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今天,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争论隔代教育的是非功过,权衡利弊。本文从隔代教育对老人的作用角度出发来理解什么是隔代教育,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老人喜欢与孙辈在一起。
关键词:隔代教育;老少同乐;老小孩;小小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12-001-03 收稿日期:2011-12-9
一、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台前
现在对家庭教育有一种划分,就是家庭教育包括临代教育和隔代教育。所谓临代教育主要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而隔代教育主要是在祖辈与孙辈之间进行。自从有了家庭以来,隔代教育便应运而生了,不同的是,在以前,隔代教育往往只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不少年轻的父母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孩子交给长辈教养,以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工作和学习。因此,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对隔代教育的争论
目前对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争论隔代教育的是非功过,权衡利弊。
利大于弊的观点: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等,要比年轻父母经验丰富。而且,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孩子由祖辈教养,饮食起居能得到细心照料,身体素质和安全得以保障,解除了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专心致力于事业和工作。
弊大于利的观点:老人带孩子时,常常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以致孩子任性、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的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长期得不到矫正,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有的孩子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而还有的孩子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许多祖辈们观念比较陈旧,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科学的育儿观念也不够了解,与社会联系少等,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到底什么是隔代教育
一提到隔代教育,人们现在普遍想到的往往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难道隔代教育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的教育?我想隔代教育的概念不应该是这么狭隘。就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教学相长一样,祖辈们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也会从隔代教育中受益。
今天,我想谈谈令许多人忽视的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隔代教育对老人的作用。老人的身心健康、幸福快乐也需要我们去关心。我们不去分析一下为什么老人喜欢与孙辈在一起呢?
四、为什么祖辈乐于投入隔代教育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老少同堂的习俗,人们普遍觉得儿孙满堂才是人丁兴旺,才是福气。因袭相传,代代如此,“隔代教育”成了家族繁衍、传宗接代的大事。由此形成了一种不断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老人要是不帮子女带养孩子,反倒觉得自己不近情理,没有尽到责任与义务,甚至还会招来旁人的议论。
(二)血浓于水的亲情
血缘、亲情也是老人钟爱孙辈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常常因自己年轻时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感到内疚,因此把更多的爱全数转移投射到孙辈身上。孙辈的成长让祖辈们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了生命力,祖辈喜欢与孙辈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人们离开工作岗位后,往往会很不适应,心无所属,好像没有什么精神寄托了。许多老人认为当自己被贴上“老”的标签后,就意味着失去了社会性存在的意义。此时老人会觉得很孤寂,不知怎么打发时间,往往忧思成疾。其实在人生中,“老”和其他生命阶段一样,是个自然的过程。人诞生到这个世界来,长大成熟,然后逐渐衰老,最后死亡。“老”并不意味着“等死”,并不意味着成为儿女的负担。老人也可以从“老”中找到有价值的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在教养孙辈的过程中,可以缓解孤寂,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感受自己的价值,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四)老小孩,小小孩。
社会责任、血缘亲情、缓解孤寂这些都是一些外在的原因。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这些原因的话,也许老人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很累。而真正发自内心的,使祖辈喜欢和孙辈在一起的关键原因就是老少同乐。俗话说“老小老小”,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和小孩是相通的。老人有一种儿童心理。他们喜欢与小孩玩乐,他们能较好地理解孩子,与之沟通,达到共鸣。
在游乐场,在大草坪,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一面在专心致志地玩着,一面隐约但十分在意地意识到身后看护自己的目光。如果他们感到不安的话,一回头就可以看到祖父母的慈祥的目光。孩子的这种意识,与实际上肯定存在于附近某个地方的祖辈的保护的目光构成了老少同乐的世界。而老人同时也享受着这种信任感和幸福感。这是生命的源泉。老少同乐是世界上最丰富最有价值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肥沃土壤。对老人来说,最好的生活,就是老少同乐、老幼共生的生活,与孙辈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在走向完美,走向高峰的一个过程。
好的家庭就像一棵茂盛而又丰满的果树,老人是根,年轻人是干,孩子是树上的果实,树因根而稳固,因干而峥嵘,因果实而洋溢着甜美的气氛。家能带给人们快乐幸福,能滋润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隔代教育;老少同乐;老小孩;小小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12-001-03 收稿日期:2011-12-9
一、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台前
现在对家庭教育有一种划分,就是家庭教育包括临代教育和隔代教育。所谓临代教育主要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而隔代教育主要是在祖辈与孙辈之间进行。自从有了家庭以来,隔代教育便应运而生了,不同的是,在以前,隔代教育往往只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不少年轻的父母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孩子交给长辈教养,以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工作和学习。因此,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对隔代教育的争论
目前对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争论隔代教育的是非功过,权衡利弊。
利大于弊的观点: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等,要比年轻父母经验丰富。而且,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孩子由祖辈教养,饮食起居能得到细心照料,身体素质和安全得以保障,解除了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专心致力于事业和工作。
弊大于利的观点:老人带孩子时,常常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以致孩子任性、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的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长期得不到矫正,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有的孩子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而还有的孩子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许多祖辈们观念比较陈旧,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科学的育儿观念也不够了解,与社会联系少等,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到底什么是隔代教育
一提到隔代教育,人们现在普遍想到的往往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难道隔代教育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的教育?我想隔代教育的概念不应该是这么狭隘。就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教学相长一样,祖辈们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也会从隔代教育中受益。
今天,我想谈谈令许多人忽视的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隔代教育对老人的作用。老人的身心健康、幸福快乐也需要我们去关心。我们不去分析一下为什么老人喜欢与孙辈在一起呢?
四、为什么祖辈乐于投入隔代教育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老少同堂的习俗,人们普遍觉得儿孙满堂才是人丁兴旺,才是福气。因袭相传,代代如此,“隔代教育”成了家族繁衍、传宗接代的大事。由此形成了一种不断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老人要是不帮子女带养孩子,反倒觉得自己不近情理,没有尽到责任与义务,甚至还会招来旁人的议论。
(二)血浓于水的亲情
血缘、亲情也是老人钟爱孙辈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常常因自己年轻时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感到内疚,因此把更多的爱全数转移投射到孙辈身上。孙辈的成长让祖辈们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了生命力,祖辈喜欢与孙辈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人们离开工作岗位后,往往会很不适应,心无所属,好像没有什么精神寄托了。许多老人认为当自己被贴上“老”的标签后,就意味着失去了社会性存在的意义。此时老人会觉得很孤寂,不知怎么打发时间,往往忧思成疾。其实在人生中,“老”和其他生命阶段一样,是个自然的过程。人诞生到这个世界来,长大成熟,然后逐渐衰老,最后死亡。“老”并不意味着“等死”,并不意味着成为儿女的负担。老人也可以从“老”中找到有价值的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在教养孙辈的过程中,可以缓解孤寂,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感受自己的价值,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四)老小孩,小小孩。
社会责任、血缘亲情、缓解孤寂这些都是一些外在的原因。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这些原因的话,也许老人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很累。而真正发自内心的,使祖辈喜欢和孙辈在一起的关键原因就是老少同乐。俗话说“老小老小”,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和小孩是相通的。老人有一种儿童心理。他们喜欢与小孩玩乐,他们能较好地理解孩子,与之沟通,达到共鸣。
在游乐场,在大草坪,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一面在专心致志地玩着,一面隐约但十分在意地意识到身后看护自己的目光。如果他们感到不安的话,一回头就可以看到祖父母的慈祥的目光。孩子的这种意识,与实际上肯定存在于附近某个地方的祖辈的保护的目光构成了老少同乐的世界。而老人同时也享受着这种信任感和幸福感。这是生命的源泉。老少同乐是世界上最丰富最有价值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肥沃土壤。对老人来说,最好的生活,就是老少同乐、老幼共生的生活,与孙辈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在走向完美,走向高峰的一个过程。
好的家庭就像一棵茂盛而又丰满的果树,老人是根,年轻人是干,孩子是树上的果实,树因根而稳固,因干而峥嵘,因果实而洋溢着甜美的气氛。家能带给人们快乐幸福,能滋润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