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现状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高耗低效的情况依然存在。撇开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谈,中小学品德课效果不好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课堂上充斥着浅显的看图说话,简单的行为辨析,肤浅的一问一答,没有情感的波澜,缺乏心灵的撞击。症结到底何在?我以为学生在品德课中没有走进“真生活”,他们在课堂上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准生活”甚至“伪生活”。
一、走进生活中的“真场景”
“真场景”即真实的生活场景,它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易于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有的“真场景”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实践。教学《我与小动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我结合当时网上刚刚发生的“虐猫事件”,从网上下载的虐猫录像中截取了一段让学生观看。为防止画面过于血腥,我还把画面色彩调成了黑白色,并配上了一段恐怖的音乐。学生在观看之后,表情极为沉重。当我问:“看了这段录像,同学们有话要说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这个人真是畜生不如,竟然这么残忍地对待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对肇事者表示谴责;有的说:“我们国家应该出台一部动物保护法律,让那些残害动物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类似事件……因为这是刚刚发生的真实事件,而且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作了报道,所以学生对“虐猫录像”这个真实的场景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即使教师不再引导,学生以后大概也不会做虐待小动物的事情了。
二、面对生活中的“真问题”
“真问题”即社会生活中真实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真问题”,教者要努力使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教学《绿色小卫士》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把当天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拎到讲台上,从垃圾桶里找出一张张废纸,然后把一张张废纸抹平叠好,足足有三十多张,除此以外还有一本废弃的作业本居然有一小半还未写一个字。我面带怒色地说道:“上节课,同学们都知道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也知道这一张张纸都是由一棵棵大树制作而成,可为什么还是干这种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事呢?”学生一个个面带愧色,惭愧地低下了头。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韩老师,我们以后一定会把纸的正反两面写完,把它真正变成废纸再扔。”我说:“正反两面写完就一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废纸了吗?”学生被我这么一提醒,豁然开朗,纷纷提议要建立一个班级“变废为宝箱”——把用完的废纸扔在箱子里,积攒一箱后卖掉,所得的钱物可以捐赠给班级内的贫困学生,也可以买文具作为奖品,真可谓一举多得。就这样,学生浪费纸张这一“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还变废为宝,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化解生活中的“真烦恼”
“真烦恼”即学生在生活中真实遇到的烦恼,品德课中将“真烦恼”与教材有机结合,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班级里接二连三地发生失窃事件,先是金同学带来订刊物的25块钱丢了,接着是徐同学用来买字典的10块钱丢了,最近,吴同学刚买的计算器又丢了。学生都很烦恼,怕再次发生失窃事件。经过排查和分析,我基本已经确定是本班学生“作案”,而且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学生小云。我临时决定把《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提到下午的品德与社会课先上。课上,我从几则诚信故事引入,进而谈到最近班级里发生的几起失窃案。我诚恳地说:“我极不情愿相信这几件事是我们班其中一名同学做的,因为每一位同学在我眼中都是那么可爱,可是可爱的你怎能为了自己一时的快乐而让别人陷入痛苦之中呢?同学们,你对那位至今尚未醒悟的同学有话要说吗?请写在纸上。”交流时,学生非常踊跃。有的说:“这位同学,你尝过东西被偷的感觉吗?如果你的钱物被偷了,你又是什么感受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悬崖勒马吧!”有的说:“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改正还是个好人,你愿意改邪归正做好人还是永远做坏人,我相信你会有个正确的选择,我们相信你!”同学恳切的话像一把把锥子深深地扎在小云的心上,我见她的表情很不自然,似乎有悔过之意。第二天,我打开办公室的抽屉,里面果然放了一个计算器,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韩老师,我错了!”一看就是小云的字迹。在当天的晨会课上,我把计算器还给了吴同学,并且把这位知错能改的同学好好地表扬了一番,当然我没有透露小云的姓名,在我的目光与她相遇时,她一脸害羞的微笑。
品德课堂引入“真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不再是一潭死水,它必然会使学生情感激起波澜、荡起涟漪,在“真场景”中面对“真问题”、化解“真烦恼”,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获得真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心小学)
一、走进生活中的“真场景”
“真场景”即真实的生活场景,它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易于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有的“真场景”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实践。教学《我与小动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我结合当时网上刚刚发生的“虐猫事件”,从网上下载的虐猫录像中截取了一段让学生观看。为防止画面过于血腥,我还把画面色彩调成了黑白色,并配上了一段恐怖的音乐。学生在观看之后,表情极为沉重。当我问:“看了这段录像,同学们有话要说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这个人真是畜生不如,竟然这么残忍地对待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对肇事者表示谴责;有的说:“我们国家应该出台一部动物保护法律,让那些残害动物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类似事件……因为这是刚刚发生的真实事件,而且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作了报道,所以学生对“虐猫录像”这个真实的场景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即使教师不再引导,学生以后大概也不会做虐待小动物的事情了。
二、面对生活中的“真问题”
“真问题”即社会生活中真实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真问题”,教者要努力使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教学《绿色小卫士》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把当天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拎到讲台上,从垃圾桶里找出一张张废纸,然后把一张张废纸抹平叠好,足足有三十多张,除此以外还有一本废弃的作业本居然有一小半还未写一个字。我面带怒色地说道:“上节课,同学们都知道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也知道这一张张纸都是由一棵棵大树制作而成,可为什么还是干这种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事呢?”学生一个个面带愧色,惭愧地低下了头。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韩老师,我们以后一定会把纸的正反两面写完,把它真正变成废纸再扔。”我说:“正反两面写完就一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废纸了吗?”学生被我这么一提醒,豁然开朗,纷纷提议要建立一个班级“变废为宝箱”——把用完的废纸扔在箱子里,积攒一箱后卖掉,所得的钱物可以捐赠给班级内的贫困学生,也可以买文具作为奖品,真可谓一举多得。就这样,学生浪费纸张这一“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还变废为宝,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化解生活中的“真烦恼”
“真烦恼”即学生在生活中真实遇到的烦恼,品德课中将“真烦恼”与教材有机结合,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班级里接二连三地发生失窃事件,先是金同学带来订刊物的25块钱丢了,接着是徐同学用来买字典的10块钱丢了,最近,吴同学刚买的计算器又丢了。学生都很烦恼,怕再次发生失窃事件。经过排查和分析,我基本已经确定是本班学生“作案”,而且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学生小云。我临时决定把《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提到下午的品德与社会课先上。课上,我从几则诚信故事引入,进而谈到最近班级里发生的几起失窃案。我诚恳地说:“我极不情愿相信这几件事是我们班其中一名同学做的,因为每一位同学在我眼中都是那么可爱,可是可爱的你怎能为了自己一时的快乐而让别人陷入痛苦之中呢?同学们,你对那位至今尚未醒悟的同学有话要说吗?请写在纸上。”交流时,学生非常踊跃。有的说:“这位同学,你尝过东西被偷的感觉吗?如果你的钱物被偷了,你又是什么感受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悬崖勒马吧!”有的说:“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改正还是个好人,你愿意改邪归正做好人还是永远做坏人,我相信你会有个正确的选择,我们相信你!”同学恳切的话像一把把锥子深深地扎在小云的心上,我见她的表情很不自然,似乎有悔过之意。第二天,我打开办公室的抽屉,里面果然放了一个计算器,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韩老师,我错了!”一看就是小云的字迹。在当天的晨会课上,我把计算器还给了吴同学,并且把这位知错能改的同学好好地表扬了一番,当然我没有透露小云的姓名,在我的目光与她相遇时,她一脸害羞的微笑。
品德课堂引入“真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不再是一潭死水,它必然会使学生情感激起波澜、荡起涟漪,在“真场景”中面对“真问题”、化解“真烦恼”,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获得真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