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发展农村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有如下体会。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丧失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得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不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作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等。最精彩的是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成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而且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美术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地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得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我想这就是源于他们走出了教室,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五、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七年级开办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在八年级开办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學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这样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以上是我担任美术教学以来的一些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一线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有如下体会。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丧失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得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不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作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等。最精彩的是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成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而且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美术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地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得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我想这就是源于他们走出了教室,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五、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七年级开办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在八年级开办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學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这样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以上是我担任美术教学以来的一些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一线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