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日记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7.26 周六,晴,格尔木
  8:30起床,整理内务。
  昨天姜平和袁威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映,尤其是姜平,不光头疼,还拉肚子,才不足三千米,已经开始吸氧了,似这样阿里之行可真得泡汤了。
  12:00午餐后,登上格尔木运输公司的卧铺车,为了安放行李,每人都花300元买了两张票。车行不远就倒了一次车,看起来也在情理之中,两个车的人都不满,凑到一辆车上,但愿能早点发车。
  浙江的画家与我们同行,听说翻唐古拉山有危险,服用红景天山以减缓高山反应,马上向前排的小姐讨药吃,并称只要两片,可真够逗的!


  阿里 朱恩光摄
  我们的车仍然未上满人,司机开车又到车站去拉人,也不知这车何时能开出城。据说青藏线上多处在修路,很可能要影响车速,但愿明天天黑之前能到达拉萨。
  15:30车子终于缓缓地启动了,可谁知刚穿过一条马路,又停在对面高楼的阴影下,说什么也没用,估计是上了贼船了……听着肯尼金的萨克斯,看着巴荒的《阳光与荒原的诱惑》,心中逐渐没有了烦躁和焦虑,仿佛也是一片空灵。一切随缘,缘又是什么,这片高原能接纳我这既不虔诚又不勤奋的人吗?远方的希望,遥远的希望,渺茫的希望,哪里是我落脚的地方?哪里是我的归宿?一切都是未知。多年了,懒散和不愿再思考的我,为什么跳上这世界的第三级?寻找自己的道路?净化自己的心灵?还是临别前向朋友们诉说的只是想去阿里拍片?真是自己也说不清。
  16:10。车子再次启动,似乎真的要上路了。谁知10分钟后车停在一饭馆门前,司机称:“没吃饭的吃饭,”全然不顾乘客们的一片嘘声。听车上人讲,此车无运营证,要过晚八点,等路卡的人下班以后才能开出,这可真要命。可我清楚地记得,这车堂而皇之地打着格尔木运输公司的旗号呀!
  20:20车开出不足十米,重又停下,几个司机嘀嘀咕咕地又不知在说些什么,直耗到21:00才去加油,21:20开到路上,又停了下来,22:00车终于开出了格尔木。
  人已经折腾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昏昏沉沉地似睡非睡,我想,谁知道路上还有什么麻烦,一切听天由命吧!◆
其他文献
在去西藏之前,除了和旺多(我们对西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旺久多吉的简称)比较熟外,西藏的藏族摄影家我基本上一个不认识,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就是地域遥远,相互很难沟通。虽然“扎西次登”、“觉果”这些大名很让我觉得相见恨晚,但也只能期待。由于这本西藏专辑的编辑和制作,终于使我有机会登上了这座神往已久雪域高原,也使我有幸结识了这些优秀的藏族摄影家。  在全国很多地方办过“红星茶座”,但这次可能更有它独特的意义
期刊
觉果,37岁,藏族,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记者。 第十七世噶玛巴 第十一世班禅 第二世琼布活佛 西藏唯一的女活佛桑顶多吉帕姆
期刊
世纪留影CENTENARY IMAGES    编辑前言:“世纪留影”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大,挺吓人,其实这些照片只不过是我们随意挑选的——其中有大师的名作;有随便某个家庭的合影纪念照;也有名不见经传者的照片,有的甚至出自一些影赛的落选作品……之所以冠之“世纪留影”这么一个大标题,只不过是想表达我们的一种想法:摄影,不仅仅属于少数“贵族”和专业摄影师,它也属于普通大众中的每一个人,任何人拍摄的照片都
期刊
温普林,东北人。  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1987年做为独立制作人,开始拍摄有关现代艺术的纪录片。  1988年组织过包扎长城的大型现代艺术活动。  1989年开始拍摄西藏题材的纪录影片,历十年而不断,三本图文并重的随笔《巴伽活佛》、《苦修者的圣地》及《茫茫转经路》已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提起西藏,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神秘”。由于其地处高原,一些聪明人去过之后,总会道听途说地编一
期刊
在西藏拍照片对我来讲应该说是一件比较惬意和享受的事情。与他人的感受不同的是,我并不觉得西藏非常艰苦,也不觉得在那里拍照片要经历多么难以忍受的困难。  其实比西藏艰苦的地方有的是。  大昭寺主持 赵嘉摄  我现在很少拍西藏的风光了,主要觉得受器材和时间的限制。器材上,在高原上搬大量的器材要请很多人帮忙,比较麻烦;时间上,总没有大块的时间来深入。如果只是走走拍拍,充其量也只是能安慰自己的浮光掠影,没
期刊
格雷厄姆·韦斯特莫尔兰德现年40岁,成长于英国的矿区小镇。从未受过正规摄影教育的他,在而立之年偶然得到了一台照相机,从此,场面壮观的史诗般的摄影佳作在他手中诞生了。他的合作伙伴之一,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指导迈克·马扎说:“格雷厄姆生动描述故事的才能是非凡的。”    “我的经历如同弹子游戏”    1989年,身为英国广告代理公司策划人的格雷厄姆·韦斯特莫尔兰德前往苏格兰,执行一次例行的广告摄制任务。
期刊
凤凰光学有限公司是我国著名的相机生产厂家之一,如享有盛誉的凤凰205平视取景相机、凤凰303单反相机,都是该厂的产品。凤凰光学有限公司自从引进日本雅西卡FX3单反相机的生产技术后,不但成功地消化了引进技术,还不断地进行改进,并开发出新的品种,已形成单反相机的系列产品。凤凰 DC828NE 135单反相机,则是凤凰光学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新型单反相机。  凤凰DC828NE单反相机是一部手动对焦和手动
期刊
我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无从解释为什么),西藏进入了我内心的深处。是一种缘份?还是一份执著?    1986年,听到西藏已经对外开放了一般性的旅游,燃起了我的激情。为了想多看一些景色,就从格尔木坐上老式国产的公车摇摇晃晃地进了西藏。从车上看去青藏高原上风起云涌,气势非凡。但是却没有拍摄的机会。当时就许下愿,希望再来西藏。    经过多少朋友的努力,在西藏摄影家协会的旺久多吉多次周旋之下,我终
期刊
西藏历来说是摄影人心目中的圣地,如果有条件的话,谁不想到那里去拍片呢?我自然也难以免俗,所以曾经去了那么一回。那是一九九八年的六、七月间,当时是由上海的摄影领导老资格的西藏专家王榕屏带队,一行六人,除我之外,清一色的哈苏、林好夫大底相机,完全是一支专业的风光摄影队伍,我用惯了的平视取景135、120相机,在他们面前轻巧细小的简直就成了玩具一样,而我拍人的爱好也似乎变成了吊儿郎当的不务正业。  以前
期刊
西藏之行我只带了两台6×17宽幅相机,其中一台FREEMAN可以使用90mm和180mm两只镜头,胶卷也只带两种,柯达反转和柯达TRI-X黑白卷。  我用FREEMAN 617 拍摄,那真是得心应手,这种长画幅的构图正好表现西藏高原那种博大、空旷的感觉。过去我总觉得象6×17这样的相机只适合拍风光、合影等。这次我用它试了试随意抓拍,感觉非常好。这种画幅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而且使用镜间快门镜头,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