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笔者角度出发,探究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几点优化整合策略,希望对其他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应用;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受到了广大追捧,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将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此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但另一些教师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专业技能和学校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由于各地区信息发展水平不同,很难有效保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对此,笔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以此是几点优化的整合经验。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若教师直接讲授很容易消磨学生的探知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高中数学教学中可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一来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来能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直线斜率”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运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首先,笔者在几何画板中完成了的两条看似平行的直线,随后向学生提问道:“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呢?”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平行关系”。这时笔者又提问道:“还有不同意见吗?”,在笔者的暗示下,许多学生开始思索其他答案。这时,笔者开始拉动几何画板右侧的滚动条,只见原本两条看似平行的直线慢慢开始下移,且最终交织在一切。这样的答案让学生目瞪口呆,同时也增加了探究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多有效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展数学表征空间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立体,若仅靠教师运用板书、文字、挂图来进行表征,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困惑和无解。而有些经验欠缺的教师也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表述欠缺的现象,如此一来,高中数学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此带来了强大的视觉表征能力,它不仅能直观地展示三维立体数学模型,还能动态展示相关数学变化过程,有效拓展了数学表征空间。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时,笔者首先借用传统教具中的几何模型和简单的手势表征配合完成了相关基础概念教学。但在教学重难点知识“理解空间几何的复杂关系”时,便借用几个画板进行了良好辅助。我们知道,理解空间几何的復杂关系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对某些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为了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笔者借助几何画板很方便地就完成了三维立体图形,并通过旋转、迁移、转换等操作,以此令各种几个关系更加直观、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降低了知识难度,更增强了后续学习自信。又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中参数变化对函数的影响”时,若教师直接告知答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考,更难以深化知识理解。基于此,笔者借助几何画板在多媒体界面中向学生动态演示了正弦线平移成正弦函数的详细过程,并截取了相关图像,以此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这样的实践操作同样拓展了数学的表征空间,同时还为后续学生探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应用信息技术活跃学生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计算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逻辑思维,以此才能掌握数学本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禁锢于固有思维,这样解题时不仅费时费力,也很容易丧失学习自信。基于此,教师可适时借用信息技术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以此锻炼他们形成科学、严谨、多元的数学思维。
例如,笔者在以下例题解析中并没有直接运用黑板为学生书写解题步骤及答案,而是运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验证,以此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例题:已经x2-y2/2=1,那么能否过点A(1,1)做直线K,并使K交于双曲线B、C,且A恰好为B、C的中点。问题一出许多学生开始按照既定思维开始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K,并通过设定B、C点坐标演算得出最后答案:y=2x-1。这时笔者并未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在几何画板上绘制了例题中的双曲线图形,以此来验证学生的答案。通过图形验证发现,该答案错误。随后,笔者又借助几何画板探究了双曲线与直线K的多种位置关系,但依旧不存在A点恰好为B、C中点的情况,也就说明此题无解。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并未直接否定学生答案,而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令学生认识到自身固定思维的局限性。而由于借助信息技术展开了验证试验,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有了更深体验,这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的发展。
当然,除以上应用策略外,还有其他应用策略,如教师可播放精美PPT传递数学知识;教师可播放优质轻音乐缓解学生疲劳等。总之,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以此更有效的整合二者,更好促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何雄.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机应用[J/OL].学周刊,2018(29):136-137.
[2]颜丙戎.探究微课中使用几何画板解密高中数学[J].考试周刊,2018(82):97.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应用;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受到了广大追捧,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将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此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但另一些教师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专业技能和学校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由于各地区信息发展水平不同,很难有效保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对此,笔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以此是几点优化的整合经验。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若教师直接讲授很容易消磨学生的探知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高中数学教学中可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一来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来能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直线斜率”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运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首先,笔者在几何画板中完成了的两条看似平行的直线,随后向学生提问道:“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呢?”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平行关系”。这时笔者又提问道:“还有不同意见吗?”,在笔者的暗示下,许多学生开始思索其他答案。这时,笔者开始拉动几何画板右侧的滚动条,只见原本两条看似平行的直线慢慢开始下移,且最终交织在一切。这样的答案让学生目瞪口呆,同时也增加了探究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多有效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展数学表征空间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立体,若仅靠教师运用板书、文字、挂图来进行表征,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困惑和无解。而有些经验欠缺的教师也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表述欠缺的现象,如此一来,高中数学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此带来了强大的视觉表征能力,它不仅能直观地展示三维立体数学模型,还能动态展示相关数学变化过程,有效拓展了数学表征空间。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时,笔者首先借用传统教具中的几何模型和简单的手势表征配合完成了相关基础概念教学。但在教学重难点知识“理解空间几何的复杂关系”时,便借用几个画板进行了良好辅助。我们知道,理解空间几何的復杂关系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对某些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为了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笔者借助几何画板很方便地就完成了三维立体图形,并通过旋转、迁移、转换等操作,以此令各种几个关系更加直观、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降低了知识难度,更增强了后续学习自信。又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中参数变化对函数的影响”时,若教师直接告知答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考,更难以深化知识理解。基于此,笔者借助几何画板在多媒体界面中向学生动态演示了正弦线平移成正弦函数的详细过程,并截取了相关图像,以此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这样的实践操作同样拓展了数学的表征空间,同时还为后续学生探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应用信息技术活跃学生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计算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逻辑思维,以此才能掌握数学本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禁锢于固有思维,这样解题时不仅费时费力,也很容易丧失学习自信。基于此,教师可适时借用信息技术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以此锻炼他们形成科学、严谨、多元的数学思维。
例如,笔者在以下例题解析中并没有直接运用黑板为学生书写解题步骤及答案,而是运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验证,以此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例题:已经x2-y2/2=1,那么能否过点A(1,1)做直线K,并使K交于双曲线B、C,且A恰好为B、C的中点。问题一出许多学生开始按照既定思维开始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K,并通过设定B、C点坐标演算得出最后答案:y=2x-1。这时笔者并未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在几何画板上绘制了例题中的双曲线图形,以此来验证学生的答案。通过图形验证发现,该答案错误。随后,笔者又借助几何画板探究了双曲线与直线K的多种位置关系,但依旧不存在A点恰好为B、C中点的情况,也就说明此题无解。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并未直接否定学生答案,而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令学生认识到自身固定思维的局限性。而由于借助信息技术展开了验证试验,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有了更深体验,这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的发展。
当然,除以上应用策略外,还有其他应用策略,如教师可播放精美PPT传递数学知识;教师可播放优质轻音乐缓解学生疲劳等。总之,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以此更有效的整合二者,更好促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何雄.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机应用[J/OL].学周刊,2018(29):136-137.
[2]颜丙戎.探究微课中使用几何画板解密高中数学[J].考试周刊,2018(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