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课堂情感 提高创新鉴赏效果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秀文化的获取要求学生满怀激情去进行广泛而又深刻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关注,学生情感的发挥,能够使得学生逐步地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师关注行为须自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程度又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学习抱有怎样的情感。学生学习的情感应当是学生自觉行为的体现,但也是我们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去促进形成的。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可以发展的,也是可以泯灭的。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而且是正常性的关注,那将能够获取学生学习情感的第一信息,以此作为关怀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不仅仅是这些,学生对文本存有兴趣上的差异,有的喜好文学作品,普遍的对说明文、议论文缺乏一定的兴趣。应当说这些方面的情感因素同样属于我们所必须关注的范畴,因为阅读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百花齐放的,而我们学生只有在百花齐放中才能去采到许许多多的花,酿出更多的蜜来。
  二、教师关注眼光须锐利
  作为老师需要经常性地察言观色,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亦可以看出学生在交流和表达中所流露出的学习情感。当然也有的同学不予表达,抑或是不善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也经常注意到,部分学习差的学生有自暴自弃的心理,往往极不愿意去表达。经常性的语无伦次致使其产生诸多的腼腆心理,尤其是在创造性的阅读鉴赏方面——一般说来他们的感悟力有限,是不大体现出创造性的。即使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亦存有诸多弊病,因为他们总以为自己无需再去做任何的努力。这是因为我们在做着比较多的关注全体的事情。因此,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学生的表达,思虑学生的需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去思虑他们对阅读鉴赏的喜好度。
  三、教师关注效果须显著
  一般意义上讲学生的情感意识决定着阅读鉴赏的效果,教者比较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可以增加学生阅读鉴赏的正能量。因此,平时的阅读鉴赏,我们所必须做到的是,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建设,更要关注情感建设的效果。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生阅读鉴赏中情感建设的效果,可以通过这样的几个途径去实现:首先是营造学生乐于阅读鉴赏的氛围。我们初中学生的阅读鉴赏亦需要一个理想的氛围,这氛围可以是声、像的巧妙结合,即学生在阅读时配以一定的音乐,学生学生在鉴赏时配以一定的画面。这画面可以是一幅静态之挂图,亦可以是一段影视片的剪辑,还可以是学生生动活泼的表演。譬如教学汉乐府诗《木兰诗》在描写木兰辞别爷娘后的行军以及战斗场面时,是要让学生通过诵读进行感悟鉴赏的。学生在诵读时我们可以播放有关金戈铁马气势雄壮的乐曲,而学生在鉴赏前则可以放映相关古历史题材的战争影视片的剪辑内容,当学生耳濡目染了古战场的壮烈场面时,对花木兰的人物形象的感悟就在其情理之中了。还应搭建学生形成理想阅读鉴赏的平台,优化组合阅读鉴赏的合作探究小组,努力使得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理想的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笔者就把全班学生划成诸多个学习小组,老师也编入一个学习小组中,然后让小组中的一个个成员先是自主性的心驰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在获取了一定的收获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笔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悉学生是在真正的阅读鉴赏中,而学生亦在其自主性的基础上获取了对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题的真正意义上的认知。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任重而道远,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深层次地感知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去鼓励他们,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去领悟作品带给他们思想上的感悟和熏陶,一步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在总结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变化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西方20世纪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演绎过程,表达了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经历了排斥与模仿、并存与融合、创新
“知人论世”的说法首见于《孟子·万章下》中:“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彼时的孟子只是论述“尚友”之事.后人将其推而广之,从人际交往扩展到
回顾三十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坛,我的头脑中时常会浮现出西西弗斯的身影:推一块巨石上山,眼看石头到达山顶,却又滚了下来,只好重新再推,如此往复,年复一年,命中注定,终身苦役。语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借助黑板和粉笔进行的,教学手段单一;后来有了多媒体,教师不断操作计算机,教师扮演着放映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众和抄写员;能将这两者整合在一起的就
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让青年学生接受这种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勤奋、谦虚、孝顺、友善、乐观、自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有益处。我们可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性三大角度加以分析,看到当今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