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肯是世界上的夜莺,冬不拉手是人间的骏马。”
——哈萨克族谚语
盛夏,塔城地区额敏县杰勒德也门草原,草坡葱翠,铺展到天边,云朵如那风筝,浮动在草原上空,似乎牵一下线就能拉近。紧促的声音一停,阿肯们下马后掸落一身尘土,换上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草原上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的“阿肯阿依特斯”(哈萨克语“弹唱歌手对唱会”)。
此时,草坡上聚满了人,人们都拴好了马,铺展了花毡,翘首以待:阿肯们,快点开唱吧。慈祥的哈萨克族奶奶走到舞台前,向人们抛洒包尔萨克(油炸面食)、奶疙瘩和糖果,象征着播撒幸福,这种叫做“恰秀”的传统仪式,也预示阿依特斯马上开始了。
对手应答越棒,他们唱得越欢
阿依特斯多采取逐对比拼的形式。当日,首先上场的是一对青年男女。
男阿肯先弹拨出一段激昂的乐音,如万马奔腾将气氛挑起,歌唱中将几个问题抛出,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此方唱罢,彼方女阿肯舒缓的乐音便响起,对于男阿肯的问题对答得不徐不缓,人群中笑声掌声四起,男阿肯开始擦汗,边听边思考。女阿肯神情泰然,“吔吔……吔吔……”几句尾音后,冬不拉戛然而止。人群情绪也被撩拨高涨,花毡坐不住了,人们站起来探着脖子,等着男阿肯的妙答
在这样的盛会上,仿佛对手越棒,他们唱得越欢。我虽听不懂大意,但从阿肯们的表情,及听众的反应看,这对阿肯水平很高。唱得如何?我问身旁的男子阿依登,他说,“男的幽默,女的智慧,唱得都不错。”
那两人事先一起练习了好久吧?我这个问题令阿依登睁大了眼睛。“没有什么练习!阿依特斯比的就是现场发挥,阿肯要根据对方问题随机应变,用优美的词汇、娴熟的弹奏技巧应答。”
我为自己的无知有点羞愧。此时,阿依登语气缓和许多,接着介绍,阿依特斯问答没有条条框框,阿肯们可以评价对方优缺点,也可以提出生活、爱情、友情方面的问题,或开开玩笑。比的不仅是冬不拉弹奏技巧,还要看谁睿智。优秀的阿肯要对生活事理有透彻理解,并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在瞬间才能对答如流、以理服人。这种互问互答,一般在15~30分钟。
舞台前,弹唱正酣。我悄悄来到舞台后方,一探等待上场的阿肯们。17岁的特列克一副轻松的样子,他6岁时就拜师学冬不拉了,每天练习四五个小时。他的指法娴熟极了,随手就弹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他说自己表演弹唱,而非对唱,所以不紧张,“不用担心对手给我提问题。”
在离人群稍远的草地上,一对对阿肯轻弹着。不远处的草坡上坐着美丽的阿来,她看起来还是很紧张。她轻轻弹唱着,声音甜美,但唱几句就有点卡壳。阿来今年27岁,来自邻近的托里县歌舞团。尽管阿来成为阿肯已经十多年了,但这一天高手如云,现场安排对唱阿肯更令她紧张,不断调试着冬不拉。
“阿肯是天生的,就像诗人一样,靠的是天赋,还有平时积累,更看现场发挥,观众的掌声就是最好的打分标准。”说到这,阿来面部表情稍稍放松了点。阿来说,阿肯与诗人又有区别,既能即兴创作,又能自弹自唱,兼具了诗人和歌手的双重才能。“优秀的阿肯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弹唱,有的唱段还广为传唱。”草原上,哈萨克族的文化由阿肯们传唱着,才得以代代留存下来。因此,哈萨克族把阿肯视为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当日举行的阿依特斯,以对唱为主,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自由演唱或抽签对唱。阿来介绍,在塔城地区,像她这样的女阿肯较多,而在毗邻的阿勒泰地区,男阿肯则占了多数。两地民间经常交流,互相学习。
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能弹唱
71岁的加玛丽汗,身着紫色碎花裙,披着白纱巾,表情和悦地坐在舞台正前方,悉心聆听每位阿肯的弹唱。在采访中,不断有阿肯向我提起这位看似普通的哈萨克族老人,她可是新疆最著名的阿肯之一。可惜的是,这次加玛丽汗老人作为嘉宾,并不表演。
我上前跟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与阿肯弹唱结缘始于5岁。那时,她就爱上了阿依特斯,想成为潇洒睿智的阿肯。于是,加玛丽汗的母亲首先教她弹冬不拉,还常对她说:“跟别人斗唱,要比有没有胆量,更要比智慧。”从此,加玛丽汗上台前便不再紧张,她的嗓音洪亮,头脑机灵,天生就是当阿肯的材料。
哈萨克族民间有句谚语,“知识是穿不破的衣裳,智慧是永不枯竭的宝藏。”阿肯要用诗歌传播知识、启迪思想、较量才智,提高文化素养是内功。稍大时,加玛丽汗喜欢上文学和写作。在她心中,阿肯就是边写边唱的诗人。她尤为喜爱哈萨克斯坦诗圣阿拜的诗,认为其语言兼具韵律和美感,富于思想性。那些诗句她至今都能倒背如流,“美好的心愿一旦说出来就会逊色”、“高尚的人所得比所求少也会满足,卑贱的人所得比所求多亦不知足”……老人目光飘向远方,似乎那些优美的文字在天边浮现着。
为了锻炼胆识,加玛丽汗的母亲送她不断参加“阿肯阿依特斯”。15岁时,她就成了著名的阿肯,以唱词优美睿智而远近闻名,学校里不少男孩都爱慕她。18岁时,加玛丽汗终于遇到喜欢的男孩,男孩冬不拉弹得棒极了,夜莺和骏马组合成完美家庭。从此,歌声、琴音就从没离开过这个家。他们哺育的孩子,也都很有艺术天赋,手风琴、冬不拉弹唱、舞蹈,谁都能专一项。老人一辈子所收的徒弟也很多,遍布塔城地区,甚至许多人从阿勒泰慕名赶来拜师。
在参加过的无数比赛中,令加玛丽汗记忆犹新的是,十多年前去哈萨克斯坦参加阿依特斯国际大会,与她对唱的是当地最著名的阿肯,赛前组织者希望二人商定个对唱主题。“我拒绝了!因为阿依特斯就是即兴演唱,那次我拿到了金奖,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加玛丽汗成为阿肯后,弹唱了半个多世纪,唱词内容涉及广泛。如今,她最喜欢的唱词内容是讲述传统风俗习惯,如:婚丧嫁娶、宗教典礼、生活习俗等。“我希望后代们不要忘记本民族的各种礼节,通过一个个阿肯,将其完整地保存传承下去。”
2009年,加玛丽汗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传承人。这几年,老人腿不好,行动不便,唱起来会很累,很少出来演唱,偶尔也会答应去艺术院校讲课。
草原上,哈萨克族有句流传很广的俗语“阿肯活不到千岁,他的歌声却能流传千年”。加玛丽汗老人说,“只要眼睛还能看见、耳朵能听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能弹唱。”
后记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冲着奖项来的,得不上名次就灰心丧气,再也不来了,甚至放弃了弹唱!”采访尾声,加玛丽汗老人对我感叹着,“我当年拿不到名次的时候也多着呢。”在老人看来,成为阿肯是件神圣的事,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财富的使命,“就像喜怒哀乐,融入血液里,一直传下去。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注意平时的积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与我同去参加这次盛会的哈萨克族女孩玛依古丽,在乌鲁木齐土生土长,当听到这些原生态的阿肯对唱时,表示非常喜欢。她说,在这里似乎找回了很多传统的东西。
行走在北疆,似乎哪里有毡房,哪里就能传出悠扬的弹唱声,这灵动的乐音和歌声属于草原。有着这么深厚的沃土,我相信加玛丽汗老人传承的梦想会很灿烂。
——哈萨克族谚语
盛夏,塔城地区额敏县杰勒德也门草原,草坡葱翠,铺展到天边,云朵如那风筝,浮动在草原上空,似乎牵一下线就能拉近。紧促的声音一停,阿肯们下马后掸落一身尘土,换上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草原上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的“阿肯阿依特斯”(哈萨克语“弹唱歌手对唱会”)。
此时,草坡上聚满了人,人们都拴好了马,铺展了花毡,翘首以待:阿肯们,快点开唱吧。慈祥的哈萨克族奶奶走到舞台前,向人们抛洒包尔萨克(油炸面食)、奶疙瘩和糖果,象征着播撒幸福,这种叫做“恰秀”的传统仪式,也预示阿依特斯马上开始了。
对手应答越棒,他们唱得越欢
阿依特斯多采取逐对比拼的形式。当日,首先上场的是一对青年男女。
男阿肯先弹拨出一段激昂的乐音,如万马奔腾将气氛挑起,歌唱中将几个问题抛出,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此方唱罢,彼方女阿肯舒缓的乐音便响起,对于男阿肯的问题对答得不徐不缓,人群中笑声掌声四起,男阿肯开始擦汗,边听边思考。女阿肯神情泰然,“吔吔……吔吔……”几句尾音后,冬不拉戛然而止。人群情绪也被撩拨高涨,花毡坐不住了,人们站起来探着脖子,等着男阿肯的妙答
在这样的盛会上,仿佛对手越棒,他们唱得越欢。我虽听不懂大意,但从阿肯们的表情,及听众的反应看,这对阿肯水平很高。唱得如何?我问身旁的男子阿依登,他说,“男的幽默,女的智慧,唱得都不错。”
那两人事先一起练习了好久吧?我这个问题令阿依登睁大了眼睛。“没有什么练习!阿依特斯比的就是现场发挥,阿肯要根据对方问题随机应变,用优美的词汇、娴熟的弹奏技巧应答。”
我为自己的无知有点羞愧。此时,阿依登语气缓和许多,接着介绍,阿依特斯问答没有条条框框,阿肯们可以评价对方优缺点,也可以提出生活、爱情、友情方面的问题,或开开玩笑。比的不仅是冬不拉弹奏技巧,还要看谁睿智。优秀的阿肯要对生活事理有透彻理解,并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在瞬间才能对答如流、以理服人。这种互问互答,一般在15~30分钟。
舞台前,弹唱正酣。我悄悄来到舞台后方,一探等待上场的阿肯们。17岁的特列克一副轻松的样子,他6岁时就拜师学冬不拉了,每天练习四五个小时。他的指法娴熟极了,随手就弹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他说自己表演弹唱,而非对唱,所以不紧张,“不用担心对手给我提问题。”
在离人群稍远的草地上,一对对阿肯轻弹着。不远处的草坡上坐着美丽的阿来,她看起来还是很紧张。她轻轻弹唱着,声音甜美,但唱几句就有点卡壳。阿来今年27岁,来自邻近的托里县歌舞团。尽管阿来成为阿肯已经十多年了,但这一天高手如云,现场安排对唱阿肯更令她紧张,不断调试着冬不拉。
“阿肯是天生的,就像诗人一样,靠的是天赋,还有平时积累,更看现场发挥,观众的掌声就是最好的打分标准。”说到这,阿来面部表情稍稍放松了点。阿来说,阿肯与诗人又有区别,既能即兴创作,又能自弹自唱,兼具了诗人和歌手的双重才能。“优秀的阿肯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弹唱,有的唱段还广为传唱。”草原上,哈萨克族的文化由阿肯们传唱着,才得以代代留存下来。因此,哈萨克族把阿肯视为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当日举行的阿依特斯,以对唱为主,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自由演唱或抽签对唱。阿来介绍,在塔城地区,像她这样的女阿肯较多,而在毗邻的阿勒泰地区,男阿肯则占了多数。两地民间经常交流,互相学习。
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能弹唱
71岁的加玛丽汗,身着紫色碎花裙,披着白纱巾,表情和悦地坐在舞台正前方,悉心聆听每位阿肯的弹唱。在采访中,不断有阿肯向我提起这位看似普通的哈萨克族老人,她可是新疆最著名的阿肯之一。可惜的是,这次加玛丽汗老人作为嘉宾,并不表演。
我上前跟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与阿肯弹唱结缘始于5岁。那时,她就爱上了阿依特斯,想成为潇洒睿智的阿肯。于是,加玛丽汗的母亲首先教她弹冬不拉,还常对她说:“跟别人斗唱,要比有没有胆量,更要比智慧。”从此,加玛丽汗上台前便不再紧张,她的嗓音洪亮,头脑机灵,天生就是当阿肯的材料。
哈萨克族民间有句谚语,“知识是穿不破的衣裳,智慧是永不枯竭的宝藏。”阿肯要用诗歌传播知识、启迪思想、较量才智,提高文化素养是内功。稍大时,加玛丽汗喜欢上文学和写作。在她心中,阿肯就是边写边唱的诗人。她尤为喜爱哈萨克斯坦诗圣阿拜的诗,认为其语言兼具韵律和美感,富于思想性。那些诗句她至今都能倒背如流,“美好的心愿一旦说出来就会逊色”、“高尚的人所得比所求少也会满足,卑贱的人所得比所求多亦不知足”……老人目光飘向远方,似乎那些优美的文字在天边浮现着。
为了锻炼胆识,加玛丽汗的母亲送她不断参加“阿肯阿依特斯”。15岁时,她就成了著名的阿肯,以唱词优美睿智而远近闻名,学校里不少男孩都爱慕她。18岁时,加玛丽汗终于遇到喜欢的男孩,男孩冬不拉弹得棒极了,夜莺和骏马组合成完美家庭。从此,歌声、琴音就从没离开过这个家。他们哺育的孩子,也都很有艺术天赋,手风琴、冬不拉弹唱、舞蹈,谁都能专一项。老人一辈子所收的徒弟也很多,遍布塔城地区,甚至许多人从阿勒泰慕名赶来拜师。
在参加过的无数比赛中,令加玛丽汗记忆犹新的是,十多年前去哈萨克斯坦参加阿依特斯国际大会,与她对唱的是当地最著名的阿肯,赛前组织者希望二人商定个对唱主题。“我拒绝了!因为阿依特斯就是即兴演唱,那次我拿到了金奖,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加玛丽汗成为阿肯后,弹唱了半个多世纪,唱词内容涉及广泛。如今,她最喜欢的唱词内容是讲述传统风俗习惯,如:婚丧嫁娶、宗教典礼、生活习俗等。“我希望后代们不要忘记本民族的各种礼节,通过一个个阿肯,将其完整地保存传承下去。”
2009年,加玛丽汗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传承人。这几年,老人腿不好,行动不便,唱起来会很累,很少出来演唱,偶尔也会答应去艺术院校讲课。
草原上,哈萨克族有句流传很广的俗语“阿肯活不到千岁,他的歌声却能流传千年”。加玛丽汗老人说,“只要眼睛还能看见、耳朵能听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能弹唱。”
后记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冲着奖项来的,得不上名次就灰心丧气,再也不来了,甚至放弃了弹唱!”采访尾声,加玛丽汗老人对我感叹着,“我当年拿不到名次的时候也多着呢。”在老人看来,成为阿肯是件神圣的事,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财富的使命,“就像喜怒哀乐,融入血液里,一直传下去。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注意平时的积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与我同去参加这次盛会的哈萨克族女孩玛依古丽,在乌鲁木齐土生土长,当听到这些原生态的阿肯对唱时,表示非常喜欢。她说,在这里似乎找回了很多传统的东西。
行走在北疆,似乎哪里有毡房,哪里就能传出悠扬的弹唱声,这灵动的乐音和歌声属于草原。有着这么深厚的沃土,我相信加玛丽汗老人传承的梦想会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