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25—02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教师已经开始用“思维导图”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 其实思维导图最初不是一种计算机软件,而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考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又称为心智图,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目前在国内外的一些大学和中小学都有将这项思维工具应用于教学的成功案例,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应用这一思维工具,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率,构建较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并提高思维能力。
  
  1 思维导图的精髓
  
  思维导图(或思维导图法)是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赞在思维研究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思维导图的精髓之一是将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考具体化,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转化为各级中心主题和关节点,把各级主题的相互隶属关系用图表、图像、线条、颜色、代码等表达出来。精髓之二是让学习者关注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既重点突出,又有助于学习者思维的拓展与创新,成倍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率。精髓之三是使学习者在创作导图的过程中激发右脑的潜能,使右脑负责的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构图过程中得以开发。
  
  2 生物学科学习方法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常会误认为生物学是一门强调记忆的学科。其实生物学科是理科课程,理科课程的特点是讲“理”,即讲“逻辑和逻辑联系”,可见生物学科的学习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或重复。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既有描述性的知识,又有许多原理和规律性知识,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看,在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学习目标中,理解水平的内容占大多数,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记忆的基础上真正地理解知识,将知识内化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这项有效的思维工具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主动地放射性去思考与之关联的5-10个知识点,使每一个知识点又成为第一级的关节点,由此继续向下发散,同时将每一次思考用图文表示出来,绘制出思维导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构思与绘图的过程中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复习回顾的过程中将导图进一步完善。
  
  3 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绘制过程的实例
  
  3.1 确定中心主题与绘制中心图
  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可以确定不同的中心主题如细胞、基因、细胞增殖、生态系统、细胞代谢等,确定的原则是中心主题要有丰富的生物学内涵,让学生有发散思考的空间,中心主题可思考的角度越多,导图的分枝越多,可思考的层次越多,导图的分级越多,层次感越强。将中心主题绘制成为导图的中心图,画在纸的中央,例如“细胞主题”可用细胞的模式图表示,画一个综合的“细胞”,它是由四分之一的动物、植物、细菌和蓝藻细胞拼合而成,其中的特有的细胞结构可用彩色标注。
  
  3.2 用具与资料准备
  一本A4或A3的白纸本或素描本;一些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彩色笔。一些较细的黑色或蓝色钢笔或水笔;橡皮或涂改液。教材或教辅用书可作为查询的资料。
  
  3.3 知识准备与布局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与中心主题相关联的一级主题,例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些特殊的细菌及其特点、蓝藻与水华现象、组成细胞的物质与作用等。确定了一级主题后,可根据其内容的,多少开始构图布局,在横放的纸上,通常将内容多的画在中心图的左右两侧,保留较充分的延伸空间,而内容相对少的一般画在中心图的上下两侧。当然,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会受到内容的制约,但如果为强调个性特点而巧妙布局,也未尝不可。
  
  3.4 绘制过程的基本要素
  绘制导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关键词、分支线和小插图。首先在中心图的周围画出若干个一级主题对应的若干个一级分支线,一级分支线是最粗的,继续向下延伸的二级、三级等分支线逐渐变细。线的长度与主题的关键词的字数总是吻合,不必过长。线的颜色由一级主题的不同而区别,同一个一级主题下的分支线颜色始终保持一致。
  主题的关键词一律写在分支线的上方,它代表的是思维信息的重点内容,不能过于细碎冗长,否则失去启发思维延伸的作用。一级分支线的终点是一级关节点,就是思考产生二级主题的起点。以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一级主题,由此联想到的二级主题又会有多个,主题词分别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的交流、细胞内代谢活动、细胞的生命历程、特殊细胞的特定功能等。当二级关键词与分支线从一级关节点“生长”出来以后,若干个二级关节点产生了,发散的思考将继续进行下去,新的思维轨迹又具体地落在了纸上。
  为了让主题词更加重点突出或呈现特征,在关键词的周围画上小插图,例如在细胞有丝分裂主题周围画上有丝分裂后期图像,突出表达出分裂特征。简明精致、色彩鲜明的小插图点缀在树枝状的思维导图中,给人鲜活而灵动的美感。
  
  3.5 添加标注、箭头等细节
  在完成了由中心主题向多方发散思考,记录下各级的思维轨迹之后,并不意味着思维导图的绘制就此结束。教师审视全图,再次梳理思路,可以使学生对于这个中心主题的知识结构建构得更为全面,确实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学习目标。在重新审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概念不够详实或不能肯定的观点,需要添加标注,注明查阅页码。还会发现有些主题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用虚线箭头将它们连接起来,并标注说明,使之更能直观呈现,但如果这样的主题词比较多,为了避免杂乱,可以运用相同的代码来注明。
  
  3.6 交流与完善
  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一次头脑风暴。但学生之间知识储备量是有差别的,思维品质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开展交流或展示活动,让学生可从别人的导图中受到启示,继续拓展思路,完善自己的导图。
  
  4 应用思维导图后的思考
  
  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画出思维轨迹的过程,没有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知识,无法完成导图的制作,所以绘制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适宜安排在阶段性学习完成之后,从小主题开始训练,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积累一定的经验,使学生有能力和有兴趣接受这样的思维训练。
  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课件后,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记录下来或模拟出来,岂不更省时省力?其实不然,那是教师在思考,学生仍是被动接受。因为思维导图是让学生亲历亲为的思维工具,它与让学生做课堂笔记有着本质的区别,笔记是教师的思维,而导图是学生的“脑图”,实践表明,绘制这样的“脑图”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成倍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的效率。
  有些学生会对用彩笔、画图形等细节表示出不屑或厌烦,认为那是小学生的幼稚行为。其实也不然。因为在创作导图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用颜色、如何用图形表达主题、如何用不同线条表示主题问的隶属关系等,这些都需要直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在激发学生的右脑,这是思维导图的精髓之一,这样的学习过程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却是终生受用的。
其他文献
以巯基丙酸(mercaptopmpionic acid,MPA)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cu离子掺杂的ZnSe量子点(quantumdots,QDs),并以ZnTe修饰其表面(ZnSe:cu/znTeQDs).采用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高
本文根据SOLAS/1996修正案和LSA规则,结合国内外船舶救生设备发展情况,对其组成及在船舶上的配置要领作论述.
研究了一种求解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指数变差积分算法.利用积分型总极小值理论及指数变差积分对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变差积分函数的分析性质及混合整数规划的最优性条
G-菌感染致急性肺损伤,主要是由于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活化炎性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不同个体感染G-菌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说明个体对LPS的反应性有相差,即对LPS
在生物中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因此在动态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学预设性的前提下,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一堂课的成败,更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1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突显课堂教学生成性的价值    这是由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
提出一种新型微带缝隙天线,通过在辐射贴片上开倒T形单极子槽得到覆盖WiFi和GPS频段的多频天线;通过适用相位延迟双微带馈线实现天线的宽带特性,研究不同天线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
用抗药性标记法对6种生防放线菌进行标记,并测定其在黄瓜、小麦、大麦以及大豆体内的定殖能力,发现15-3可以在黄瓜、小麦以及大麦的根部定殖,在黄瓜根部的定殖能力强于在其它
生物教学活动就是以知识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知探索活动。要实现这一新理念,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尊重学生,通
将实验材料菊花茎段改为本实验室易得的烟草叶片,并且优化人教版选修1教材中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这样实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观察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诱导烟草叶片分化的明显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