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过程中有效的知识转化是学生实现知识“学以致用”,切实提高科学素养的根本条件。概念图是一种对知识的图示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教学中适当引用概念图能帮助学生正确且深刻的理解知识,创建知识联系,促进知识的转化。
关键词:概念图;知识转化;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67-01
1. 学生在知识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知识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思辨的主动性。“个体知识体系决定于个体本身的思辨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常采用不断强化的刺激反应方式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对认知的过程是被动接受的,基本上没有主动思辨的过程。学生不假思索的从教师那里“听”来了知识,却无法判断知识的准确性。
1.2 教师忽视了知识的生成性
对于知识的生成,在《教育大词典》中的释义是:“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然而在现今教学过程中,“注入式”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模式注重知识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强调了教学关系中,“教”是中心,而“学”的问题则被忽视。 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加深了学生知识不确定性的障碍,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 .概念图教学促进知识转化的可行性分析
2.1 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concept mapping)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大学诺瓦克(J.D.Novak)教授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它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
2.2 应用概念图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念图是基于概念的一种关系图解,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建构概念图以通过视觉、触觉等多通道表象,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概念进行意义学习,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建构式编制概念图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
2.3概念图的使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即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处理,并对其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意义的过程。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它以可视化、结构化的形式表征知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其有助于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整合,发展对知识的理解。
3. 概念图教学策略探讨
3.1概念图的类型及建构流程
概念图的类型繁多,按概念图建构要求层次的可简单归纳为三种:填空建构式、群概念建构式和核心概念建构式,其建构步骤及流程见图1:建构概念图的步骤与流程。
3.2应用概念图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这将影响到位新知识提供的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知识概念做出区别。因此,在新知识学习前,了解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概念十分必要。可通过设计相关天空石建构概念图以检测学生已有知识的稳定及清晰程度。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内容时,可在课前通过展示填空式概念图来了解学生对染色体这一前概念。(见图2:有关染色体的概念联系)
3.2 概念图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新课讲授前利用填空式概念图检测学生的前知识情况,其另一作用也为新课讲授作了旧知导入。导入的旧知应该要与即将讲授的知识有紧密的联系,或是铺垫,或是深化。
概念图在新授课中的应用图解见图3。
3.3 概念图应用于章节复习
高中学习的知识体系是连贯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学生知识的孤立性和误联性。在每一单元或者每一章节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一阶段内所习得的知识绘制概念图。
吴亚子认为概念构图也可以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策略。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过程。知识的关联与整合包含了众多复杂的观点,对这些观点的思考基于原有知识的內化理解。这实质就是知识转过的过程,一幅概念图越复杂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越深刻。
[参考文献]
[1]朱玉萍.知识确定性转化的辩证教学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3(7):97-101.
[2]王安全.知识的不确定性与教学的确定性追求[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10-12.
[3]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学展望,2001 8.
关键词:概念图;知识转化;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67-01
1. 学生在知识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知识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思辨的主动性。“个体知识体系决定于个体本身的思辨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常采用不断强化的刺激反应方式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对认知的过程是被动接受的,基本上没有主动思辨的过程。学生不假思索的从教师那里“听”来了知识,却无法判断知识的准确性。
1.2 教师忽视了知识的生成性
对于知识的生成,在《教育大词典》中的释义是:“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然而在现今教学过程中,“注入式”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模式注重知识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强调了教学关系中,“教”是中心,而“学”的问题则被忽视。 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加深了学生知识不确定性的障碍,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 .概念图教学促进知识转化的可行性分析
2.1 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concept mapping)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大学诺瓦克(J.D.Novak)教授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它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
2.2 应用概念图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念图是基于概念的一种关系图解,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建构概念图以通过视觉、触觉等多通道表象,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概念进行意义学习,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建构式编制概念图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
2.3概念图的使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即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处理,并对其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意义的过程。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它以可视化、结构化的形式表征知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其有助于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整合,发展对知识的理解。
3. 概念图教学策略探讨
3.1概念图的类型及建构流程
概念图的类型繁多,按概念图建构要求层次的可简单归纳为三种:填空建构式、群概念建构式和核心概念建构式,其建构步骤及流程见图1:建构概念图的步骤与流程。
3.2应用概念图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这将影响到位新知识提供的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知识概念做出区别。因此,在新知识学习前,了解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概念十分必要。可通过设计相关天空石建构概念图以检测学生已有知识的稳定及清晰程度。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内容时,可在课前通过展示填空式概念图来了解学生对染色体这一前概念。(见图2:有关染色体的概念联系)
3.2 概念图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新课讲授前利用填空式概念图检测学生的前知识情况,其另一作用也为新课讲授作了旧知导入。导入的旧知应该要与即将讲授的知识有紧密的联系,或是铺垫,或是深化。
概念图在新授课中的应用图解见图3。
3.3 概念图应用于章节复习
高中学习的知识体系是连贯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学生知识的孤立性和误联性。在每一单元或者每一章节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一阶段内所习得的知识绘制概念图。
吴亚子认为概念构图也可以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策略。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过程。知识的关联与整合包含了众多复杂的观点,对这些观点的思考基于原有知识的內化理解。这实质就是知识转过的过程,一幅概念图越复杂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越深刻。
[参考文献]
[1]朱玉萍.知识确定性转化的辩证教学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3(7):97-101.
[2]王安全.知识的不确定性与教学的确定性追求[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10-12.
[3]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学展望,200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