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自讲、合作、互动”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乡镇中学工作了近三十年,笔者发现,传统课堂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堂”变为“教堂”.反思我们的传统课堂:一是先教后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传统课堂的“五段式教学”想实现“先学后教”几乎是不可能的.每天各学科大量的作业根本实现不了超前的预习.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展示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应对高考,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课堂.不管生源质量如何的学校,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上都是瞄准高考,教师课堂关注的是升学有望的学生,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很难做到.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传统的课堂效率极低,跟得上教师讲课进度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久而久之,一大部分学生成为厌学生和弃学生,可以说,传统课堂是低效课堂;三是贯彻一维目标,三维目标很难落实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至于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参与的局面很难见到.因此,要真正实现“先学后教,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上突破,全面打造“有效课堂”.因此,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背景是四个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规范办学行为的需要.我们在借鉴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校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学案导学,先学后教,自讲、合作、互动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到育人目标.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目的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师生双方体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生命意义,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一节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动脑,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变革,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1 精心备课,上出自己的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精通本门学科,精心备课.钻研教材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对学生我们要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另外,每位教师还应备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特色.
  2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互动
  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样的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信任、亲情与爱护,便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交流.当然从我校的学生情况来看,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学习氛围营造起来,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当然,这需要学校、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
  4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媒体资源,有效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形象地认识感知课本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地掌握好课本知识,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在教学中,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如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才能对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操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替代的.
  5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或为学生作出学习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法讲授进行学法指导.
  6 及时鼓励表扬,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个学生进行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如果他达到了目的,又受到鼓励,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将更浓.
  7 反思是否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物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对速度、压强、浮力等的认识,以及对温度、物态变化情况的了解等.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询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是否有数?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是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物理知识等.   8 建构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8.1 课前准备策略
  教师精心备课,这里我们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备学生,通过家访、个别交谈、分析作业与试卷等多种渠道,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从而全盘考虑.备课时要面向多数、兼顾两头.让优等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成绩差的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同时因材施教也是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先给他们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从获取知识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好动脑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储存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对于习惯于记忆方式学习的同学侧重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备个人,发挥教师本人的特长,依据学生喜欢质疑的特点编写导学案.学生课前预习提纲检查,操作方法以学生自查互查为主,教师抽查为辅,主要让学生讲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或新体验.
  8.2 课上组织策略
  在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多元化的,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自讲—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设置情景—预设方案—探究释疑—应用新境.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新情景,从而探究规律,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主要流程为:课件或学案展示三维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讲解质疑展示对抗—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达标训练—小组评价—课堂小结—目标达成.
  8.3 课后反馈策略
  包括作业分类、分层次布置、分类要求、分层评价、教学反思.有了这样一整套的环节,自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高效.教学反思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是在摸索中前行,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及时反思非常重要.我们主要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开展各种反思活动并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升华“有效课堂”的各个环节,在每学期中我们都设置了许多形式的反思程序,除每位教师都有的教学反思之外,学校还会安排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如“有效课堂”大讨论、“有效课堂”实践心得体会、“有效课堂”论坛等等.充分利用好反思这一有力武器会让我们的探索拥有更明确的方向.
  学生们在实践“自讲、合作、互动”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具体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性提高,团队精神与合作、与人沟通交际、收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竞争意识、创新等方面能力都有所增强.统计数据表明,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课堂上能够积极有效交流、表达和争论的学生达81%;课外能积极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的达69%;学生自信感或自信心明显增强的占84%;对学科学习有兴趣的达86%,这些数据证明了在实施“有效课堂”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型课堂,它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真正实现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服务.
其他文献
我们发现,学生表面上听懂了物理知识,并不等于已经掌握了物理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当前这种矛盾在广大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该现象也引发不少物理教师思考与研讨.在此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反思并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  1 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模式  学生的物理认知是指与学习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学生原有物理知识的准备,对新知识内容的感知、理解和应用,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型,习题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习题命制,那么,习题命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具有哪些教学功能,又应该如何编制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初中物理习题的功能分析  1.1 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到了什么?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在学习过程中都浮于记忆表层,只有通过习题演练才能深化认知,实现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作辅助线是平面几何中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能把数学中的这种方法迁移到物理中来,有时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通过两条题目加以分析:  例1(2013南京市二模)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该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竖直杆运动到B点,已知OA长度小于OB长度,弹簧处于OA、OB两位置时弹力大小相等.在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  A.加速
期刊
学习目标  1.理解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功率的分配关系及图象描述;  2.理解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负载)的变化规律,理解电源的总功率、内耗功率和输出功率随电流的变化规律;  3.理解电源的效率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规律的理论推导、实验探究和图象分析.  难点:电源最大输出功率的理论推导、图象分析与普适条件.  知识回顾  2.电源(E,r)的功
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系民族未来和国家命运,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应发挥物理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新课程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彰显.利用好实验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一堂物理课没有一些必备的实验,这堂课便会缺失精彩,甚至出现低效.因而,把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也就使实验成为物理课堂教学中一篇美丽的乐章.  1使实验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物理实验对学生
Key(2):rn(A)书是我们的朋友,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书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成功的源泉。1.Ctell是“告诉”的意思,而say是“说”,talk是“讲话”,故选C。2.A根据上下文,书给予我们各种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从教材内容上看许多知识是初中的拓展与延续,但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看都存在较高的台阶.从初、高中物理课标的要求上看,两者有着明显的质的区别,初中物理课标要求是扫除科盲,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教育“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
当人类终于翻开原子朦胧的面纱,走进神奇的原子世界时,会发现原子内部像外面的宏观世界一样,具有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众所周知,人类对原子世界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间凝聚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想象.这个认识过程就是不断在前人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和新观念的过程.某些微观粒子的发现过程,既是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突破性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