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即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作为依托,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不断感悟生活,从而获取鲜活的语文知识,使得情操得以陶冶,情智得以愉悦。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分析
生活才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语文学习转化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语文与生活和谐地链接起来,语文的课堂才会多姿多彩。
1合理安排,注重引导,让学生体会语文的价值
生活犹如海洋,其中包含着各种知识和學问,关键是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养成一双发现的慧眼,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每天拿出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一日见闻,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语文。记得前不久有位学生在回顾时讲到,他在家里看电视剧《士兵突击》时竟然发现了剧中字幕有很多错别字,如将“几率”错成“机率”,“泄露”错成了“泄漏”等等。学生在看电视时除了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外还能学到语文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其实除了电视作品中存在语文知识,平时遍布大街小巷的优秀广告词和标语,无不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对这些语文资源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往往会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而教师只需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主动的去发现,不断感受语文知识的存在,不断体会语文学习的价值。
2明确主体,以人为本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师的任务、职责。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所以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主体,以人为本,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或知识移植的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也是平等的。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学生作为沟通和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并提供主体地位展现的平台。
3关注社会实践,给语文教学觅取源头活水
写作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改革就应该想方设法把生活活水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唤醒生活的热情,感悟生活的意义,使作文语言生活化作文内容体现生命的特征。比如在练习写作地方风景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次出游活动,布置学生用相机、摄像机等积累该地方大量的风景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课件,再则是课件欣赏,评比。这样完成作文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其作用是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画而,把理性的描述变成了充满激情的观赏,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作文教学便获得了丰富的源头活水。长此以往,学生写起作文必会左右逢源、言如波涛,学生的作文语言也必会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4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首先,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其次,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第三,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5还原生活的情境
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在生活情境中放飞思绪,让学生的思想和能力得到最大的扩张。教学活动要以教材为中心,向生活领域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例如在《社戏》有关“月夜行船”的描述中,再现起伏的连山场景,辅以参照物的思维方式,体会文章“快”“慢”的矛盾手法和以静为动的精妙之处,将技巧纳为己用,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丰富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开启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培养了想象思维,教学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学生的个性、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气质、观念、思想现代化。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方面获取,为课堂语文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吴会玲.有关初中语文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问题[J].学周刊,2017(35):97-98.
[2]周敏捷.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17(17):74.
[3]方丽.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具体作文教学策略的分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1):73+115.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分析
生活才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语文学习转化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语文与生活和谐地链接起来,语文的课堂才会多姿多彩。
1合理安排,注重引导,让学生体会语文的价值
生活犹如海洋,其中包含着各种知识和學问,关键是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养成一双发现的慧眼,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每天拿出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一日见闻,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语文。记得前不久有位学生在回顾时讲到,他在家里看电视剧《士兵突击》时竟然发现了剧中字幕有很多错别字,如将“几率”错成“机率”,“泄露”错成了“泄漏”等等。学生在看电视时除了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外还能学到语文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其实除了电视作品中存在语文知识,平时遍布大街小巷的优秀广告词和标语,无不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对这些语文资源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往往会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而教师只需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主动的去发现,不断感受语文知识的存在,不断体会语文学习的价值。
2明确主体,以人为本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师的任务、职责。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所以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主体,以人为本,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或知识移植的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也是平等的。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学生作为沟通和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并提供主体地位展现的平台。
3关注社会实践,给语文教学觅取源头活水
写作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改革就应该想方设法把生活活水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唤醒生活的热情,感悟生活的意义,使作文语言生活化作文内容体现生命的特征。比如在练习写作地方风景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次出游活动,布置学生用相机、摄像机等积累该地方大量的风景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课件,再则是课件欣赏,评比。这样完成作文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其作用是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画而,把理性的描述变成了充满激情的观赏,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作文教学便获得了丰富的源头活水。长此以往,学生写起作文必会左右逢源、言如波涛,学生的作文语言也必会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4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首先,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其次,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第三,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5还原生活的情境
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在生活情境中放飞思绪,让学生的思想和能力得到最大的扩张。教学活动要以教材为中心,向生活领域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例如在《社戏》有关“月夜行船”的描述中,再现起伏的连山场景,辅以参照物的思维方式,体会文章“快”“慢”的矛盾手法和以静为动的精妙之处,将技巧纳为己用,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丰富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开启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培养了想象思维,教学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学生的个性、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气质、观念、思想现代化。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方面获取,为课堂语文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吴会玲.有关初中语文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问题[J].学周刊,2017(35):97-98.
[2]周敏捷.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17(17):74.
[3]方丽.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具体作文教学策略的分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1):7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