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流量红利下的新零售生态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家科创型企业,如何从真正意义上让科技改变生活,既是企业的发展之道,也是企业的责任担当。
  一条,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一个中国新媒体界的“头部大号”, 正式上线后15天用户数即突破100万。至今,“一条”已拍摄6000多条原创短视频。
  同时,一条也是中产阶层电商平台,汇聚了2500个品牌,10万件生活良品。从2018年9月份开始,一条又陆续在9个城市开设实体店。按照百度百科的叙述,一条,拥有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线下店,是一家综合了媒体、电商和新零售的公司,采用了线上线下打通的新零售系统。
  从2014年9月8日,“一条”微信号上线,推出第一条精品短视频;到2016年5月, 一条推出了主打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电商平台;再到2018年9月,上海3家直营线下店开业……短短五年间,一条的创始人——徐沪生踩准了微信红利爆发和新零售的兴起节点,针对中产群体市场的切口变得越来越广,折射出一个流量红利下的新零售生态的发展轨迹。
  面对中产群体 坚持高品质内容
  在创办一条之前,徐沪生曾担任《上海壹周》和《外滩画报》两本杂志的主编,这两本杂志针对的读者群体都是中产及以上人群。用他的话说,过去20多年都在研究这个群体。
  “我不确定这个群体有多少人,但任何所谓小群体,只要能占到中国人口总数的1%到 5%,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徐沪生说,相信中产消费者愿意为原创设计、优质付费。
  2014年,徐沪生从传统媒体跨界到新媒体领域,开设微信公众号“一条”,以每天一条的节奏拍摄、发布精美的生活类原创短视频,因为徐沪生知道,中产群体需求的“品质内容”仅通过图文展现是不足的,视频将会是更合适的方式。同时,2014年已经进入了全民信息碎片化时代,但那时人们认为,碎片化就应该是娱乐、搞笑。可对于平均年龄是70后的徐沪生团队而言,搞笑实在困难。“我们不擅长那个东西,做出来搞笑的东西就很尴尬。”
  随后徐沪生大胆创新,将视频从互联网风格转变成较为安静精美的杂志风格,终于受到全公司的一致认可。但面临的问题是,这种高冷风格的视频能否受到市场的认可呢?当时有朋友对徐沪生说,“东西我很喜欢,但到市场上肯定会死的。”
  而事实证明他的创新和坚持是对的,15天的时间,一条的粉丝量突破百万。至今,一条的原创短视频已经发布了6186条,全网订阅用户高达数千万。久而久之,短小的时长、精致的画面,成为一条最重要的公众印象。用徐沪生的话说,“一条是碎片化、高品质。”
  微信的流量红利被徐沪生嗅到并捕捉到了。
  遭遇变现难题 被逼转型电商
  视频内容先天的高成本和转化折损,令短视频创业看上去很美,变现却很难。徐沪生坦言,“一条”在2016年时就已经遭遇这样的困境了。
  2016年,徐沪生二次转型,开始瞄准线上电商。他在公司里建立起多个影棚,对在“一条”上售卖的商品进行拍摄。
  相比于新媒体领域,电商领域对徐沪生来说更为陌生,但其最大的优势,是熟悉目标人群,熟悉这个人群的生活方式、消费痛点。
  “做内容,核心是选题。做电商,核心是选品。只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原先你没有的势能,都会汇聚过来,把不可能的任务给完成。同时迅速学习新业务所需要的能力。战略和执行力,缺一不可。”徐沪生说,在做短视频内容时,采访了很多设计师,他们的产品很好,生意却很差。他们是一个设计师团队,不是一个成熟的公司,没有能力做市场推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就设想可以帮他们做推广。把中国所有好的产品放在一个平台上。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一个出发点。“当中产群体在淘宝、天猫这样的大平台去买想要的产品,搜索成本很高。面向中产群体,一个聚集优质良品的平台是一个非常大的刚需。”
  从起初的做内容,到后期的做点上,一条的客户群定位非常精确——中产群体。中产、新中产,是一个非常模糊、宽泛的概念。最宽泛的概念,是从杂牌货的升级,不买杂牌货、廉价货的人群,就被归入新中产了。几乎所有电商都开始重视中产消费,但对中产的精确定义却有很大区别:优衣库算不算中产?MUJI算不算中产?两者的目标人群差别其实很大。Moncler一件滑雪衣一万多,也说中产是自己的目标人群。
  徐沪生喜欢用媒体来打比方:“我们不是日报,也不是VOGUE那种高端月刊,我们是高品质的生活类周刊,内容丰富多元,有独家原创的深度报道。我们的电商,汇聚的是品质最好的原创品牌、小众品牌。我们不以低价为最大卖点。我们觉得我们的消费者愿意为原创设计、优质付费。”
  一条对销售品牌的准入门槛设置的较高,可能有的品类是在几十个品牌里挑一个。如果将前端的标准定得高点,后端的麻烦相对比较少,退货率更低。一开始,是一条的内容团队的人在选品。“我们的创始团队,都有丰富的生活类杂志经验,熟悉设计师圈子,也比较懂一点生活方式。”徐沪生说,后来,我们一点点建立了专门的选品团队,他们大多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熟悉那些优质品牌。慢慢地,每个门类、细分门类,也开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選品标准。共通的标准是设计要好,“颜值”要高,品质要最好。
  转型线下新零售 抢占线下流量红利
  从2018年开始,“一条”陆续在上海、南京、济南、北京、杭州、重庆、无锡、天津和苏州等地开设了线下实体店,定位在生活集合店,延续线上的“品质”定位和调性,把最能代表“一条”的产品、最热销的产品,做了进一步精选放在线下店中。
  很多人费解大家纷纷“触网转型”“直播带货”的时候,“一条”为何杀回“传统战场”? 徐沪生心里有他自己的盘算:我们需要更大规模的新中产用户。在线上寻找这些用户,成本太高,而且很难做到精准。而中国的Shopping Mall过去十年的蓬勃发展,其实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产人群的最大的“流量入口”。一个大型商城,全年人流动辄2000万、3000多万,进去开店,获客更加直接。   这种“流量思维”从目前“一條生活集合店”的选址也能看出一二:选的都是一二线城市最主力的商场,人流量达到一个量级的,人流量相对比较小的或是重奢的商场,一条都不进。
  线下的巨大机会是线上流量见顶之后,被徐沪生坚定看好的新红利。
  “我在我们突破1亿的月销售额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新零售这件事情。月销售额1亿、年销售额十多个亿,是很多电商的瓶颈。”在徐沪生看来,线下店正是一条突破这个瓶颈,继续获客的重要渠道。依赖着线下购物中心本身的流量,线下店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一步触达更大范围的线下用户。
  “获客第一。”曾经吃下巨大流量红利的徐沪生算了一笔账:“在线上你用3个亿,只能砸出100多万购买用户,还有一部分是无效用户,他们来领个券之后再也不来,没有复购。在线下同样3个亿,开100个店,一次装修可以运营6年,而我们选的购物中心日常流量一些都有10万左右,哪怕是微信粉丝我也可以一年涨1000万。何况这个3个亿还是我的资产。”
  线下获客线上复购 一条的新零售生态
  从Shopping Mall获客的背后,徐沪生更看好的是能将用户在线下的低频购买转化为线上的高频购买,这个从盒马鲜生中得到启发和验证的模式,也是让一条的故事有更大想象力的重要源泉。徐沪生说,一条的年复购率已经高达50%,“拿我自己为例,现在我一年在盒马鲜生能下单100多次。什么生意可以做到让我100次到你店里面?只有网购。”
  在一条的计划中,线下获客后会被转化为线上用户,再通过不断完善线上服务,促使这些用户留存和发生高频消费:“我们线下如果做10亿销售,这些用户将能给我带来30亿到40亿线上交易额。”
  至此,公众号、小程序、APP与线下店,共同构成了一条的全消费场景。
  其中,公众号作为“优质内容”、“美好内容”的输出方,填补着、引领着读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需求;微信小程序不用下载,使用方便,成为从线下到线上、从内容到消费的重要节点,以及留存到店用户的重要手段和过渡;线下店,作为一条在售商品的精选,大约占其商品总数的二十分之一,能够为“一条”销售生态带来线下体验的同时,更直接、更低廉的获客;最终,公众号引流的群体和线下店引流的群体,经过维护和转化,在其APP中固化;同时,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内容为自己的在售产品不断进行可信化的“背书”……
  一条的“新零售生态”越发完善,越发健康。
  (本刊编辑据“锌财经”“三声”“贤集网”综合整理)
其他文献
相对于政策支持的趋同,其他因素才是左右上市公司突破的关键所在。  2020年是青岛史无前例的IPO“大年”,12家企业通过A股上市首发申请,其中4家企业在当年进入资本市场。凭借着深厚的过会企业规模储备,进入2021年,青岛企业依旧可以持续地站在资本市场的镁光灯下,享受着顺利募集资金的心潮澎湃。  1月11日,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迫不及待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的钟声,这是青岛市今年首家主板上
期刊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进入中高级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城市进入中高级发展阶段之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城市化将会出现一种新格局: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  城市更新是中国城市发展走向内涵式、集约式、精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提出城市复興,希望把新的产业和有钱人重新吸引到核心市区来,再造城市的繁荣。振兴市中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城市更新。  当今,世界级发达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等,都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其
期刊
众多生态资源方的共创共赢,是日日顺物流能够发起这场抢“新年货”服务方案全国全民大直播的关键所在。  2021年的春节注定与往年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让防控工作不敢有半分懈怠,而国家卫健委倡导在工作地过年,则为新的一年奠定了疫情防控的重要基调。  疫情防控不容忽视,但忙腊月、办年货仍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全民采购年货热情高涨,从传统柴米油盐到如今的家政
期刊
随着街区定位和路径的愈发清晰,中山路片区也正悄悄走上“文艺复兴”的自我重塑之路。  上世纪80年代,需要置办东西,青岛的老百姓就会直奔中山路,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完全能满足当时的消费需求。这条有着百年历史、闻名全国的商业街,贯通南北,如同一条历史川流,在老青岛人的心上流淌了百年。  收藏着青岛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山路的复兴是青岛人的心之所向。随着中山路胶州路人行天桥拆除、济南路拓宽
期刊
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科技服务、航运贸易等产业是市南区的重点方向。进击的市南,将以优质的营商环境立于“飞地经济”大时代的潮头。  比数量的放大更激动人心的是质量的提升。  如今,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率先占领营商环境的“高地”,谁就能率先实现跃升。立足当下,眺望未来。营商环境与“竞争力”挂钩,已经形成国际共识。  转变的起点  在自我反思的道路上,市南区正走得慷慨激昂。企业家大会的
期刊
2020年的第一场雪,飘落在百年海草房上,海湾里游弋的大天鹅,引颈鸣唱。烟墩角,这个山东省荣成市海滨的小渔村,因冬雪和天鹅的到来而显得更加热闹  烟墩角坐落于荣成市俚岛镇,保存有50多幢有200多年历史的海草房,海草房因往屋顶上苫海草而得名,又被当地人称为“苫房”,其平面布局与胶东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民俗、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烟墩角土生土长的于海洋,大学毕业后远赴新加坡工作,漂泊异乡,难消心底对
期刊
2008年上海“两会”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问: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因为在这之前,马云曾跟俞正声说,当年阿里巴巴差点落户上海,后来回了杭州。而在之前一年的2007年,仅上半年,就有7000余家浙江民营企业撤离上海,将总部或重要部门迁往杭州、宁波、香港等地。俞正声的发问,是要反思上海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和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  前些年,因为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成功,许多省市都在反思:为什么我
期刊
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用户争夺战似乎总是令人瞠目结舌,结局却又难以猜测。  2013年,一场由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挑起的互联网电视争夺战正式打响。为争夺用户流量,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招式百出,一次次刷新着大屏互联网电视的底价。一时间,“靠生态来盈利”的互联网模式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场硝烟四起的“大屏争夺战”不仅革新了消费者对传统电视的固有印象,也让不少人深信:在互联网电视这一大屏运营领域,注定将是被
期刊
无论留学美国、就职北京,还是创业青岛,20年的创新创业“情结”萦绕心间,有科研的收获、开拓的迷茫、抉择的艰难、创新的豪情……  用3年时间创立一家明星企业,这着实吸引人探究背后的故事。  10时15分——“潘总今天回青岛,现在正在飞机上,不过计划明天去南京。”  11时38分——“潘总预计下周二会有时间,等他落地我再问一下。”  11时50分——“这个周五上午潘总有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  透过
期刊
在从前“车马慢”的时代,晋商乔致庸曾许下一个毕生宏愿——“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然而基于落后的运输条件和经济水平,这个愿望只能化为泡影。  雁来雁去一百年。社会的巨变伴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如今,发达的物流业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表征。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加持下,智慧物流蓬勃兴起,替换传统物流模式,为经济赋予新动能。  过去两年间,日日顺物流多次入选独角兽权威榜单,成为大件物流行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