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60例小儿慢性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间断痛48例,食欲不振恶心36例,腹部饱胀、反酸30例,消瘦10例,贫血5例。经治疗患儿中45例显效,15例好转。结论:一般情况下慢性胃炎的预后较好,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慢性胃炎的预防非常重要,如避免食用高盐饮食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反复损伤胃黏膜,同时要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关键词:小儿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60-01
慢性胃炎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首位。最常见的症状,部位可在剑突下或脐周或脐上,可伴有呕吐、恶心、食欲不振、面黄肌瘦,重者可影响活动及睡眠,缺乏成人嗳气,反酸等症状[1]。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慢性胃炎患者60例床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小儿慢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22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5岁。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间断痛48例,食欲不振恶心36例,腹部饱胀、反酸30例,消瘦10例,贫血5例。
1.2方法: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治疗。CBS 4~6周+H2RA 4~8周+任一种抗菌药物(羟氨苄青霉素4周、甲硝唑、克拉霉素或呋喃唑酮各2周);CBS 4~6周+2种抗菌药物2周;PPI 2~4周+2种抗生素2周;H2RA 4~8周+2种抗生素 2周。对症治疗,增强胃黏膜抵抗力,麦滋林-S颗粒30~40mg/(kg•d),分3~4次;硫糖铝20mg/kg,每日3次;铝碳酸镁(胃达喜)<6岁,0.25,>6岁,0.5,每日3次;思密达等。对腹痛明显者,可加用柳酸剂,常用雷尼替丁3~5mg/(kg•d),西咪替丁10~15mg/(kg•d),分早晚二次或一次顿服,治疗4周,不作常规用药。胃肠动力缓慢者可选用多潘立酮每次0.3mg/kg,每天3~4次。
2结果
经治疗慢性胃炎患儿症状消失45例显效,15例好转,随访6个月无复发者,预后良好。
3讨论
慢性胃炎儿童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常因饮食不周,引起胃动力或胃酸及胃黏膜屏障平衡障碍,导致幽门螺杆菌定植引起胃黏膜炎症。表现为再发性上腹或脐周痛,上腹餐后饱胀不适、隐痛;食欲下降、呕吐,重者可呕血、便血等。胃酸测定、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胃黏膜组织培养、尿素酶试验、血清学Hp-1gG抗体测定、13C尿素酶呼吸试验)、壁细胞抗体检测、X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可取黏膜做病理学检查,是慢性胃炎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常表现为间歇发作性腹痛,轻重不等,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伴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嗳气、泛酸、呕血、便血,重者有苍白、乏力、消瘦或生长发育停滞,也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
小儿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明确,感染因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近年的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检出率约为50%~80%。免疫因素包括细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慢性胃炎患者的各种免疫指标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皮肤试验等均证实有细胞免疫缺陷存在,动物实验也证明慢性胃炎与细胞免疫有关[2]。儿童常有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造成蛋白质、维生素和铁、钙等的缺乏,或进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和皮质类固醇等可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多为急性病变,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演变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功能、抵抗力越差,病变越重。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可反流入胃内,其中的胆酸、溶血卵磷脂和胰酶可损害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
对感染性胃炎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停用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多采用联合用药[枸橼酸铋钾(三钾二枸橼酸铋)、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痢特灵)]或口服庆大霉素,亦可提高HP的清除率,促进活动性胃炎的消散。但应注意小儿血清铋的浓度,过量可引起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宜慎用。抑制胃酸如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3]。抗酸药:氢氧化铝凝胶、硫酸镁。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增强胃肠动力药如上腹饱胀,可口服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增强胃黏膜防卫能力药枸橼酸铋钾、硫糖铝。HP感染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停药后的细菌再现,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中药单、复方对消灭HP具有较好的疗效,它们均能降低胃黏膜HP的检出率及数量。以定时定量饮食和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防止过饥过饱,过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如果家庭中有明确的HP感染者,应实行分餐制,以防止交叉感染。
疗程结束后1个月应追踪复查,以观察HP感染是否根除和复发。对HP根除后复发的治疗:重新感染,治疗方案可和首次相同;再燃有可能属耐药菌株所致,有条件者应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方案用药。
参考文献
[1]闫慧敏,小儿胃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03).
[2]袁朝芝,小儿胃炎的诊断治疗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3).
[3]李志洁,郑鹏远,宋红,陈莹,常雪琴,幽门螺杆菌与儿童慢性胃炎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09) .
关键词:小儿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60-01
慢性胃炎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首位。最常见的症状,部位可在剑突下或脐周或脐上,可伴有呕吐、恶心、食欲不振、面黄肌瘦,重者可影响活动及睡眠,缺乏成人嗳气,反酸等症状[1]。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慢性胃炎患者60例床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小儿慢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22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5岁。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间断痛48例,食欲不振恶心36例,腹部饱胀、反酸30例,消瘦10例,贫血5例。
1.2方法: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治疗。CBS 4~6周+H2RA 4~8周+任一种抗菌药物(羟氨苄青霉素4周、甲硝唑、克拉霉素或呋喃唑酮各2周);CBS 4~6周+2种抗菌药物2周;PPI 2~4周+2种抗生素2周;H2RA 4~8周+2种抗生素 2周。对症治疗,增强胃黏膜抵抗力,麦滋林-S颗粒30~40mg/(kg•d),分3~4次;硫糖铝20mg/kg,每日3次;铝碳酸镁(胃达喜)<6岁,0.25,>6岁,0.5,每日3次;思密达等。对腹痛明显者,可加用柳酸剂,常用雷尼替丁3~5mg/(kg•d),西咪替丁10~15mg/(kg•d),分早晚二次或一次顿服,治疗4周,不作常规用药。胃肠动力缓慢者可选用多潘立酮每次0.3mg/kg,每天3~4次。
2结果
经治疗慢性胃炎患儿症状消失45例显效,15例好转,随访6个月无复发者,预后良好。
3讨论
慢性胃炎儿童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常因饮食不周,引起胃动力或胃酸及胃黏膜屏障平衡障碍,导致幽门螺杆菌定植引起胃黏膜炎症。表现为再发性上腹或脐周痛,上腹餐后饱胀不适、隐痛;食欲下降、呕吐,重者可呕血、便血等。胃酸测定、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胃黏膜组织培养、尿素酶试验、血清学Hp-1gG抗体测定、13C尿素酶呼吸试验)、壁细胞抗体检测、X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可取黏膜做病理学检查,是慢性胃炎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常表现为间歇发作性腹痛,轻重不等,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伴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嗳气、泛酸、呕血、便血,重者有苍白、乏力、消瘦或生长发育停滞,也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
小儿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明确,感染因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近年的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检出率约为50%~80%。免疫因素包括细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慢性胃炎患者的各种免疫指标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皮肤试验等均证实有细胞免疫缺陷存在,动物实验也证明慢性胃炎与细胞免疫有关[2]。儿童常有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造成蛋白质、维生素和铁、钙等的缺乏,或进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和皮质类固醇等可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多为急性病变,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演变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功能、抵抗力越差,病变越重。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可反流入胃内,其中的胆酸、溶血卵磷脂和胰酶可损害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
对感染性胃炎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停用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多采用联合用药[枸橼酸铋钾(三钾二枸橼酸铋)、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痢特灵)]或口服庆大霉素,亦可提高HP的清除率,促进活动性胃炎的消散。但应注意小儿血清铋的浓度,过量可引起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宜慎用。抑制胃酸如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3]。抗酸药:氢氧化铝凝胶、硫酸镁。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增强胃肠动力药如上腹饱胀,可口服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增强胃黏膜防卫能力药枸橼酸铋钾、硫糖铝。HP感染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停药后的细菌再现,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中药单、复方对消灭HP具有较好的疗效,它们均能降低胃黏膜HP的检出率及数量。以定时定量饮食和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防止过饥过饱,过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如果家庭中有明确的HP感染者,应实行分餐制,以防止交叉感染。
疗程结束后1个月应追踪复查,以观察HP感染是否根除和复发。对HP根除后复发的治疗:重新感染,治疗方案可和首次相同;再燃有可能属耐药菌株所致,有条件者应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方案用药。
参考文献
[1]闫慧敏,小儿胃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03).
[2]袁朝芝,小儿胃炎的诊断治疗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3).
[3]李志洁,郑鹏远,宋红,陈莹,常雪琴,幽门螺杆菌与儿童慢性胃炎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