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懿:在苦里调出甜味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眼中,李筱懿似乎有着幸运女神的庇护,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头脑有智慧,生活顺风顺水,成功对她来说,也似乎总是轻而易举。从2014年开始,她以黑马姿态走红纸质书阅读市场与微信公众号,创造了若干奇迹:《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销售70余万册,电子书下载200余万次;微信公众号创办仅一年就拥有20余万订阅用户,被6万个公众号转载超过1亿次,每篇文章呈几何式阅读转发;2015年4月,她的新书《美女都是狠角色》在当当新书预售榜单中荣获第一名……
  


  李筱懿说,“世界上究竟什么事难度更大?是写出一篇好稿,签下一笔大单,画出一条精准平滑的眼线,拍出超越所有人期望值的照片,还是编辑出一本榜单前三位的书?对于认真的人,這些都不是问题。”
  李筱懿喜欢写故事,而她自身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美好故事——
  不要轻视你的任何一种经历
  李筱懿出生于军人与教师组合的家庭。双重基因在她身上泾渭分明:父亲带来果断性格,遇事不纠结,被形容是“秒干型”的人;而如今写作中信手拈来的众多典故,则得益于童年的阅书万卷,和现在仍会读莱蒙托夫的母亲。
  一两岁在别的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身为语文老师的母亲已经开始教她学习古文诗词,虽然当时她听不懂,但母亲抑扬顿挫的悠扬语调还是让她喜欢上那些诗词。识字后,她自己独立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古诗佳话》,里面汇编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现在的她仍然能背出当中绝大多数的篇章。幼时的李筱懿对文字的天然亲近让喜爱文学的母亲欣喜不已,越发积极地督促她阅读。
  上初中后,每年寒暑假,李筱懿都会去家附近的一家图书馆看书。她读得很快,一天一本,不管什么书拿来就读,一个假期能读上六七十本。也许恰是这种乱翻书的习惯奠定了她深厚的阅读积累。
  2001年,从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时,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李筱懿进入一家国际营销咨询公司做总经理秘书。除了做好8小时工作外,刚刚20岁的她,每天会提前1小时到办公室,烧开水、打扫卫生、整理材料。办公室的烟缸,永远一客一洗;总经理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她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条贴出主次;就连办公室的地板,都是她每天早晨蹲在地板上一点点擦出来的,光鉴如镜。
  靠着一股子拼劲儿,6个月后李筱懿升职为管理培训师,成为集团历史上晋级最快的新人。三年后,她拥有了“人力资源总监”和“培训总监”两份头衔,是公司唯一的终身荣誉员工奖获得者,就在她的职场生活开展得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选择了离开。
  2004年,都市报《安徽商报》在全省范围招聘记者,始终怀揣文字梦的李筱懿以历届生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一名财经记者。
  进入报社,李筱懿写的第一篇大稿是《华润收购龙津啤酒》。这一大事件,当时安徽其他媒体还未得到采访线索,她已通过以前的人脉完成了采访和分析,并列出详细的华润收购图。“当时一个记者月度标准工作量是26分,那篇稿子就得了19分,在报社历史上是头一回,让我高兴了好久。”李筱懿说。
  记者只做了短短三个月,李筱懿就被慧眼识珠的社长以“特殊人才”直接调入刚刚组建的广告中心,从此开始了她的职业广告人生涯至今。
  进入广告中心不久,李筱懿参与和创办了《安徽商报·爱家周刊》。当时家居行业的高管多是“爷们”,他们最初认为李筱懿是一个“花瓶”,她看上去既不能吃苦也不懂行,李筱懿就主动要求参加他们的工作会议。“每次公开或者私下的聚会,我都小跟班似的去听,四五个小时的烟熏火燎,最长的一次竟听业内人士侃了十几个小时,晚上两点才收工。”
  


  渐渐地,李筱懿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到了后来能拿出策划全案。那时,《爱家周刊》没有专职记者,每一篇行业新闻、每一篇人物专访、每一篇策划全案都由李筱懿亲自“操刀”,正是那些文章奠定了她的行业“才女”地位。两年后,客户们再开会时会主动掐灭烟头,这一小小的细节是对李筱懿的优待和认可。
  凭借着这股认真劲儿,李筱懿把每周只有半个版的家居版,发展成为每周8到16个版的家居周刊,甚至,营业额连续三年保持着50%以上的增长,个中艰辛,甘苦自知。
  在职场生涯几次飞跃中,李筱懿都成功地实现了每一次华丽的转身。对此,她说:“不要轻视你的任何一种经历,回报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生活没有边角料,你所经历的一切,未来可能都会成为一块石头,铺就你未来的坦途。”
  聚沙成塔是等待和磨炼的过程
  将职场生涯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同时,李筱懿从未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她说,文字是她血液里的基因和丢不开的执念。从2008年开始,她在全国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畅聊爱情,笑谈人生。先后出版《百炼钢成绕指柔》、《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美女都是狠角色》等书,声名鹊起后,她不仅拥有众多粉丝,更被冠以“畅销书作家”“女性情感励志作家”“情感专家”等称号。
  平日里,李筱懿最大的爱好仍是读书,她每天保持4万字左右的阅读量,她的车上总有书,等红灯的时间也常常被利用起来;她定期收入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前10名,阅读范畴绝不局限于女性,而是扩展到职场、管理、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除了读书,李筱懿还非常热爱旅行。她认为见多才能识广,看到世界的广博浩渺,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是沧海一粟,懂得敬畏。
  为了写《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本书,李筱懿光民国女子的传记就买了几十本,看了近百本。和出版社最后敲定“女性励志”路线后,她还把畅销书排行榜上励志类、情感类和传记类前5位的书都买回来研究了一遍。这本书历经14个月,9易其稿,关于陆小曼、萧红、冰心等人物的很多文章都是后来几乎推翻重写的。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李筱懿更加理解女性在处理家庭、职场、情感、自我、兴趣之间的矛盾和压力,希望建立一个平台,分享积极的内容和主张,舒缓内心的负荷,成为闺蜜般的场所,让更多女性获得心灵的力量。于是,2014年7月,她和闺蜜陶妍妍开设了“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公众号,不到一年便拥有粉丝20万,成为单篇点击量超过5万次、被6万个公众号转载超过1亿次、“最受盗版青睐”的公众号之一。
  在这个女性原创自媒体空间里,李筱懿总是写那些能够激励人心的文字,但她并不局限于男女情感,而是关于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她说,女性的世界绝对不是只有情感问题、烦人的婆婆、不省心的男人、搞不定的小孩、迷茫的职场和娱乐八卦,女人的眼界和心灵,都要比这些丰富得多,因为了解世界的广阔,就不会把自己的困扰和憋闷太当回事。生活是太大的多项选择,家庭、事业、友谊、健康、爱好,都不是唯一的答案。
  一边要完成报社的日常工作、任务指标,一边要处理身为妻子、女儿、母亲所要做的各种琐碎事情,一边要写新书和完成公众号、回复粉丝留言,李筱懿给自己制定了一张严格的作息表:每天清晨4:45起床,5点开始写作两小时,完成每天至少1500字的进度;7点左右出门上班,避开交通高峰,进入报社紧张的工作节奏。饭局全部定在中午,几乎推掉晚上所有的应酬,周六固定陪女儿……她对时间管理得如此苛刻,就是为了向规律和零散时间要效率。
  李筱懿在《美女都是狠角色》书中写道:聚沙成塔、水滴石穿都是痛苦等待和磨炼的过程。人都有惰性,谁不愿意慵懒地靠在松软的沙发上美好前程自动在眼前铺开呢?谁不想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经历了冬天的荒芜、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然后,秋天的收获才可能是顺理成章的事。
  正如那句很流行的话,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在苦里也能调出甜味
  闺蜜圈里给李筱懿给了个诨号“李公主”,半是打趣半是仰视她随时满格的正能量。她一个人加班到深夜,点上水饺吃完后晒光盘计划;忙到没空去理发店,半夜在家用保鲜膜裹住脸剪留海儿玩自拍;找保姆找到崩溃,却晒出一份合肥家政公司详单;晕血症患者陪女儿住院扎针,心疼到要哭,却还告诉女儿,我们是要玩病房大冒险……她在微博里晒出的生活总是嬉笑怒骂神采飞扬,从来未见过她抱怨和诉苦。
  


  对此,李筱懿解释说,“我是有了孩子后才学会忍耐和不抱怨,只有把一切问题作为问题解决好,生活的列车才会顺利进入下个站口。”
  2010年,李筱懿的女儿出生了,和许多初为人母的女性一样,她也经历了一段人生最艰难最忙乱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光。
  曾有读者问她:“筱懿姐,婚姻里,什么时候最狼狈?”她想也不想地回答:“没有人给你带孩子的时候。”
  李筱懿说,只有当了妈妈才知道,不曾被孩子重塑过的女人,从未像风箱里的老鼠一般被家庭和事业双面夹击的女人,未曾经历三代以上家庭关系考验的女人,不足以语人生的辛苦。
  女儿出生后的两年半时间,她见过不下20个保姆,甚至制作了最全的合肥保姆中介表格。好保姆不仅难求,而且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理由辞职。于是,李筱懿开始在家人的帮助下,自己带孩子。
  女儿的一针一线,一餐一饭,补锌补钙,教育启蒙,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自女儿出生后,光是她的成长日记李筱懿就记了8大本,包括每天的饮食、排便、睡眠、会笑、翻身、长牙、走路等。李筱懿深有感触地说,“每个妈妈都是独角兽,关键时刻是医生、厨子、发型师、保姆、幼师、人生导师。不是必须强大,而是生活根本不赋予你扮弱小的权利。”
  有一次,刚三岁的女儿问李筱懿:“点点妈妈会做曲奇,你会吗?”她瞬间很紧张,因为她怕女儿因失望而降低对妈妈的信任和依赖。
  那一天,李筱懿立刻上网把烘焙书和原材料放进购物车,可在点击付款的时候却犹豫了——即便立刻练习,她也不可能在短时间练出像样的手艺,而且,手工、音乐、绘画、舞蹈……她不可能样样都是高手次次满足女儿的期待。
  思量良久,李筱懿果断清空购物车,把女儿小小软软的身体抱在怀里,指给她看自己出版的两本书:“妈妈不会做曲奇,但是会讲故事,我们每天讲一个新故事好不好?”
  给女儿讲故事,陪女儿看儿童剧,做不一样的主题活动,教女儿她小时候唱的歌,逐渐地,女儿不再提曲奇,慢慢喜欢并适应母女俩的相处模式。李筱懿承认自己不是十八般武器样样都懂的拼妈先锋,但她觉得真实的妈妈,首先是真实的自己,做好自己的角色,才有可能担好妈妈的职责。
  “世界上绝大多数岗位都有卓越的标准,唯独妈妈没有,妈妈这个岗位永远有人比你做得好。”李筱懿说,“但我从来没有后悔做妈妈,孩子让我变得柔软,让我懂得与世界握手言和。”
  少女时的李筱懿曾经痛恨过母亲对她的期许和压力,母亲曾认为她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考上北大清华之类一流的大学,这个期许让她很有压力。可当李筱懿自己做了母亲后,现在已经能完全理解母亲当初的苦心:对于一个孩子,如果没要求,他一定会选择最轻松的活法。
  李筱懿希望自己成为既拥有个人生活,又很负责任的妈妈。她说,有孩子前,心里总充满各种各样的担心、纠结和惶恐;孩子到来之后,反而变得异常强大,和孩子共同成长是一场自我修炼,为了孩子变得宽容、善良、耐心、克制,远离恶习,小心开车,努力工作,用心生活。
  有一天凌晨4点多,加了半宿班的李筱懿照常早起写作,她的母亲给她发来信息:这么早,太辛苦了。她看了心里暖暖的,却留言给妈妈说:做什么一点儿苦不吃呢?躺床上睡觉还得先买好床呢,辛苦没什么值得秀。
  《纸牌屋》里有一段话:女性的最大的财富,或许是面对人生的跌宕,始终保持温柔而温暖的力量,纵然命运如芥如草,依旧待自己如珠如宝,相信一切就像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正如李筱懿所写的那样,那些长得漂亮、干得漂亮、活得漂亮、想得漂亮的人,都是真正的“狠”角色,他們内心强大笃定,百炼钢成绕指柔地化解着生活的难题。
  谁说生活就该是一颗糖呢?手艺好的姑娘,即便在苦里都能调出甜味。
  我们相信,李筱懿正是这样的“姑娘”。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曾经整天为工作焦虑、苦恼到“很想跳楼”的台湾漫画家朱德庸曾出版了一本漫画《大家都有病》,描述都市人焦虑、拖延、狂买等“时代病”。书扉页上的那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是我们每个人那颗受伤的心病了,还是这整个时代病了?”  在这个互联网成为人们“外挂”器官的时代,时代“病人”真是数不胜数。“选择恐惧症”“拖延症”“囤积症”甚至“社交障碍症之选择性缄默症”等等,越来越多奇怪的“病症”被发现或者被命名,豆瓣上
期刊
也许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才会紧紧抓住过去不肯放。可是,亲,请记住,未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的自己。  6年前,颜静和杜力行刚刚结婚,为了一步到位,贷款买了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这套房子设计得相当好,不但卧室里留了衣帽间,玄关里还有一个不小的储物间。  杜力行对颜静说:“知道你爱买衣服,所以多给你准备点地方装。”  那时候,颜静看着大小两个储物间,觉得自己怎么可能把这样地方都装满。然而三年后,
期刊
所谓“拖延症”,并不是真正的心理疾病,更多的是现代人在紧张的社会压力下产生的焦虑和逆反心理。适当地放松精神,掌握一些简单的调适方法,很快就能使自己走上正轨。  周宁是工作在上海的东北姑娘。最近她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周一就要交工作报告,可是直到周日晚上9点半,她才写了一个300字的小开头。她不是不知道明天交不出来的后果,但她坐在电脑前,就是写不下去。  在键盘上敲了一分钟的字,就点开微博看热闹。周宁
期刊
婆婆到底不是妈  今年,婆婆六十大寿,关于送什么礼物,提前两个月,我就开始和老公商量,却始终未达成共识。  和所有男人一样,在这方面,老公心思慵懒,最初提议是送红包,比较实惠。我当即否决了,那怎么行?本来婆媳关系就微妙,六十大寿直接塞个红包,一看就不用心,这样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是否实惠不重要,重要的是礼物要别致,更要显出用心。为此,老公被我逼得冥思苦想了几日,提供了首饰、服装、海南游等脱不了俗气
期刊
1  我时常后悔,七年前的那个决定。  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母亲。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远在上海。料理完父亲的后事,看着孤零零的家,以及伤心欲绝的母亲,我和老公陷入纠结,不知道这接下来的一步,该怎么办?  如果将年迈的母亲留在老家,光是想想她每天独自一人守着老房子,就觉得凄凉。可是,要将她接到上海,也有点不现实。那时,女儿丹丹五岁,儿子小哲两岁。我们在上海的公寓不到五十平,不说接
期刊
犹记青涩的学生时代,常在暗中自比柔弱无比的林妹妹,虽无她那倾国倾城的貌,却有一颗自以为玲珑剔透的心,望月缺而流泪,见落花而伤神,心仪的男孩子面前,更是一副弱不禁风小鸟依人的模样。现在回头想来,总是忍不住宽容一笑。青春的少男少女,哪一个不曾经历过那样柔软的青春时光?  有人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寒光闪烁间,曾经的青春容颜已经如落花凋零。其实,岁月的残酷,远不在于此。它还把曾经如水的一份年少情怀给带走
期刊
和许多女子一样,我亦喜欢玻璃、水晶、瓷器等材质的物件,只为视觉上的晶莹剔透,为那种日光下亮晶晶的璀璨,就足够欢喜了。  先生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它们易碎,使用起来要足够小心,反倒麻烦。相比来说,他更喜欢不锈钢或木质的物件,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  可其他易碎物品,也总是要用的,比如那些我精心淘来、色彩亮丽的玻璃油壶、陶瓷调味盒……作为厨艺高手的他,每日也总要翻来覆去倒腾几次,虽然刻意加着小心,却总免不
期刊
很多家长觉得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是件让人头痛的事情,除了大量阅读,似乎就只有专业培训班这条路。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的素材和演练的机会,如果用心营造,每时每刻都可以变成写作训练课。  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  观察能力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基础。每次带五岁的女儿出门,我都会用夸张的声音提醒她注意身边的场景,“哇,好漂亮的画!好可爱的小熊!”久而久之,女儿也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妈妈,这里有两只狮子,一
期刊
嗨,一两哥  是某个周末带儿子去书城的路上,我才知道他除了刘奕这个大名外,不知何时多了个“一两哥”的外号。  在路上,我们接连遇到了他学校的几位同学,他们都自然地跟刘奕摆手打招呼:“嗨,一两哥,你也来啦。”  “他们为什么叫你一两哥?”我好奇地扭头问儿子。  “哦,没啥,就是我在学校吃得少……”儿子淡淡地回。  看看瘦弱得像豆芽儿一样的儿子,我的心里忽然不是滋味儿。自进入初三,原本就瘦弱的他越发瘦
期刊
苏禾是兜兜转转一圈后,嫁给梁凯的。  读书的时候,梁凯暗恋苏禾。可苏禾是班花啊,身边围着一堆男生,梁凯有点不起眼。关于喜欢的话,梁凯从来没敢说出口。  毕业后,苏禾考了公务员。工作稳定,人又漂亮,走到哪里都是风景。遗憾的是,她始终没有遇到可以尘埃落定的良人。谈了一场又一场恋爱后,渐渐有些心灰意冷。  彼时的梁凯,读完研究生回小城的高校当了老师。聚会上见到苏禾,尘封在心底的感觉又跟着回来了。借着酒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