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通过创建教学微视频等翻转为课前的显性知识学习,在翻转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合作学习,教师开展一对一教学、“迷你”型讲授等。“翻转课堂”在翻转传统课堂程式的同时,翻转了师生定位,重建了课堂文化,实现了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向。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7-0064-04
当下,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其核心是以生为本的回归、以学定教的转型。“翻转课堂”的出现,正顺应了这场学与教的“双重革命”。作为一种发端于美国的全新教学理念,“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核心是将原来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创建教学微视频翻转为课前的显性知识学习,而在翻转后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同侪互助、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内化与融合、能力建构与拓展,完成隐性知识挖掘与思维能力提升等高级学习任务,教师则通过师生互动发现并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一对一指导,实现个别化教学。
较之于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上“齐步行进”学习新知、课外“动作自选”检验所学的方式,“翻转课堂”通过将课堂讲授移至课外提前完成,同时增加课堂交互学习相应权重的方法,实现了预习时间最大化——延长学习时长度,课堂学习高效化——提升认知理解度(如图1所示)。简言之,“翻转课堂”通过视频教学与活动学习的混合式学习,实现教学模式转向甚或颠覆,真正回归了“学为中心”的教育原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翻转课堂”的出场,无异于使思想政治课“如沐新生”——复归一种以学为本、生命“在场”的学习范式。“翻转课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与协作学习环境的建构,使学生复归学习过程的中心;与此同时,教师从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从课堂交互与知识应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便捷处理信息与驾驭课堂的“脚手架”。这样,“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师生定位,构筑了有深度的思想政治课堂,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程诉求的达成,也就顺理成章了。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由课前学习、课堂学习等组块构成,而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活动学习的穿插是协作式差异化教学方式建构、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生成的有力杠杆(如图2所示)。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介绍“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学习模块设计
1.创建教学微视频:教学切入的关键
作为一种以视频教学为载体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所依凭的微视频是切入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在厘清教学目标、兼顾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以碎片化而不失主题、创新性而不失逻辑的方式合理统筹视频的结构编排、内容呈现等要素,以此生成短小精悍的系列“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尽情挥洒激情与创意,以质朴而不失活泼的画面、简洁而不失妙趣的旁白等,让学生在影像与色彩的碰撞与冲击下深化记忆,及传统课堂所不能。需要指出的是,微视频的播放时间、视觉效果等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方面,视频时长应严格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维持的范围内,如5分钟左右,以便其有耐心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视频应具备回放、暂停等功能,以便其随时“倒带”,自控进程,实现最短缺的学习资源——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视频应拨冗去繁、去粗取精,如在电子黑板上基于板书或PPT演示,配以适量讲解的画外音等。因为任何多余的陈设或布景都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其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较之于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冰冷与疏远,这种方式有如师生同坐在桌旁,一同学习、一同探讨,会让学生备感温暖与贴心。
【案例设计】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可将“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教材内容分解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等。
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素材,进行知识解读(如列表比较“不同供求状态下的市场状况与类型等”;举例说明“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及价值总量的相应变化”;探究分析“价值规律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条件与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等)与情境索引(如援引房价高企、CPI高位运行、阶梯水价等价格变化的相关新闻报道等)。
在集体备课确定课型设计与教学流程后,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制作PPT课件,此后利用诸如Camtasia Studio等专业录屏软件与手写板将其转录为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微视频,其间可适当穿插相关讲解、拓展、注释等。
2.测评反馈:课堂学习的铺垫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只是看视频。教师应在“全对晋级”答题机制下预设若干难易适当、设计合理的针对性习题,以供学生随机选择自我检测实际掌握情况。“满分进阶”的游戏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实现由旧知识运用向新知识学习过渡的同时,及时发现并捕捉自身认知中的疑难困惑,以便通过微博、QQ、Moodle等网络互动平台,或与同学远程沟通、互为借鉴,或由教师介入指导、施以援手,而认知掌握情况的分类汇总也为教师课堂上一对一指导的开展作了必要铺垫与准备。
【案例设计】“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前承“货币”后启“消费”,是《经济生活》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加之近年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相关网语层出不穷,因此“货币购买力、汇率与物价的关系”“价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等都极有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障碍。基于此,可预设相关选择题,以供学生自我检测。 二、课堂学习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的核心之一是在课前预习最大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时间的延长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学习的设计达成认知内化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与互动实现意义建构与生成的过程。[1]因此,课堂的活动学习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灵活采取诸如独立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开展生生合作,或个别采取“迷你型”讲授、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无论生生合作抑或师生互动,首先都应基于“确定问题”,即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检测习题中的疑难困惑,分类汇总出若干具有探究与研讨价值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学习切入的问题应是“值得讨论”的——学生“相异构想”“迷似概念”越多的问题,越值得合作学习或个别化教学;若过于简单只会使协作流于形式、互动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学机智,遴选出兼具基础性与层次性、有价值且易于产生“争议”而个人又独臂难支的问题,以利于引发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可梳理出诸如“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联”“供给、需求与价格的互动”“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联系与区别”等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基于学生小组协作
互助小组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协作互动的基本载体,其建构就成为“翻转课堂”课堂学习环节的关键步骤——依据筛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二次分组: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将选择同一问题的学生重组为4~6人规模的学习小组若干,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与责任分工。同时,在对问题按设问类型、难易程度等二次分类的基础上,可对小组内部协作分工进一步细化:若问题覆盖面较广且尚可细化为若干子问题,则不妨以拼图学习的方式,在子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聚合、汇总后再作整体研究;若问题覆盖面较窄且无需细分,则按“独立探究—小组协作”的模式予以整体推进。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做的是适时采取适当的交互方略参与其中,以保证小组协作有效开展。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检验个人理解认同度,相互切磋的同时,亦能通过与同伴交流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策略,相互借鉴。
【案例设计】例如,围绕“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组成的学习协作小组,尝试采用拼图学习法就各子问题分别开展研究,最后予以聚合汇总。子问题一组弄清“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一定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三组概念的关系;子问题二组列表呈现“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及价值总量的相应变化”;子问题三组汇总梳理“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成正比、反比及无关的变化量”。
协作小组成员依据各自知识构成、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与认知水平,同时结合各子问题的设问取向自主确定研究方向,独立探究。教师则作为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同时任职引导者——积极参与并选择适当时机对课堂合作予以调控,尤其是当小组内部意见相左、观点有分歧时。这样,课堂在尊重与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与提升团队意识的同时,对于激活学生内在思维潜能、激发竞争合作能力大有裨益。
2.个别化教学:师生互动的范式转型
教育的根命题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通过教学所涉诸要素的调整或修正,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学习实效的教学方法,正是旨在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潜能,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走向“个别”,与其说是一种课堂改革的试验之举,倒不如说是教育革新的逻辑转型——更呵护学生完整的学习权利,更彰显学生学习的逻辑线索,更视学生为不同的生命个体。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尝试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法,加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有关问题的认知与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对教学重点、授课方法等予以适当变通,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地进行教学。如,对于性格活泼、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在沿循其特点的同时适当予以更多“晾晒”自我、“开发”自我的机会,引导其关注和拓展“未知领域”;而对于性格内向、课堂上“隐形”的学生,则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其关注——更多的发言机会、更多的表扬鼓励、更多的交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度解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教学技巧、课堂用语甚至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作适当微调,以实现与学生心灵的契合与融会。
【案例设计】课堂上笔者发现,在涉及诸如“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时,有学生眉头紧锁——或许受两者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困扰,却出于性格取向、提问焦虑或认知局囿等原因而羞于启齿。对此,教师不妨介入指导,通过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开展一对一教学,对两者关系作必要梳理。
一方面,提供“切入点”,帮助学生厘清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区别:从内涵上看,前者反映的是纸币数量问题,后者指出的是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即购买力问题;从计算上看,相较于作为主要考量商品价格上涨程度,反映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所需货币量的比值的通货膨胀率,货币贬值率是指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主要考量单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通过推演,使学生明确两者的内在关联。这样,在关注个体认知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一对一教学、“迷你”型讲授等师生互动,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不使任何学生掉队的同时,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升了课堂学习实效。
需要指出的是,“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如与学校作息时间相冲突、文理学科适用性差异、信息技术支持不到位、教师专业能力有缺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其是否值得推广仍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7-0064-04
当下,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其核心是以生为本的回归、以学定教的转型。“翻转课堂”的出现,正顺应了这场学与教的“双重革命”。作为一种发端于美国的全新教学理念,“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核心是将原来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创建教学微视频翻转为课前的显性知识学习,而在翻转后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同侪互助、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内化与融合、能力建构与拓展,完成隐性知识挖掘与思维能力提升等高级学习任务,教师则通过师生互动发现并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一对一指导,实现个别化教学。
较之于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上“齐步行进”学习新知、课外“动作自选”检验所学的方式,“翻转课堂”通过将课堂讲授移至课外提前完成,同时增加课堂交互学习相应权重的方法,实现了预习时间最大化——延长学习时长度,课堂学习高效化——提升认知理解度(如图1所示)。简言之,“翻转课堂”通过视频教学与活动学习的混合式学习,实现教学模式转向甚或颠覆,真正回归了“学为中心”的教育原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翻转课堂”的出场,无异于使思想政治课“如沐新生”——复归一种以学为本、生命“在场”的学习范式。“翻转课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与协作学习环境的建构,使学生复归学习过程的中心;与此同时,教师从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从课堂交互与知识应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便捷处理信息与驾驭课堂的“脚手架”。这样,“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师生定位,构筑了有深度的思想政治课堂,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程诉求的达成,也就顺理成章了。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由课前学习、课堂学习等组块构成,而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活动学习的穿插是协作式差异化教学方式建构、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生成的有力杠杆(如图2所示)。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介绍“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学习模块设计
1.创建教学微视频:教学切入的关键
作为一种以视频教学为载体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所依凭的微视频是切入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在厘清教学目标、兼顾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以碎片化而不失主题、创新性而不失逻辑的方式合理统筹视频的结构编排、内容呈现等要素,以此生成短小精悍的系列“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尽情挥洒激情与创意,以质朴而不失活泼的画面、简洁而不失妙趣的旁白等,让学生在影像与色彩的碰撞与冲击下深化记忆,及传统课堂所不能。需要指出的是,微视频的播放时间、视觉效果等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方面,视频时长应严格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维持的范围内,如5分钟左右,以便其有耐心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视频应具备回放、暂停等功能,以便其随时“倒带”,自控进程,实现最短缺的学习资源——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视频应拨冗去繁、去粗取精,如在电子黑板上基于板书或PPT演示,配以适量讲解的画外音等。因为任何多余的陈设或布景都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其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较之于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冰冷与疏远,这种方式有如师生同坐在桌旁,一同学习、一同探讨,会让学生备感温暖与贴心。
【案例设计】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可将“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教材内容分解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等。
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素材,进行知识解读(如列表比较“不同供求状态下的市场状况与类型等”;举例说明“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及价值总量的相应变化”;探究分析“价值规律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条件与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等)与情境索引(如援引房价高企、CPI高位运行、阶梯水价等价格变化的相关新闻报道等)。
在集体备课确定课型设计与教学流程后,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制作PPT课件,此后利用诸如Camtasia Studio等专业录屏软件与手写板将其转录为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微视频,其间可适当穿插相关讲解、拓展、注释等。
2.测评反馈:课堂学习的铺垫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只是看视频。教师应在“全对晋级”答题机制下预设若干难易适当、设计合理的针对性习题,以供学生随机选择自我检测实际掌握情况。“满分进阶”的游戏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实现由旧知识运用向新知识学习过渡的同时,及时发现并捕捉自身认知中的疑难困惑,以便通过微博、QQ、Moodle等网络互动平台,或与同学远程沟通、互为借鉴,或由教师介入指导、施以援手,而认知掌握情况的分类汇总也为教师课堂上一对一指导的开展作了必要铺垫与准备。
【案例设计】“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前承“货币”后启“消费”,是《经济生活》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加之近年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相关网语层出不穷,因此“货币购买力、汇率与物价的关系”“价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等都极有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障碍。基于此,可预设相关选择题,以供学生自我检测。 二、课堂学习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的核心之一是在课前预习最大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时间的延长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学习的设计达成认知内化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与互动实现意义建构与生成的过程。[1]因此,课堂的活动学习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灵活采取诸如独立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开展生生合作,或个别采取“迷你型”讲授、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无论生生合作抑或师生互动,首先都应基于“确定问题”,即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检测习题中的疑难困惑,分类汇总出若干具有探究与研讨价值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学习切入的问题应是“值得讨论”的——学生“相异构想”“迷似概念”越多的问题,越值得合作学习或个别化教学;若过于简单只会使协作流于形式、互动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学机智,遴选出兼具基础性与层次性、有价值且易于产生“争议”而个人又独臂难支的问题,以利于引发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可梳理出诸如“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联”“供给、需求与价格的互动”“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联系与区别”等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基于学生小组协作
互助小组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协作互动的基本载体,其建构就成为“翻转课堂”课堂学习环节的关键步骤——依据筛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二次分组: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将选择同一问题的学生重组为4~6人规模的学习小组若干,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与责任分工。同时,在对问题按设问类型、难易程度等二次分类的基础上,可对小组内部协作分工进一步细化:若问题覆盖面较广且尚可细化为若干子问题,则不妨以拼图学习的方式,在子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聚合、汇总后再作整体研究;若问题覆盖面较窄且无需细分,则按“独立探究—小组协作”的模式予以整体推进。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做的是适时采取适当的交互方略参与其中,以保证小组协作有效开展。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检验个人理解认同度,相互切磋的同时,亦能通过与同伴交流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策略,相互借鉴。
【案例设计】例如,围绕“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组成的学习协作小组,尝试采用拼图学习法就各子问题分别开展研究,最后予以聚合汇总。子问题一组弄清“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一定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三组概念的关系;子问题二组列表呈现“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及价值总量的相应变化”;子问题三组汇总梳理“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成正比、反比及无关的变化量”。
协作小组成员依据各自知识构成、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与认知水平,同时结合各子问题的设问取向自主确定研究方向,独立探究。教师则作为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同时任职引导者——积极参与并选择适当时机对课堂合作予以调控,尤其是当小组内部意见相左、观点有分歧时。这样,课堂在尊重与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与提升团队意识的同时,对于激活学生内在思维潜能、激发竞争合作能力大有裨益。
2.个别化教学:师生互动的范式转型
教育的根命题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通过教学所涉诸要素的调整或修正,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学习实效的教学方法,正是旨在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潜能,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走向“个别”,与其说是一种课堂改革的试验之举,倒不如说是教育革新的逻辑转型——更呵护学生完整的学习权利,更彰显学生学习的逻辑线索,更视学生为不同的生命个体。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尝试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法,加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有关问题的认知与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对教学重点、授课方法等予以适当变通,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地进行教学。如,对于性格活泼、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在沿循其特点的同时适当予以更多“晾晒”自我、“开发”自我的机会,引导其关注和拓展“未知领域”;而对于性格内向、课堂上“隐形”的学生,则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其关注——更多的发言机会、更多的表扬鼓励、更多的交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度解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教学技巧、课堂用语甚至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作适当微调,以实现与学生心灵的契合与融会。
【案例设计】课堂上笔者发现,在涉及诸如“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时,有学生眉头紧锁——或许受两者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困扰,却出于性格取向、提问焦虑或认知局囿等原因而羞于启齿。对此,教师不妨介入指导,通过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开展一对一教学,对两者关系作必要梳理。
一方面,提供“切入点”,帮助学生厘清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区别:从内涵上看,前者反映的是纸币数量问题,后者指出的是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即购买力问题;从计算上看,相较于作为主要考量商品价格上涨程度,反映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所需货币量的比值的通货膨胀率,货币贬值率是指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主要考量单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通过推演,使学生明确两者的内在关联。这样,在关注个体认知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一对一教学、“迷你”型讲授等师生互动,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不使任何学生掉队的同时,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升了课堂学习实效。
需要指出的是,“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如与学校作息时间相冲突、文理学科适用性差异、信息技术支持不到位、教师专业能力有缺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其是否值得推广仍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