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汤镇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脚下,以富硒温泉闻名,被誉为“华夏第一硒泉”。原汁原味的“富硒”食材带来地道的美食,形成风味兼容并蓄的饮食文化。当地的宜春大包子、温汤佬皮蛋、包圆、扎粉、枣糕、板鸭、慈化鸡、冻米糖等特色饮食,尤其是“明月宴”“禅都素宴”等不仅颇具宜春元素,而且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传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着民众真、善、美的性情。这些不仅成就了“舌尖上的美味”,还超越了饮食范畴,已经转化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珍贵留存。温汤镇也因此获评“世界温泉健康名镇”“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称号。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也是一种“隐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学习美食的制作过程,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感受家乡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园开展了“温汤小镇美食街”主题环创活动,以“景”开始,运用适宜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开展丰富的区域游戏,实现美景与美食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学习、传承、弘扬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如何让环境创设与饮食文化紧密结合,从而引发幼儿自主探寻饮食文化的“美”?我们坚持谋划走在“前”,认真做好主题环创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先给幼儿讲述了温汤饮食文化的动人故事:“相传,当年嫦娥在明月山情急之下吞食仙丹后欲飞往月宫。可是路途遥远,嫦娥姑娘如何才能到达月宫呢?温汤的老百姓经过商量决定,东西要实用,不能多带。于是,大家为嫦娥姑娘准备了三样美食:一个馅足、个儿大、味美的大包子,一个被当地百姓称为银河系地图的‘太极图’(煎黄鳝),一个可做定位仪的皮蛋。在飞天的路上,嫦娥按着‘太极图’所指路线,利用皮蛋当定位仪,靠着美味大包子充饥,最终成功飞抵月宫!”如今,温汤镇和宜春大包子、温汤佬皮蛋、“太极图”等美食一起成为了宜春的代名词。
在成功调动幼儿探寻美食的热情后,我们开展了“品温汤美食,过‘硒’式生活”的亲子郊游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特色美食店,邀请“温汤发糕”“宜春大包子”等传统美食制作的传人来园为幼儿现场演示食品的制作工序和过程,讲解小吃的起源、制作方法和外形特点,让幼儿在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刺激下,亲身体验家乡饮食文化的博大与深远。
在实地观摩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商讨如何创设“温汤小镇美食街”。“我认为,宜春大包子店应该作为温汤小镇美食街的‘金字招牌’。因为我最爱吃大糖包子,馅是白糖混着少许芝麻和桂花。吃前要小心捏匀掰开,否则一不小心糖馅就会溢得满手都是。所以有一句宜春话就叫:外里外行,吃包流糖。”“我想开温汤发糕店,发糕闻起来有黑芝麻与猪油的香味,吃进去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妈妈还告诉我,‘发糕’是‘福高’的谐音,象征‘年年发、步步高’的寓意。”“我想在主題墙上宣传温汤佬皮蛋。因为它有100多年的历史,不仅好看,还很好吃。蛋白Q弹Q弹的,里面浓稠的蛋液缓缓地流淌,轻咬一口,唇齿留香。没有吃温汤佬皮蛋,就等于没有来过温汤。”……幼儿个个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经过师幼共同讨论,最终确定“温汤小镇美食街”主要由“宜春大包子店”“古井烧烤店”等特色小吃店组成,还有“瑶池泡脚店”等休闲配套店铺,主题墙设置“舌尖上的宜春”“明月宴”“富硒皮蛋”“泉街小吃”等版块。
“温汤小镇美食街”环创的大致框架已经搭好,剩下的就是动脑动手,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此,我们坚持覆盖重在“全”的指导思想,将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体现在主题墙上,还覆盖到了幼儿能接触到的每一个角落,努力营造浓郁的家乡饮食文化气息。
1.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我们坚持站在幼儿的立场创设“温汤小镇美食街”。首先,根据幼儿的身高,设计、搭建“宜春大包子店”“古井烧烤店”,并配套相应的桌椅板凳、食品陈列架等设施,满足幼儿学习和游戏的需要。其次,充分考虑幼儿的视线与成人视线的差距,选择与幼儿视线相平的墙面做主题墙环境创设,以此拉近主题环境与幼儿之间的空间距离,让幼儿既能看到,又能摸到。第三,主题环创中的每一个空间都向幼儿全面开放,幼儿随时可进入、可亲近、可触摸,有利于幼儿回忆与梳理探究饮食文化的过程,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幼儿的参与性
在主题创设过程中,我们认真思考了哪些内容是幼儿可以自然参与的,哪些内容是与家乡饮食文化主题完美契合的。在商量好环境创设内容之后,我们尽量放手让幼儿参与环创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幼儿利用粘土、不织布和各种环保废旧材料,通过手工、剪纸、绘画等形式,自己制作作品来装饰环境,充分展示具有温汤特色的传统美食。
比如:宜春大包子形状圆如满月、质软富有弹性、味美鲜香绵爽,寄托了家乡生生不息、繁衍相连的故乡情。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先通过语言活动回忆自己吃过的宜春大包子,回顾包子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再通过播放图片、照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包子的制作方法,搓、团、粘、按、捏,幼儿通过一系列制作手法,将手中的粘土做成了栩栩如生的宜春大包子。制作完成后,教师把幼儿的作品摆到“宜春大包子店”的陈列架上进行展示。幼儿兴奋地说道:“我要带爸爸妈妈来宜春大包子店尝尝我做的美味!”
3.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创设主题环境,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通过实地走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地的特色小吃、经典菜肴和饮食习俗,探寻家乡美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比如:在“舌尖上的宜春”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教师按照幼儿的想法,从墙的左面到右面,首先展示了“红薯丸子”“艾米果”“梅干菜饼”“糖油粑粑”等泉街小吃,然后介绍了温汤佬皮蛋的制作过程,最后以“明月宴”作为压轴大餐。“明月宴”不仅做工考究,色鲜味美,而且所取的菜名都跟月亮有关,有“花好月圆”“荷塘月色”“四星捧月”“二泉映月”“瑶池沐月”“金鸡啼月”“猴子捞月”“群星守月”“嫦娥奔月”等,这些菜名典雅瑰丽,美妙动听,形象生动,含意隽永深远,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陪伴幼儿一起在环创的过程中感受家乡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围绕“家乡的美食”主题,我们以“温汤小镇美食街”为背景,组织开展了“包子畅想曲”“粽子的故事”“豌豆变变变”等班本教学,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食材带来的别具一格的美感。以食物为载体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饮食文化的启蒙教育。
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感受家乡饮食文化,我们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宜春”为主题的美食文化节。在“温汤小镇美食街”,幼儿兴趣很浓,情绪很高,劲头十足,争先恐后地涌入美食街当老板、扮顾客,一个个有模有样,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泉街小吃店”生意红火,顾客络绎不绝。“老板”学着用宜春方言吆喝道:“瞧一瞧,看一看!富硒温泉水现场烹饪的米粉,好吃又不贵,大家快来买!”有经验的顾客还和老板讨价还价,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领略到了家乡饮食文化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和蕴含的传承意义。
后来的美食活动中,我们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区。幼儿自主探索出了许多新玩法,如“温汤美食地图”“寻找温汤美食”“温汤人气美食打卡”“温汤美食外卖小哥”等游戏。扮演“老板”的幼儿学会了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串串香的海带结、金针菇、土豆片、豆腐干卖完了,他们会自主联系美工坊的幼儿制作;遇到传统节日,他们会主动联系美工坊的幼儿设计优惠券;碰到“顾客”网上下单,他们还会联系“外卖小哥”跑腿送货……区域联动、区域互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我们发现,在不设限的环境和材料支持下,幼儿游戏的意图更容易实现,他们会积累很多经验来应对游戏中的各种状况,并在和同伴的碰撞、争吵、妥协、商量中找到与他人相处、协作的方式方法,既提高了传承文化的意识,又增强了友爱合作的精神。
總之,通过开展“温汤小镇美食街”主题环创,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创设作为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幼儿园环境是为孩子而创,是给孩子看”的观念,从幼儿需求规划主题环境,从幼儿视角创设主题环境,才能使幼儿在本土的饮食文化熏陶中获得对家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责任编辑:牛丽真)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也是一种“隐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学习美食的制作过程,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感受家乡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园开展了“温汤小镇美食街”主题环创活动,以“景”开始,运用适宜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开展丰富的区域游戏,实现美景与美食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学习、传承、弘扬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一、念好“前”字经,培植幼儿探寻美食的情愫
如何让环境创设与饮食文化紧密结合,从而引发幼儿自主探寻饮食文化的“美”?我们坚持谋划走在“前”,认真做好主题环创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先给幼儿讲述了温汤饮食文化的动人故事:“相传,当年嫦娥在明月山情急之下吞食仙丹后欲飞往月宫。可是路途遥远,嫦娥姑娘如何才能到达月宫呢?温汤的老百姓经过商量决定,东西要实用,不能多带。于是,大家为嫦娥姑娘准备了三样美食:一个馅足、个儿大、味美的大包子,一个被当地百姓称为银河系地图的‘太极图’(煎黄鳝),一个可做定位仪的皮蛋。在飞天的路上,嫦娥按着‘太极图’所指路线,利用皮蛋当定位仪,靠着美味大包子充饥,最终成功飞抵月宫!”如今,温汤镇和宜春大包子、温汤佬皮蛋、“太极图”等美食一起成为了宜春的代名词。
在成功调动幼儿探寻美食的热情后,我们开展了“品温汤美食,过‘硒’式生活”的亲子郊游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特色美食店,邀请“温汤发糕”“宜春大包子”等传统美食制作的传人来园为幼儿现场演示食品的制作工序和过程,讲解小吃的起源、制作方法和外形特点,让幼儿在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刺激下,亲身体验家乡饮食文化的博大与深远。
在实地观摩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商讨如何创设“温汤小镇美食街”。“我认为,宜春大包子店应该作为温汤小镇美食街的‘金字招牌’。因为我最爱吃大糖包子,馅是白糖混着少许芝麻和桂花。吃前要小心捏匀掰开,否则一不小心糖馅就会溢得满手都是。所以有一句宜春话就叫:外里外行,吃包流糖。”“我想开温汤发糕店,发糕闻起来有黑芝麻与猪油的香味,吃进去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妈妈还告诉我,‘发糕’是‘福高’的谐音,象征‘年年发、步步高’的寓意。”“我想在主題墙上宣传温汤佬皮蛋。因为它有100多年的历史,不仅好看,还很好吃。蛋白Q弹Q弹的,里面浓稠的蛋液缓缓地流淌,轻咬一口,唇齿留香。没有吃温汤佬皮蛋,就等于没有来过温汤。”……幼儿个个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经过师幼共同讨论,最终确定“温汤小镇美食街”主要由“宜春大包子店”“古井烧烤店”等特色小吃店组成,还有“瑶池泡脚店”等休闲配套店铺,主题墙设置“舌尖上的宜春”“明月宴”“富硒皮蛋”“泉街小吃”等版块。
二、念好“全”字经,培养幼儿传承文化的情感
“温汤小镇美食街”环创的大致框架已经搭好,剩下的就是动脑动手,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此,我们坚持覆盖重在“全”的指导思想,将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体现在主题墙上,还覆盖到了幼儿能接触到的每一个角落,努力营造浓郁的家乡饮食文化气息。
1.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我们坚持站在幼儿的立场创设“温汤小镇美食街”。首先,根据幼儿的身高,设计、搭建“宜春大包子店”“古井烧烤店”,并配套相应的桌椅板凳、食品陈列架等设施,满足幼儿学习和游戏的需要。其次,充分考虑幼儿的视线与成人视线的差距,选择与幼儿视线相平的墙面做主题墙环境创设,以此拉近主题环境与幼儿之间的空间距离,让幼儿既能看到,又能摸到。第三,主题环创中的每一个空间都向幼儿全面开放,幼儿随时可进入、可亲近、可触摸,有利于幼儿回忆与梳理探究饮食文化的过程,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幼儿的参与性
在主题创设过程中,我们认真思考了哪些内容是幼儿可以自然参与的,哪些内容是与家乡饮食文化主题完美契合的。在商量好环境创设内容之后,我们尽量放手让幼儿参与环创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幼儿利用粘土、不织布和各种环保废旧材料,通过手工、剪纸、绘画等形式,自己制作作品来装饰环境,充分展示具有温汤特色的传统美食。
比如:宜春大包子形状圆如满月、质软富有弹性、味美鲜香绵爽,寄托了家乡生生不息、繁衍相连的故乡情。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先通过语言活动回忆自己吃过的宜春大包子,回顾包子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再通过播放图片、照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包子的制作方法,搓、团、粘、按、捏,幼儿通过一系列制作手法,将手中的粘土做成了栩栩如生的宜春大包子。制作完成后,教师把幼儿的作品摆到“宜春大包子店”的陈列架上进行展示。幼儿兴奋地说道:“我要带爸爸妈妈来宜春大包子店尝尝我做的美味!”
3.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创设主题环境,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通过实地走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地的特色小吃、经典菜肴和饮食习俗,探寻家乡美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比如:在“舌尖上的宜春”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教师按照幼儿的想法,从墙的左面到右面,首先展示了“红薯丸子”“艾米果”“梅干菜饼”“糖油粑粑”等泉街小吃,然后介绍了温汤佬皮蛋的制作过程,最后以“明月宴”作为压轴大餐。“明月宴”不仅做工考究,色鲜味美,而且所取的菜名都跟月亮有关,有“花好月圆”“荷塘月色”“四星捧月”“二泉映月”“瑶池沐月”“金鸡啼月”“猴子捞月”“群星守月”“嫦娥奔月”等,这些菜名典雅瑰丽,美妙动听,形象生动,含意隽永深远,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陪伴幼儿一起在环创的过程中感受家乡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三、念好“动”字经,培育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在成功创设“温汤小镇美食街”后,教师又将环境与幼儿的游戏和学习联系起来,并把是否让幼儿感到满足、喜欢、快乐,是否使幼儿获得了新的体验、新的收获作为检验环境创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坚持要努力实现主题环境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最大化的相互促动。围绕“家乡的美食”主题,我们以“温汤小镇美食街”为背景,组织开展了“包子畅想曲”“粽子的故事”“豌豆变变变”等班本教学,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食材带来的别具一格的美感。以食物为载体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饮食文化的启蒙教育。
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感受家乡饮食文化,我们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宜春”为主题的美食文化节。在“温汤小镇美食街”,幼儿兴趣很浓,情绪很高,劲头十足,争先恐后地涌入美食街当老板、扮顾客,一个个有模有样,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泉街小吃店”生意红火,顾客络绎不绝。“老板”学着用宜春方言吆喝道:“瞧一瞧,看一看!富硒温泉水现场烹饪的米粉,好吃又不贵,大家快来买!”有经验的顾客还和老板讨价还价,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领略到了家乡饮食文化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和蕴含的传承意义。
后来的美食活动中,我们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区。幼儿自主探索出了许多新玩法,如“温汤美食地图”“寻找温汤美食”“温汤人气美食打卡”“温汤美食外卖小哥”等游戏。扮演“老板”的幼儿学会了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串串香的海带结、金针菇、土豆片、豆腐干卖完了,他们会自主联系美工坊的幼儿制作;遇到传统节日,他们会主动联系美工坊的幼儿设计优惠券;碰到“顾客”网上下单,他们还会联系“外卖小哥”跑腿送货……区域联动、区域互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我们发现,在不设限的环境和材料支持下,幼儿游戏的意图更容易实现,他们会积累很多经验来应对游戏中的各种状况,并在和同伴的碰撞、争吵、妥协、商量中找到与他人相处、协作的方式方法,既提高了传承文化的意识,又增强了友爱合作的精神。
總之,通过开展“温汤小镇美食街”主题环创,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创设作为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幼儿园环境是为孩子而创,是给孩子看”的观念,从幼儿需求规划主题环境,从幼儿视角创设主题环境,才能使幼儿在本土的饮食文化熏陶中获得对家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