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地市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推进自身新型智库咨政建设。进一步推进地市级党校智库咨政建设,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尽快建立健全市情研究机构,抓好咨政人才队伍建设,苦练内功,实施精品战略,突出“党校姓党”、“智库兴党”、“咨政为党”的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特色。
[关键词]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此后,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因而,加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尤为必要,党校智库要在咨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地市级党校处于国家党校系统承上启下的一环,推进其新型智库建设尤为迫切。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是新时期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撐,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照,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新型智库作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智囊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咨政为宗旨,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党校智库在咨政建言、献计献策、理论创新、舆论引领、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提供参考的重要作用。本文是课题组在对地市级党校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地市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咨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新时期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开启了“党校的春天”。中央党校专家在谈到智库建设时认为“新型智库有‘新’有‘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发展格局新,二是管理体制新,三是制度保障体系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特”,主要是相对于国外智库而言的,体现了中国特色。
自2013年以来,地市级党校不断加大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市情研究中心或市情研究所,党校学员参与咨政,加强与各部门联系,加强课题专项研究,上报的咨政报告不断增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地市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推进自身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地市级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与上级的要求与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推进新型智库咨政建设任重而道远。总体来看,地市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咨政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机构不健全
省级党校已成立省(区、市)情研究中心。地市级党校纷纷申请设立市情研究中心或市情研究所,但进度缓慢,有的还在审批中,致使缺少专门的新型智库科研咨政机构,难以与省级研究中心对接。有的市情研究中心挂靠在科研部门,没有固定人员编制,没有明确其具体职能;有的至今甚至还存在“三无”现象:即无新型智库咨政研究机构,无专职咨政人员,无智库建设各方面的具体管理制度等。
(二)缺少专职研究人员
在研究机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难以配备专职咨政人员。但为了完成年度咨政任务,往往只得从教师中随机抽取人员、分配咨政任务。有的师资咨政队伍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倒挂”现象。“先天不足”主要指从事咨政的教师队伍从“学校门”到“学校门”,人员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受条件所限,就理论而论理论,“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能力达不到党校智库建设新形势发展需求。“倒挂”指的是有些咨政人员在经历和阅历等方面尚不如党政领导干部,存在“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问题,却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尚未达到决策部门的要求。
(三)咨政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上各方面限制了咨政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地市级党校智库咨政建设专职研究人员匮乏、高层次咨政人才严重缺乏,以致咨政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员满足于一般教学活动,有时是为了应付完成单位安排的咨政任务。这使得科研咨政能力和水平都急需大力提升。另外,还存在着咨政不规范现象。如有的文章已公开发表,还拿去咨政等。
二、进一步推进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新型智库要精准定位》。文章认为:党校建设新型智库具有迫切性:党校要发挥新型智库的优势;精准定位:发挥党校新型智库作用。这为新时期推进党校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推进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要牢固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务实导向。在省级党校的指导下,按照本级党委政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制约各地市发展的难点问题,奋力走在新时期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先进行列。为此,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尽快建立健全市情研究结构,抓好咨政人才队伍建设,苦练内功,实施精品战略,突出“党校姓党”、“智库兴党”、“咨政为党”的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特色。“智库兴党”,要准确定位、体现本色;要明确范围、突显主色;要聚焦优势、彰显特色;必须充分体现“党校姓党”的基本特性。
(一)尽快建立健全市情研究机构,加强与地市直属咨政研究部门协作关系
1.成立咨政专职机构并予以健全完善
地市级党校智库咨政建设,需要相应的职能机构和建设平台。目前,根据“三定”(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要求,应尽快设立地市情况研究中心,作为科研咨政的专门研究机构。市情研究中心,可以挂靠在科研部门,编制从科研部门内部进行调剂,明确其具体职能,建立健全智库咨政具体管理制度。但从长远看,市情研究中心作为党政智库,应单独设立,强化其专职咨政功能。 2.设立智库建设基础平台,不断充实完善平台数据库
党校智库基础平台建设,可设立智库创建引导平台、党委政府对接平台、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等。
如在市情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市情数据库。对此不断充实适时更新,强化市情研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咨政智囊库和决策思想库的基本参考。市情数据库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应及时在单位网站予以公开。另外,借鉴全国各地市智库建设先进经验,适时编制发布《市情蓝皮书》。
3.整合科研力量,建立咨政网络体系
党校智库咨政建设要整合内部科研部门力量,如图书馆、信息中心、科研处、编辑部和市情研究中心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推进咨政一体化建设。另外,建立党校咨政部门同地市直屬党政相关咨政部门,特别是政策研究部门建立直接和有效的横向协作关系,开展与高校和社科院所的咨政项目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咨政网络体系。
(二)加强科研咨政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咨政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咨政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库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打造一支精干的科研咨政力量。
1.培养咨政骨干力量
智库咨政建设,首要的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咨政团队。要在现有的教科研人员中发现和培养一批咨政骨干力量。通过培训进修、挂职调研、实地调研、课题资助等形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和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咨政方面的“排头兵”作用。
2.充分利用学员咨政
党校学员来自社会各条战线,他们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学员,又是“老师”,经常战斗在工作一线,有的还是咨政方面的行家里手。咨政人员要与相关领域的学员“结对咨政”,成立咨政课题组,探索建立党校教与学密切结合的咨政研究新路径,让学员积极参与党校的科研咨政工作,发挥学员咨政得力助手的作用。
另外,积极探索党校教研咨(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机制建设。在地市级党校中,科研是基础。科研决定水平,教学决定阵地,咨政决定地位。
3.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
根据咨政工作的实际需要,引进咨政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咨政专家储备库,解决部分学科课题咨政人手不够的现状,同时做好咨政人才的后续储备库工作。
党校要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努力成为出思想、出精品、出人才的重要阵地。
(三)以本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导向,实施精品工程战略
1.建立咨政课题定期发布体制机制
要立足各地市情况,结合本级党委政府决策需求,加强对“五大发展”理念、“调转促”、“去降补”、统筹协调城乡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等事关全国,省级和各地市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返乡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创新驱动、信访维稳等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等课题的对策性研究。每年定期发布相关课题进行攻关,形成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提升咨政人员的咨政能力建设水平
一方面,咨政人员要积极参与本级党委政府年度重点课题工作,善于把握当前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另一方面,咨政人员以问题为导向,带着课题到党政机关、基层一线,加大挂职调研力度,利用假期进行蹲点调研制度,增强咨政的综合能力,解决“先天不足”和“倒挂”问题。
3.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做到“一出三进”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以咨政为抓手,努力成为党委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通过打造咨政工作协作平台网络,队伍培训平台,教学研究平台,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建立和完善领导领衔市情研究课题机制,市情研究中心课题发布机制,咨政成果考核和转化运用机制,出精品,使咨政成果进决策、进课堂、进报刊。
小结
地市级新型智库建设研究方向要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而新时期对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研究,更要体现“党校姓党”、“智库兴党”,“咨政为党”,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的党性要求。
[关键词]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此后,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因而,加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尤为必要,党校智库要在咨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地市级党校处于国家党校系统承上启下的一环,推进其新型智库建设尤为迫切。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是新时期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撐,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照,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新型智库作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智囊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咨政为宗旨,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党校智库在咨政建言、献计献策、理论创新、舆论引领、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提供参考的重要作用。本文是课题组在对地市级党校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地市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咨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新时期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开启了“党校的春天”。中央党校专家在谈到智库建设时认为“新型智库有‘新’有‘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发展格局新,二是管理体制新,三是制度保障体系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特”,主要是相对于国外智库而言的,体现了中国特色。
自2013年以来,地市级党校不断加大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市情研究中心或市情研究所,党校学员参与咨政,加强与各部门联系,加强课题专项研究,上报的咨政报告不断增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地市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推进自身新型智库咨政建设。地市级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与上级的要求与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推进新型智库咨政建设任重而道远。总体来看,地市级党校在新型智库咨政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机构不健全
省级党校已成立省(区、市)情研究中心。地市级党校纷纷申请设立市情研究中心或市情研究所,但进度缓慢,有的还在审批中,致使缺少专门的新型智库科研咨政机构,难以与省级研究中心对接。有的市情研究中心挂靠在科研部门,没有固定人员编制,没有明确其具体职能;有的至今甚至还存在“三无”现象:即无新型智库咨政研究机构,无专职咨政人员,无智库建设各方面的具体管理制度等。
(二)缺少专职研究人员
在研究机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难以配备专职咨政人员。但为了完成年度咨政任务,往往只得从教师中随机抽取人员、分配咨政任务。有的师资咨政队伍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倒挂”现象。“先天不足”主要指从事咨政的教师队伍从“学校门”到“学校门”,人员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受条件所限,就理论而论理论,“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能力达不到党校智库建设新形势发展需求。“倒挂”指的是有些咨政人员在经历和阅历等方面尚不如党政领导干部,存在“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问题,却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尚未达到决策部门的要求。
(三)咨政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上各方面限制了咨政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地市级党校智库咨政建设专职研究人员匮乏、高层次咨政人才严重缺乏,以致咨政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员满足于一般教学活动,有时是为了应付完成单位安排的咨政任务。这使得科研咨政能力和水平都急需大力提升。另外,还存在着咨政不规范现象。如有的文章已公开发表,还拿去咨政等。
二、进一步推进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新型智库要精准定位》。文章认为:党校建设新型智库具有迫切性:党校要发挥新型智库的优势;精准定位:发挥党校新型智库作用。这为新时期推进党校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推进地市级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要牢固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务实导向。在省级党校的指导下,按照本级党委政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制约各地市发展的难点问题,奋力走在新时期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先进行列。为此,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尽快建立健全市情研究结构,抓好咨政人才队伍建设,苦练内功,实施精品战略,突出“党校姓党”、“智库兴党”、“咨政为党”的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特色。“智库兴党”,要准确定位、体现本色;要明确范围、突显主色;要聚焦优势、彰显特色;必须充分体现“党校姓党”的基本特性。
(一)尽快建立健全市情研究机构,加强与地市直属咨政研究部门协作关系
1.成立咨政专职机构并予以健全完善
地市级党校智库咨政建设,需要相应的职能机构和建设平台。目前,根据“三定”(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要求,应尽快设立地市情况研究中心,作为科研咨政的专门研究机构。市情研究中心,可以挂靠在科研部门,编制从科研部门内部进行调剂,明确其具体职能,建立健全智库咨政具体管理制度。但从长远看,市情研究中心作为党政智库,应单独设立,强化其专职咨政功能。 2.设立智库建设基础平台,不断充实完善平台数据库
党校智库基础平台建设,可设立智库创建引导平台、党委政府对接平台、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等。
如在市情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市情数据库。对此不断充实适时更新,强化市情研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咨政智囊库和决策思想库的基本参考。市情数据库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应及时在单位网站予以公开。另外,借鉴全国各地市智库建设先进经验,适时编制发布《市情蓝皮书》。
3.整合科研力量,建立咨政网络体系
党校智库咨政建设要整合内部科研部门力量,如图书馆、信息中心、科研处、编辑部和市情研究中心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推进咨政一体化建设。另外,建立党校咨政部门同地市直屬党政相关咨政部门,特别是政策研究部门建立直接和有效的横向协作关系,开展与高校和社科院所的咨政项目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咨政网络体系。
(二)加强科研咨政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咨政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咨政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库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打造一支精干的科研咨政力量。
1.培养咨政骨干力量
智库咨政建设,首要的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咨政团队。要在现有的教科研人员中发现和培养一批咨政骨干力量。通过培训进修、挂职调研、实地调研、课题资助等形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和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咨政方面的“排头兵”作用。
2.充分利用学员咨政
党校学员来自社会各条战线,他们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学员,又是“老师”,经常战斗在工作一线,有的还是咨政方面的行家里手。咨政人员要与相关领域的学员“结对咨政”,成立咨政课题组,探索建立党校教与学密切结合的咨政研究新路径,让学员积极参与党校的科研咨政工作,发挥学员咨政得力助手的作用。
另外,积极探索党校教研咨(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机制建设。在地市级党校中,科研是基础。科研决定水平,教学决定阵地,咨政决定地位。
3.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
根据咨政工作的实际需要,引进咨政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咨政专家储备库,解决部分学科课题咨政人手不够的现状,同时做好咨政人才的后续储备库工作。
党校要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努力成为出思想、出精品、出人才的重要阵地。
(三)以本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导向,实施精品工程战略
1.建立咨政课题定期发布体制机制
要立足各地市情况,结合本级党委政府决策需求,加强对“五大发展”理念、“调转促”、“去降补”、统筹协调城乡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等事关全国,省级和各地市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返乡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创新驱动、信访维稳等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等课题的对策性研究。每年定期发布相关课题进行攻关,形成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提升咨政人员的咨政能力建设水平
一方面,咨政人员要积极参与本级党委政府年度重点课题工作,善于把握当前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另一方面,咨政人员以问题为导向,带着课题到党政机关、基层一线,加大挂职调研力度,利用假期进行蹲点调研制度,增强咨政的综合能力,解决“先天不足”和“倒挂”问题。
3.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做到“一出三进”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以咨政为抓手,努力成为党委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通过打造咨政工作协作平台网络,队伍培训平台,教学研究平台,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建立和完善领导领衔市情研究课题机制,市情研究中心课题发布机制,咨政成果考核和转化运用机制,出精品,使咨政成果进决策、进课堂、进报刊。
小结
地市级新型智库建设研究方向要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而新时期对党校新型智库咨政建设的研究,更要体现“党校姓党”、“智库兴党”,“咨政为党”,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的党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