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把知识作为的主要对象,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变成一言堂,学习效果大大折扣。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途径学生参与互动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途径:
一、重视学生参与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教师讲授过多,那么课堂将会变成一言堂,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少,课堂反馈不及时,降低了学生参与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学习效果大大折扣。在讲授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说,他在教学上的成功主要靠两点:一是靠民主,二是靠科学。以往的教学,学生都是在老师威严的要求下学习,学生的精神都处于高压的状态:一方面要听老师讲课,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稍有不是受到老师的指责,从而受到约束,不能发挥应有的智能。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减轻学习上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认真地参与探索和研究。作为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形成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潜能,认同学生的经验,建立无“威胁”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不敢说的习惯,做到敢说,爱说,并且引导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不断地探究问题,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并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二、尊重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以真心、诚心、交心教育引导学生行为,促进班风形成处在心理不稳定期的学生希望得到理解,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班主任,班主任如果能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平等地面对面地“漫谈”思想、修养、爱好、生活技巧、处世为人、性格心理乃至球星、歌星、流行发型、时装等等,学生是非常乐意与之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的。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也将受益多多。总之,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课堂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而且要讲究练的方法和保证练的质量。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和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功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上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提示、肯定和鼓励,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小组活动指导作用
小组活动学习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学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既然如此,是不是教师的作用就变得无关紧要呢?事实上,在小组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但没被削弱,其指导作用反而增强了;对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也更高了。教师首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教师须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示范表演者,时而是指挥员,时而是组织者和监督员,时而是活动参与者,时而是学生的帮手。为了使小组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顺利开展小组活动的学习。通过组内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给学生以动态效果,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既能在趣味中吸收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特别是课本中涉及的实物图片,通过多媒体,既便于学生理解和形象记忆,又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文字阅读和凭空臆测的三维想象,为有效的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在画面中理解,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抽象难懂的知识、一些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呈现。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能更直接使学生的感官从多方位进行刺激,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在备课时能模拟板书的形式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减少了课堂的黑板上的板书时间,又减轻教师课堂上的劳动量,更由于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能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接受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使每堂课授给学生的内容更详实,知识更丰富。
六、改变教学方式
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以前我们总是围绕教材,而现在想的是我怎么把所教的内容融入到游戏或以学生的所见所闻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再加以改进,现在我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新的教学内容,想的是学生该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才有兴趣?要做到“精练”就必须精心挑选复习内容,复习内容的确定不是依据教科书、参考书和参考教案,而是根据知识的本身的特点、教师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而定。所谓“实用”就是复习的知识要对学生学习新知起作用,要能解决新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做到“实用”就必须把该复习的旧知进行认真地复习,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把这些道理或原理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上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新知的引入奠定基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而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上是我的粗浅的体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09)11号附件1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有效备课——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途径学生参与互动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途径:
一、重视学生参与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教师讲授过多,那么课堂将会变成一言堂,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少,课堂反馈不及时,降低了学生参与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学习效果大大折扣。在讲授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说,他在教学上的成功主要靠两点:一是靠民主,二是靠科学。以往的教学,学生都是在老师威严的要求下学习,学生的精神都处于高压的状态:一方面要听老师讲课,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稍有不是受到老师的指责,从而受到约束,不能发挥应有的智能。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减轻学习上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认真地参与探索和研究。作为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形成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潜能,认同学生的经验,建立无“威胁”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不敢说的习惯,做到敢说,爱说,并且引导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不断地探究问题,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并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二、尊重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以真心、诚心、交心教育引导学生行为,促进班风形成处在心理不稳定期的学生希望得到理解,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班主任,班主任如果能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平等地面对面地“漫谈”思想、修养、爱好、生活技巧、处世为人、性格心理乃至球星、歌星、流行发型、时装等等,学生是非常乐意与之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的。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也将受益多多。总之,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课堂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而且要讲究练的方法和保证练的质量。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和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功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上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提示、肯定和鼓励,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小组活动指导作用
小组活动学习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学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既然如此,是不是教师的作用就变得无关紧要呢?事实上,在小组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但没被削弱,其指导作用反而增强了;对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也更高了。教师首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教师须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示范表演者,时而是指挥员,时而是组织者和监督员,时而是活动参与者,时而是学生的帮手。为了使小组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顺利开展小组活动的学习。通过组内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给学生以动态效果,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既能在趣味中吸收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特别是课本中涉及的实物图片,通过多媒体,既便于学生理解和形象记忆,又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文字阅读和凭空臆测的三维想象,为有效的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在画面中理解,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抽象难懂的知识、一些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呈现。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能更直接使学生的感官从多方位进行刺激,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在备课时能模拟板书的形式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减少了课堂的黑板上的板书时间,又减轻教师课堂上的劳动量,更由于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能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接受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使每堂课授给学生的内容更详实,知识更丰富。
六、改变教学方式
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以前我们总是围绕教材,而现在想的是我怎么把所教的内容融入到游戏或以学生的所见所闻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再加以改进,现在我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新的教学内容,想的是学生该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才有兴趣?要做到“精练”就必须精心挑选复习内容,复习内容的确定不是依据教科书、参考书和参考教案,而是根据知识的本身的特点、教师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而定。所谓“实用”就是复习的知识要对学生学习新知起作用,要能解决新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做到“实用”就必须把该复习的旧知进行认真地复习,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把这些道理或原理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上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新知的引入奠定基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而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上是我的粗浅的体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09)11号附件1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有效备课——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