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将歌唱教学的目的与出发点放在若干首歌曲的教授,学生在一学期内会唱若干首歌曲。在开学的音乐课学期计划制定时,也将学会一定数量的歌曲作为教学重点来要求学生。当然教师除了注重歌唱本身的音乐感与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外,还要重视歌唱教学对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促进提高。
主 题 词: 歌唱 课堂 应用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普及、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他们的声音变得更美妙、更动听。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思索,并曾在小学各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进行过各种尝试,现将我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小学低年级,采用轻声教学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
选定头声做为童声训练的突破口,是由儿童的声区和由声区派生出的换声点所决定的,因为它与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相协调,能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泉水般涌动而出。头声训练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振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这样,他们的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也不感到紧张、疲劳,发出的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歌唱的信心。 在头声训练中,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学生在唱歌时音量尽量小一些,时间尽量短一点,不允许他们喊叫似地歌唱。因为我们的训练对象,发声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例如横隔膜处辐射形肌肉尚不结实有力,横隔膜上下运动幅度还不很大,肺的体积也明显小于成年人。我让学生像打哈欠般地吸气,轻柔地练声,音程跨度控制在五度以内,母音练习可用“i”、“u”等,使声音容易进入头腔。在教学中,还可采用鸣声练习及启发儿童用假声来进行练习。
二、小学中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有控制地歌唱。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有控制地歌唱,是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身心迅速发展、知识结构变化而提出来的一个技术课题。
首先,要求有良好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形成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呼吸便不可能有歌唱。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近代西班牙声乐教育家、理论家加尔西亚也曾说过:“没有掌握控制呼吸的艺术,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歌唱家”。 可见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小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处在发育时期,很娇嫩,唱起歌来有时会感到气力不足、氣息不够,容易用胸部控制气息,出现塌胸、端肩、气僵的毛病。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学习歌唱的最佳呼吸方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状态吸气,用小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发声,这样的动作状态所产生的力量是稳劲的、灵活的、有弹性的和流动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言的“丹田之气”。我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或向远处呼喊某人、喊口令等。当然,做呼吸训练时教师要有正确的、直观的示范,同时应注意加强指导,以免学生出现呼吸僵硬、憋气等现象。
其次,科学的发声是关键。教师在唱歌教学中要有良好的声音分辨能力,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听觉习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声音,改正在歌唱发声练习中的错误方法。在小学中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不正确、不科学的声音,及时纠正在它出现的萌芽状态。例如,小学生在歌唱时常常容易出现的“白声”、“羊声”、“虚声”等。出现这些不良声音,除了训练方法不当外,有时还与儿童不健康的心理有关,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注意加强引导。例如“白声”,往往是学生有好胜心理,盲目攀比谁的音量大、声音高,从而导致失去了歌唱状态,这样的声音,扁、尖、生硬、紧张、苍白无力,有时刺耳并带有一种干巴巴喊叫声的感觉。教师应该做到及时引导、正确示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歌唱发声概念,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去追求一种合理的、科学的、符合其自身生理特点的音响效果。
再次,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我还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不同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其思想,艺术风格予以表现,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领唱、重唱、齐唱、轮唱、合唱、对唱等。在教学生演唱过程中,应细致地强调乐句,以及乐句间的呼吸和表情,乐段间过度,语气的表达,动作的形象夸张等。
三、小学高年级应强调情感表达对歌唱的作用
捷克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上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也只有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才‘唱悲,能使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唱喜,能使千里老幼喜跃振舞,弗不自禁。’ 由此可见,感情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每首歌曲,应该都有它的一个感情基调,或热情讴歌、辛辣讽刺、或激动喜悦、或哀怨悲伤、或豪情满怀、或深情款款……“情之所至,言之所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进一步陶冶和发展,他们对音色的变化、音色组合产生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和表演变化都感兴趣,能够感受到旋律的反复、变化、对照以及乐曲整体结构,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的爱好。所以,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音乐理解力、表现力的增强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的增加,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训练.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有控制地歌唱,并有感情地表现歌曲,他们的声音才会更美妙、更动听,才能真正体现了小学音乐教育、唱歌教学的目的。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将歌唱教学的目的与出发点放在若干首歌曲的教授,学生在一学期内会唱若干首歌曲。在开学的音乐课学期计划制定时,也将学会一定数量的歌曲作为教学重点来要求学生。当然教师除了注重歌唱本身的音乐感与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外,还要重视歌唱教学对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促进提高。
主 题 词: 歌唱 课堂 应用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普及、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他们的声音变得更美妙、更动听。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思索,并曾在小学各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进行过各种尝试,现将我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小学低年级,采用轻声教学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
选定头声做为童声训练的突破口,是由儿童的声区和由声区派生出的换声点所决定的,因为它与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相协调,能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泉水般涌动而出。头声训练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振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这样,他们的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也不感到紧张、疲劳,发出的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歌唱的信心。 在头声训练中,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学生在唱歌时音量尽量小一些,时间尽量短一点,不允许他们喊叫似地歌唱。因为我们的训练对象,发声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例如横隔膜处辐射形肌肉尚不结实有力,横隔膜上下运动幅度还不很大,肺的体积也明显小于成年人。我让学生像打哈欠般地吸气,轻柔地练声,音程跨度控制在五度以内,母音练习可用“i”、“u”等,使声音容易进入头腔。在教学中,还可采用鸣声练习及启发儿童用假声来进行练习。
二、小学中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有控制地歌唱。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有控制地歌唱,是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身心迅速发展、知识结构变化而提出来的一个技术课题。
首先,要求有良好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形成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呼吸便不可能有歌唱。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近代西班牙声乐教育家、理论家加尔西亚也曾说过:“没有掌握控制呼吸的艺术,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歌唱家”。 可见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小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处在发育时期,很娇嫩,唱起歌来有时会感到气力不足、氣息不够,容易用胸部控制气息,出现塌胸、端肩、气僵的毛病。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学习歌唱的最佳呼吸方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状态吸气,用小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发声,这样的动作状态所产生的力量是稳劲的、灵活的、有弹性的和流动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言的“丹田之气”。我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或向远处呼喊某人、喊口令等。当然,做呼吸训练时教师要有正确的、直观的示范,同时应注意加强指导,以免学生出现呼吸僵硬、憋气等现象。
其次,科学的发声是关键。教师在唱歌教学中要有良好的声音分辨能力,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听觉习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声音,改正在歌唱发声练习中的错误方法。在小学中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不正确、不科学的声音,及时纠正在它出现的萌芽状态。例如,小学生在歌唱时常常容易出现的“白声”、“羊声”、“虚声”等。出现这些不良声音,除了训练方法不当外,有时还与儿童不健康的心理有关,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注意加强引导。例如“白声”,往往是学生有好胜心理,盲目攀比谁的音量大、声音高,从而导致失去了歌唱状态,这样的声音,扁、尖、生硬、紧张、苍白无力,有时刺耳并带有一种干巴巴喊叫声的感觉。教师应该做到及时引导、正确示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歌唱发声概念,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去追求一种合理的、科学的、符合其自身生理特点的音响效果。
再次,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我还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不同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其思想,艺术风格予以表现,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领唱、重唱、齐唱、轮唱、合唱、对唱等。在教学生演唱过程中,应细致地强调乐句,以及乐句间的呼吸和表情,乐段间过度,语气的表达,动作的形象夸张等。
三、小学高年级应强调情感表达对歌唱的作用
捷克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上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也只有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才‘唱悲,能使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唱喜,能使千里老幼喜跃振舞,弗不自禁。’ 由此可见,感情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每首歌曲,应该都有它的一个感情基调,或热情讴歌、辛辣讽刺、或激动喜悦、或哀怨悲伤、或豪情满怀、或深情款款……“情之所至,言之所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进一步陶冶和发展,他们对音色的变化、音色组合产生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和表演变化都感兴趣,能够感受到旋律的反复、变化、对照以及乐曲整体结构,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的爱好。所以,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音乐理解力、表现力的增强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的增加,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训练.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有控制地歌唱,并有感情地表现歌曲,他们的声音才会更美妙、更动听,才能真正体现了小学音乐教育、唱歌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