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亲属称谓是对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从亲属称谓中可以看出亲属间的相互关系,彝族人向来都非常重视称谓礼数,亲属称谓对他们来讲是种非常神圣的用语。彝族有句谚语叫“pat ap bbop sse,mop ap bbop hni,sot ddur mgox zhyrx w。”是指那些对人不礼貌、不分长幼辈分的乱称呼他人的行为进行批评,说他们就像没爸妈的孩子,没教养。所以准确、规范、礼貌称呼亲属是彝族人民良好的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亲属称谓在各种语言中各具特色,就像在英语中,不分姐姐和妹妹都为sister,uncle兼指叔、伯、姨夫、姑夫,cousin用于堂、表兄弟姐妹之间,而彝语对各类亲属关系分的非常详细。
关键词:凉山;白乌镇;彝族;亲属称谓
一、父系亲属称谓
父系亲属在彝语中是以家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家支是以父子连名制的谱系作为纽带结合起来的父系血缘的一个庞大群体。彝谚曰:“ap nbop ap da su nyi yo,ap zze ap da su lat che,ap nge ap hxit su vyt nyi”。大意为“彝族人离不开牛羊、粮食、家支这三样东西”。从这句古老的彝谚中可以看出家支在彝族人的一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亲人在彝民族的心目中比自己的朋友甚至亲密爱人都更加的无可取代。
不论是父系亲属、近亲、远亲,从我上推四辈的人“自己”都统称ax vo(曾祖父) ,三辈的人“自己”都统称ax pu(爷爷),两辈的人“自己”都统称pat vu(父辈),平辈的人都统一用小名称呼;与“自己”晚一辈的称sse(子辈),晚两辈的称 lyr yi(孙辈)、晚三辈的称hlie(曾孙) 、晚四辈的称vo(重孙)。平辈男性对叔伯家的儿子统称为“pat vu vut vu ix yi(葩伍乌五依引)”具体称法同兄弟间互称一样,父亲的排行大的为兄。平辈男性对叔伯家的女儿统称为“pat vu hnix mop(葩伍尼嫫)”互称其尊名。平辈女性对叔伯家的女儿统称为“pat vu vut mop nyie mat(葩伍乌嫫尼嘛)”, 父亲的排行大的为姐姐,具体称法同姐妹互称一样。
弟称兄的尊名,兄称弟的本名(一般不称其尊名),姐妹之间一般互称尊名,但妹妹只能称姐的尊名,姐或妹对哥哥或弟弟只能称其尊名。如果直呼其本名的话,就会被认为无礼貌,教养差。对姑姑的女儿的称谓:平辈女性或男性对姑家的儿子统称为“ax bbo sse(阿啵惹)”,一般出于礼貌和尊重称其尊名,平辈女性或男性对姑家的女儿统称为“ax ssat(阿嚷)”, 具体称法是阿嚷+对方的尊名或本名。
二、 母系亲属称谓
对这辈人的称谓同对曾祖父辈称谓一样,男性称“ax pu vox vo(阿普喔俄)”,女性称“ax mat vox vo(阿妈喔俄)”。
对外祖母及其姐妹统称为“a mat(阿妈)”,为了辨别彼此的身分,“阿妈”一般用于对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外祖母,其他的都用阿妈+能识别对方身分的一个词或对方的尊名。“自己”对外祖父及其兄弟们都统称“阿普”, “阿普”用于对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外祖父,其他的都用阿普+能识别对方身分的一个词或对方的尊名。
彝族人们最敬重的莫过于自己的舅舅,所谓的“天下母舅为大”,对舅舅的敬重可以从日常家里的座次安排和女孩出嫁时都被表现得淋淋尽致。众多有关尊重舅舅的谚语在彝族民间被广泛流传着,如“o nyi ap bbop ne,yy kit lo jip shep。”意为“若人没有舅,就拜水井为舅”“zzax yyr dut fup jjox tap li,ke mgep o nyi jox tap li。”大意为“贪吃莫等豆腐,玩笑莫开舅舅”。对舅舅的称谓在彝族人看来是种非常神圣的用语,有一种庄严感、严肃感,不能随意直呼自己的舅舅。对舅舅统称为“o nyi(噢里)”,具体称法是噢+对方尊称的一个字,例如:对方尊称为巫卡,则:噢+巫(或卡)=噢巫或噢卡。对舅家儿子的称谓:因为舅舅在彝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最尊敬的,所以它理所当然地带来了其子女不管年龄大或小,地位永远高于姑姑家的子女。平辈女性或男性对舅家的儿子统称为“o nyi sse(噢里惹)”,具体称法是称其尊名。对舅家的女儿的统称为“ap hmi(阿敏)”, 具体称法是阿敏+对方的尊名。
对姨母的统称为“mop nyi(嫫里)”,具体称法是嫫+对方尊称的第二个字,例如:对方尊称为阿几,则:嫫+几=嫫几,有时“麻”可代替“嫫”, 例如:对方尊称为阿甲,则:麻+甲=麻甲。对姨家儿女的称谓:平辈女性对姨家儿子的统称为“mop yi hmat zyt(嫫里玛兹)”, 具体称法是称其尊名。平辈男性对姨家儿子的统称为“mop vut nyi(嫫乌里)”, 具体称法如同兄弟間互称,母亲排行大者为兄。平辈女性对姨家女儿统称为“vut mop nyi mat(乌嫫尼嘛)”, 具体称法如同姐妹间互称,母亲排行大者为姐姐。
三、 子辈、孙辈、孙辈以下亲属称谓
侄儿统称为“sse ndu(惹堵)”,可直接称其本名,对侄女的统称为“ap mu ndu(阿木堵)”, 可直接称其本名。外甥统称为“hni mop sse(尼莫惹)”, 可直接称其本名, 对外甥女的统称为“ssa mop(嚷嫫)”, 可直接称其本名。孙子统称为“lyr yi(尔义)”, 可直接称其本名,对孙女的统称为“lyr mat(尔嘛)”, 可直接称其本名,对孙辈以下的统称为“hlie(乃)”, 可直接称其本名。
四、 结语
亲情永远是人类最原始最牢固的情感,在人们之间相互接触、交往,亲属称谓问题频繁地出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亲属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礼仪因素。彝族,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的民族,一个重礼仪,重行为规范、品行修养的民族,一个以热情、豪爽、纯朴而著称的民族。亲属称谓作为彝民族日常生活的礼仪习俗之一,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民族要久远而不衰,其民族文化的精华是生存之本。把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好,才是延续民族文化的命脉。要让下一代意识到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意义。彝谚说“hop ke mbo,hmat ke zhop yix ne,sip su sip get ,mo su mo rrop。”意思是父母或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小孩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智慧的保护民族文化人人有责,要时时刻刻惦记自己的传统文化,拾起日渐被遗落的彝族亲属称谓。
参考文献:
[1] 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2] 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巴莫阿依嫫.彝族风俗志[J].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7
[5]马德清.凉山彝族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西昌学院 615000)
关键词:凉山;白乌镇;彝族;亲属称谓
一、父系亲属称谓
父系亲属在彝语中是以家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家支是以父子连名制的谱系作为纽带结合起来的父系血缘的一个庞大群体。彝谚曰:“ap nbop ap da su nyi yo,ap zze ap da su lat che,ap nge ap hxit su vyt nyi”。大意为“彝族人离不开牛羊、粮食、家支这三样东西”。从这句古老的彝谚中可以看出家支在彝族人的一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亲人在彝民族的心目中比自己的朋友甚至亲密爱人都更加的无可取代。
不论是父系亲属、近亲、远亲,从我上推四辈的人“自己”都统称ax vo(曾祖父) ,三辈的人“自己”都统称ax pu(爷爷),两辈的人“自己”都统称pat vu(父辈),平辈的人都统一用小名称呼;与“自己”晚一辈的称sse(子辈),晚两辈的称 lyr yi(孙辈)、晚三辈的称hlie(曾孙) 、晚四辈的称vo(重孙)。平辈男性对叔伯家的儿子统称为“pat vu vut vu ix yi(葩伍乌五依引)”具体称法同兄弟间互称一样,父亲的排行大的为兄。平辈男性对叔伯家的女儿统称为“pat vu hnix mop(葩伍尼嫫)”互称其尊名。平辈女性对叔伯家的女儿统称为“pat vu vut mop nyie mat(葩伍乌嫫尼嘛)”, 父亲的排行大的为姐姐,具体称法同姐妹互称一样。
弟称兄的尊名,兄称弟的本名(一般不称其尊名),姐妹之间一般互称尊名,但妹妹只能称姐的尊名,姐或妹对哥哥或弟弟只能称其尊名。如果直呼其本名的话,就会被认为无礼貌,教养差。对姑姑的女儿的称谓:平辈女性或男性对姑家的儿子统称为“ax bbo sse(阿啵惹)”,一般出于礼貌和尊重称其尊名,平辈女性或男性对姑家的女儿统称为“ax ssat(阿嚷)”, 具体称法是阿嚷+对方的尊名或本名。
二、 母系亲属称谓
对这辈人的称谓同对曾祖父辈称谓一样,男性称“ax pu vox vo(阿普喔俄)”,女性称“ax mat vox vo(阿妈喔俄)”。
对外祖母及其姐妹统称为“a mat(阿妈)”,为了辨别彼此的身分,“阿妈”一般用于对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外祖母,其他的都用阿妈+能识别对方身分的一个词或对方的尊名。“自己”对外祖父及其兄弟们都统称“阿普”, “阿普”用于对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外祖父,其他的都用阿普+能识别对方身分的一个词或对方的尊名。
彝族人们最敬重的莫过于自己的舅舅,所谓的“天下母舅为大”,对舅舅的敬重可以从日常家里的座次安排和女孩出嫁时都被表现得淋淋尽致。众多有关尊重舅舅的谚语在彝族民间被广泛流传着,如“o nyi ap bbop ne,yy kit lo jip shep。”意为“若人没有舅,就拜水井为舅”“zzax yyr dut fup jjox tap li,ke mgep o nyi jox tap li。”大意为“贪吃莫等豆腐,玩笑莫开舅舅”。对舅舅的称谓在彝族人看来是种非常神圣的用语,有一种庄严感、严肃感,不能随意直呼自己的舅舅。对舅舅统称为“o nyi(噢里)”,具体称法是噢+对方尊称的一个字,例如:对方尊称为巫卡,则:噢+巫(或卡)=噢巫或噢卡。对舅家儿子的称谓:因为舅舅在彝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最尊敬的,所以它理所当然地带来了其子女不管年龄大或小,地位永远高于姑姑家的子女。平辈女性或男性对舅家的儿子统称为“o nyi sse(噢里惹)”,具体称法是称其尊名。对舅家的女儿的统称为“ap hmi(阿敏)”, 具体称法是阿敏+对方的尊名。
对姨母的统称为“mop nyi(嫫里)”,具体称法是嫫+对方尊称的第二个字,例如:对方尊称为阿几,则:嫫+几=嫫几,有时“麻”可代替“嫫”, 例如:对方尊称为阿甲,则:麻+甲=麻甲。对姨家儿女的称谓:平辈女性对姨家儿子的统称为“mop yi hmat zyt(嫫里玛兹)”, 具体称法是称其尊名。平辈男性对姨家儿子的统称为“mop vut nyi(嫫乌里)”, 具体称法如同兄弟間互称,母亲排行大者为兄。平辈女性对姨家女儿统称为“vut mop nyi mat(乌嫫尼嘛)”, 具体称法如同姐妹间互称,母亲排行大者为姐姐。
三、 子辈、孙辈、孙辈以下亲属称谓
侄儿统称为“sse ndu(惹堵)”,可直接称其本名,对侄女的统称为“ap mu ndu(阿木堵)”, 可直接称其本名。外甥统称为“hni mop sse(尼莫惹)”, 可直接称其本名, 对外甥女的统称为“ssa mop(嚷嫫)”, 可直接称其本名。孙子统称为“lyr yi(尔义)”, 可直接称其本名,对孙女的统称为“lyr mat(尔嘛)”, 可直接称其本名,对孙辈以下的统称为“hlie(乃)”, 可直接称其本名。
四、 结语
亲情永远是人类最原始最牢固的情感,在人们之间相互接触、交往,亲属称谓问题频繁地出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亲属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礼仪因素。彝族,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的民族,一个重礼仪,重行为规范、品行修养的民族,一个以热情、豪爽、纯朴而著称的民族。亲属称谓作为彝民族日常生活的礼仪习俗之一,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民族要久远而不衰,其民族文化的精华是生存之本。把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好,才是延续民族文化的命脉。要让下一代意识到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意义。彝谚说“hop ke mbo,hmat ke zhop yix ne,sip su sip get ,mo su mo rrop。”意思是父母或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小孩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智慧的保护民族文化人人有责,要时时刻刻惦记自己的传统文化,拾起日渐被遗落的彝族亲属称谓。
参考文献:
[1] 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2] 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巴莫阿依嫫.彝族风俗志[J].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7
[5]马德清.凉山彝族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西昌学院 6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