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这几个方面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春雨润物之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阅读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水平的高低是阅读能力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通过想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并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用自己的语调去描绘它,表现它,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学生的朗读才会引人入胜,扣人心扉。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6》是围绕“乡村的夏夜”为主题,由12个词语组成的一篇词串识字课文。文中的12个词语中,除了“亮晶晶”是描述性词语外,其余都是普通的人或物的名称。那么,怎样带领学生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呢?我在教学中充分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为每个词语披上多彩的衣服。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读好“爷爷”这个词语时,先通过大屏幕出示爷爷的图画,并为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位爷爷的形象:“这是一个多么慈祥的老爷爷呀,生怕小孙子热,忙着给他扇扇子呢!你们的爷爷也一定这样关爱你们,谁来叫一声爷爷?”通过图画调动起学生生活和情感的经验,使一个个无生命的文字符号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从心底涌出阵阵暖流;再通过教师适时的描述,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仿佛院子里乘凉的就是自己和爷爷。通过对一个个词语的感情朗读,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学生的脑海中明晰起来,激发出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在美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二、教给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6》中的“女、奶、星”这几个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而后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必将使学生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也必将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
三、适时反馈,促进学生写字的独立性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写前认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观察老师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教是为了不教”,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看得清,记得牢,更容易写。待学生描红、临写完后再进行及时的展示与反馈,使写字教学得以延续和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放大,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积极地当小评委,对照范字评点:哪一部分写得比较美,哪一部分写得还不够,应该如何改正。学生在交流、比较中,找出不足,随即改正,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和书写水平。
四、激发想象,增强学生交际的能动性
想象力是儿童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低年级儿童想象力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想象的契机和想象空间,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描绘或表演出来,这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这段话留给读者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做适当延伸。比如,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这么长时间没有和老朋友见面,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口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和共振,才是主体参与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把读、写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多个环节中逐步得到提高,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编 钟 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阅读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水平的高低是阅读能力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通过想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并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用自己的语调去描绘它,表现它,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学生的朗读才会引人入胜,扣人心扉。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6》是围绕“乡村的夏夜”为主题,由12个词语组成的一篇词串识字课文。文中的12个词语中,除了“亮晶晶”是描述性词语外,其余都是普通的人或物的名称。那么,怎样带领学生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呢?我在教学中充分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为每个词语披上多彩的衣服。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读好“爷爷”这个词语时,先通过大屏幕出示爷爷的图画,并为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位爷爷的形象:“这是一个多么慈祥的老爷爷呀,生怕小孙子热,忙着给他扇扇子呢!你们的爷爷也一定这样关爱你们,谁来叫一声爷爷?”通过图画调动起学生生活和情感的经验,使一个个无生命的文字符号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从心底涌出阵阵暖流;再通过教师适时的描述,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仿佛院子里乘凉的就是自己和爷爷。通过对一个个词语的感情朗读,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学生的脑海中明晰起来,激发出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在美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二、教给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6》中的“女、奶、星”这几个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而后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必将使学生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也必将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
三、适时反馈,促进学生写字的独立性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写前认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观察老师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教是为了不教”,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看得清,记得牢,更容易写。待学生描红、临写完后再进行及时的展示与反馈,使写字教学得以延续和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放大,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积极地当小评委,对照范字评点:哪一部分写得比较美,哪一部分写得还不够,应该如何改正。学生在交流、比较中,找出不足,随即改正,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和书写水平。
四、激发想象,增强学生交际的能动性
想象力是儿童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低年级儿童想象力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想象的契机和想象空间,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描绘或表演出来,这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这段话留给读者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做适当延伸。比如,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这么长时间没有和老朋友见面,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口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和共振,才是主体参与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把读、写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多个环节中逐步得到提高,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