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退出机制探讨、长线资金入市、新股发行改革等多项新政的推出使“郭树清”式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
证监会主席履新1个月,2个月,100天,在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市场都不忘对新任主席郭树清的新政梳理一番,尽管时间间隔并不长,但各项政策确如“咕咕”冒出的活水,力图洗走证券市场的污泥,带来新生。
“IPO不审行不行”
“IPO不审行不行?”据说,这是去年郭树清上任后不久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向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最近才被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透露给媒体。但时隔这么久才透露出来,可想证监会内部人员在听到新主席的这番发问时,是多么震惊。
A股市场目前执行的IPO核审制度,虽然相比之前的行政审批有所放宽,但实质上还是监管部门掌管着上市的大门,这与中国股市建立的初衷有莫大联系。如今,证监会主席抛砖引玉挑战其存在的意义。对此,市场人士认为,IPO审核制度改革对A股市场的深远影响,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甚至会超过后者,理所当然,其面临的阻碍也是巨大的。
“IPO不审”的支持者叶檀认为,IPO不应该审,也不必审,就算审也审不到位,一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上市,其审核权限实际不在发审委,因为有一系列的特批。此外,一旦过会公司出现纰漏,发审委还成为中介机构的替罪羊。同时,还妨碍了监管力度。由此,部分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就不仅仅是中介机构、地方政府等的责任,因为其经过了发审委的批准,那么证监会对这些公司的监管就转变成对自己的揭丑。
而部分认为“IPO需要审”的支持者认为,新股造假者众多,需要监管部门来为投资者把关,此外,考虑到中国市场“一放就乱”的经济环境,如果没有监管部门握住水龙头,整个证券市场就会如洪水滔天一般,中小投资者更加难以生存。
事实上,对于“IPO审不审”也有部分中立者,他们认为A股市场是该向海外市场学习,取消审核制度,让市场自己进行调节,这也是更为有效的理想状态,但关键是目前的A股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取消核审制度还需要条件,比如说强效的监管,比如说对违法者的严惩等等。
不管何种说法,就像这位透露信息给媒体的委员所说,郭树清发问是在试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水深水浅。
“蓝筹股突显投资价值”
不及IPO审批制度改革那么轰动,但郭树清说出“沪深300等蓝筹股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时,却是他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公开表达的最具争议的一句话。
郭树清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与整个经济金融的发展一样,还不那么成熟,上市公司结构还不那么合理,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一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还很不理想;二是农业食品与资本市场的关联还不那么紧密;三是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
在本次讲话中,像以往一样,郭树清再次提到了养老金入市问题。“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离开股票和债券市场,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很难实现,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经验。”
郭树清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倡养老金入市,他认为,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
某券商金融工程研究员表示,“我只知道,这句话带有一定的官方诱导,没有实质性举措,投资者不一定买账。”
如果是“诱导”或者“唱多”,但郭树清的上述言论并没有影响市场走势,2月16日,郭树清讲话后的第二天,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双双微跌,没有见到信心提振的效果。同时,业内人士对郭树清此番言论的合规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作为证监会主席,他对股市发表评论本身就是相当罕见的。
单从蓝筹估值角度来看,华安证券张兆伟称,大盘蓝筹股的确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讲,其向上的空间有限,因为蓝筹股要有好的表现,需要充裕的流动性做基础,除非真如郭主席所言,养老金入市。
“中国应引入垃圾债”
2010年,郭树清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应该引入垃圾债时,他还是建设银行董事长。但其担任证监会主席后,又屡次提及,而且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垃圾债”就是高收益债,是指由信用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的,评级低于投资级的债券(一般为BBB级以下),此类债券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从美国发行情况看,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由于投机过度,进入发行低潮,1997年以后,高收益债券又开始迅猛发展,2010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量达到2400亿美元,成为融资市场的重要产品。
担任证监会主席后,郭树清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鼓励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工具,包括高收益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新产品,以及国债期货、资产证券化等衍生产品。2012年春节之后,国债期货迅速推出,目前处于仿真交易测试阶段。同时,有媒体报道称,高收益债发行上市办法已拟定上报,只等监管部门近期颁布。在业内感叹中国债券市场“零风险”时代即将结束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出现新突破。
“公司不能浪费募集资金”
在上市公司协会的成立大会上,郭树清提到“上市公司协会要帮助企业树立市场意识和回报股东意识,上市公司募集的钱不是白来的,不能无偿占有,更不能浪费。”
几乎与此同时,回归A股市场的中国交建发行时一再声称,募集资金不会超过计划,也即是说不会出现超募资金。在确定发行价格为5.4元/股后,由于中国交建承诺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因此最后环节公司对发行股份数量进行了压缩,从最初的16亿股缩小为13.49亿股。有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A股市场累计融资额达2720亿元,其中超募资金为1278亿元。
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对于超募资金的运用,要么偿还银行贷款,用以降低公司财务费用;要么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要么花在公司原本没有计划的一些项目上等。新筑股份的最新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同意将超募资金利息288.08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此前,不少上市公司也有类似的做法。当然,这些对资金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于是,曾有专家建议,可否设立一个超募资金专户。“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浪费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如果上市公司都向中国交建这样按需募资就可以,只不过在没有相关政策法规约束的情况下,“中国交建”不可能大量出现,所以应该交由市场决定,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毕竟有的确实是好公司,资金确实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中投顾问分析师杨文柳表示,在A股上市公司的募资过程中,超募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衡量投资者对企业信心的标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对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却存在一定的监管缺失,所以规范超募资金使用、提出相应的监管手段的确是消除上市公司不合理使用超募资金的重要方法。
证监会主席履新1个月,2个月,100天,在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市场都不忘对新任主席郭树清的新政梳理一番,尽管时间间隔并不长,但各项政策确如“咕咕”冒出的活水,力图洗走证券市场的污泥,带来新生。
“IPO不审行不行”
“IPO不审行不行?”据说,这是去年郭树清上任后不久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向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最近才被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透露给媒体。但时隔这么久才透露出来,可想证监会内部人员在听到新主席的这番发问时,是多么震惊。
A股市场目前执行的IPO核审制度,虽然相比之前的行政审批有所放宽,但实质上还是监管部门掌管着上市的大门,这与中国股市建立的初衷有莫大联系。如今,证监会主席抛砖引玉挑战其存在的意义。对此,市场人士认为,IPO审核制度改革对A股市场的深远影响,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甚至会超过后者,理所当然,其面临的阻碍也是巨大的。
“IPO不审”的支持者叶檀认为,IPO不应该审,也不必审,就算审也审不到位,一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上市,其审核权限实际不在发审委,因为有一系列的特批。此外,一旦过会公司出现纰漏,发审委还成为中介机构的替罪羊。同时,还妨碍了监管力度。由此,部分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就不仅仅是中介机构、地方政府等的责任,因为其经过了发审委的批准,那么证监会对这些公司的监管就转变成对自己的揭丑。
而部分认为“IPO需要审”的支持者认为,新股造假者众多,需要监管部门来为投资者把关,此外,考虑到中国市场“一放就乱”的经济环境,如果没有监管部门握住水龙头,整个证券市场就会如洪水滔天一般,中小投资者更加难以生存。
事实上,对于“IPO审不审”也有部分中立者,他们认为A股市场是该向海外市场学习,取消审核制度,让市场自己进行调节,这也是更为有效的理想状态,但关键是目前的A股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取消核审制度还需要条件,比如说强效的监管,比如说对违法者的严惩等等。
不管何种说法,就像这位透露信息给媒体的委员所说,郭树清发问是在试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水深水浅。
“蓝筹股突显投资价值”
不及IPO审批制度改革那么轰动,但郭树清说出“沪深300等蓝筹股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时,却是他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公开表达的最具争议的一句话。
郭树清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与整个经济金融的发展一样,还不那么成熟,上市公司结构还不那么合理,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一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还很不理想;二是农业食品与资本市场的关联还不那么紧密;三是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
在本次讲话中,像以往一样,郭树清再次提到了养老金入市问题。“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离开股票和债券市场,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很难实现,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经验。”
郭树清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倡养老金入市,他认为,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
某券商金融工程研究员表示,“我只知道,这句话带有一定的官方诱导,没有实质性举措,投资者不一定买账。”
如果是“诱导”或者“唱多”,但郭树清的上述言论并没有影响市场走势,2月16日,郭树清讲话后的第二天,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双双微跌,没有见到信心提振的效果。同时,业内人士对郭树清此番言论的合规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作为证监会主席,他对股市发表评论本身就是相当罕见的。
单从蓝筹估值角度来看,华安证券张兆伟称,大盘蓝筹股的确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讲,其向上的空间有限,因为蓝筹股要有好的表现,需要充裕的流动性做基础,除非真如郭主席所言,养老金入市。
“中国应引入垃圾债”
2010年,郭树清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应该引入垃圾债时,他还是建设银行董事长。但其担任证监会主席后,又屡次提及,而且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垃圾债”就是高收益债,是指由信用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的,评级低于投资级的债券(一般为BBB级以下),此类债券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从美国发行情况看,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由于投机过度,进入发行低潮,1997年以后,高收益债券又开始迅猛发展,2010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量达到2400亿美元,成为融资市场的重要产品。
担任证监会主席后,郭树清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鼓励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工具,包括高收益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新产品,以及国债期货、资产证券化等衍生产品。2012年春节之后,国债期货迅速推出,目前处于仿真交易测试阶段。同时,有媒体报道称,高收益债发行上市办法已拟定上报,只等监管部门近期颁布。在业内感叹中国债券市场“零风险”时代即将结束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出现新突破。
“公司不能浪费募集资金”
在上市公司协会的成立大会上,郭树清提到“上市公司协会要帮助企业树立市场意识和回报股东意识,上市公司募集的钱不是白来的,不能无偿占有,更不能浪费。”
几乎与此同时,回归A股市场的中国交建发行时一再声称,募集资金不会超过计划,也即是说不会出现超募资金。在确定发行价格为5.4元/股后,由于中国交建承诺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因此最后环节公司对发行股份数量进行了压缩,从最初的16亿股缩小为13.49亿股。有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A股市场累计融资额达2720亿元,其中超募资金为1278亿元。
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对于超募资金的运用,要么偿还银行贷款,用以降低公司财务费用;要么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要么花在公司原本没有计划的一些项目上等。新筑股份的最新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同意将超募资金利息288.08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此前,不少上市公司也有类似的做法。当然,这些对资金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于是,曾有专家建议,可否设立一个超募资金专户。“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浪费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如果上市公司都向中国交建这样按需募资就可以,只不过在没有相关政策法规约束的情况下,“中国交建”不可能大量出现,所以应该交由市场决定,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毕竟有的确实是好公司,资金确实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中投顾问分析师杨文柳表示,在A股上市公司的募资过程中,超募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衡量投资者对企业信心的标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对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却存在一定的监管缺失,所以规范超募资金使用、提出相应的监管手段的确是消除上市公司不合理使用超募资金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