫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大众将生产线转移至运营成本更低的巴西和墨西哥继续生产甲壳虫。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直至2003年7月30日,编号为21529464的甲壳虫在墨西哥普埃布拉生产下线,这是最后一只甲壳虫,随后被送到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博物馆,纪念第一代甲壳虫65年的光辉历程。
在50年代甲壳虫经历了很多细节改良,AUTOart出品的1:18Volkswagen Beetle 1200 Limousine(1955)版正是其中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將分裂式尾窗改为一扇椭圆形尾窗。1954年通过扩大气缸内径,将排量从1.1L提升至1.2L,也因此而得名大众1200(50年代大众并没有正式用甲壳虫这个名字)。1955年将分开式尾灯改为一体式尾灯,转向信号改为闪烁方式。至于Limousine,是豪华版的意思,这款国民汽车在当时是否真的豪华不好评判,但是随着燃料辛烷值的提高和压缩比的提高,这款车能够每次顺畅的发动,在当时这绝对算一项绝技。
模型主体为合金材质,采用全开工艺,冰蓝色的金属漆令这款模型更加复古,车身及车窗的镀铬零件非常光亮,传递着豪华的气息。虽然这款车外观没有过多的装配零件,但是细节刻画非常认真,车头标及雨刷器采用蚀刻片,车头两个镀铬进气口及前盖车标均为独立零件。值得一提的是反光镜支架为金属材质,不仅纤细而且很结实。车灯纹理刻画非常逼真,唯一遗憾的是模型后窗下的散热格栅没有制作镂空效果。
前盖开启机构采用金属铰链与独立支架结构,内部有一只备胎,备胎还可以单独取出。除了轮毂的分色以外,轮毂上5个螺丝孔的细节也得到了如实还原。车门开启结构采用与原车一致的合页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车门并非通过两个单薄的小合页固定的,而是通过一整条金属板内嵌在门缝里,这种设计既做到真实还原的效果又能保证刚性。为了避免把玩过程中车门自动弹开,在车门和车体上分别安装了磁铁。模型内饰地板植绒并且配有橡胶脚垫,仪表盘和方向盘中心的标志及字迹都非常清晰,模型座椅虽然采用塑料材质,但是绒布座椅的仿真效果非常逼真。细心观察会发现B柱上的橡胶扶手也做出了还原,除此之外这款模型只有驾驶员一侧安装了遮阳板,据考证50年代的汽车副驾驶位置基本不安装遮阳板。
后发动机舱盖同样采用独立金属支架结构,打开后可以看到一颗小巧的四缸风冷发动机,发动机周围的管线、皮带及空滤等一应俱全。底盘整体为塑料材质,展现细节也比较简单,可以看到部分裸露在外的前后悬架结构,后悬架部分还可以看到发动机底壳、变速器、半轴及排气系统等,值得一提的是排气尾喉为独立镀铬零件。模型转向角度非常大,而且四轮旋转非常灵活。
这款模型整体做工非常好,品控也把握的非常到位。虽然甲壳虫本身没有过多的奢华装饰细节,但是模型上一些蚀刻片的采用,达到了逼真的视觉效果。冰蓝金属漆和车身镀铬零件极为光亮整洁,令这款模型更具古老的韵味。一部有历史、有传承、有故事的经典老车用精致的工艺等比还原才是模型收藏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