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对小儿胸腔积液患者引流的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小儿胸腔积液患者总共6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随机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其中,采用常规胸腔引流管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施行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对患者治疗的设定为实验组,比较经过差异化治疗干预后,组间患者平均引流时间及平均引流量的差异,此外,统计患者引流过程中并发症发生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气胸及脓胸的发生明显低于另一组,该组患者引流时间较短,引流量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胸腔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小儿胸腔积液;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并发症;临床疗效
近年来,小儿胸腔积液发病率逐渐升高,通常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是胸膜的炎症造成的,严重危害小儿健康[1]。以往使用传统的胸腔引流管对患者进行治疗,通常创伤较大,患儿通常难以忍受,有研究显示,对这类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术干预,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了促进针对小儿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工作研究,本院特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患者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选择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小儿胸腔积液患者总共6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完全遵循随机化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个小组。两组患者数目相同,对照组患儿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2.6±0.47)岁。他们的病程约1-8周之间,平均(2.38±0.26)周。实验组患者男女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2.9±0.31)岁。他们的病程在1-8周之间,平均(2.35±0.29)年。所有患者中,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名,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过本院科学诊断确诊胸腔积液,并且都进行了规范合理的引流治疗;②均需要进行长期系统治疗干预者,可遵医嘱自觉服从治疗。排除标准: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等需其他药物干预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目前主流的内科护理干预方案,仔细问诊采集患者入院信息,B超检查,完善对患者病情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做好心电监护[2]。传统胸腔引流管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引流物的性质,引流量,导管的通畅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手术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材料准备及置管方法:准备一次性的中心静脉穿刺管及负压引流袋,置管前给予患儿适量镇静药物,待患儿安静后,B超定位确定穿刺点,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进针,试抽一定量的积液将导丝送入胸腔后,拔出穿刺针,随后在导丝的引导下,将中心静脉管置入胸腔,调整引流位置至最佳,连接注射器及负压吸引管进行引流。
1.2.2护理方法:穿刺置管成功后,在术者皮下缝合环绕固定后,相关护理工作者再加用胶布进行固定,以免引流管脱出。术后定期用稀释的肝素冲洗引流管,一天两次,如患者为乳糜胸,则增加冲洗频率,防止空气进入。定期更换负压引流袋和延长管,引流袋的量超过200ml要及时放出,此外在使用引流袋前要排尽袋中的空气。在引流的过程中嘱咐患儿家属频繁变更体位,多向积液一侧倾倒。
1.3观察指标与标准
干预后,观察不同组患者气胸及脓胸的发生率,此外,统计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引流量及引流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相关的整理以及计算,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X±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引流量及时间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气胸及脓胸的发生率較低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患者平均引流量较大,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
3讨论
对于小儿胸腔积液的引流方式有很多种,以往对于这类患者一般采用胸腔引流管进行引流,但创伤较大,取得的效果不高。本次研究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手术对患者进行干预,术前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际病情,在B超的引导之下进行穿刺置管,且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确定穿刺管的位置进行完善护理,包括有效固定导管,负压引流袋的管理及患儿体位的调整等,使得治疗干预更有针对性,对患者的康复有利;尽可能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工作的质量。
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气胸及脓胸的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平均引流量较大,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胸腔积液患者施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能够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症状,引流更为充分,引流所需的时间也较短,利于治疗的开展,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家恒.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32例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628-629.
[2]姜华,冀绪广,李红岩.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综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02-103.
关键词:小儿胸腔积液;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并发症;临床疗效
近年来,小儿胸腔积液发病率逐渐升高,通常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是胸膜的炎症造成的,严重危害小儿健康[1]。以往使用传统的胸腔引流管对患者进行治疗,通常创伤较大,患儿通常难以忍受,有研究显示,对这类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术干预,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了促进针对小儿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工作研究,本院特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患者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选择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小儿胸腔积液患者总共6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完全遵循随机化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个小组。两组患者数目相同,对照组患儿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2.6±0.47)岁。他们的病程约1-8周之间,平均(2.38±0.26)周。实验组患者男女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2.9±0.31)岁。他们的病程在1-8周之间,平均(2.35±0.29)年。所有患者中,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名,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过本院科学诊断确诊胸腔积液,并且都进行了规范合理的引流治疗;②均需要进行长期系统治疗干预者,可遵医嘱自觉服从治疗。排除标准: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等需其他药物干预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目前主流的内科护理干预方案,仔细问诊采集患者入院信息,B超检查,完善对患者病情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做好心电监护[2]。传统胸腔引流管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引流物的性质,引流量,导管的通畅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手术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材料准备及置管方法:准备一次性的中心静脉穿刺管及负压引流袋,置管前给予患儿适量镇静药物,待患儿安静后,B超定位确定穿刺点,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进针,试抽一定量的积液将导丝送入胸腔后,拔出穿刺针,随后在导丝的引导下,将中心静脉管置入胸腔,调整引流位置至最佳,连接注射器及负压吸引管进行引流。
1.2.2护理方法:穿刺置管成功后,在术者皮下缝合环绕固定后,相关护理工作者再加用胶布进行固定,以免引流管脱出。术后定期用稀释的肝素冲洗引流管,一天两次,如患者为乳糜胸,则增加冲洗频率,防止空气进入。定期更换负压引流袋和延长管,引流袋的量超过200ml要及时放出,此外在使用引流袋前要排尽袋中的空气。在引流的过程中嘱咐患儿家属频繁变更体位,多向积液一侧倾倒。
1.3观察指标与标准
干预后,观察不同组患者气胸及脓胸的发生率,此外,统计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引流量及引流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相关的整理以及计算,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X±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引流量及时间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气胸及脓胸的发生率較低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患者平均引流量较大,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
3讨论
对于小儿胸腔积液的引流方式有很多种,以往对于这类患者一般采用胸腔引流管进行引流,但创伤较大,取得的效果不高。本次研究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手术对患者进行干预,术前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际病情,在B超的引导之下进行穿刺置管,且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确定穿刺管的位置进行完善护理,包括有效固定导管,负压引流袋的管理及患儿体位的调整等,使得治疗干预更有针对性,对患者的康复有利;尽可能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工作的质量。
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气胸及脓胸的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平均引流量较大,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胸腔积液患者施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能够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症状,引流更为充分,引流所需的时间也较短,利于治疗的开展,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家恒.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32例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628-629.
[2]姜华,冀绪广,李红岩.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综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