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984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获得的知识只占所学知识的15%,借助眼睛观察获得的知识占所学知识的25%,如果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它们有机配合,所获得的知识将达到65%。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据所学内容巧妙设计图文并茂的课件,把语言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学习,他们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将画面、声音等元素与文字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时空,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飞翔。绘声绘色的朗读、声情并茂的介绍、悠扬婉转的乐曲、引人注目的图片、生动有趣的视频都是创设情境的媒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进入情境,在脑海中产生与内容相适应的画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怕学生们不理解法布尔对昆虫如此痴迷的原因,就预先播放了法国纪录片《微观世界》。学生们借助视频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意识到原来昆虫世界是这么有趣,难怪法布尔乐在其中,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们对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文本内容充满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使预期的教学目标顺利达到。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学习重点
  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的源自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学生容易理解,学习新知比较容易。不过不少课文跨越了时空,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加上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不够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涉及抗战题材、外国故事的课文等。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那些和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借助现代化手段予以呈现,从而拉近学生和所学知识的时空距离。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时,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不断地撞击冰面的场景是文章的重点。我精心设计了课件,引领学生们走进那个寒冷的冬天,走进贝加尔湖畔的天鹅的心灵世界。屏幕上,老天鹅不断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嘴里发出悲鸣。学生眼睛里看到的是天鹅的胸脯和翅膀上渗出的鲜血,耳朵里听到的是哀伤的乐曲。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有效地触动了心灵,学生走进了凝重悲壮的情境。老天鹅奋不顾身的形象刻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他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次走进文本,反复品读,心灵受到触动,精神在诵读中得到了升华。老天鹅浴血破冰的情景不仅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也感动了每一位读者,冰冷的文字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理解能力较弱,学习效率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如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读汉字时会感到枯燥无味,因为这些汉字没有故事情节。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难点,也是重点,绕不过去。如何让汉字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呢?除了用顺口溜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外,以多媒体动画来引导学生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小学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不长,借助动画可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帮助其记忆。对字形相近的字,学生比较容易混淆。遇到这样的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把字放大,将形近的字列出来,把学生容易写错的部分用其他颜色标示出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加深记忆。学生临摹描红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轻柔的乐曲,使学生能平心静气地书写。学生写好之后,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相应的点评,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爱上写字。
  《石头书》这篇课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懂得人们把石头称为书的原因,书上有哪些文章和图画,以及读懂石头书的意义等。尽管课文通俗易懂,充满趣味,但是学生毕竟年纪小,对石头的层次,有着雨痕、波痕、矿物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石头书上的图画又是什么样子的等内容没有形象的认识。我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问题演变成直观的图画,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大自然的兴趣也增强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审时度势,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和语文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彰显多媒体技术的魅力,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张力,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翘首以待每一节语文课。
其他文献
“玉雕为饰,文改为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才是高效的、智慧的、灵动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下面谈谈我
“圆融”一词,最早为天台宗所常用,即圆满融通之意。于丹的一番话,则更能形象说明“圆融”的内涵:小时候的岁月是一张白纸,我们学着在纸里画格子,画七等分,圆圆的。涂上灿烂的红色,涂上灿烂的绿色,最后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涂满了。这时,中间用一支笔撑着,用手“哗”地旋转起来,最后看到的是白色。堆积所有的生命色彩,但终于要有生动的圆心,让你融为一种最透彻的白色。这不是一种苍白,而是所有的生动融入起来,成为你最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由于学生的阅读视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是无法齐步划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智慧,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渗透阅读的价值取向,找准阅读的切入点,为学生的阅读调好节奏,导好方向,引领、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凭借文本去跨越时空,进入作者描写的场景中,触摸作品人物的内心。  一、画面再现:个性化阅读的情绪接种  阅读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学习生活数学,数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接轨。这样的要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让体验生活实践成为数学学习的支点  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特点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回归儿童的生活。学习数学是生活常识的系统化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