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幼儿人格教育的认识及策略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x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俗语说得好:“3岁看到老”,这话不无道理。确实,3岁左右的儿童各方面发展处于关键期,就个性而言,这个时期也是萌芽形成的重要时期。鉴于这一特点,对幼儿开展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人格教育开展的目的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幼儿个性开始萌芽和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各种方法,促其人格系统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我们对幼儿开展人格教育,源于以下思考:
  1、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人类发展的一个新时期,一个高科技、信息高速生成和传递的时代,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更有效地培养一代新人,以适应这一时代节奏和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更充分地发掘教学的潜能,改革一切不合理的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人格教育也就被历史地推上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舞台。而创造性与竞争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社会特征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只有从小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挫折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重视幼儿的人格建塑,正是现代幼儿园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2、人格教育是幼儿健全发展的心理需要
  阿德勒认为,儿童在4-5岁时,生活风格就已经定型了。他还认为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的需要。一个能否获得一种充分发展的社会兴趣,这主要取决于母亲,其次是幼儿园教育。因为母亲和幼儿教师是儿童最初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如果母亲和幼儿教师经常把儿童束缚在家里、幼儿园中,儿童就会与他人“隔离”,从而形成低级的社会兴趣。如果母亲在家庭中保持一种合作的气氛,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营造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协调的合作氛围,儿童就会比较容易形成社会兴趣,鉴于这种人格理论,从而揭示我们在幼儿中开展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3、人格教育是幼儿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从共性来看,现在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快、可塑性强、爱模仿、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敢于创造。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重视早期的智力开发,根据最近美国对独生子女所做的研究报告,认为独生子女通常表现得成熟、慷慨、有领导才能、处理富有强性、能灵活变通,以及自制能力高,有丰富的同情心等。由此不难发现,只要父母和幼儿园能以完善的后天环境培育子女,现在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是和过去大不相同的。但同时,由于大部分家庭只养一个小孩,经济环境较充裕。因此独生子女普遍是娇生惯养,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一切物质享受父母都尽力满足。家人极端宠爱,事事迁就姑息,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以作为对她一个人孤单生活的补偿。结果独生子女成家中的小皇帝,放任狂妄、自私自利、不大合群等不健康的行为便逐渐养成习惯。稍有不如意时,甚至打、骂父母长辈;有客人来访时,他不懂礼貌,任性专横的态度依然如故。由于独生子女在家中是万千宠爱集一身,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孩子长大后,将以自己为宇宙的中心,认为不管他做得好不好,每个人都应该无条件加以赞美、遵从。于是凡事率性而为,对旁人的好意也不存感激之心,情绪不稳定,常因小事与人争执。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父母过度的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自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独生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等等……,这些客观现实呼唤着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幼儿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4、人格教育是幼儿园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
  人格是素质的重要内容,在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人素质如何,与其人格因素息息相关。素质,只有少数是先天性的,绝大多数是后天经受教育训练之后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即使是先天性的素质,经过教育训练之后也可以大大提高。人格同样如此,这奠定了人格可以形成、提高、互相影响、逆转等教育的作用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理论基础。
  素质、人格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因此,为每位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之建立继续发展的坚实丰厚的生长点,便是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幼儿时期奠定良好的素质教育,强调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开发是我们幼儿教师的天职,绝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选择性,我们进行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对幼儿实施人格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呼唤,,家长的心愿。
  二、人格教育的实施
  在具体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使人格教育在我园生根、开花、结果。
  1、教师给儿童正确的爱,来影响儿童的人格
  有些人总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在这种百般迁就和放纵下,孩子会变得非常任性和自私。在任性的温床中,一切不良品德得以滋生;许多家庭大多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但在思想品德上没有严格的要求,以致孩子的身心成长未能有全面正确的发展。“教育爱”则是在爱孩子的同时,不忘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爱孩子的一种体现,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严厉,动辄就训斥打骂,成人对孩子的要求应是合理的,凡是提出来的要求就应坚定不移地要求他们做到,但是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要教养出一批好孩子——爽朗而不任性,有主见而顺从,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时遵守以下原则:
  A、让幼儿尽力去做,当他无法时,才能从旁协助。
  B、不随便答应孩子的物质要求,确实必要才应允他。
  C、让孩子自由发挥他的长处和潜质,不抑制他的活动意愿。
  我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按以上三个原则进行日常教育,幼儿能做的事,放手让他们干。特别是区角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所想参加的游戏活动,可以自己选择,自由活动:下下棋、骑骑车、搭积木、拍拍球、跳跳绳、看看书、办家家等等,阳光下、操场上随处可以见到幼儿欢乐的踪影,其乐无穷。有些小朋友邀请老师下棋对弈,有的邀其它班幼儿对阵,在下棋时,表现贪、怯、骄、急、躁、偏、狭等心理时,教师及时地给予引导、纠正,使其向良好的个性行为发展。   通过开展区角活动,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都尊重幼儿意愿,在游戏和活动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和幼儿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对儿童正确的爱,而这种爱,能积极推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教师从情感上关注儿童,以建塑儿童的人格
  爱孩子不仅要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要,还要从情感上关注他们,满足其精神和情感的需要,孩子不仅需要成人给他们讲故事、唱歌,还需要成人听他们讲故事、唱歌,看他们跳舞,需要成人的赞扬和认可。如果成人对他们的唱歌、表演以及谈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如果成人对他们的表演无动于衷或者兴趣不大,儿童就会伤心、失望。如我们对幼儿经常利用空隙时间讲故事给他们听,他们很愿意听,为了让幼儿午睡睡个好觉,做个好梦,我们推出了午睡前5分钟“故事会”,幼儿睡在午睡床上有时听老师讲,有时听小朋友讲;这一举措,不但改变了午睡不好的现象,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许多小朋友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对幼儿的一个小小表演、一段短短的故事、一张稚嫩的图画十分关注,渐渐地幼儿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
  3、教师鼓励儿童与同伴交往,以内化儿童的人格
  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儿童能不能顺利地与同伴交往,和睦友善地与伙伴相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人不仅要鼓励儿童与同伴交往,还要为儿童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儿童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又如,我们在下午的纸工游戏中,大_班小朋友在制作纸做的手机,里面还设计了电话号码记录页,平时很害羞的魏家树小朋友,第一个提出问班上三位老师的电话号码,并让老师记录在本子上,还要了班上小朋友及所有老师的电话、手机号码;经常在晚上或节假日给老师和小朋友打电话问好、祝贺,有时还打电话邀请老师和小伙伴到他家作客,在他的倡导下,小朋友电话联系的次数频频加大,能和居住地附近幼儿交往的机会也增多了,多少些减少了独生子女孤独的弊端,增进了友谊,广得人缘。在交往中,我们还教育幼儿学会宽容和谅解他人。如果对别人过于苛求,不能宽容别人,是难以和同伴友好相处的,同时还要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要让幼儿从不懂得与同伴交往,到懂得交往。在交往中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不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否则,别人就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及时引导幼儿注意体察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慢慢悟出道理,明白在同伴交往时应怎样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大海靠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平时,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清明祭扫革命烈士墓;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关心孤寡老人;支援灾区小朋友及公共汽车上“让座”等等。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性格决定命运,锤炼决定意志,激情决定理想,积累决定智慧。我园的人格教育已初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幼儿的人格正日趋健全,素质不断提高,由此也推动了幼儿园整体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人格教育的体会和思考
  1、人格教育要不断延伸
  在幼儿时期人格虽已萌芽,初具雏型,然而它距离人格的定型还差得很远,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而且定型以后,随着时代、环境变迁,还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幼儿园的人格教育只是一个启蒙教育,必须抓好以后各阶段的衔接,根据各阶段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分别确定目标,分步实施,伴随成长的始终。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个性解放的深化,新一代别具一格的人格力量和超凡脱俗、冠绝群伦的智慧将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永久的魅力。
  2、要重视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健康
  根据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幼儿期接受人格教育的最佳方法是游戏,心理学家弗健德指出:游戏是小孩在文化和心理上获得的第一成就。他认为,游戏是小孩日常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在游戏里小孩表达了他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想法与情感,甚至用游戏克服眼前与过去的复杂的心理困扰。为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教师,都要积极真心地参与小孩的游戏,敷衍的态度只会破坏小孩对游戏的兴趣,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和环境,而入小学到高中阶段,都应找出各年龄段最佳的教学目标及方法,如创设优良环境、开辟艺术天地、加强文学修养、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让每个人多品尝甜、酸、苦、辣,多经受磨难,才会找到人生的真谛。
  3、注重幼儿园(学校)、家庭、社区彼此密切配合
  对儿童来说,受家庭、幼儿园的影响较深,民主的家庭气氛积极向上的幼儿园(学校)教育,无论对儿童还是少年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社区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良好的社区文化同样能促使儿童优良人格的形成。反之,社会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以高频率冲击着儿童,淡化学校的教育,有意志不坚强的儿童,特别是中学时期,很容易受歪风邪气的侵蚀,为此,我们呼吁各社区街道多关注儿童的成长,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使幼儿园(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格教育这一神圣的使命。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时代,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因就业心理问题出现的恶性事件、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建立高校择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力保障,必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高校的就业工作。做好此项工作,要多部门协作,从专业角度共同制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制定制度,明确责任,培训相关人员,共同维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的安全运行,抓住关键时段做好心理危机定期排查工作,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新的教育方针也在各地广泛实施,但德育效能低下的现状不可回避。本文从教育队伍内部理念的缺失、教育对象的复杂化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足等方面尝试分析当前德育效能低下的内外部因素,从提高教育意识、全面认识教育对象和依托德育规律开展有效教育等三方面,阐述了对于有效德育的一些实践。  关键词:有效德育 德育效能 德育规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政府对德育工
当前的国际贸易类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在高校的本课程教学中引入校内教师“主讲制”和校外教师“辅教制”的“双导师制”模式,目的在于产生“1+1>2”的协同效
针对1998年夏季造成我国严重洪涝灾害的副热带高压异常活动,基于动力系统重构思想和遗传算法,从1998年观测资料时间序列中反演重构了副热带高压活动的非线性动力模型,并结合
多年来,我园坚持走“科研兴园”之路,从制度管理、过程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全园科研水平,以此带动全园实现了新的发展。  一、建章立制,落实经费,科学管理  1.完善机构,强化管理  在开展园本教研中,我园领导十分重视。坚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园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建立健全科研组织网络:①园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园长任组长。②园本教研工作研究小组,分管教育教学的副园长任组长。③各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思政课教学中要体现教书育人的理念问题。说明了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传授知识与开发智能并举的重要性;论述了课堂教学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必要性。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 教书育人  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1、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思想的育人特点  教学以教材为育人依据,教材的思想就是育人的理论。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的深刻思想内涵,既弄清知识的认
摘 要:为提高化学课堂“引课”效率,改变引课缺乏目的性、激发点、激情度、有效度的现状,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实践中,笔者拟从“引课的准备”、“引课的方式”、“引课的反馈”三方面对提高课堂引课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潜心研究,以实现课堂转型,减负增效之目的。  关键词:“引课” 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引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夸美纽斯认为:“开头虽显得
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强化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的重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存在的不足,然后依照实际现状,科学的制定应对办法.同时,从建设
一个商品,能否真正引起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出现,不仅看其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更要看其广告定位是否准确。可见,准确的广告定位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告定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