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办学成效,其中,职业教育集团在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环节起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等显著作用。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在原有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携手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组建广东影视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广东影视职教集团”),依托该集团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影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进程,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成果,实现影视专业建设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特色的“双精准示范专业”。
一、 影视专业“双精准示范”的内涵理解1.影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弊端,且有升级需求
中职学校影视技能人才的电视、电影项目实战经验和实操能力是学校专业办学的主攻方向,中职学校普遍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教学定岗培养、实习就业定向输出,同步培养校内的专业师资队伍。但是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会遭遇企业的影视项目数量少,项目制作周期短、变化大,人才需求岗位分散、人员少而精等“合作尴尬”,导致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只能采取“量体裁衣”的折衷方案,即人才培养过程按照培养目标统一授课、培养,但是在实操、实习环节只能少数人参加,而要在实习环节能被合作企业成功录用的学生就业个案,显得少之又少。
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适合开展校企合作的本土企业数量不足,以及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投入人力物力的制约,难以有效实现校企合作“一对多”的专业办学局面,因此,校企合作亟需依托行业进行合作模式的升级,即从“一对一”升级为“一对多”,从“点对点”迈向“面对面”。
2.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决定了“双精准”的必要性
随着广东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为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达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標准也需要转向中高端发展,既要解决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多不多”的问题,更要解决符合中高端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好不好”的问题。在这个企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广东省提出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恰逢其时。
二、 广东影视职教集团赋能“双精准示范专业”的发展路径1.职业教育集团的定位及优势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整合多方力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广东影视职教集团赋能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影视专业
(1)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成立初衷
以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影视专业深厚的办学成果为基础,以十二年数十家企业校企融合历程为经验,旨在构建广东影视职业教育集团,在实践中完善办学模式,进行赋能影视专业的“双精准”工作。通过集团成员之间的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开展社会服务作为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任务,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职业培训,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影视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2)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汇集多方资源
通过整合广东乃至全国的影视、动画、艺术设计等企业资源,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现了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及成员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从“一对一”走向“一对多”,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的影视专业能够从职教集团当中汲取丰富的企业资源,例如,学校自2016年通过校企联合摄制电影《宠物校花》成功登陆全国院线以来,2017-2019年连续发力,与集团的成员企业开展深入、广泛的影视项目产教融合,包括与中央电视台微电影中文频道共建“大湾区影视拍摄中心”、与浙江金豪影业校企联合摄制电影《破冰行动》、与北京尖叫影业校企联合摄制电影《卧底毒龙》《险金风云》、与鹰尚影业校企联合摄制电影《我的野蛮囧妃》《疯狂的铁锤》等,目前已累计摄制院线电影17部,网大电影8部,专业办学从此有了更多的影视项目可参与合作,学生的教学与培训、实习与就业也从而得到跨越式拓宽,避免了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尴尬,有效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3)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和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成员企业通过共建影视实训基地、共享影视摄制设备、实训实习岗位互补,实现影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与影视项目制作过程的融合,增强影视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校企联合摄制国家公安部大型禁毒题材连续剧《破冰行动》为例,学校组织172名影视专业学生、5名专业教师参与剧组摄制顶岗实训,为期27天。在实训开展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训岗位意愿及剧组的用人选拔,在16名剧组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到摄制工作的导演助理、副导演助理、录音、灯光、服装、道具、化妆、后期、群演等实训岗位,分时段、零距离、深度学习影视摄制的标准及内容,真正地体验影视工业的匠心精神及酸甜苦辣。
(4)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找准人才输出细分方向
通过广东影视职教集团内成员的长期合作及沟通,学校听取成员单位的市场动态分析,更容易帮助学生找准实习就业方向。例如,2019年在集团成员广州万佳影视公司的建议之下,加快开设短视频与直播的专业课程,学校与该企业联合设立“广州万佳直播中心”,孵化短视频创作、制作、直播营销等一系列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岗位人才,在原有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方向新增了更丰富的技术培训和岗位指引,使得2019年影视专业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受到热捧,短视频和直播相关岗位的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其他岗位。学校进而跟企业进一步扩大专业办学合作,调整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精准。
(5)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引进影视产业优秀文化
学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启动五间“名导演电影工作室”,由集团成员推荐导演担任工作室主持人;每年设立“影视专业毕业设计答辩专场”,定期邀请集团成员的企业大师(导演或者副导演等)开展专场讲座,同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及企业大师联合进行毕业设计作品答辩及考核评价;提倡由学生自编、自创、自演、自制微电影等,推动学生的技术技能高阶发展,提升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的能力和质量。
(6)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贯通人才成长通道
学校在牵头组建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过程中,注重人才立交桥的搭建,邀请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成为集团成员,职业院校之间在办学优势方面互通有无的同时,也积极协助成员单位拓宽中高职衔接、实现中高职“3 2”、五年一贯制对接培养等方式,为中高职学生打通成长通道。目前,学校已成功与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中高职贯通培养合作模式,影视专业已逐年递增升学高职的学生人数,人才成长通道得到升级。
三、 中职学校影视专业“双精准”的未来展望(1)精准,与粗放相对应,意味着从广度转向深度,从粗而浅转向细而深,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通过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平台型媒介和教育型组织,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校企之间互不理解、语言不通、各自为政的局面。
(2)“双精准”的内涵,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解及推动,包括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育人需求、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标准、社会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等。中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需要高度关注职业的发展动态及学生的素养提升,为毕业生的就业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夯实基础。
四、总结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立足服务于广东区域企业转型升级全面进入新常态的需求,依托广东影视职业教育集团,以“双精准”为方向,加强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长效机制,寻求“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紧密型发展效能,值得肯定及借鉴推广。
责任编辑陈春阳
一、 影视专业“双精准示范”的内涵理解1.影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弊端,且有升级需求
中职学校影视技能人才的电视、电影项目实战经验和实操能力是学校专业办学的主攻方向,中职学校普遍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教学定岗培养、实习就业定向输出,同步培养校内的专业师资队伍。但是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会遭遇企业的影视项目数量少,项目制作周期短、变化大,人才需求岗位分散、人员少而精等“合作尴尬”,导致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只能采取“量体裁衣”的折衷方案,即人才培养过程按照培养目标统一授课、培养,但是在实操、实习环节只能少数人参加,而要在实习环节能被合作企业成功录用的学生就业个案,显得少之又少。
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适合开展校企合作的本土企业数量不足,以及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投入人力物力的制约,难以有效实现校企合作“一对多”的专业办学局面,因此,校企合作亟需依托行业进行合作模式的升级,即从“一对一”升级为“一对多”,从“点对点”迈向“面对面”。
2.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决定了“双精准”的必要性
随着广东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为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达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標准也需要转向中高端发展,既要解决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多不多”的问题,更要解决符合中高端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好不好”的问题。在这个企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广东省提出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恰逢其时。
二、 广东影视职教集团赋能“双精准示范专业”的发展路径1.职业教育集团的定位及优势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整合多方力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广东影视职教集团赋能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影视专业
(1)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成立初衷
以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影视专业深厚的办学成果为基础,以十二年数十家企业校企融合历程为经验,旨在构建广东影视职业教育集团,在实践中完善办学模式,进行赋能影视专业的“双精准”工作。通过集团成员之间的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开展社会服务作为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任务,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职业培训,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影视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2)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汇集多方资源
通过整合广东乃至全国的影视、动画、艺术设计等企业资源,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现了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及成员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从“一对一”走向“一对多”,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的影视专业能够从职教集团当中汲取丰富的企业资源,例如,学校自2016年通过校企联合摄制电影《宠物校花》成功登陆全国院线以来,2017-2019年连续发力,与集团的成员企业开展深入、广泛的影视项目产教融合,包括与中央电视台微电影中文频道共建“大湾区影视拍摄中心”、与浙江金豪影业校企联合摄制电影《破冰行动》、与北京尖叫影业校企联合摄制电影《卧底毒龙》《险金风云》、与鹰尚影业校企联合摄制电影《我的野蛮囧妃》《疯狂的铁锤》等,目前已累计摄制院线电影17部,网大电影8部,专业办学从此有了更多的影视项目可参与合作,学生的教学与培训、实习与就业也从而得到跨越式拓宽,避免了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尴尬,有效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3)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和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成员企业通过共建影视实训基地、共享影视摄制设备、实训实习岗位互补,实现影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与影视项目制作过程的融合,增强影视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校企联合摄制国家公安部大型禁毒题材连续剧《破冰行动》为例,学校组织172名影视专业学生、5名专业教师参与剧组摄制顶岗实训,为期27天。在实训开展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训岗位意愿及剧组的用人选拔,在16名剧组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到摄制工作的导演助理、副导演助理、录音、灯光、服装、道具、化妆、后期、群演等实训岗位,分时段、零距离、深度学习影视摄制的标准及内容,真正地体验影视工业的匠心精神及酸甜苦辣。
(4)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找准人才输出细分方向
通过广东影视职教集团内成员的长期合作及沟通,学校听取成员单位的市场动态分析,更容易帮助学生找准实习就业方向。例如,2019年在集团成员广州万佳影视公司的建议之下,加快开设短视频与直播的专业课程,学校与该企业联合设立“广州万佳直播中心”,孵化短视频创作、制作、直播营销等一系列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岗位人才,在原有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方向新增了更丰富的技术培训和岗位指引,使得2019年影视专业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受到热捧,短视频和直播相关岗位的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其他岗位。学校进而跟企业进一步扩大专业办学合作,调整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精准。
(5)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引进影视产业优秀文化
学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启动五间“名导演电影工作室”,由集团成员推荐导演担任工作室主持人;每年设立“影视专业毕业设计答辩专场”,定期邀请集团成员的企业大师(导演或者副导演等)开展专场讲座,同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及企业大师联合进行毕业设计作品答辩及考核评价;提倡由学生自编、自创、自演、自制微电影等,推动学生的技术技能高阶发展,提升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的能力和质量。
(6)为影视专业的“双精准”贯通人才成长通道
学校在牵头组建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过程中,注重人才立交桥的搭建,邀请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成为集团成员,职业院校之间在办学优势方面互通有无的同时,也积极协助成员单位拓宽中高职衔接、实现中高职“3 2”、五年一贯制对接培养等方式,为中高职学生打通成长通道。目前,学校已成功与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中高职贯通培养合作模式,影视专业已逐年递增升学高职的学生人数,人才成长通道得到升级。
三、 中职学校影视专业“双精准”的未来展望(1)精准,与粗放相对应,意味着从广度转向深度,从粗而浅转向细而深,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通过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平台型媒介和教育型组织,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校企之间互不理解、语言不通、各自为政的局面。
(2)“双精准”的内涵,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解及推动,包括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育人需求、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标准、社会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等。中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需要高度关注职业的发展动态及学生的素养提升,为毕业生的就业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夯实基础。
四、总结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立足服务于广东区域企业转型升级全面进入新常态的需求,依托广东影视职业教育集团,以“双精准”为方向,加强广东影视职教集团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长效机制,寻求“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紧密型发展效能,值得肯定及借鉴推广。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