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不断深化,各校都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做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A校为例从做法与过程、成效与反响等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并针对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如主管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后续政策跟进到位等措施,用来完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机制。
关键词: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考试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3.081
1 案例导语
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招生承担着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正的主要责任,也是整个职业人才培养体制的桥头堡,由于涉及学生、家长、教师、中学、高校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因此已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的考试招生确定了以“分类考试”为重点解决不同高校分层分类招生问题,以“多元录取”为创新点推进各类优秀人才选拔,面对招生制度史上最大改革,作为高职院校又将如何去应对?
本文选取的A校为国家示范(骨干)性高职院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和地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该校2011年经省厅主管部门批准,开始试点分类招生、多元录取,在八年时间里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现就学校招生管理方面实践与思考进行总结,权作抛砖引玉。
2 主要做法
2.1 健全工作体制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一把手工程,A校党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做到招生工作提前谋划、提前启动、提前布置。为此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宣传组、考核工作组、报名录取工作组、技术保障组、纪检和保密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财务组等八个职能工作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招生办公室统筹协调,系部和其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2.2 完善规章制度
招生工作坚持制度引领,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一是《招生章程》,作为招生工作的纲领,着力全面体现“德智体美、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章程对招生工作和考生具有指导意义,在每次修订章程时学校都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论证,力求其前瞻性和连贯性。二是《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其细化了各部门在招生工作中的任务,明确了各自责任。如在队伍建设、职责分工、总结评价、资金保障等方面都做了具体部署。三是《招生信息管理规定》,从制度上加强对考生敏感信息的管理,确保招生公平、公正,维护招生秩序和考生权益。四是《招生录取工作监督办法》,其确保了国家招生政策、法规、计划、制度的贯彻,有利于学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教育学业的良好形象。五是《新生转专业办法》,其规范了新生转专业流程,完善以学生需求和学校师资相结合的转专业管理机制。
2.3 合理设置招生专业
学校依据各时期发展规划,围绕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每年上报计划前都会参照考生“三个率”即报考率、报到率和第一专业率进行深入分析,将市场需求少、考生不愿意报的专业进行计划缩减,并综合评价全校招生专业,实行“专业招生末尾淘汰制”,对排名末尾的專业实行暂停招生,根据专业特点,多次召开计划编制会议,统筹安排各类招生计划比例,总体实现了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有机联动。如2019年停招了法律文秘、报关与国际货运2个专业,新增了信用管理1个专业,并调整了多个专业的招生计划。
2.4 扎实开展招生宣传
2.4.1 领导带队,以上率下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校领导班子成员、系党政负责人、职能部门领导等均深入一线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开展招生宣传与调研,开拓新的生源渠道。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为任务的高效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4.2 分片包干,重心下移
学校逐步建立了分片包干、重心下移的全员参与招生宣传工作机制。教学系部、职能部门牵头组建宣传队伍,认领宣传县区,招生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学校根据近年生源分布,结合学校各部门招生片区申请等情况,均衡划分出重点地市与一般区域,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减少了重复宣传,提高了效率。利用高考报名、填报志愿等黄金时间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活动,院系党政领导亲自带队奔赴中学实地开展招生宣传,初步建立了学院统筹、系部处室为主,专业课老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 2019年,先后深入省内35个县区、170多所中学开展了交流座谈活动。
2.4.3 有效运用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
新媒体宣传方面,一是及时在学院网站和招生网刊登了招生政策、招生信息;二是利用手机微官网、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向学生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软文、校园图片等信息,并引导学院师生转发;三是举办校园微视频大赛,引导学生从自身视角拍摄校园微视频参加比赛,参赛作品经审核后统一上传腾讯视频网进行公众投票,较好地宣传了学院的校风校貌。
2.4.4 多维协同,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积极参加高招咨询会、高中行活动。与考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专场报告、材料发放、政策解答等形式为广大考生提供信息服务和志愿指导。二是召开中高职校长座谈会,聆听高中学校对自主招生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完善招生方案。三是开通招生咨询热线。建立谁值班谁解答制度,确保考生咨询满意度。四是实施跟踪回访。录取期间,要求各系部扎实开展跟踪回访,落实 “最后一公里”,采用QQ群、电话等多种渠道向新生介绍学院、解析专业、解答学生的疑问,不但宣传了学校和专业,更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报到率。
2.5 精心组织测试 一是及时总结,自主开发软件,现场随机安排考场、打印准考证,有效提高了考场使用率,避免考生弃考带来的考场空置率;二是命题、阅卷工作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试点过程中无一例失误或投诉,效果较好;三是省内首家在职业适应性测试中使用标准答题卡,大大地提高了阅卷、成绩合成的效率,树立了严谨、规范、标准的良好形象;四是积极开展考试期间的安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充分展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2.6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综合评价方面,普通高考招生按照省厅要求统一以高考分数为依据进行评价;分类考试招生实施“分类测试、综合评价”模式,根据考生类别分类别进行评价,即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文化课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总成绩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试之和,文化课测试成绩只作为录取评价的参考,中职毕业生参加文化课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试。中职学生报考什么专业就参加该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试和录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中高职教学内容衔接,考核范围与普通本科对口高考考试保持一致,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备考压力。三二分段招生第三年专科转段评价由我校与联办中职院校共同完成考核评价。
3 问题与不足
3.1 社会认可度不高
分类考试招生模式是经教育管理部门批准,是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高中和中职院校为了追求高“升本率”和担心学生只想通过单独招生进入高职,而不用心学习文化课,影响整体学风,特别是由此产生从众效应,从而不愿意宣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这一政策。另外一方面,因为分类考试招生各试点院校都自成一家,每家的招生方案都不尽相同,生源学校很难把握。
3.2 生源質量下降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家长都认为只有参加了高考,通过正常录取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大学生,从政策角度来说,一旦参加分类考试招生被录取就不能参加高考,这将失去“冲一冲”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有些学生想着就算高考失利,从这几年高职的高录取率来看,文化课稍有基础,也同样可以录取到高职院校学习。从这点可以看出,自愿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生源大多文化课底子都比较弱。
4 政策建议
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主要思路是省厅主管部门加大分类考试招生政策宣传,确保这一类招生形式得到社会认可。
分类考试招生试点工作是《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省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这一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发言人的形式在省内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上解读这一政策,以文件形式要求各生源学校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政策。高职院校间通过联招联盟统一进行宣传,努力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实处。统一宣传扩大了分类考试招生的影响,也减轻了各高职院校用于分类考试招生的宣传费用。
另外分类考试招生是普通高考的一部分,其录取的考生应该享受普通高考录取考生一样待遇,但现实的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政策盲区,省厅各部门应该针对分类考试招生这一新兴事物,加紧修订原有政策,健全完善相关制度。高校在制订招生方案时也应该具有前瞻性,避免学校在后期的学生管理中存在隐患。
5 总结
从目前来看,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改革发展,分类考试招生将是我省乃至全国高职招生模式发展的趋势,他的成败,将在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决定着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本文以A校为例,本着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这一宗旨,为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问题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8).
[2]吴文倩.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以三方共建的“蓝托未来班”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28).
关键词: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考试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3.081
1 案例导语
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招生承担着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正的主要责任,也是整个职业人才培养体制的桥头堡,由于涉及学生、家长、教师、中学、高校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因此已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的考试招生确定了以“分类考试”为重点解决不同高校分层分类招生问题,以“多元录取”为创新点推进各类优秀人才选拔,面对招生制度史上最大改革,作为高职院校又将如何去应对?
本文选取的A校为国家示范(骨干)性高职院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和地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该校2011年经省厅主管部门批准,开始试点分类招生、多元录取,在八年时间里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现就学校招生管理方面实践与思考进行总结,权作抛砖引玉。
2 主要做法
2.1 健全工作体制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一把手工程,A校党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做到招生工作提前谋划、提前启动、提前布置。为此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宣传组、考核工作组、报名录取工作组、技术保障组、纪检和保密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财务组等八个职能工作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招生办公室统筹协调,系部和其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2.2 完善规章制度
招生工作坚持制度引领,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一是《招生章程》,作为招生工作的纲领,着力全面体现“德智体美、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章程对招生工作和考生具有指导意义,在每次修订章程时学校都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论证,力求其前瞻性和连贯性。二是《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其细化了各部门在招生工作中的任务,明确了各自责任。如在队伍建设、职责分工、总结评价、资金保障等方面都做了具体部署。三是《招生信息管理规定》,从制度上加强对考生敏感信息的管理,确保招生公平、公正,维护招生秩序和考生权益。四是《招生录取工作监督办法》,其确保了国家招生政策、法规、计划、制度的贯彻,有利于学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教育学业的良好形象。五是《新生转专业办法》,其规范了新生转专业流程,完善以学生需求和学校师资相结合的转专业管理机制。
2.3 合理设置招生专业
学校依据各时期发展规划,围绕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每年上报计划前都会参照考生“三个率”即报考率、报到率和第一专业率进行深入分析,将市场需求少、考生不愿意报的专业进行计划缩减,并综合评价全校招生专业,实行“专业招生末尾淘汰制”,对排名末尾的專业实行暂停招生,根据专业特点,多次召开计划编制会议,统筹安排各类招生计划比例,总体实现了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有机联动。如2019年停招了法律文秘、报关与国际货运2个专业,新增了信用管理1个专业,并调整了多个专业的招生计划。
2.4 扎实开展招生宣传
2.4.1 领导带队,以上率下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校领导班子成员、系党政负责人、职能部门领导等均深入一线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开展招生宣传与调研,开拓新的生源渠道。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为任务的高效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4.2 分片包干,重心下移
学校逐步建立了分片包干、重心下移的全员参与招生宣传工作机制。教学系部、职能部门牵头组建宣传队伍,认领宣传县区,招生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学校根据近年生源分布,结合学校各部门招生片区申请等情况,均衡划分出重点地市与一般区域,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减少了重复宣传,提高了效率。利用高考报名、填报志愿等黄金时间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活动,院系党政领导亲自带队奔赴中学实地开展招生宣传,初步建立了学院统筹、系部处室为主,专业课老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 2019年,先后深入省内35个县区、170多所中学开展了交流座谈活动。
2.4.3 有效运用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
新媒体宣传方面,一是及时在学院网站和招生网刊登了招生政策、招生信息;二是利用手机微官网、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向学生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软文、校园图片等信息,并引导学院师生转发;三是举办校园微视频大赛,引导学生从自身视角拍摄校园微视频参加比赛,参赛作品经审核后统一上传腾讯视频网进行公众投票,较好地宣传了学院的校风校貌。
2.4.4 多维协同,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积极参加高招咨询会、高中行活动。与考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专场报告、材料发放、政策解答等形式为广大考生提供信息服务和志愿指导。二是召开中高职校长座谈会,聆听高中学校对自主招生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完善招生方案。三是开通招生咨询热线。建立谁值班谁解答制度,确保考生咨询满意度。四是实施跟踪回访。录取期间,要求各系部扎实开展跟踪回访,落实 “最后一公里”,采用QQ群、电话等多种渠道向新生介绍学院、解析专业、解答学生的疑问,不但宣传了学校和专业,更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报到率。
2.5 精心组织测试 一是及时总结,自主开发软件,现场随机安排考场、打印准考证,有效提高了考场使用率,避免考生弃考带来的考场空置率;二是命题、阅卷工作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试点过程中无一例失误或投诉,效果较好;三是省内首家在职业适应性测试中使用标准答题卡,大大地提高了阅卷、成绩合成的效率,树立了严谨、规范、标准的良好形象;四是积极开展考试期间的安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充分展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2.6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综合评价方面,普通高考招生按照省厅要求统一以高考分数为依据进行评价;分类考试招生实施“分类测试、综合评价”模式,根据考生类别分类别进行评价,即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文化课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总成绩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试之和,文化课测试成绩只作为录取评价的参考,中职毕业生参加文化课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试。中职学生报考什么专业就参加该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试和录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中高职教学内容衔接,考核范围与普通本科对口高考考试保持一致,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备考压力。三二分段招生第三年专科转段评价由我校与联办中职院校共同完成考核评价。
3 问题与不足
3.1 社会认可度不高
分类考试招生模式是经教育管理部门批准,是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高中和中职院校为了追求高“升本率”和担心学生只想通过单独招生进入高职,而不用心学习文化课,影响整体学风,特别是由此产生从众效应,从而不愿意宣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这一政策。另外一方面,因为分类考试招生各试点院校都自成一家,每家的招生方案都不尽相同,生源学校很难把握。
3.2 生源質量下降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家长都认为只有参加了高考,通过正常录取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大学生,从政策角度来说,一旦参加分类考试招生被录取就不能参加高考,这将失去“冲一冲”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有些学生想着就算高考失利,从这几年高职的高录取率来看,文化课稍有基础,也同样可以录取到高职院校学习。从这点可以看出,自愿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生源大多文化课底子都比较弱。
4 政策建议
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主要思路是省厅主管部门加大分类考试招生政策宣传,确保这一类招生形式得到社会认可。
分类考试招生试点工作是《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省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这一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发言人的形式在省内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上解读这一政策,以文件形式要求各生源学校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政策。高职院校间通过联招联盟统一进行宣传,努力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实处。统一宣传扩大了分类考试招生的影响,也减轻了各高职院校用于分类考试招生的宣传费用。
另外分类考试招生是普通高考的一部分,其录取的考生应该享受普通高考录取考生一样待遇,但现实的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政策盲区,省厅各部门应该针对分类考试招生这一新兴事物,加紧修订原有政策,健全完善相关制度。高校在制订招生方案时也应该具有前瞻性,避免学校在后期的学生管理中存在隐患。
5 总结
从目前来看,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改革发展,分类考试招生将是我省乃至全国高职招生模式发展的趋势,他的成败,将在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决定着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本文以A校为例,本着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这一宗旨,为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问题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8).
[2]吴文倩.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以三方共建的“蓝托未来班”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