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自己的感官和身体探索着世界的奥秘,通过自己的的探索获得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科学探究对培养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科学的探究中实施有效地指导,首先从概念界定入手。然后分析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述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究 教师 指导策略
一、科学探究的概述
探究既是学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不是给孩子一些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性的内容,而是要帮助幼儿学会探究的方式来获取对世界的认知。可续的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操作、解释结果、得出结论。
二、幼儿科学探究存在的问题
1.幼儿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对科学教育定位不明确,缺少对幼儿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这种精神的培养,反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教材、结果为中心,单向输出科学结果,忽视幼儿探索的主体性。很多时候,为了教师为了安全考虑,会减少幼儿动手的机会,大部分是教师操作,幼儿只能远观,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结果。封闭的知识体系,僵硬的科学结论抹杀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被动的接受科学“结果”,从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和发现的机会。
2.材料不适宜
在科学探索中,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容易忽视幼儿的发展的个体差异,缺乏层次性,以至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幼儿的探索进程。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材料操作性不强,使幼儿在操作材料时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幼儿在操作时获取和积累经验。
3.“高控制”的指导方式
教师很多时候,教师受教学任务的压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会过分干预幼儿的探索过程,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导致幼儿操作感知较表面,无法用自己的操作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时,教师为了强调知识的权威性和正确性,会直接告诉告知科学原理,被迫灌输似懂非懂的科学结果,在这种“高控制”的指导模式下,幼儿慢慢的失去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幼儿科学探究时的指导策略
1.提供适宜的探索材料
教师在提高材料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差异,提供丰富趣味、多层次、操作性强的探索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動,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普通又神奇的科学现象,教师要做好引导者,为他们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正确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运用感官探索,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动手。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鼓励、关注、欣赏他们的提问。尊重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风?”、“水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教师可以反问,激发幼儿更多的思考,保持幼儿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应基于科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为幼儿创设可探究的情景。如“油和水”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油加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让油和水混合?引导幼儿动脑思考油和水相加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其次让幼儿通过亲自操实验,把把油加到水里,观察了解实验现象,验证和推翻自己的猜测,尝试解释实验结果,从而得出油水不相融的实验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和机会,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鼓励幼儿寻找让油水相融的方法。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让幼儿在无形中做二次验证。通过幼儿简单的自主操作探索,不仅帮助幼儿了解油水不相融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在在实验中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表达和交流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需要将自己观察或操作后的实验现象,通过组织和梳理语言,将自己的语言输出来表达和验证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动脑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多问“是什么”和“为什么”,给予每个幼儿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无论对错。引导幼儿把最后结论和自己最初的观点作对比,从而论证自己原有的想法。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只有了解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的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承.《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体温行为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赵格娟.《浅谈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3.庄珊.《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李爱群.《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课程教育研究.201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究 教师 指导策略
一、科学探究的概述
探究既是学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不是给孩子一些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性的内容,而是要帮助幼儿学会探究的方式来获取对世界的认知。可续的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操作、解释结果、得出结论。
二、幼儿科学探究存在的问题
1.幼儿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对科学教育定位不明确,缺少对幼儿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这种精神的培养,反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教材、结果为中心,单向输出科学结果,忽视幼儿探索的主体性。很多时候,为了教师为了安全考虑,会减少幼儿动手的机会,大部分是教师操作,幼儿只能远观,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结果。封闭的知识体系,僵硬的科学结论抹杀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被动的接受科学“结果”,从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和发现的机会。
2.材料不适宜
在科学探索中,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容易忽视幼儿的发展的个体差异,缺乏层次性,以至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幼儿的探索进程。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材料操作性不强,使幼儿在操作材料时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幼儿在操作时获取和积累经验。
3.“高控制”的指导方式
教师很多时候,教师受教学任务的压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会过分干预幼儿的探索过程,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导致幼儿操作感知较表面,无法用自己的操作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时,教师为了强调知识的权威性和正确性,会直接告诉告知科学原理,被迫灌输似懂非懂的科学结果,在这种“高控制”的指导模式下,幼儿慢慢的失去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幼儿科学探究时的指导策略
1.提供适宜的探索材料
教师在提高材料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差异,提供丰富趣味、多层次、操作性强的探索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動,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普通又神奇的科学现象,教师要做好引导者,为他们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正确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运用感官探索,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动手。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鼓励、关注、欣赏他们的提问。尊重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风?”、“水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教师可以反问,激发幼儿更多的思考,保持幼儿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应基于科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为幼儿创设可探究的情景。如“油和水”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油加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让油和水混合?引导幼儿动脑思考油和水相加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其次让幼儿通过亲自操实验,把把油加到水里,观察了解实验现象,验证和推翻自己的猜测,尝试解释实验结果,从而得出油水不相融的实验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和机会,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鼓励幼儿寻找让油水相融的方法。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让幼儿在无形中做二次验证。通过幼儿简单的自主操作探索,不仅帮助幼儿了解油水不相融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在在实验中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表达和交流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需要将自己观察或操作后的实验现象,通过组织和梳理语言,将自己的语言输出来表达和验证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动脑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多问“是什么”和“为什么”,给予每个幼儿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无论对错。引导幼儿把最后结论和自己最初的观点作对比,从而论证自己原有的想法。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只有了解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的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承.《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体温行为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赵格娟.《浅谈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3.庄珊.《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李爱群.《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课程教育研究.201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