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学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教学局限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上,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的发展,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求知的热情。
“课标”强调的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的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望,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微笑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兴趣的基础
微笑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心灵膏药(教育家汪广仁语),微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最想看到莫过于教师的微笑,最想听到的大概就是教师的表扬了。课堂上,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回答出问题,或正确解出一道习题,我们都要面带微笑,点点头,说上一句:“你真棒!你真行!”当学生冥思苦想,双眉紧锁时,我们走过去,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不要着急,你一定能做好。”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安慰他:“不要灰心,找找原因,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想出不同的解法,我就为之高兴,并说:“你真聪明。”“你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们处于一种被关注、被关心的状态中,学习的积极性会随之而增。同时,我们也会体验到当老师的快乐。微笑,使课堂教学更加兴趣化。
二、创设语文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是互为条件的,没有对事物的真切感受是不可能有情感的,而情感可以牵引认知走向深化。情感的动力功能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当情绪低落时,情感则趋于发挥减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快乐、兴奋的情绪气氛,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充满激情地学,无疑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场雪》一文时:
1.教师在引入时先出示课文插图,并且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的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你们想去胶东半岛看看这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吗?”这就给学生设下了悬念,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起了。
2.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现在我们乘上飞机飞呀飞,飞到了胶东半岛。下了飞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一轮红日升起,雪后的大地显得分外耀眼,巍巍群山、茫茫大地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此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3.老师继续创设情景:“此时此刻,你站在雪地上想干什么?让我们和山村的孩子一起过把瘾吧。”这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快乐的情绪,学生在充满快乐而富有兴趣的情绪中学习了课文内容、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掌握了知识。
4.结束时,老师富有感情地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胶东半岛之旅即将结束。这次旅行真高兴,既看到了雄伟壮丽的胶东半岛的风光,又玩了雪、拍了照,还知道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讲是很有吸引力的。
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对学生的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功能,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语言实践,用语言实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联系自身经验深入理解,让读出兴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每读一段文字,学生只有真正的将自己融入文本,才能产生独到的体验。要让学生“做一做”文本中的那个人或物,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努力的开展“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读出自己的兴趣。
1.以课文为范本式进行说话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围绕课文教学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课文的朗读、口头复述、口头答问、课堂讨论等方式,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新教材还对说话训练做了有目的、有步骤的分工。一方面根据教材把课后的说话要求融入到课文的讲解、分析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在每节课的课尾给学生留五分钟时间畅谈,可以谈学过课文之后的疑惑,可以谈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也可以结合生活谈自己的体会。
2.课堂延伸式的说话训练。说话要运用语言,而语言是思维过程的实现。只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才能流于唇齿。只有开动学生的脑筋,才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这就需要教师铺路搭桥,激疑问难,引导学生说话。
3.课外阅读式的说话训练。语文的学习是长时间的阅读、积累的过程。学生到了高年级,阅读有了一定的积淀。为了让他们便于互相交流,同时也为他们训练说话提供一个舞台,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是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的。我们可以进行普通话语音辩正,要求语音清晰;可以说成语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可以快速成语接龙;可以把自己近阶段读的好书介绍给大家,或者朗诵一段自己喜欢的好文章,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还可以进行口头作文等,对学生的要求可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四、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可以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1.分工必须合理。四人小组中,学生可分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激励员四个角色。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争辩、朗读。记录员负责记录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要点。报告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激励员及时对小组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激励。另外,要向学生说明以后每讨论一次,角色要转换一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扮演相应的角色,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2.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追问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答案。请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列出清单交上来,教师再把自己的问题加入到他们的清单中去。鼓励学生大胆说明自己的想法,听取和记录别人的观点;为自己辩护;吸收合理的意见;正确评价别人的观点。学生汇报结束后,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竞争和互助,再一次进行合作。
3.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总结。首先教师可选择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以便给学生最好的范例。其次,教师要及时科学地评价。
总之,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找到了途径,并注意主动去培养,就可以逐渐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待点燃的“火炬”、待开发的“矿藏”、人生旅途中需要“加油”的跋涉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快快乐乐学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课标”强调的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的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望,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微笑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兴趣的基础
微笑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心灵膏药(教育家汪广仁语),微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最想看到莫过于教师的微笑,最想听到的大概就是教师的表扬了。课堂上,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回答出问题,或正确解出一道习题,我们都要面带微笑,点点头,说上一句:“你真棒!你真行!”当学生冥思苦想,双眉紧锁时,我们走过去,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不要着急,你一定能做好。”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安慰他:“不要灰心,找找原因,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想出不同的解法,我就为之高兴,并说:“你真聪明。”“你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们处于一种被关注、被关心的状态中,学习的积极性会随之而增。同时,我们也会体验到当老师的快乐。微笑,使课堂教学更加兴趣化。
二、创设语文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是互为条件的,没有对事物的真切感受是不可能有情感的,而情感可以牵引认知走向深化。情感的动力功能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当情绪低落时,情感则趋于发挥减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快乐、兴奋的情绪气氛,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充满激情地学,无疑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场雪》一文时:
1.教师在引入时先出示课文插图,并且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的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你们想去胶东半岛看看这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吗?”这就给学生设下了悬念,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起了。
2.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现在我们乘上飞机飞呀飞,飞到了胶东半岛。下了飞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一轮红日升起,雪后的大地显得分外耀眼,巍巍群山、茫茫大地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此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3.老师继续创设情景:“此时此刻,你站在雪地上想干什么?让我们和山村的孩子一起过把瘾吧。”这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快乐的情绪,学生在充满快乐而富有兴趣的情绪中学习了课文内容、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掌握了知识。
4.结束时,老师富有感情地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胶东半岛之旅即将结束。这次旅行真高兴,既看到了雄伟壮丽的胶东半岛的风光,又玩了雪、拍了照,还知道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讲是很有吸引力的。
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对学生的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功能,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语言实践,用语言实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联系自身经验深入理解,让读出兴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每读一段文字,学生只有真正的将自己融入文本,才能产生独到的体验。要让学生“做一做”文本中的那个人或物,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努力的开展“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读出自己的兴趣。
1.以课文为范本式进行说话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围绕课文教学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课文的朗读、口头复述、口头答问、课堂讨论等方式,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新教材还对说话训练做了有目的、有步骤的分工。一方面根据教材把课后的说话要求融入到课文的讲解、分析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在每节课的课尾给学生留五分钟时间畅谈,可以谈学过课文之后的疑惑,可以谈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也可以结合生活谈自己的体会。
2.课堂延伸式的说话训练。说话要运用语言,而语言是思维过程的实现。只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才能流于唇齿。只有开动学生的脑筋,才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这就需要教师铺路搭桥,激疑问难,引导学生说话。
3.课外阅读式的说话训练。语文的学习是长时间的阅读、积累的过程。学生到了高年级,阅读有了一定的积淀。为了让他们便于互相交流,同时也为他们训练说话提供一个舞台,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是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的。我们可以进行普通话语音辩正,要求语音清晰;可以说成语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可以快速成语接龙;可以把自己近阶段读的好书介绍给大家,或者朗诵一段自己喜欢的好文章,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还可以进行口头作文等,对学生的要求可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四、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可以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1.分工必须合理。四人小组中,学生可分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激励员四个角色。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争辩、朗读。记录员负责记录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要点。报告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激励员及时对小组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激励。另外,要向学生说明以后每讨论一次,角色要转换一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扮演相应的角色,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2.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追问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答案。请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列出清单交上来,教师再把自己的问题加入到他们的清单中去。鼓励学生大胆说明自己的想法,听取和记录别人的观点;为自己辩护;吸收合理的意见;正确评价别人的观点。学生汇报结束后,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竞争和互助,再一次进行合作。
3.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总结。首先教师可选择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以便给学生最好的范例。其次,教师要及时科学地评价。
总之,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找到了途径,并注意主动去培养,就可以逐渐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待点燃的“火炬”、待开发的“矿藏”、人生旅途中需要“加油”的跋涉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快快乐乐学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