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星期四”可以救命?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55443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29日,周四,正式开启了英国出版业一年一度的“超级星期四”(“Super Thursday”)的销售。这个“超级星期四”的第二次热浪将在10月13日再次启动,而在这两个“超级星期四”被强势推出的作家们包括:Lee Child (《The Affair》),Jamie Oliver (《Jamie's Great Britain》),Frankie Boyle(《Work! Consume! Die!》),和James Corden(《Untitled Memoir》)。
  在英国,每年秋季的“超级星期四”被视为在每年夏季假期之后的一大出版业销售热点。此次销售主要以小说类读物为主,其销售成果将对各出版业者对今年年末圣诞的销售活动给予更充足的警告或者启示。
  
  英国出版市场的“羞耻”
  与行业刊物,如《书商》等的宣传攻势唱反调,更多的业界评论者和媒体在看到各书商推出的名单后,批评英国当今的出版业日益短视, 以迎合庸俗市场为己任。综合而言,批评之音来自三个方面:一,这些书的读者看起来是相同人群,在这么集中的时间内给同一读者群推出多达30本以上的不同新作,不知道各出版社如何竞争,并获得充分的购买支持;二,这些书在推出时都会以精装本出现,并原价18.99镑应市,但与以往一样,会迅速地进入60%折扣的促销战,这样的价格手法也许在三四年前有效,但面对今日接受免费电子版图书或5.99镑以内的电子版图书的读者而言,还用这样的手法促销,效果可想而知;三,英国《书商》今年推出的新书无非是围着电视名人以及一些罗曼史、惊险小说等通俗作品打转,如果和50年前,1961年10月《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相比,今年推出的这些书无疑以垃圾居多,无法想像会有一本或者两本出现在50年后的世界文学史上, 这不是业界的泡沫是什么?
  当然,纯粹把本季的新书与50年前的畅销书目相比,对这些新书的推出并不公平,因为在畅销书单上沉淀的书,也许不都是当月新书。但是,仔细比较,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英国本季推出的新书里,英国本土的名人甚多,与名人相关的比如菜谱传记类也多,这一点确如评论而言,出版商过于着眼商业考虑,围绕明星、电视、舞台等快餐文化做书,强调的是一时的阅读快感,甚至是旅途读物的轻松感,而正在远离文化与英国社会所看重的价值。
  另外,除了目标销售市场外,一些在“超级星期四”推出的新书被指为了明年的“布克”奖打前站,所以在10月底之前推出,而目标在于给评委们留下阅读时间。这些书也包括:Alison Weir所写的《Mary Boleyn:The Mistress of Kings》,Rhodes-Pitts的《Harlem is Nowhere: A Journey to the Mecca of Black America》。但这些书将在9月这样的畅销书大战中获得多少读者的青睐,尚是未知。
  
  报纸对读书市场的贡献
  与评论家对英国出版界谴责声一片不同,英国的严肃大报《卫报》《观察家报》和《每日电讯》的图书版继续支持阅读、普及读书概念的活动。
  《卫报》和《观察家报》联手在9月17日的周末开始一个为期6周的“图书交换”活动(Book Swap),在英国国内的公共场所免费提供1.5万册图书,以期有兴趣的读者带回家或者阅读后再次返还到公共场所,以供其他读者阅读。这些公共场所包括车站、咖啡馆、博物馆以及美术馆。愿意参加的读者和作者可以从15日和16日的《卫报》和《观察家报》上剪下一个活动标志,读者也可以在网上下载此标志,将其贴在打算“交换”的图书封面,还可以写一些给其他读者的话,然后把这些书放到公共场所。
  此后,读者还可以在Twitter以及《卫报》和《观察家报》网站上对拿到的书进行打分或写评语。
  从迄今为止的《卫报》网站上的留言来看,对此活动拥护者众多,读者与作家们都在期待着一场与书的“艳遇”。
  《每日电讯》则在9月继续其每年一度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Bath Festival of Children's Literature)。此活动从9月23日到10月2日,在英国西南部的巴斯古城进行,有针对儿童到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多达20位作者们持书与小读者们见面,比如多本系列畅销书的作者Jacqueline Wilson,《如何训练你的龙》的作者Cressida Cowell,《讨厌的亨利》的作者Francesca Simon等等。
  这些作者与小读者的见面会在巴斯城市里的图书馆、市政厅等地举办,因为场地人数有限,该活动采取售票制,但价格在一张票4-6镑。 而早在6月份,一些热门作者的见面会门票已经售罄。
  读书,从孩子们抓起,是不错的。
  与英国出版社比起来,这几张大报在读书上没有太多的市场压力,故而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公益性质的鼓励阅读活动。而正是这样那样的公益活动,为英国的出版业保留了可贵的阅读的星星火种,希望其在未来燎原。
其他文献
价格下滑,电子阅读器风光不再?  近日来,伴随着各大品牌电子阅读器的降价风潮,引发了业内的种种猜测和疑问,各种争议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担忧:电子阅读器的生命周期是否已经面临终结。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担心似乎有些为时过早。或许电子阅读器市场目前的确处于“盘整期”,但并不意味着就此走下坡路。而其价格以及其市场热情度下降,或是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其所谓的高潮与低谷阶段,
期刊
长相普通,个性不强,成绩中上游的初中女生,没有酷酷的青春宣言,没有复杂叛逆的性格,做不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以自己的敏感和善良面对着学习、友谊、家庭,感悟着那一丝丝遗憾和不完美,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这就是“庞婕蕾风信子悦读坊”系列小说中的主角。她可能叫“莫莉”,可能叫“娜娜”,可能叫“小同”,或者别的,但正因为她深植于普通生活中,不乖张、不叛逆、不偏激,她贴近了当今中国大多数
期刊
从木刻经院清一色的经书到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事业,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新闻出版人的不懈努力,西藏的新闻出版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发展成一个从图书、音像、报刊、印刷、发行等为一体的完整的新闻出版模式,由此,预示着一个遍布全区的百花齐放的新闻出版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过往,西藏的新闻出版业与全国一道在
期刊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然而,在图书对外版权输出的领域,渠道建设对于大多数出版社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虽然我们的版权贸易并不像图书
期刊
若将刘海栖归入儿童文学创作新秀,那可真是有点委屈了他,早在20年前,他就以《这群嘎子哥》《灰颜色白影子》《银色旋转》《笔·肚皮·一个故事》《明天会怎样》《男孩游戏》《逃跑者和他的狗》等若干部长篇小说华丽出道了,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那极具独创性的“刘氏创作法”。可是刚在儿童文坛上整出了一些动静的刘海栖,却一头扎进了少儿社日益繁重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将正在兴头上的儿童文学创作竟然一撂就是二十年
期刊
2011年6月20日,英、美、德、法的四大出版行业周刊联手发布了“全球出版业业绩年度排名”,数据显示, 2010年全球出版业的总收入已超过2008年和2009年之和。  联手发布的这四家专业刊物为英国的《书商》(The Bookseller)、美国的《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法国的《图书周刊》(Livres Hebdo)和德国的《图书报告》(Buchreport)。  
期刊
2011年3月初,我的家人给我发来一个网址链接,推荐我去看一个叫“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博主叫于娟。打开网页后,出于职业习惯,我开始考虑,这些文字是不是一个好的选题?答案最初是否定的,做编辑多年,见过各种临终手记,虽然那些已经离开人世的作者无不让我心生敬意,但从文字感染力和思考的深度去衡量,都还不够出版的标准。  然而,10分钟后,我就彻底摘下了经验理性的“眼镜”,我被博文深深打动,一直读下去,越
期刊
从乐迷说起    最初听说要出版姚谦的首部作品是在一次公司的产品说明会上。姚谦,这个名字很早就进入了我的视线,原因无非是出于从小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热爱,在听歌的同时,歌词也成了考量一首歌动听与否的标准。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就像有人热衷摇滚,有人沉迷古典,有人只听流行。对我来说,最早记住姚谦,应该是那首传唱甚广的由王菲演唱的《我愿意》。  姚谦的文字似乎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在平淡朴实的表象下,却
期刊
鞍山,在我的记忆里是一个陌生的所在。我对它的所知就是那里有一个鞍山钢铁厂。近日,读了青年女作家吴晨的长篇小说《乐天地》(远方出版社2010年12月版),对于鞍山和鞍钢才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是一部描述1905-1945年鞍山变迁的长篇小说。1905年,日俄战争以沙俄的失败宣告结束,首山地区作为南满铁路附属地的一部分,成为日本人的势力范围。1909年,日本人在首山之南开始非法采矿,积极准备把附属
期刊
在喧嚣的都市待得久了,很多人都会心生倦怠,想收拾行囊一个人去旅行,想找一个清净之地游山玩水,让自己疲惫的心静一静,歇一歇。我也时常有过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在工作压力特别大,诸事不顺的情况下,这样的想法就会越发强烈。但没有想到的是,无意间与《于丹生活感悟》这本书的相遇,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浮躁的心也安静了许多——因为,风景不在别处,它就在你的心里。    缘起  八月中旬的一天,我们编辑部的总监一脸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