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型赛事电视直播主持解说方式惯以高亢抒情式的解说为主,这种方式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需要,本文以广州亚运会中白岩松的低调变身解说为例,从受众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等方面论述了解说方式的转变,对媒体竞争力的影响。
关键词:解说方式;转变;媒体竞争力;媒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49-02
近年來,我国举办的大型活动赛事较多,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5月举办世博会,2010年11月又成功举办亚运会。电视直播作为一个向全国观众、全世界观众呈现精彩活动赛事的窗口和途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电视直播中画面与音质已得到明显提升,不再成为直播中的障碍和难点。然而,纵观我国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的解说,几乎都还是高亢抒情、传统散文诗式的表达,华丽的言辞、高亢的语调,似乎不再能够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主持人的解说水平正逐渐成为影响赛事直播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1]。但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白岩松亲切、平和的新闻化解说从另一层面完成了一次大型晚会的现场直播,这是央视在传播理念上的一次大胆突破,是一次转变大型直播观念的积极尝试,开启了大型晚会现场直播语态表达的一种全新表达样式,也实现了一次大型赛事开幕式中主持人解说方式的低调变身。
当时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首次以两套不同版本的解说对开幕式实况进行同步直播,新闻频道白岩松首次以一种新闻化的解说方式对本届亚运会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诠释,白岩松以平和、自然、亲切的解说风格突破了传统的“诗歌式解说”模式,还原为一种形象生动、平和、自然,不生硬的解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同。将一场大型赛事开幕式作为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反映,在一场文艺性的开幕式晚会中渗入新闻的力量,做新闻化的解读,在新闻的语境中,完成对一台晚会的诠释[2],新闻频道的这次直播,在理念上做了一次积极的尝试,这是开幕式直播中的一次突破。那么这次突破到底会带来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电视直播解说方式的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一、新闻化的解说方式迎合受众的需要,符合受众最大化原则
受众最大化是现代新闻媒介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追求,新闻传播要遵循受众最大化原则,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更大程度上的信息共享。作为一个传播者,其传播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只有根据受众的需要不断进行转变与创新,才会带来更多的收益,新闻媒介的受众覆盖面越广,出售的新闻越多,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大。白岩松在广州亚运会的主持解说改变了过去国内大型赛事开幕式解说的方式,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特点,满足了受众需求。
一直以来,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解说在我国呈现模式化的状态,高亢激昂的感情占据着主旋律,而白岩松的这种新颖轻松的解说方式打破了这一沉闷的状态,给受众一种全新的感觉,符合了受众的需要。传统的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一直都以画面加解说作为直播的主要形态,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扮演画面解说的功能。而这种功能的发挥,一直都是以现场固定格式展开的,这种固定格式,决定了大型赛事的开幕式,一般都作为固定化的媒介事件。人们在接触大型活动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活动本身的规模、美感、效果甚至是级别[3]。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2010年世博会开幕式的直播,级别之高,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场面足以让人们沉醉于其中,同时在经历了奥运会、世博会之后,亚运会作为一个亚洲体坛盛会,从层级和规模上都要逊于前二者,如何能够在世博会刚刚结束之后,提升一次亚洲运动的新闻报道质量,这对直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各国受众在中国大型活动的直播中,也开始不满足于精美的画面,更需要进一步对画面的诠释和定义。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的播出中,各国媒体都开始尝试新的定义能力,对多种活动不仅进行播出,而且进行更加翔实的阐述[3]。因此,此次亚运会开幕式直播,既是一次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更是我国媒体提升话语权的一次尝试,在这个过程中,谁来解说、如何解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新闻化的解说方式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传播效果是指受众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这一传播效果的界定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即把信息共享、兴趣养成、知识承接、情绪反应、审美愉悦、认同一致、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等都纳入传播效果之列[4]。任何一场电视直播,或者说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无论是画面或者解说都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播给广大受众,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白岩松的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解说方式力图简单、直接、明了并且更加具有真实感,以一种大白话的口吻进行解说,与观众交流,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大白话的语言使接受门槛大大降低,受众的覆盖面大大增加,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得懂,也愿意听、愿意看,达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央视广州亚运会两个直播版本被网友戏称为“文言版”和“白话版”,准确地说,前者是“综艺版”,后者是“新闻版”。“综艺版”属于“文本语态”,“关注宏大背景,多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以使节奏感加强,显得感情洋溢。“新闻版”属于“人本语态”,尊重个体感受,此版本多用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解说的气势和说服力,发人深思,激发收视欲望[5]。显然,两个版本的解说源于两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语态,而尊重个体感受的“人本语态”,简单平和的语言风格更能够赢得受众的共鸣,也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解说方式、解说语态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媒体竞争力
当今时代是多种媒体并存相互竞争的时代,尤其是新生的网络媒体以其视听合一、选择性强等诸多优势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迈步向前,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中,解说方式的创新、解说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电视频道收视率的高低。白岩松为电视直播解说带来的这一股甘泉,给电视直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可以带来更多受众,有利于增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当下我国的媒介语态大体有三种:官方语态、精英语态、大众语态。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解说由朱军、董卿担任解说的“文言”版,是官方语态,也是精英语态,而由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担任解说的“白话”版,是大众语态。语态变革是提升媒体传播力的“突破口”,语态变革也是电视应对生存压力的必然选择[5]。而白岩松的解说正是这样一次语态变革的积极尝试,是电视媒体从语态上进行换位思考,以图改变传播姿态,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体现。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直播中,白岩松“白话”版的解说带来的影响较大,有人将这次直播中的创新模式称之为“亚运模式”。既然有了这第一次尝试,那么我们期待,在今后的电视直播中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模式。在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如何在大型赛事直播的解说中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如何逐渐改变我国目前赛事解说“文言”版的现状,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四、加强新闻体制改革,营造宽松的媒体环境
“这要感谢孙玉胜(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是他放手让我去做的。”白岩松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确实,白岩松的这次成功离不开央视高层领导的支持。要是没有孙玉胜的“放手”,要是没有央视高层领导的允许、支持,白岩松即使有这个能力解说,也无法解说出来。
“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上,在这样的大型活动直播中,像白岩松这样相对低调、平实的解说还是第一次。孙玉胜曾说用了十年改变中国电视的语态,白岩松这次的解说是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洪兵这样评价这次解说。
十年不是一个较短的时间概念,要突破原有的解说语态,开创一种新的解说方式与风格,白岩松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要真正实现这种解说风格的转变,我们还得需要更多的“放手”、更大的支持。近年来,央视启动了新闻改革,各个中心的采访部门被合并到一起,这个大新闻中心成立后,央视成立了一个新闻指挥系统,同时对各个频道进行改版,强化资源共享,优化人员组合,这些举措和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央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白岩松在广州亚运会上的解说报道虽然仅是开头,但央视的这次“放手”,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五、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队伍,提升主持人的话语权力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缺少不了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来讲,主持人就是节目的灵魂、成型的标志以及风格的体现,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对于电视节目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6]。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对于电视节目要求越来越高,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严格,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队伍迫在眉睫。
“高层领导对亚运会开幕式解说的肯定,恰恰证明了一点,有的时候可能阻力来自新闻工作者自己,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其实应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对外界的赞美和高层肯定,白岩松这样回答记者。
白岩松作为央视新闻类节目的知名主持人,有着多年的主持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风格。也正是因为他有实力,孙玉胜才“放手”让他去做,这也可以说是“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但如果不是白巖松而是其他普通的主持人呢?或者白岩松没有遇到孙玉胜呢?也许我们就看不到这样一次精彩的解说了。
因此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还要给予主持人充分的话语权力,只有这样,一个主持人才能按照自己的风格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新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刘宁.如何做好直播新闻中的赛事解说[J].业者实践,2011(1).
[2] 常万生,常华.白岩松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新闻化解读的别样魅力[J].电视研究,2011(1).
[3] 赵学哲.转变大型直播观念的一次积极尝试[EB/OL].中国网络电视台, http://news.cntv.cn/pinglun/20101114/102316.shtml.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黄缨.一个开幕式,两个视角两套解说—亚运会开幕式解说对比研究[J].传播实务,2011(1).
[6] 郭际生.解说,解着说[J].南方电视学刊,2010(4).
关键词:解说方式;转变;媒体竞争力;媒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49-02
近年來,我国举办的大型活动赛事较多,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5月举办世博会,2010年11月又成功举办亚运会。电视直播作为一个向全国观众、全世界观众呈现精彩活动赛事的窗口和途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电视直播中画面与音质已得到明显提升,不再成为直播中的障碍和难点。然而,纵观我国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的解说,几乎都还是高亢抒情、传统散文诗式的表达,华丽的言辞、高亢的语调,似乎不再能够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主持人的解说水平正逐渐成为影响赛事直播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1]。但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白岩松亲切、平和的新闻化解说从另一层面完成了一次大型晚会的现场直播,这是央视在传播理念上的一次大胆突破,是一次转变大型直播观念的积极尝试,开启了大型晚会现场直播语态表达的一种全新表达样式,也实现了一次大型赛事开幕式中主持人解说方式的低调变身。
当时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首次以两套不同版本的解说对开幕式实况进行同步直播,新闻频道白岩松首次以一种新闻化的解说方式对本届亚运会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诠释,白岩松以平和、自然、亲切的解说风格突破了传统的“诗歌式解说”模式,还原为一种形象生动、平和、自然,不生硬的解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同。将一场大型赛事开幕式作为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反映,在一场文艺性的开幕式晚会中渗入新闻的力量,做新闻化的解读,在新闻的语境中,完成对一台晚会的诠释[2],新闻频道的这次直播,在理念上做了一次积极的尝试,这是开幕式直播中的一次突破。那么这次突破到底会带来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电视直播解说方式的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一、新闻化的解说方式迎合受众的需要,符合受众最大化原则
受众最大化是现代新闻媒介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追求,新闻传播要遵循受众最大化原则,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更大程度上的信息共享。作为一个传播者,其传播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只有根据受众的需要不断进行转变与创新,才会带来更多的收益,新闻媒介的受众覆盖面越广,出售的新闻越多,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大。白岩松在广州亚运会的主持解说改变了过去国内大型赛事开幕式解说的方式,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特点,满足了受众需求。
一直以来,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解说在我国呈现模式化的状态,高亢激昂的感情占据着主旋律,而白岩松的这种新颖轻松的解说方式打破了这一沉闷的状态,给受众一种全新的感觉,符合了受众的需要。传统的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一直都以画面加解说作为直播的主要形态,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扮演画面解说的功能。而这种功能的发挥,一直都是以现场固定格式展开的,这种固定格式,决定了大型赛事的开幕式,一般都作为固定化的媒介事件。人们在接触大型活动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活动本身的规模、美感、效果甚至是级别[3]。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2010年世博会开幕式的直播,级别之高,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场面足以让人们沉醉于其中,同时在经历了奥运会、世博会之后,亚运会作为一个亚洲体坛盛会,从层级和规模上都要逊于前二者,如何能够在世博会刚刚结束之后,提升一次亚洲运动的新闻报道质量,这对直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各国受众在中国大型活动的直播中,也开始不满足于精美的画面,更需要进一步对画面的诠释和定义。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的播出中,各国媒体都开始尝试新的定义能力,对多种活动不仅进行播出,而且进行更加翔实的阐述[3]。因此,此次亚运会开幕式直播,既是一次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更是我国媒体提升话语权的一次尝试,在这个过程中,谁来解说、如何解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新闻化的解说方式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传播效果是指受众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这一传播效果的界定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即把信息共享、兴趣养成、知识承接、情绪反应、审美愉悦、认同一致、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等都纳入传播效果之列[4]。任何一场电视直播,或者说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无论是画面或者解说都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播给广大受众,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白岩松的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解说方式力图简单、直接、明了并且更加具有真实感,以一种大白话的口吻进行解说,与观众交流,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大白话的语言使接受门槛大大降低,受众的覆盖面大大增加,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得懂,也愿意听、愿意看,达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央视广州亚运会两个直播版本被网友戏称为“文言版”和“白话版”,准确地说,前者是“综艺版”,后者是“新闻版”。“综艺版”属于“文本语态”,“关注宏大背景,多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以使节奏感加强,显得感情洋溢。“新闻版”属于“人本语态”,尊重个体感受,此版本多用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解说的气势和说服力,发人深思,激发收视欲望[5]。显然,两个版本的解说源于两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语态,而尊重个体感受的“人本语态”,简单平和的语言风格更能够赢得受众的共鸣,也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解说方式、解说语态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媒体竞争力
当今时代是多种媒体并存相互竞争的时代,尤其是新生的网络媒体以其视听合一、选择性强等诸多优势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迈步向前,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大型赛事开幕式直播中,解说方式的创新、解说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电视频道收视率的高低。白岩松为电视直播解说带来的这一股甘泉,给电视直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可以带来更多受众,有利于增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当下我国的媒介语态大体有三种:官方语态、精英语态、大众语态。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解说由朱军、董卿担任解说的“文言”版,是官方语态,也是精英语态,而由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担任解说的“白话”版,是大众语态。语态变革是提升媒体传播力的“突破口”,语态变革也是电视应对生存压力的必然选择[5]。而白岩松的解说正是这样一次语态变革的积极尝试,是电视媒体从语态上进行换位思考,以图改变传播姿态,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体现。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直播中,白岩松“白话”版的解说带来的影响较大,有人将这次直播中的创新模式称之为“亚运模式”。既然有了这第一次尝试,那么我们期待,在今后的电视直播中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模式。在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如何在大型赛事直播的解说中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如何逐渐改变我国目前赛事解说“文言”版的现状,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四、加强新闻体制改革,营造宽松的媒体环境
“这要感谢孙玉胜(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是他放手让我去做的。”白岩松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确实,白岩松的这次成功离不开央视高层领导的支持。要是没有孙玉胜的“放手”,要是没有央视高层领导的允许、支持,白岩松即使有这个能力解说,也无法解说出来。
“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上,在这样的大型活动直播中,像白岩松这样相对低调、平实的解说还是第一次。孙玉胜曾说用了十年改变中国电视的语态,白岩松这次的解说是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洪兵这样评价这次解说。
十年不是一个较短的时间概念,要突破原有的解说语态,开创一种新的解说方式与风格,白岩松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要真正实现这种解说风格的转变,我们还得需要更多的“放手”、更大的支持。近年来,央视启动了新闻改革,各个中心的采访部门被合并到一起,这个大新闻中心成立后,央视成立了一个新闻指挥系统,同时对各个频道进行改版,强化资源共享,优化人员组合,这些举措和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央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白岩松在广州亚运会上的解说报道虽然仅是开头,但央视的这次“放手”,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五、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队伍,提升主持人的话语权力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缺少不了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来讲,主持人就是节目的灵魂、成型的标志以及风格的体现,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对于电视节目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6]。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对于电视节目要求越来越高,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严格,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队伍迫在眉睫。
“高层领导对亚运会开幕式解说的肯定,恰恰证明了一点,有的时候可能阻力来自新闻工作者自己,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其实应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对外界的赞美和高层肯定,白岩松这样回答记者。
白岩松作为央视新闻类节目的知名主持人,有着多年的主持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风格。也正是因为他有实力,孙玉胜才“放手”让他去做,这也可以说是“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但如果不是白巖松而是其他普通的主持人呢?或者白岩松没有遇到孙玉胜呢?也许我们就看不到这样一次精彩的解说了。
因此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还要给予主持人充分的话语权力,只有这样,一个主持人才能按照自己的风格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新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刘宁.如何做好直播新闻中的赛事解说[J].业者实践,2011(1).
[2] 常万生,常华.白岩松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新闻化解读的别样魅力[J].电视研究,2011(1).
[3] 赵学哲.转变大型直播观念的一次积极尝试[EB/OL].中国网络电视台, http://news.cntv.cn/pinglun/20101114/102316.shtml.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黄缨.一个开幕式,两个视角两套解说—亚运会开幕式解说对比研究[J].传播实务,2011(1).
[6] 郭际生.解说,解着说[J].南方电视学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