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皇明太阳能创始人,从石油行业转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技术研发。为推广太阳能,从1997年开始,皇明启动了声势浩大的太阳能科普万里行,从农村开始,培育市场。皇明的这一独创模式,成功将太阳能热水器销往农村地区,也奠定了他“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营销第一人”的行业地位。他就是黄鸣。
“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必定也是深刻的现实主义者。”这句话是对黄鸣最好的诠释。
转行,为了女儿的将来
黄鸣生长在无锡,他记得,那时山清水秀,太湖一清见底,外婆常在离家不远的一条小河淘米洗衣服。
1978年,他考入华东石油学院,在第一堂课上知道了石油开采只能维持不到100年,自己学的是一门“夕阳产业”。
从1987年开始,他说自己为了1岁大的女儿长大后有资源可用,一边在石油勘探研究所工作,一边自己捣鼓起太阳能设备,开始摆地摊卖太阳能热水器。
37岁时,他辞掉公职创业,以姓名谐音创立了皇明太阳能公司。
2005年,皇明已然成为中国太阳能行业大佬。两年前,他作为人大代表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
在许多德州人眼中,黄鸣创立了一家足以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明星企业;在相识多年的朋友看来,他是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多年来坚持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觉得,人的一生有一件事很难得到:就是真正为你觉得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付出,而且这个付出也得到了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回报。以太阳能技术为铺垫的微排地球战略,就是黄鸣看准的事情。
谈起当初下海创业的选择,他说:一开始自己的想法是选择当科学家,自己做太阳能领域的专家,并没有想过做产业、做企业、做老板。但是,国家没有科研投入,自己也找不到投资者,最后只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科研。从原始创业的初衷出发,后来发觉为了科研还是需要走知识产业化的道路,这让他不自觉地成为一名商人。
非议,与认同并存的动力
采访中,可以隐约感觉到黄鸣的偏执,不想回答的问题一言不发,感兴趣的话题滔滔不绝,甚至自问自答。
黄鸣惹上的非议几乎与他获得的认同对等。十几年前,他在老家德州斥资十几亿建设“太阳谷”,盖楼盘“蔚来城”。当时,他高调提出要在“10年内把燃气、电热水器赶出市场”,甚至制定起行业标准。皇明不仅仅是电、燃气热水器制造商和同行业竞争者,即便是普通消费者都认为他过于霸道,店大欺客,试图用名气垄断市场。
2000年,黄鸣应邀参加了由联合国组织中美可再生能源发展论坛,那是他第一次在国际重大场合宣扬自己的理念。作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唯一代表,他做了15分钟的发言。讲到皇明20万年产量的时候,国外听众不相信一家中国企业的太阳能产量会比整个北美还多,怀疑他说错了英文,将2万说成了20万。
“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太大了。”只有在国外才能体会到民族自豪感,这件事给了黄鸣很大刺激,会后,外国媒体称他为“Solar-king”(太阳之王)。他说,当时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能够通过努力为国争光,几乎落泪。
从那次会议开始,黄鸣逐渐从一个商人摇身变为了一个社会活动家。2006年和2008年,他两次受邀前往联合国环保会议发表演讲。2009年他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甚至组织了一场环保足球联谊赛,讽刺各国将环保问题当作“踢皮球”。
学习,以赢得SURE BET
在专注于太阳能事业的同时,黄鸣绝对算得上是个对学习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听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有网上课堂,于是黄鸣也去网上搜斯坦福网上课堂,其中,一节课《高科技投资》的课引起了黄鸣的高度兴趣。“我听了半小时左右,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两条,其中一个叫‘低风险投资’;另一个更让我眼睛发亮的是sure bet——‘确定不输的赌博’。”
在黄鸣看来,即使一个人不想发财,不想当老板,不想创业,只想当一个安安稳稳职业的工作者,“确定不输的赌博”也是可以适用的。“就算当农民,在家乡种地,今年要种白菜还是种土豆?怎么能确定不输?确定比别人做的好?也有一个sure bet在?平常找对象也是可以利用sure bet方法的。现在有些女孩子很纠结,一方面愿意找年轻有为,才貌双全的,但又担心他以后发达了会花心而被抛弃。怎么办?用上sure bet 后会好一些,这是我对这一理论的举一反三的思考,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与精神。”黄鸣说。
对于学习,黄鸣是近乎执着的。他常对管理层说,当头头,当领导,当老板更要学习。在皇明内部,黄鸣也倡导形成全员学习的氛围。早期,皇明的有些员工甚至只有中专学历,但他们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皇明的老员工都知道,别看当时的皇明小、不知名,皇明考试却是严格得近乎苛刻。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学习的精神与严格的评估制度,让许多人都成长起来了。
在选拔人才时,黄鸣也十分看中学习能力。曾有员工抱怨过,为什么自己有能力只是没学历就比不上那些高学历的。黄鸣是这样解释的:“我选拔人才,是不想讲学历的,但是咱得公平,在中学里,别人通过努力通过奋斗日夜熬夜考了个高成就。而有的人呢?一天游游混混考个大专、中专。那社会要是光认同你不认同本科生,研究生,那这社会公平吗?人必须为自己的懒惰和疏忽付出代价,人家努力的也该得到回报。不公平,是最恶毒的东西。皇明公司的高管们要用生命甚至搭上性命去维护公平公正。”
慈善,不能“别有用心”
而对于维护社会公平这件事,用黄鸣的慈善观更能体现。在他看来,慈善也可以作为维持社会公平公正的一种形式。
他认为做慈善的前提是企业本身的责任已经尽到,而不是自身企业还没做好,就想靠做慈善来掩人耳目,获得社会的好感,以弥补企业本身的缺陷。“在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做不好的情况下,搞‘别有用心’的慈善,这是不对的!”作为企业中人,黄鸣提出这一想法,首先是检查自我:在做慈善捐款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产品的质量做好。做慈善做捐赠是应该的,但反过来更应该对企业自身严格把关。“我们产品的卫生、健康、质量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我捐的那些东西最多是补自己的罪过而已,哪还敢宣传?哪配得上社会的认可?哪还能被商界树为标兵?”
多年来,黄鸣把关爱贫弱、奉献社会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始终热心为国家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先后为贫困弱势群体、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价值近1000万元,被誉为公益企业的楷模。2006年全国“两会”上,黄鸣建议国家推动“新能源·新农村工程”,计划在5年内,发起在全国欠发达农村建设10万个太阳能集体浴室,解决1亿农民洗澡难问题,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高层领导和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可。首批试点推行后,皇明立即捐资建成13个太阳能集体浴室,解决了近万名农民的洗澡难问题,让广大农民真正切身感受到了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实惠。他的慈善简单而有效。
“潮”,是一种态度
虽然年过半百,但黄鸣绝对算得上是个 “潮人”,潮人必备的iPhone、iPad他也都有。皇明的技术团队还创造了MePad(Micro-emission Packaged Design),并且可以用手机来显示和控制微排大厦和蔚来城的微排指标及系统运行状况等等。为了把做太阳能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黄鸣从2006年开始写博客,现在也开始玩微博。
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里,黄鸣忙于各种活动,有时候一天要去好多地方。12月19日,他早上5点起床乘最早的动车到济南,然后飞到上海参加环保部的会议,会议结束后赶中午12点的动车到北京参加另外一个活动。忙里偷闲,他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创造了新词“奎”(英文quick的中文简写),用来形容一个人满世界跑、生活节奏快、短时间内辗转好多地方。“我发明这个网络语言也许不能火(我也不愿意它太火,火了以后是‘负贡献’,在汉语言文字系统里作为点缀还可以,如果成为主流,那对后人可能会是一种灾难。)但是我也希望用微博这种新型方式与网友们交流,也希望用网络语言来拉近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说到这里,黄鸣的脸上露出朝气十足的神色。
对待“潮”这个评价,黄鸣是这样看待的:“现在很多人不去试着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而是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所以我不行;我是搞营销的,所以我不懂技术;我是搞技术的,所以我不会销售;我天生不是干这个的料……其实这不是做不好工作的理由,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思维上了一套枷锁,限制了自己探索新世界的触角,把人固守在自认为专业的小圈子里,而实际上水平是否真的专业还说不准。我如果告诉自己说:‘都50多岁的人了,还上什么微博啊?’那我不就out了?
其实专业不是问题,年龄也不是问题,连我80多岁的老妈妈都在学英语!关键在于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把那些前提都扔掉,为了达成目标而超越自我,那就是另一番境界了。”
“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必定也是深刻的现实主义者。”这句话是对黄鸣最好的诠释。
转行,为了女儿的将来
黄鸣生长在无锡,他记得,那时山清水秀,太湖一清见底,外婆常在离家不远的一条小河淘米洗衣服。
1978年,他考入华东石油学院,在第一堂课上知道了石油开采只能维持不到100年,自己学的是一门“夕阳产业”。
从1987年开始,他说自己为了1岁大的女儿长大后有资源可用,一边在石油勘探研究所工作,一边自己捣鼓起太阳能设备,开始摆地摊卖太阳能热水器。
37岁时,他辞掉公职创业,以姓名谐音创立了皇明太阳能公司。
2005年,皇明已然成为中国太阳能行业大佬。两年前,他作为人大代表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
在许多德州人眼中,黄鸣创立了一家足以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明星企业;在相识多年的朋友看来,他是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多年来坚持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觉得,人的一生有一件事很难得到:就是真正为你觉得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付出,而且这个付出也得到了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回报。以太阳能技术为铺垫的微排地球战略,就是黄鸣看准的事情。
谈起当初下海创业的选择,他说:一开始自己的想法是选择当科学家,自己做太阳能领域的专家,并没有想过做产业、做企业、做老板。但是,国家没有科研投入,自己也找不到投资者,最后只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科研。从原始创业的初衷出发,后来发觉为了科研还是需要走知识产业化的道路,这让他不自觉地成为一名商人。
非议,与认同并存的动力
采访中,可以隐约感觉到黄鸣的偏执,不想回答的问题一言不发,感兴趣的话题滔滔不绝,甚至自问自答。
黄鸣惹上的非议几乎与他获得的认同对等。十几年前,他在老家德州斥资十几亿建设“太阳谷”,盖楼盘“蔚来城”。当时,他高调提出要在“10年内把燃气、电热水器赶出市场”,甚至制定起行业标准。皇明不仅仅是电、燃气热水器制造商和同行业竞争者,即便是普通消费者都认为他过于霸道,店大欺客,试图用名气垄断市场。
2000年,黄鸣应邀参加了由联合国组织中美可再生能源发展论坛,那是他第一次在国际重大场合宣扬自己的理念。作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唯一代表,他做了15分钟的发言。讲到皇明20万年产量的时候,国外听众不相信一家中国企业的太阳能产量会比整个北美还多,怀疑他说错了英文,将2万说成了20万。
“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太大了。”只有在国外才能体会到民族自豪感,这件事给了黄鸣很大刺激,会后,外国媒体称他为“Solar-king”(太阳之王)。他说,当时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能够通过努力为国争光,几乎落泪。
从那次会议开始,黄鸣逐渐从一个商人摇身变为了一个社会活动家。2006年和2008年,他两次受邀前往联合国环保会议发表演讲。2009年他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甚至组织了一场环保足球联谊赛,讽刺各国将环保问题当作“踢皮球”。
学习,以赢得SURE BET
在专注于太阳能事业的同时,黄鸣绝对算得上是个对学习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听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有网上课堂,于是黄鸣也去网上搜斯坦福网上课堂,其中,一节课《高科技投资》的课引起了黄鸣的高度兴趣。“我听了半小时左右,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两条,其中一个叫‘低风险投资’;另一个更让我眼睛发亮的是sure bet——‘确定不输的赌博’。”
在黄鸣看来,即使一个人不想发财,不想当老板,不想创业,只想当一个安安稳稳职业的工作者,“确定不输的赌博”也是可以适用的。“就算当农民,在家乡种地,今年要种白菜还是种土豆?怎么能确定不输?确定比别人做的好?也有一个sure bet在?平常找对象也是可以利用sure bet方法的。现在有些女孩子很纠结,一方面愿意找年轻有为,才貌双全的,但又担心他以后发达了会花心而被抛弃。怎么办?用上sure bet 后会好一些,这是我对这一理论的举一反三的思考,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与精神。”黄鸣说。
对于学习,黄鸣是近乎执着的。他常对管理层说,当头头,当领导,当老板更要学习。在皇明内部,黄鸣也倡导形成全员学习的氛围。早期,皇明的有些员工甚至只有中专学历,但他们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皇明的老员工都知道,别看当时的皇明小、不知名,皇明考试却是严格得近乎苛刻。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学习的精神与严格的评估制度,让许多人都成长起来了。
在选拔人才时,黄鸣也十分看中学习能力。曾有员工抱怨过,为什么自己有能力只是没学历就比不上那些高学历的。黄鸣是这样解释的:“我选拔人才,是不想讲学历的,但是咱得公平,在中学里,别人通过努力通过奋斗日夜熬夜考了个高成就。而有的人呢?一天游游混混考个大专、中专。那社会要是光认同你不认同本科生,研究生,那这社会公平吗?人必须为自己的懒惰和疏忽付出代价,人家努力的也该得到回报。不公平,是最恶毒的东西。皇明公司的高管们要用生命甚至搭上性命去维护公平公正。”
慈善,不能“别有用心”
而对于维护社会公平这件事,用黄鸣的慈善观更能体现。在他看来,慈善也可以作为维持社会公平公正的一种形式。
他认为做慈善的前提是企业本身的责任已经尽到,而不是自身企业还没做好,就想靠做慈善来掩人耳目,获得社会的好感,以弥补企业本身的缺陷。“在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做不好的情况下,搞‘别有用心’的慈善,这是不对的!”作为企业中人,黄鸣提出这一想法,首先是检查自我:在做慈善捐款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产品的质量做好。做慈善做捐赠是应该的,但反过来更应该对企业自身严格把关。“我们产品的卫生、健康、质量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我捐的那些东西最多是补自己的罪过而已,哪还敢宣传?哪配得上社会的认可?哪还能被商界树为标兵?”
多年来,黄鸣把关爱贫弱、奉献社会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始终热心为国家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先后为贫困弱势群体、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价值近1000万元,被誉为公益企业的楷模。2006年全国“两会”上,黄鸣建议国家推动“新能源·新农村工程”,计划在5年内,发起在全国欠发达农村建设10万个太阳能集体浴室,解决1亿农民洗澡难问题,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高层领导和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可。首批试点推行后,皇明立即捐资建成13个太阳能集体浴室,解决了近万名农民的洗澡难问题,让广大农民真正切身感受到了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实惠。他的慈善简单而有效。
“潮”,是一种态度
虽然年过半百,但黄鸣绝对算得上是个 “潮人”,潮人必备的iPhone、iPad他也都有。皇明的技术团队还创造了MePad(Micro-emission Packaged Design),并且可以用手机来显示和控制微排大厦和蔚来城的微排指标及系统运行状况等等。为了把做太阳能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黄鸣从2006年开始写博客,现在也开始玩微博。
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里,黄鸣忙于各种活动,有时候一天要去好多地方。12月19日,他早上5点起床乘最早的动车到济南,然后飞到上海参加环保部的会议,会议结束后赶中午12点的动车到北京参加另外一个活动。忙里偷闲,他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创造了新词“奎”(英文quick的中文简写),用来形容一个人满世界跑、生活节奏快、短时间内辗转好多地方。“我发明这个网络语言也许不能火(我也不愿意它太火,火了以后是‘负贡献’,在汉语言文字系统里作为点缀还可以,如果成为主流,那对后人可能会是一种灾难。)但是我也希望用微博这种新型方式与网友们交流,也希望用网络语言来拉近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说到这里,黄鸣的脸上露出朝气十足的神色。
对待“潮”这个评价,黄鸣是这样看待的:“现在很多人不去试着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而是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所以我不行;我是搞营销的,所以我不懂技术;我是搞技术的,所以我不会销售;我天生不是干这个的料……其实这不是做不好工作的理由,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思维上了一套枷锁,限制了自己探索新世界的触角,把人固守在自认为专业的小圈子里,而实际上水平是否真的专业还说不准。我如果告诉自己说:‘都50多岁的人了,还上什么微博啊?’那我不就out了?
其实专业不是问题,年龄也不是问题,连我80多岁的老妈妈都在学英语!关键在于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把那些前提都扔掉,为了达成目标而超越自我,那就是另一番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