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探究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全育人”理念作为高校科研育人的有效指导思想,有利于于高校之中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然而目前在高校科研育人教育工作中,在教育体系、经费保障、成果转化以及评价体系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的积极意义,深入探究高校科研育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科研育人模式建构原则,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推动科研育人实效性的有效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三全育人”;科研育人;方法探究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专业素养、思政素养、科研素养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科研育人是高校教育体系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构成环节,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和改革,各大高校逐步开始重视科研育人工作的实效性路径优化。而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教育部门已经在相关政策中明确科研育人的关键地位,并将其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的主要育人体系,旨在通过科研育人工作培养适应于时代发展进程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立足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科研育人正是顺应现代化时代發展规律的创新育人模式。在此背景之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自身育人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加快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展开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整合科研育人资源,构建体系化的全员育人格局
  高校之中展开科研育人工作,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整合校内外育人师资资源,通过院系辅导员、科研导师、学校管理领导等的协同共建,从而构建高校内部体系化的全员育人格局。而在高等院校之中,基本由全部校内教师来承担科研育人工作的指导主体角色,例如针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撰写毕业论文、开展毕业设计、参与科研竞赛等多项内容,展开相关学术方面、科研道德、钻研精神方面的育人工作与科研指导。而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主体共同构建起协同创新的双主体科研育人格局,推动全员育人格局的有效构建。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使全过程育人贯穿发展历程
  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顺应个体发展规律,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探索适应于学生发展特征的教育模式。而在科研育人活动中,不但要开展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素养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育人工作。科研项目作为科研育人中的重要载体,所强调的是在进行科研活动中的研究、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思想道德素养、工匠精神、文化素养、创新精神等,将传统偏理论化的思政育人教学模式通过科研活动的形式,具现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从而顺应学生发展需求,以教师为主要引导者,遵循科学研究发展规律,使得全过程育人理念贯穿学生发展的全部历程,推动高校育人格局的进一步完善。
  (三)挖掘科研育人元素,打造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
  打造全方位育人平台,旨在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科研工作中的育人素材,从而基于高校育人宗旨与科研目标,整合网络以及课堂资源,最大化利用高校课程内外的有效育人元素,由此在实现科学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塑造。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更为灵活化、多元化的科研育人载体形式,开展线上以及线下的协同共建,秉持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从而实现育人工作的全方位覆盖。
  二、高校科研育人工作困境分析
  (一)高校科研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科研育人理念在高校已经得到了教师们的落实行动中。然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高校科研育人机制依然有待完善。而教师与学生的科研理念无法切实转变是育人体制之中最大的困境所在,尤其是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校内师资资源相对以往更加紧张,导致高校育人机制流于表面形式。
  (二)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许多高校的经费支出结构中,通常更加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却往往忽视了科研平台方面的财政投入,导致科研活动无法获得足够的经费保障,科研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其在参与科研活动的选题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然而由于缺乏学校方面的财政支持以及成果激励,导致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的热情受到消极影响。
  (三)科研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
  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过程中,各大高校之间对于优质生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相关指标对于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科研成果作为较易被量化的指标,被高等院校作为评优定级的重要导向,由此导致在育人工作中仅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要求,却缺乏对于育人实效性的提升。而高校的教师必须通过对于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的硬性指标要求,才能够通过校内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长此以往则会导致育人工作的重心不断偏移。
  (四)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
  尽管高校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及较为完善的试验设备,研究课题组也产出了数量、质量相对可观的科研成果。但是就现状而言高校内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依然有待提升,许多成果由于不同原因的限制无法有效转化成为生产力,如科研题目与生产市场脱节、试验配套设备缺乏先进性、科研成果难以量化生产等问题,导致高校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率陷入难以提升的困境。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协同创新科研育人模式建构原则
  (一)全员共建原则
  科研育人工作不仅是专业课题导师的主要任务,而是由高校内部学院管理教师、团委组织、科研部门、教研工作者,以及学校外部师资资源、合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高校所共同参与的重要育人环节,从而构建协同创新科研育人的合作体系,遵循全员共建原则,共同推动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的有序发展。   (二)全过程原则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协同创新科研育人模式,旨在通过育人环节的全过程融合覆盖,制定长效科研育人规划,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各个环节的连贯和衔接。因此遵循全过程原则,应当立足学生不同时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培养目标以及育人方案,并针对性的为科研育人体系构建更为多元化的育人平台。针对刚刚接触科学研究的学生可以为其构建科研引导平台,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科研工作,而进入到科研中期高校则可以为其提供更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学习场地,在进入科研后期后,应当提供成果转化引导、行业领域先进研究成果资源等,从而基于学生需求将育人过程贯穿科研活动始终。
  (三)全方位原则
  高校开展科研育人活动应当遵循全方位育人原则。因为育人工作不仅是为了实现基础技能知识的培养,更是旨在通过科研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树立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应当立足于行业发展现状,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从而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的路径探究
  (一)构建科研育人体系,实现多主体共建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之下,展开科研育人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实践路径。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立足于多元教育主体的正确认知理念,以科研活动为载体,于过程中融入育人思想,并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改变传统科研教育模式中重技能学习而轻育人活动的短板,推动高校、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而作为科研活动导师,应当积极探索有效育人方式,为学生构建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挖掘科研活动之中的育人素材,由此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以及职业道德。而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应当积极提升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高校可以通过整合校内育资源,成立科研育人领导小组,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协同建设的多主体科研育人引导机制,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科研经费保障,加强经费流向管理
  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活动有序开展并顺利落实的前提要素。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审批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制定准则,并设定合理化、体系化、制度化的经费拨付流程机制。必须要保证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同时明确经费去向调查与记录,做好备案统计工作,避免经费在下拨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高校应当加强在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与保障,通过设立科研专项资金的方式。制定更为完善的经费支持保障机制,构建社会、企业、学院以及研发部门等多元主体资金构成途径,并成立专职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划拨。
  (三)创新科研育人模式,落实高校育人目标
  创新是推动高校科研育人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科研育人有效创新手段,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在校内举办科研交流报告以及学术性讲座等方式,加大科研活动宣传普及力度,使得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所取得成果能够以更为透明化、公开化的方式呈现于学生与教师,从而激发其创新活力。同时在师资资源方面要积极鼓励校内优秀教师以及优秀校友参与科研项目的指导建设工作,在校内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优秀示范基地,从而推动创新研究工作切实落地,指导高校内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的育人目标落实。
  (四)重视科研成果孵化,提升成果转化比率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当前高校科研育人活动中的重要困境之一,有效解决此问题首先必须要进一步拓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并配套构建科研项目数据库,通过更为高效的资源共享渠道为学生和教师、企业提供创新借鉴平台;其次,应当基于科研项目类型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分配政策,从而激励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提升科研成果实效性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应当通过科研实践基地的建设,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更为专业化的孵化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最后,高校应当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育人模式落实,将先进科研成果引进来,并积极拓展学生创业实习渠道,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实现育人工作的均衡化与实践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健全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科研育人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推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激励机制更是激发其科研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针对表现优异的教师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比如在教师指导下,当学生获得参与科研项目奖项、荣誉竞赛名次、相关职业技能技术考核等,可以基于相关评定原则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物质或荣誉奖励。同时,针对科研成果丰富、质量优异的学生,可以奖励其一定学分或奖金、荣誉奖励。不仅如此,在育人评价体系方面,高校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业务评价体系,将科研育人的质量以及实效性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改变传统评价模式中偏向于科研成果数量的评价机制,促进育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平衡发展,从而实现高校素质教育要求下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五、结束语
  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对于高校内部科研育人体系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校育人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有效育人活动方式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发展方向。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构建协同创新的科研育人体系,从科研育人机制、科研经费保障、科研育人方式、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科研育人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优化,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学生本质需求变化,进一步推动创新协同科研育人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方磊,何军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协同创新科研育人的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19,(19),145-146+149.
  [2]王娇楠.“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双创育人路径探索—打通科研与实践育人全过程[J].改革与开放,2019,(24),111-113.
  [3]陈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运作机制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01):2.
  [4]刘在洲,谢晨霞,刘香菊等.大学科研育人現状,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4所高校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06),79-85.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六位一体”式科研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9JP030)
其他文献
摘要:全民阅读活动由“世界读书日”演化而来,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力逐渐扩大。全民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素质提升,而且有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对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全民阅读,文章将从四个角度出发,研究社会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建设新方向,为管理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助力学习型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素质提升。  关键词:全民阅读;图书馆;管理;建设  引言:社会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工作的不断进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提倡素质教育,并将手工扎染技艺应用在美术日常教学中。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基于文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可以让学生所接触到更多的美术技艺,艺术文化的形式也变得十分丰富。通过实际手工扎染技艺的应用教学可以看出,这一教学应用提高了学生美术技艺知识的掌握和美术历史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手工扎染技艺教学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基于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方法论是任何一个学科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方法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科学研究的水平与方向。由于比较教育“研究他国的经验,推动本国的教育发展”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方法论的多元发展。比较教育文化主义方法论最早是由英国学者霍尔斯提出。本文从方法论的内涵入手,探讨文化主义方法论的一般意义,从而探究多元文化主义方法论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比较教育;方法论;多元文化主义方法论  从文化
期刊
摘要: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和非线性特征表达能力,如何充分提取细节信息,使重构图像达到理想水平成为了该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目标识别中的金字塔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图像超分辨方法,以充分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并将其融合。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特征图像金字塔(FPN)引入RDN网络,使其充分利用同一放大因数下不同维度的特征表达。金字塔模型可以有效赋能常规RDN模型,进而生成表达能力更强
期刊
摘要:当前阶段露天煤炭工业主要存在设计理念落后、缺乏先进的边坡检测技术等问题。为了推动露天煤炭工业的发展,可从通过开放的视野发展煤炭类教育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煤炭产业和提高政策配套的前瞻性等不同的角度探究。  关键词:露天煤炭工业;问题;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露天煤炭事业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该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基于此,接下来本文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期刊
摘要:自2014年以来,中医药旅游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持续关注,中医药文化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并在旅游业中拥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当前,国内关于中医药旅游方面的研究已经萌芽,但是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还不够完美深入。本文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全国不同职业的1000余人及各省的旅游部门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解全国中医药旅游的现状及广大民众对中医药旅游的需要,旨在为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摘要:本文将围绕提高高职院校小语种课堂教学效果,展开相关研究。研究主要以俄语为例,提出提升该语种教学效果的路径与策略,通过策略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提高高职俄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外语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小语种课堂;教学效果  引言  国际化背景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致使国内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更加丰富,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除了常规的英语外,还增加了小语种学科,并设计了外语课
期刊
摘要:为探讨重载铁路的运输组织及线路加强模式,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目前我国重载列车的形式,分析了重载铁路的运输组织,并提出重载铁路线路加强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重载铁路在运输矿产资源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加强运输组织和线路加强模式的分析,能够大幅度提升重载铁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重载铁路;运输组织;铁路线路;加强模式  引言  重载铁路和其他
期刊
摘要:专业是人才成长的平台,专业教学课程的质量决定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下,初学法学的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这不利于他们法学素养的提升。文章对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以探寻更加完善的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法学本科;课程体系;现状;对策  一、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现状  1.法学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现状  在法学专业理
期刊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音乐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当今中职社会文化艺术专业音乐方向的教学现状。本文从职业教育能力培养、中职音乐教学、中职社会文化艺术专业音乐教学等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入手,以及既有研究述评,谈谈中职社会文化艺术专业音乐方向教学研究现状。  关键词:中职;社会文化艺术专业;音乐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