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改精神 活跃语文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D102626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依靠专家引领和校本教研,充分调动全体实验教师实验的积极性和教学的能动性,孜孜求索,大胆实践,对实施新课程有了一些深切的感受。
  
  一、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互动、能动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只有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主动、轻松、活跃、有效。因此,我们将改变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的重中之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突出自主,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关于自主学习,有不少教师也将自主学习看得过于简单和机械,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多安排学生自学,自己读书。通过研究、探讨和实践,我们认为,自学只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浅层的表现形式,自主学习最关键的问题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体现合作,让学生的学习既个动又互动。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个动是不够的,学生是最可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而我们的班级授课制又为教与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学生学习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与沟通尤为重要且完全可行。关于合作学习,我们也经历了一个认识与实践逐步深化的过程。
  开始实验的第一个学期,许多教师只是热衷于课桌椅移位和学生“变向”,建立4人或6人学习小组,可结果是形似神离,一节课无的放失地安排那么两三次分组讨论做做样子,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与合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及时纠正了偏误,教师们总结出以下四点体会与感受。
  3.鼓励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白促动到能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高层次的自主学习,低年级学生能不能进行探究学习?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关键是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大,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二、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
  
  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一年多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强化朗读感悟,淡化内容理解”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等阅读教学的专题研究。响亮地提出了“以读促解,以情促悟” 的阅读教学新口号,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教学实践得到了成功的验证。
  1.以朗读代替听答,促进理解。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机械” 与“被动”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克服弊端,走出误区。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和答。通过多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
  2.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 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3.调动情感参与,深化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强化朗读感悟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对课文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
  
  三、落实语文基础——抓语感,重积累,改练法,变题型
  
  实施语文课程改革,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不是不那么重要了,还需不需要落实,能不能很好地落实。我们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育,尤其在小学,如果弱化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那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实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应该着力抓好。关键在于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形式、手段等要有根本性的改变。要在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渗透落实。
  1.增强意识,渗透整合。人教社语文实验教材一方面十分重视语文基础的教学,在编排上得以充分体现,一方面又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自主权。我们要求全体实验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这两个特点,在坚持课改新理念的前提下,增强落实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意识。拼音、识字写字、课文、语文园地等内容的教学都要关注这一点,但又绝对不能像以前一样搞机械性模式化分离式的语言文字训练。
  2.注重积累,抓好背记。积累与感悟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两大主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各年级的积累背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积累背记方面,我们除了落实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外,还狠抓了一般课文的熟读成诵,结合“以读为主” 的阅读教学新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多读促进背记,促进良好语感的逐步形成。教师们在教学中创造出了许多引背课文的好方法。如提示法、接句法、填补法等等。
  我校语文课改实验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困惑,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 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实施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性评价问题等等,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验。我们将继续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力争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课改实验经验。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二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杜甫的《春夜喜雨》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春夜雨景,我们不妨将课中的八句诗分解为四幅图景。用这四幅图景注释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的“四重境界”,倒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爱国主义的显性素材    杜甫笔下的春雨之好,在于它知时应节,当发乃发,滋润万物。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当“知时应势,捕捉显性素材,润泽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应文道结合,文
期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一项崭新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虽说是初次接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却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四年多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中年级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大家都知道“兴
期刊
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函数的性质是竞赛和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问题之中,而且利用对称性往往能更简捷地使问题得到解决,对称关系还充分体现了数学之美。本文拟通过函数自身的对称性和不同函数之间的对称性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函数与对称有关的性质。    一、函数自身的对称性探究    定理1.函数 y =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五个方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类型    1.学科综合型。它是以语文教材的单元或题材为中心,由另一个或几个学科的单元或题材的一部分相配合形式的语文综合
期刊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独立完成问题的解决,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真正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必然使学生对知识深有感触。比起教师的讲授要理解得透彻,而且呈现出认知的多样化。所以,数学老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历:或是曲径通幽的波折,或是豁然开朗的顿悟。    一、“浪费”的经历使收获更丰厚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如果只有公式、
期刊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意味着学校、社会与教师需要全面合作。这正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整合所追求的结果,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所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也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活教学的要求。  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
期刊
诸多教师的体会,美术欣赏教学比艺术实践教学难得多,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是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则感困难。  就再现性作品和表现性作品的欣赏教学而言,包括了两个
期刊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
期刊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文的人文个性漠然丢失。究其原因,一方面,貌似科学的知识能力训练实际上使作文教学陷入了流水账,写作知识和写作理论的超前传授,忽略了学生生活的体验、性情的陶冶和悟性的启迪;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急功近利。  这样,学生的个性及其外部世界多元多变,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刻板,中学作文教学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的境地。鉴于此,我认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应高瞻远瞩,推行“任性
期刊
说课,就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即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说案的撰写    说案,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