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验研究,我总结、分析了该模式教学的优势,并针对该模式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戊戌变法》 自主合作 探索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导”下学生围绕学习对象通过自主、合作两种途径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辅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尽可能地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无法单独完成或有疑惑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自主学习是基础,是第一位的,学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与把握;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第二位的,是对自主学习的一个有益补充。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只有有机地融合,相互地渗透,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以《戊戌变法》为例,简要说明该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引导思维,确定目标
学生阅读引言及课文,试着拟定本课学习要点,然后师生共同商议,确定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目标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及相关知识进行理性思考来体现),比较能力(通过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改良与革命的区别及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异同等来体现),检索、阅读和解释史料的能力(通过教材中的历史资料及查找网上的史料来体现),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表演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及讨论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等途径来体现)。
二、创设情境,以趣引疑
教师呈现图片资料,播放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录像片段,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1.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什么叫维新思想?它的产生有何特点?其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3.资产阶级维新派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维新思想和建立维新理论及纲领的?4.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主要内容有何积极作用与局限性?5.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谭嗣同的死和他们领导的这场改良运动?你认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其人生价值观?6.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与教训?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7.试比较一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点、改良与革命的区别。
三、自主学习,提要钩玄
学生在教师牵引下扫描课本,找出與每一个历史事件相关的要素,然后试着归纳、概括每一知识点所包含的要素。这一步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提要钩玄”的了解,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师可在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上,打开自制的、事先放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比较彼此的差距,以逐步培养简洁概括、归纳历史知识要点的能力。
四、网上探究,拓展延伸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一些重、难点问题(如戊戌变法的评价等)或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而产生的新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消化与把握,则很有必要进行网上探索。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围绕相应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拨正思维方向、调整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便沿着正确的途径逐步攀升。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可巩固自学成果,还可拓展知识外延,同时对一些疑惑问题可能会有自己的独到思考。
五、网上协作,共度难关
通过网上探索后,学生有的疑惑问题解决了,有的疑惑问题可能还没有解决,甚至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谭嗣同的死引发的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等,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协作。在协作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表达独到见解。
六、网上测评,辅导答疑
这是为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探究及网上协作的效果而设置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最低层次的测试题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情感态度等要过关;较高层次的测试题可增加一些变式、比较、分析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有所体现。如: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都是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不同政治派别,他们有怎样的历史联系?其主张各是什么?他们采取了怎样应对危机的行动?其结果如何?为什么?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测试和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都能获得学力上的提高,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感。
七、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引导学生围绕戊戌变法背景、兴起(公车上书)、发展(设团体、办学堂、办报馆、上书)、高潮(百日维新)、失败(戊戌政变)、意义及教训等方面进行小结,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点一下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提炼本课总结出来的哲学原理,以便为下一章的授课作铺垫,最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写一篇有关戊戌变法方面的文章。
通过历史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开始养成,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方式逐渐由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转为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相结合,思维习惯已逐渐由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向自主性、广阔性、求异性、发散性、深刻性等方面发展。
关键词:《戊戌变法》 自主合作 探索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导”下学生围绕学习对象通过自主、合作两种途径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辅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尽可能地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无法单独完成或有疑惑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自主学习是基础,是第一位的,学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与把握;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第二位的,是对自主学习的一个有益补充。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只有有机地融合,相互地渗透,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以《戊戌变法》为例,简要说明该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引导思维,确定目标
学生阅读引言及课文,试着拟定本课学习要点,然后师生共同商议,确定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目标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及相关知识进行理性思考来体现),比较能力(通过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改良与革命的区别及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异同等来体现),检索、阅读和解释史料的能力(通过教材中的历史资料及查找网上的史料来体现),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表演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及讨论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等途径来体现)。
二、创设情境,以趣引疑
教师呈现图片资料,播放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录像片段,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1.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什么叫维新思想?它的产生有何特点?其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3.资产阶级维新派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维新思想和建立维新理论及纲领的?4.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主要内容有何积极作用与局限性?5.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谭嗣同的死和他们领导的这场改良运动?你认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其人生价值观?6.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与教训?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7.试比较一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点、改良与革命的区别。
三、自主学习,提要钩玄
学生在教师牵引下扫描课本,找出與每一个历史事件相关的要素,然后试着归纳、概括每一知识点所包含的要素。这一步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提要钩玄”的了解,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师可在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上,打开自制的、事先放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比较彼此的差距,以逐步培养简洁概括、归纳历史知识要点的能力。
四、网上探究,拓展延伸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一些重、难点问题(如戊戌变法的评价等)或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而产生的新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消化与把握,则很有必要进行网上探索。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围绕相应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拨正思维方向、调整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便沿着正确的途径逐步攀升。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可巩固自学成果,还可拓展知识外延,同时对一些疑惑问题可能会有自己的独到思考。
五、网上协作,共度难关
通过网上探索后,学生有的疑惑问题解决了,有的疑惑问题可能还没有解决,甚至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谭嗣同的死引发的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等,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协作。在协作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表达独到见解。
六、网上测评,辅导答疑
这是为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探究及网上协作的效果而设置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最低层次的测试题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情感态度等要过关;较高层次的测试题可增加一些变式、比较、分析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有所体现。如: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都是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不同政治派别,他们有怎样的历史联系?其主张各是什么?他们采取了怎样应对危机的行动?其结果如何?为什么?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测试和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都能获得学力上的提高,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感。
七、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引导学生围绕戊戌变法背景、兴起(公车上书)、发展(设团体、办学堂、办报馆、上书)、高潮(百日维新)、失败(戊戌政变)、意义及教训等方面进行小结,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点一下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提炼本课总结出来的哲学原理,以便为下一章的授课作铺垫,最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写一篇有关戊戌变法方面的文章。
通过历史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开始养成,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方式逐渐由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转为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相结合,思维习惯已逐渐由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向自主性、广阔性、求异性、发散性、深刻性等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