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社会一项大卫生工程。疾控工作的目的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运用预防医学科学,制定预防控制原则、预期防治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做好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关键词]疾控 原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432―01
一、疾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医疗卫生机构领导思想认识不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在农村疾控工作中“预防为主”往往是一句口号,疾控工作相关政策难以落实。这是由于医疗服务效益的即现性和预防保健效益的滞后性特点的反差,造成相关部门行政领导和人们认识上的错觉。特别是从经济效益看,预防和医疗是互相矛盾的,乡镇预防工作搞好了,传染病和相关疾病发病下降,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下降,收入减少,反之则医疗业务上升,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由此,“重医轻防”在一些行政领导和乡镇卫生院内部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疾控工作难于落实,人员、物资、经费得不到保证,疾控机构得不到重视。
(二)农村疾控工作队伍人员较少、素质差,难以胜任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疾控队伍的配置上,均采取把较多的非专业人员充实到第一线,有的镇政府领导直接干预人员的调整,安排无专业知识的亲戚朋友到疾控工作队伍,致使人员素质不高。
(三)流动人口疾控工作问题较多。流动人口虽然对当地经济建设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对疾控工作也带来不少的问题和困难。1、由于不少流动人口文化较低、经济较困难,预防保健意识差,所以,在疾控工作中不自觉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甚至有一些流动人口对预防接种工作有对抗情绪,免费对儿童预防接种也不接受,使计划免疫接种率比较低。2、由于流动人口卫生意识较差,日常生活不注重卫生,所以,时有传染病例发生。新密市近年来所发生霍乱病大多数是发生在流动人员,特别是一些相对集中居住和生活的流动人员,发生了不少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暴发。这些问题,除了流动人口本身的主观原因之外,还有是管理、教育等问题。⑴政府对流动人员管理的措施不够落实,经费投入不够,综合治理差,各有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⑵有关管理部门没有抓好流动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其居住的环境卫生、疾病预防工作缺乏应有的检查指导。
二、搞好疾控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政府职责,加强部门协调,把疾控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社会“大卫生”观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南,进一步加强对疾控工作的领导,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政府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对疾控工作的投入。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与社会各有关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优先保证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需的资金,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努力建设适应国情、市情,满足预防保健需求,分工明确,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各级疾控工作机构和队伍。
(二)加强疾控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提高疾控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使其适应疾控工作的发展和要求。
1、加强农村疾控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摸式的转变,知识更新的加速,以传统的医学知识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因此,培训高素质人才,特别疾控工作专业管理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使命,是推动疾控工作持续发展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抓好农村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疾控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包括保送到上级“疾控机构”进修,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等,使疾控工作人员达到上级要求和具备执业医师资格,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严把疾控工作人员进入关,确保人员素质。疾控工作开展得如何,工作是否收到好的效果,工作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员是关键。因此,“疾控机构”在吸收人员时应严格把好“四个关”,⑴把好新招入人员关,非医学专业人员不能进入疾控工作岗位;⑵把好执业资格关,做到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不吸收不使用;⑶把好领导利用职权把不懂业务的亲朋好友安排进入“疾控机构”工作关;⑷把好现有疾控工作人员从新调整关,非专业又不懂业务的人员应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通过把好“四关”,确保有专业知识、职称高、学历高、懂业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进入疾控工作岗位。
(三)运用科学知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防治力度,搞好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当前,应着力抓好结核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积极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实践证明,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是搞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办法。⑴要严格执行结核病归口管治制度。卫生部门应加大力度抓好结核病归口管治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法规和要求,制定归口管治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把归口管治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要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督促医疗单位落实归口管治工作,发现问题应严肃处理。⑵抓好督导工作。督导是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落实的有效措施之一。各“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应深入到基层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是否做好病人转诊归口管治;检查各乡镇卫生院是否落实做好结核病人督导化疗工作。
2、把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摆上日程,全面推进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⑴全面贯彻执行卫生部等部门印发《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该《规划》对今后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总目标与具体指标和保障措施等。各级政府、卫生等部门应结合实际全面贯彻实施。加强政府对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形成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团体参与的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筹资方式,解决精神疾病防治经费。⑵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加强精神疾病宣传、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⑶完善精神疾病服务保障措施,搞好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要积极采取措施为精神分裂症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保障,对贫困人员、农村困难户应提供医疗救助;应建立社区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档案,开展定期随访、家庭病床和护理,提高患者社会活动的能力。⑷抓好精神疾病防治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精神疾病服务体系和网络。①应着重抓好地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建设,使其成为全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的龙头,指导基层“精防”单位。②要全面建设县一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使其能承担起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心理咨询、随访等工作任务。
(四)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公安、劳动、财政等部门要共同努力抓好流动人口疾控工作。
1、政府应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统一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要把疾控工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卫生、公安、劳动、财政等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应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做好宣傳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流动人口疾控工作所需经费,确保流动人口疾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的疾控工作检查制度,防止群体性疫病传染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疾控 原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432―01
一、疾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医疗卫生机构领导思想认识不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在农村疾控工作中“预防为主”往往是一句口号,疾控工作相关政策难以落实。这是由于医疗服务效益的即现性和预防保健效益的滞后性特点的反差,造成相关部门行政领导和人们认识上的错觉。特别是从经济效益看,预防和医疗是互相矛盾的,乡镇预防工作搞好了,传染病和相关疾病发病下降,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下降,收入减少,反之则医疗业务上升,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由此,“重医轻防”在一些行政领导和乡镇卫生院内部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疾控工作难于落实,人员、物资、经费得不到保证,疾控机构得不到重视。
(二)农村疾控工作队伍人员较少、素质差,难以胜任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疾控队伍的配置上,均采取把较多的非专业人员充实到第一线,有的镇政府领导直接干预人员的调整,安排无专业知识的亲戚朋友到疾控工作队伍,致使人员素质不高。
(三)流动人口疾控工作问题较多。流动人口虽然对当地经济建设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对疾控工作也带来不少的问题和困难。1、由于不少流动人口文化较低、经济较困难,预防保健意识差,所以,在疾控工作中不自觉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甚至有一些流动人口对预防接种工作有对抗情绪,免费对儿童预防接种也不接受,使计划免疫接种率比较低。2、由于流动人口卫生意识较差,日常生活不注重卫生,所以,时有传染病例发生。新密市近年来所发生霍乱病大多数是发生在流动人员,特别是一些相对集中居住和生活的流动人员,发生了不少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暴发。这些问题,除了流动人口本身的主观原因之外,还有是管理、教育等问题。⑴政府对流动人员管理的措施不够落实,经费投入不够,综合治理差,各有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⑵有关管理部门没有抓好流动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其居住的环境卫生、疾病预防工作缺乏应有的检查指导。
二、搞好疾控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政府职责,加强部门协调,把疾控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社会“大卫生”观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南,进一步加强对疾控工作的领导,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政府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对疾控工作的投入。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与社会各有关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优先保证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需的资金,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努力建设适应国情、市情,满足预防保健需求,分工明确,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各级疾控工作机构和队伍。
(二)加强疾控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提高疾控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使其适应疾控工作的发展和要求。
1、加强农村疾控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摸式的转变,知识更新的加速,以传统的医学知识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因此,培训高素质人才,特别疾控工作专业管理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使命,是推动疾控工作持续发展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抓好农村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疾控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包括保送到上级“疾控机构”进修,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等,使疾控工作人员达到上级要求和具备执业医师资格,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严把疾控工作人员进入关,确保人员素质。疾控工作开展得如何,工作是否收到好的效果,工作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员是关键。因此,“疾控机构”在吸收人员时应严格把好“四个关”,⑴把好新招入人员关,非医学专业人员不能进入疾控工作岗位;⑵把好执业资格关,做到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不吸收不使用;⑶把好领导利用职权把不懂业务的亲朋好友安排进入“疾控机构”工作关;⑷把好现有疾控工作人员从新调整关,非专业又不懂业务的人员应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通过把好“四关”,确保有专业知识、职称高、学历高、懂业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进入疾控工作岗位。
(三)运用科学知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防治力度,搞好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当前,应着力抓好结核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积极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实践证明,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是搞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办法。⑴要严格执行结核病归口管治制度。卫生部门应加大力度抓好结核病归口管治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法规和要求,制定归口管治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把归口管治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要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督促医疗单位落实归口管治工作,发现问题应严肃处理。⑵抓好督导工作。督导是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落实的有效措施之一。各“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应深入到基层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是否做好病人转诊归口管治;检查各乡镇卫生院是否落实做好结核病人督导化疗工作。
2、把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摆上日程,全面推进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⑴全面贯彻执行卫生部等部门印发《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该《规划》对今后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总目标与具体指标和保障措施等。各级政府、卫生等部门应结合实际全面贯彻实施。加强政府对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形成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团体参与的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筹资方式,解决精神疾病防治经费。⑵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加强精神疾病宣传、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⑶完善精神疾病服务保障措施,搞好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要积极采取措施为精神分裂症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保障,对贫困人员、农村困难户应提供医疗救助;应建立社区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档案,开展定期随访、家庭病床和护理,提高患者社会活动的能力。⑷抓好精神疾病防治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精神疾病服务体系和网络。①应着重抓好地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建设,使其成为全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的龙头,指导基层“精防”单位。②要全面建设县一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使其能承担起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心理咨询、随访等工作任务。
(四)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公安、劳动、财政等部门要共同努力抓好流动人口疾控工作。
1、政府应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统一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要把疾控工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卫生、公安、劳动、财政等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应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做好宣傳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流动人口疾控工作所需经费,确保流动人口疾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的疾控工作检查制度,防止群体性疫病传染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