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诊断水平。对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具有明确临床表现及围产期窒息史的13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CT检查,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98-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指因围产期窒息等缺氧而导致患儿脑部发生缺氧缺血性损害,会导致新生儿致残与死亡[1]。早期能否明确诊断明确与治疗关系密切,影响着患儿的生长发育。现将我科有关HIE的CT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132例HIE患儿,其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胎龄33+1-43+4周,平均胎龄38.5周;年龄1-27d,平均年龄13.2d,其中早产儿43例,足月儿78例,过期产儿11例。
1.2临床表现患儿均有明确的不同程度的围产期窒息史,临床症状主要是激惹、过度兴奋、惊厥、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睡等,体征主要是肌肉松弛或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
1.3检查方法采用螺旋CT,设定层厚及层距均为5-10mm,扫描基线为OML,扫描时间为2-8s[2]。常规使用镇静剂,待患儿平静入睡后给予CT轴位平扫,扫描前需要固定新生儿头颅。
2检查结果
2.1HIE分度本组132例HIE患儿中轻度39例,占29.55%;中度例67例,占50.76%;重度26例,占19.69%。
2.2CT表现轻度患儿中24例仅累及一个脑叶,正常脑实质及低密度影的边界基本上清楚,脑室、脑沟、脑池、白质及灰质的分界清楚,12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患儿的病病变部位通畅累及两个以上(含两个)脑叶,脑实质内可见多发的低密度影,病变范围大,可见白质与白质分界不清,脑室、脑沟及脑池等因受压而发生变形,通常可以看到明显的狭窄,18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并发脑室出血。重度患儿的大脑半球的密度普遍性降低,可见弥漫性低密度影分布于各个脑叶,白质与灰质分界不清,密度降低,脑室、脑沟及脑池等因受压而体积减小,并发颅内出血4例。
3讨论
3.1CT分度重度:患儿两侧大脑半球可见广泛性的低密度区,白质与灰质的交界消失;脑室范围变窄甚至消失,并发颅内出血时可见脑室扩大,部分患儿同时波及基底节,可见密度不均匀降低,脑干、小脑一般不被影响;脑白质可见低密度影,CT值不超过18Hu,预后差。中度:患儿低密度区的范围不少于两个脑叶,但整个大脑半球不受累,白质与灰质的界限不清,脑沟、脑池受压,部分患儿并发颅内出血,主要是蛛网膜下腔、脑室内以及脑实质内出血,而室管膜下及硬膜下出血少见。轻度:少于两个脑白质内可见散在分布、局限性且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额叶最常见,没有占位表现,脑室、脑沟及脑池基本上正常,少数并发颅内出血,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3]。
3.2诊断与病理基础HIE缺氧与缺血互为因果,有时主要是缺氧,有时只要是缺血;主要病理变化是脑细胞水肿、脑实质软化、坏死甚至出现颅内出血,一般情况下,患儿窒息愈重,脑损伤亦愈严重,病变范围和窒息程度密切有关,患儿常于生后1周内特别是前3d内体现出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HIE诊断主要是依据宫内缺氧病史、宫内出血、生后发生窒息特别是生后重度窒息与严重心肺疾病患儿[3]。但CT对HIE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CT诊断的分度中,轻度主要出现在白质区,这时由于血液供应调节而使灰质受累较少,从而在CT上出现密度差异,受累白质的密度减小,皮、髓质边界清晰,而中度改变的患儿明显缺氧,血液供应调节不能满足灰质需氧,灰质和白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CT上表现出白质受损的范围增大且灰质与白质交界不清,如果缺氧程度进一步增加,同等严重缺氧情况下,因灰质需氧量大、对缺氧敏感,从而受损更加严重,在CT上表现出明显低密度且白质与灰质的交界消失,甚至可以看到“灰-白质密度反转”特征即脑白质的密度高于灰质[4]。水肿、缺氧加剧以及细小血管发生破裂常常导致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室出血等,这使得患儿临床表现复杂,但因新生儿发育不够完善,临床表现不能完全显示出来,从而导致临床和CT诊断分度出现了程度不同,因此,在诊断过程中,临床表现应该与CT表现互相补充、全方位分析,从而正确判断病情,提高诊断准确率。
3.3CT诊断及鉴别诊断[5]半卵圆中心区未见边界明显的低密度区,HIE主要应该和脑积水的脑部CT改变进行鉴别;HIE时低密度区主要是脑水肿所致,水肿可使脑室受到压迫、变窄,而脑积水时脑脊液发生外渗而使脑室周围的白质密度降低,且可见脑室明显扩大、增宽,故脑室发生改变是二者的鉴别要点。另一方面,应该对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者应和大脑纵裂的正常结构进行鉴别,一些新生儿大脑纵裂的密度相对高,易与之混淆,鉴别的要点是纵裂池内出血时条形影的密度增宽显著,边缘不清,而正常时的较窄且界限清楚。
HIE为新生儿常见疾病,CT扫描具有简便、迅速、无痛苦、准确率高等优点,能够尽早诊断HIE,通过显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病灶的部位、密度及范围等判断有无脑室扩大及颅内出血等,是HIE诊断与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对治疗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古力巴哈尔·达吾提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276.
[2]刘华奎.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醫学,2012,33(23):5059.
[3]王彬,李海燕.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9-10.
[4]刘玉花,姜山,肖格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6):515.
[5]柯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3):148.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98-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指因围产期窒息等缺氧而导致患儿脑部发生缺氧缺血性损害,会导致新生儿致残与死亡[1]。早期能否明确诊断明确与治疗关系密切,影响着患儿的生长发育。现将我科有关HIE的CT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132例HIE患儿,其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胎龄33+1-43+4周,平均胎龄38.5周;年龄1-27d,平均年龄13.2d,其中早产儿43例,足月儿78例,过期产儿11例。
1.2临床表现患儿均有明确的不同程度的围产期窒息史,临床症状主要是激惹、过度兴奋、惊厥、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睡等,体征主要是肌肉松弛或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
1.3检查方法采用螺旋CT,设定层厚及层距均为5-10mm,扫描基线为OML,扫描时间为2-8s[2]。常规使用镇静剂,待患儿平静入睡后给予CT轴位平扫,扫描前需要固定新生儿头颅。
2检查结果
2.1HIE分度本组132例HIE患儿中轻度39例,占29.55%;中度例67例,占50.76%;重度26例,占19.69%。
2.2CT表现轻度患儿中24例仅累及一个脑叶,正常脑实质及低密度影的边界基本上清楚,脑室、脑沟、脑池、白质及灰质的分界清楚,12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患儿的病病变部位通畅累及两个以上(含两个)脑叶,脑实质内可见多发的低密度影,病变范围大,可见白质与白质分界不清,脑室、脑沟及脑池等因受压而发生变形,通常可以看到明显的狭窄,18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并发脑室出血。重度患儿的大脑半球的密度普遍性降低,可见弥漫性低密度影分布于各个脑叶,白质与灰质分界不清,密度降低,脑室、脑沟及脑池等因受压而体积减小,并发颅内出血4例。
3讨论
3.1CT分度重度:患儿两侧大脑半球可见广泛性的低密度区,白质与灰质的交界消失;脑室范围变窄甚至消失,并发颅内出血时可见脑室扩大,部分患儿同时波及基底节,可见密度不均匀降低,脑干、小脑一般不被影响;脑白质可见低密度影,CT值不超过18Hu,预后差。中度:患儿低密度区的范围不少于两个脑叶,但整个大脑半球不受累,白质与灰质的界限不清,脑沟、脑池受压,部分患儿并发颅内出血,主要是蛛网膜下腔、脑室内以及脑实质内出血,而室管膜下及硬膜下出血少见。轻度:少于两个脑白质内可见散在分布、局限性且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额叶最常见,没有占位表现,脑室、脑沟及脑池基本上正常,少数并发颅内出血,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3]。
3.2诊断与病理基础HIE缺氧与缺血互为因果,有时主要是缺氧,有时只要是缺血;主要病理变化是脑细胞水肿、脑实质软化、坏死甚至出现颅内出血,一般情况下,患儿窒息愈重,脑损伤亦愈严重,病变范围和窒息程度密切有关,患儿常于生后1周内特别是前3d内体现出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HIE诊断主要是依据宫内缺氧病史、宫内出血、生后发生窒息特别是生后重度窒息与严重心肺疾病患儿[3]。但CT对HIE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CT诊断的分度中,轻度主要出现在白质区,这时由于血液供应调节而使灰质受累较少,从而在CT上出现密度差异,受累白质的密度减小,皮、髓质边界清晰,而中度改变的患儿明显缺氧,血液供应调节不能满足灰质需氧,灰质和白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CT上表现出白质受损的范围增大且灰质与白质交界不清,如果缺氧程度进一步增加,同等严重缺氧情况下,因灰质需氧量大、对缺氧敏感,从而受损更加严重,在CT上表现出明显低密度且白质与灰质的交界消失,甚至可以看到“灰-白质密度反转”特征即脑白质的密度高于灰质[4]。水肿、缺氧加剧以及细小血管发生破裂常常导致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室出血等,这使得患儿临床表现复杂,但因新生儿发育不够完善,临床表现不能完全显示出来,从而导致临床和CT诊断分度出现了程度不同,因此,在诊断过程中,临床表现应该与CT表现互相补充、全方位分析,从而正确判断病情,提高诊断准确率。
3.3CT诊断及鉴别诊断[5]半卵圆中心区未见边界明显的低密度区,HIE主要应该和脑积水的脑部CT改变进行鉴别;HIE时低密度区主要是脑水肿所致,水肿可使脑室受到压迫、变窄,而脑积水时脑脊液发生外渗而使脑室周围的白质密度降低,且可见脑室明显扩大、增宽,故脑室发生改变是二者的鉴别要点。另一方面,应该对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者应和大脑纵裂的正常结构进行鉴别,一些新生儿大脑纵裂的密度相对高,易与之混淆,鉴别的要点是纵裂池内出血时条形影的密度增宽显著,边缘不清,而正常时的较窄且界限清楚。
HIE为新生儿常见疾病,CT扫描具有简便、迅速、无痛苦、准确率高等优点,能够尽早诊断HIE,通过显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病灶的部位、密度及范围等判断有无脑室扩大及颅内出血等,是HIE诊断与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对治疗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古力巴哈尔·达吾提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276.
[2]刘华奎.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醫学,2012,33(23):5059.
[3]王彬,李海燕.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9-10.
[4]刘玉花,姜山,肖格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6):515.
[5]柯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