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和发展,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应加强心理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以多种形式结合,将面向全体学生教育与重视个别学生问题相结合,以全体学生发展性为目标,解决心理弱势群体问题为目的,有效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关键词]和谐心理安全稳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6.3R395.6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指出,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促进师生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在我国首次提出“心理和谐”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心理和谐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可见在新形势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积极促进大学生和谐心理的建设,在大学生发展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1]。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心理弱势群体的界定及现状
  高校“心理弱势群体”是指在大学阶段在心理方面低于正常学生平均水平的群体。这里的“弱势”是一个相对的和比较的概念[2],心理弱势群体的“弱势”集中表现为耐挫折能力差、心理脆弱、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并因次而引起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弱势群体的严重体现,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约占25%,因心理问题被休学、退学、非正常死亡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和发展,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为此,应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众多,而学生生活的环境又以校园为主,因此,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处处、时时、事事中不断得到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关怀,尤其加强对心理弱势群体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工作
  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服务,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教育目标的明确,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体现[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育队伍的质量和开展的教育形式。为此,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开展心理讲座是有效促进心理知识普及的途径。在高校中应当面对本科生开设有关提高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训练的课程,通过注重课堂教育,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的甄别方法和应对,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心理健康的观念与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并且通过邀请校内外资深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惑、热点问题开展心理讲座,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有效的掌握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法。
  (2)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咨询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工作素质,学校应积极开展面向不同层次的专题座谈会及培训会,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全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辅导,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心理关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抗挫折的能力。另外,以大学生心理动态调研为辅助,经常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各学院的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根据学生反应的情况及关注的问题,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三、勇于开拓创新,多种途径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1)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在长期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员工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育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综合表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应当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特色活动。通过鲜明的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和谐、阳光”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2)学生群体中的朋辈力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高校的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大学生互助自助能力,在高校中应积极开展“朋辈教育”,在学生中选取一批心理健康,有较强责任心的学生,进行心理知识及简单的技巧培训,在学生中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行朋辈教育是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在学生会增设“心育部”,班级内增设“心理委员”等形式组建一支学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他们不仅肩负起了简单心理疏导、快速信息反馈、自我健康教育等任务,而且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广大学生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心理讲座、话剧表演、板报、知识展览等多种宣传形式,在学生层面通过自我教育普及心理知识,这种形象、生动、鲜活的教育可以创造良好的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深入开展。
  四、加强学生辅导,积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高校学生在学校受校规校纪,班规制度以及家庭、社会和个人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产生不同心理,在心理咨询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为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并利用好以下特点:
  (1)心理咨询的双向性
  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是在咨询者和被咨询者之间展开的,双方就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沟通,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给予解答,相互配合和渗透,做到咨询信息吸收与反馈渠道双向通畅,才能使咨询活动顺利进行。
  (2)心理咨询的全面性
  心理形成要受多种因素制约,既要受主观因素(性格、气质)影响,又要受客观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环境、教师素质)影响,在心理咨询中一定要透过现象抓住实质,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咨询工作,切忌主观臆断。
  (3)心理咨询的反复性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心理咨询会出现循环、反复现象,这是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反复中不断了解和发现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实施“量体裁衣”或“对症下药”,因此对咨询中个别“旧病复发”现象要沉着冷静,耐心细致地对待和处理。
  五、加强预警防控,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危机是发生校园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预警机制是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体制和规定,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心理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突发性和意外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将引发心理问题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事件潜在的可能对象确立为重点预警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总结以往的研究,学生心理危机高发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1)贫困学生,(2)新生,(3)毕业学生,(4)失恋学生,(5)其他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指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沟通能力差,自我封闭,心理与生理不能同步成长的群体。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着早预防、早疏导、早干预、快速控制的原则,应采取以下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1)首先,在新生入学时,对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查把有神经症(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倾向及自杀倾向的学生录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作为重点预警对象。学院有专人负责这部分学生在校生活情况的跟踪反馈,尤其是处于重大心理危机时期(如重大心理创伤,重大名誉毁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急性应激状态)的心理状态情况。
  (2)其次,建立健全学校危机事件报告制度:在保密的前提下,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级关注,首先由班级每月汇总一次心理健康报告,上报给学院;学院对存在心理危机学生情况落实、 跟踪反馈,整理信息后上报给心理中心;中心根据汇总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这类学生进行干预,并将结果上报学校、反馈学院。
  (3)然后,由学校专门机构部署,各学院每学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然后根据各学院的排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总结,为这部分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数据库,并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长期关注,跟踪反馈。
  (4)最后,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开展咨询将日常的咨询工作与学院预警库中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评估,及时做出诊断,反馈给相关学院,共同做好跟踪援助工作,形成信息—评估—反馈—防止的预警体系,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转介相关医疗机构或求助于有关部门。
  通过以上措施,将面向全体学生教育与重视个别学生问题相结合,以全体学生发展性为目标,解决心理弱势群体问题为目的,营造互助友爱的人文关怀氛围,为学生构建心理沟通、心理支持和信息传递系统,提高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的覆盖面和辐射力,才能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有效实现建设和谐校园,高校安全稳定维护。
  大学生要迎接未来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只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这三者统一的和谐教育是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对人性化教育的高层次的追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因此,在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工作中,教育者要加强对心理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引导学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人生环境,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人生实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艺.大学生和谐心理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12—14
  [2]朱建良.和谐社会视野中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4: 36-37
  [3]卢爱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7,8:58-60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心理辅导与服务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承担者。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角色定位不准、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辅导员发展方向不明确、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意识,明确辅导员的责任,合理地进行角色定位,健全选拔考核制度,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几方面探讨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
期刊
[摘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一些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体会和经验。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计算机程序设计    课程建设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等诸多方面,是一项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温总理的“充分认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在整个教育结构和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进行论述,特别是针对房地产行业中专业技能所需的实践教学环节展开论述,力求探索高职教育的
期刊
[摘要]经济区位,是指地理范畴上的经济增长带或经济增长点及其辐射范围。区位是自然条件、资本、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经济区位兴起与发展将极大地带动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龙南县与它的地理区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来,龙南县经济发展有一个突出的优势这就是地理区位优势,在充分认识和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使龙南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十强县。  [关键词]龙南县区位经济发展地理
期刊
[摘要]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之间达到最佳匹配,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如何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在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上的改革探索,即在教学实践中,颠覆以往理论与实践的角色,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并最终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人机工程学相关理论,并较好的完成教学目的,达到良好的教学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上演五十年来,历经中国时代变迁,常演常新,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我们试图从这部歌剧的音乐中探寻和发现我们民族歌剧深受民众喜欢的因素,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    中国民族歌剧开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经历了由最初的儿童歌舞剧慢慢演变为秧歌剧以及延安根据地的民族新歌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歌剧创作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代表
期刊
[摘要]主体教育是依靠教育者来培养受教育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教育,主体性是其根本属性,在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行培养,青年期主体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自我的缺失,青年自身的成长使其面临着迷茫、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其不知所措。这就使得对当代青年进行主体意识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发展和主体人格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主体教育青年主体性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的发展
期刊
[摘要]大多数高中生把音乐、美术、体育课当成了他们放松的课程,而不是真正的对体育、美术等课程感兴趣,本文针对此现象,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美术。  [关键词]美术教学 学习兴趣     美术是高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高考的限制很多学生的美术课经常被“征用”,这样安排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
期刊
[摘要]语象、意象、意境是诗词形象体系的三个层级,前一层级的形象通常是后一层级形象的构建基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后一层次形象的构建必然地依赖于前一层级的形象。意境处于诗词三级形象体系的高端,向来被古典诗学视为诗词艺术形象创造的极致,在此语境下,意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意境美受制于哪些因素,这是现代诗学需要进一步思考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诗词意境建构    诗词的三级形象体系中,语象、意境分别处于其
期刊
[摘要]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解决好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阐述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方法,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师资水平提升途径,教学评价方法几个方面所做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    引言  目前我国在读大学生超过2000万人。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学生就业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矛盾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向是面向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