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仪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无不体现着仪式在教育学领域的作用。由此,关于仪式教育的研究,逐渐走进学者的视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仪式教育,是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出发,教育者通过对其进行多种仪式活动,在活动中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整个过程具有高度的仪式感和象征性。这种以仪式辅佐的教育形式,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青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措施
高校作为传输高层次人才的教育窗口,更应该加强仪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比重。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宗旨含糊其辞,教育日趋功利化,教育形式程式呆板等问题也日益增生。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做好仪式教育,成为本次研究的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仪式活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一)学生对于仪式教育认知有待提高
大学生对仪式活动、仪式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对仪式活动的价值、功能的认知尚为欠缺。通过研究数据表明,高校学生对于仪式教育价值的认知积极、理性。但由于大学生对于仪式教育的功能认知多样化,且存在个人价值的原因,对于仪式教育的正向功能最为集中。由于仪式教育的宣传欠缺,加上科技时代下滋生的工具实用主义心理蔓延,使得学生对于意识教育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对于仪式教育的价值摇摆不定,不够渴求。
(二)学校仪式教育活动收效甚微
由于存在仪式教育机械化、教条化的问题,学校仪式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想和变通。与学生互动不足,日常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老套刻板,不能推陈出新,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喜好。如何在保证仪式规范基础上,吸引当代年轻学生的目光,加强学生对于仪式教育的自觉渴求。再者,时代烙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如今的泛娱乐话给各高校开展任务带来巨大的挑战。泛娱乐化破坏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良好生态,弱化大众个人的审美价值观点,削弱文化传承和教化功能,使得大学生审美趋同,缺乏独立见解。
(三)仪式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存在仪式教育宗旨模糊、仪式教育目的功利、仪式教育内容泛化等问题,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宗旨上缺乏精準,高校仪式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视域中的仪式教育和课程存在假面现象,二者不能紧密联系。高校教育者由于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对于日常的仪式教育活动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仪式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更加加大了仪式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难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仪式活动教育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于仪式教育的认同感
教育强求教书育人,而八大教育原则的第一条就是直观教学。学校开展日常学习工作,对象是在校学生,因此学生成为某项工作是否完全实施到位的试金石。高校在开展仪式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过程中来。由之前的受教者变成真正受益者。提高学生对于仪式教育活动的认知,发挥学生的多元化思想,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使得活动真正能够“活”起来。教育讲求以人为本,通过把仪式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各个领域,由成人礼到毕业典礼,使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
(二)高校开展教育活动时要正确把握几对矛盾的关系
1.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针对不同实际情况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高校在日常仪式活动开展过程中,例如周一早会升旗,礼堂纪念,入党宣誓等存在普遍性的问题,这些仪式教育活动大同小异。但由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使得各校有各自的特色。这些校本课程教育体现了各自的特殊性。各高校应把握好日常开展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使得两者达到和谐统一的格局。
2.处理好薪火相传和推陈出新的关系
仪式是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的祭祀文明无不印证仪式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汉服复兴热潮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再次彰显它不可临摹的魅力。在日常仪式活动教育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创新与时俱进,迎合年轻一代的需求。更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3.处理好实质和形式的关系
高校在开展仪式活动教育过程中,不要过于追求表面形式而放弃仪式教育的实际内涵。真正能做到把意识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传输给学生,让其从中受益,而不是走马观花,一笑而过。也不要过于追求内容而迂腐刻板。“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停滞不前的守候,于大浪淘沙的时代只能自取灭亡。
(三)完善仪式教育体系,加强仪式教育质量管理
高校应从根本出发,不断完善仪式教育体系。教育与人最重要的是施教者的能力。完善仪式教育体系,除了从各方面完善仪式教育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完善教师体系。一定要相关专业自身能力够强的教师来开展日常相关工作,做好和同学的互动交流,以便尽早知道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偏差和漏洞。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制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高校领导制定一套完整的有关仪式教育的制度机制,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出现纰漏时及时改正。
三、结语
对于教育层面的仪式活动教育来说,不仅是响应党和国家层面的号召,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顺势而为。学校作为指引学生前行的航标,要做好日常积极引领、规劝作用。相关部门也要对学校工作的开展积极给予各方面支持。此外,学生更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积极参与到仪式教育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刘利琼,孙晓霞.发挥“仪式”在高校党的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136-138.
[2]赵婧婧.泛化、异化、弱化——仪式教育的三重困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06):98-103.
作者简介
赵九而(1987.11-),女,辽宁锦州人,汉,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合作与礼仪。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措施
高校作为传输高层次人才的教育窗口,更应该加强仪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比重。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宗旨含糊其辞,教育日趋功利化,教育形式程式呆板等问题也日益增生。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做好仪式教育,成为本次研究的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仪式活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一)学生对于仪式教育认知有待提高
大学生对仪式活动、仪式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对仪式活动的价值、功能的认知尚为欠缺。通过研究数据表明,高校学生对于仪式教育价值的认知积极、理性。但由于大学生对于仪式教育的功能认知多样化,且存在个人价值的原因,对于仪式教育的正向功能最为集中。由于仪式教育的宣传欠缺,加上科技时代下滋生的工具实用主义心理蔓延,使得学生对于意识教育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对于仪式教育的价值摇摆不定,不够渴求。
(二)学校仪式教育活动收效甚微
由于存在仪式教育机械化、教条化的问题,学校仪式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想和变通。与学生互动不足,日常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老套刻板,不能推陈出新,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喜好。如何在保证仪式规范基础上,吸引当代年轻学生的目光,加强学生对于仪式教育的自觉渴求。再者,时代烙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如今的泛娱乐话给各高校开展任务带来巨大的挑战。泛娱乐化破坏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良好生态,弱化大众个人的审美价值观点,削弱文化传承和教化功能,使得大学生审美趋同,缺乏独立见解。
(三)仪式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存在仪式教育宗旨模糊、仪式教育目的功利、仪式教育内容泛化等问题,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宗旨上缺乏精準,高校仪式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视域中的仪式教育和课程存在假面现象,二者不能紧密联系。高校教育者由于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对于日常的仪式教育活动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仪式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更加加大了仪式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难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仪式活动教育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于仪式教育的认同感
教育强求教书育人,而八大教育原则的第一条就是直观教学。学校开展日常学习工作,对象是在校学生,因此学生成为某项工作是否完全实施到位的试金石。高校在开展仪式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过程中来。由之前的受教者变成真正受益者。提高学生对于仪式教育活动的认知,发挥学生的多元化思想,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使得活动真正能够“活”起来。教育讲求以人为本,通过把仪式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各个领域,由成人礼到毕业典礼,使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
(二)高校开展教育活动时要正确把握几对矛盾的关系
1.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针对不同实际情况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高校在日常仪式活动开展过程中,例如周一早会升旗,礼堂纪念,入党宣誓等存在普遍性的问题,这些仪式教育活动大同小异。但由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使得各校有各自的特色。这些校本课程教育体现了各自的特殊性。各高校应把握好日常开展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使得两者达到和谐统一的格局。
2.处理好薪火相传和推陈出新的关系
仪式是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的祭祀文明无不印证仪式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汉服复兴热潮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再次彰显它不可临摹的魅力。在日常仪式活动教育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创新与时俱进,迎合年轻一代的需求。更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3.处理好实质和形式的关系
高校在开展仪式活动教育过程中,不要过于追求表面形式而放弃仪式教育的实际内涵。真正能做到把意识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传输给学生,让其从中受益,而不是走马观花,一笑而过。也不要过于追求内容而迂腐刻板。“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停滞不前的守候,于大浪淘沙的时代只能自取灭亡。
(三)完善仪式教育体系,加强仪式教育质量管理
高校应从根本出发,不断完善仪式教育体系。教育与人最重要的是施教者的能力。完善仪式教育体系,除了从各方面完善仪式教育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完善教师体系。一定要相关专业自身能力够强的教师来开展日常相关工作,做好和同学的互动交流,以便尽早知道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偏差和漏洞。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制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高校领导制定一套完整的有关仪式教育的制度机制,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出现纰漏时及时改正。
三、结语
对于教育层面的仪式活动教育来说,不仅是响应党和国家层面的号召,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顺势而为。学校作为指引学生前行的航标,要做好日常积极引领、规劝作用。相关部门也要对学校工作的开展积极给予各方面支持。此外,学生更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积极参与到仪式教育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刘利琼,孙晓霞.发挥“仪式”在高校党的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136-138.
[2]赵婧婧.泛化、异化、弱化——仪式教育的三重困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06):98-103.
作者简介
赵九而(1987.11-),女,辽宁锦州人,汉,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合作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