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帕多民族孤儿的妈妈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养
  
  阿尼帕的爸爸是喀什人,1956年,全家迁到新疆阿尔泰地区青河县。不久,阿尼帕的父母相继病逝。六兄妹中年龄最大、只有20岁的阿尼帕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嫁给了从部队转业回来在县公安局工作的维吾尔族小伙子阿比包,一家7口人过上了虽清贫但很陕乐的日子。
  1970年,阿尼帕的邻居牙合甫夫妇(丈夫维吾尔族、妻子哈萨克族的再婚家庭)相继去世,撇下3个儿子:19岁的老大吐尔达洪(维吾尔族)、17岁的库尔班(哈萨克族)和14岁的托乎提(父亲维吾尔族、母亲哈萨克族)。同样失去过父母的阿尼帕,知道这3个孩子孤单无助的滋味,她对善良的丈夫说:“咱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没人管吧?”于是他们收养了那3个孩子。
  
  1977年,阿尼帕夫妇又收养了回族姑娘王淑珍。11岁的王淑珍和她的兄妹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汉族继父金学军家。不久,母亲撒手人寰,继父又体弱多病,兄妹几个便开始流浪街头。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金学军一病不起。看到几个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便把王淑珍的哥哥王作林和两个姐妹王淑英、王淑花带回了自己的家。1989年,金学军去世,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莲3个孩子,阿尼帕又将这3个汉族孤儿接到家里。这样,加上她自己生养的9个儿女,阿尼帕就有了4个民族的1 9个儿女。
  
  “团圆锅”
  
  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虽然苦,但从没饿过肚子。阿尼帕妈妈总是做好饭后就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饱饭,阿尼帕夫妇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换成可以吃的东西,并想尽一切办法弄吃的。阿比包下了班就去打土坯卖钱,他还去帮别人宰牛宰羊,就为了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阿尼帕也经常在春天去挖野菜,秋天出去捡麦穗、拾土豆,用这些换面粉、玉米面给孩子们吃。
  为了贴补家用,阿尼帕还曾在县食品厂找了一份工作,清洗羊肚和羊肠,每个月按计件可以挣上36元。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做好孩子们的早饭后,阿尼帕就来到青格里河畔,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的双脚浸在雪山融水里,双手不停地忙碌着,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
  为了给20多口人做饭,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如今,很多老乡家里有喜事,都会借阿尼帕家的大锅去做抓饭、炖羊肉。人们给这口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团圆锅,大家都说,只要用了这口锅,家里就会像阿尼帕家一样团结、和睦、幸福。
  
  善举动人
  
  “天上星星数不清,阿尼帕一家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多年来,除了收养各族孤儿,阿尼帕夫妇所做的其他感人的事,也在当地广为传颂。
  切克斯是青河阿尕什敖包乡的贫困户,他的手有严重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从1984年以来,他家里的面粉长年都由阿尼帕一家供应:
  从河南来青河县打工的7位农民工遭遇包工头拖欠工资,眼看严冬来临,阿尼帕便安排他们17个人住在自己家中。一个月内,阿比包老人拖着病腿在寒风中多次奔波,找包工头协商,终于为他们讨回了工钱,这些农民工感动得哭了:
  大龄孕妇江阿古丽怀孕时,阿尼帕让她住在自己家里,临盆时江阿古丽大出血,阿尼帕一声令下,家中的10多个儿女马上赶到医院献血。出院后,阿尼帕又把江阿古丽接到家里照顾了一个月:
  一些在牧区的哈萨克牧民,有事都愿意到阿尼帕家求助,她总是热情相帮,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们,免费提供吃住。大家都说,阿尼帕的家成了牧民们在县城的“办事处”。
  
  爱心大家庭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阿尼帕夫妇天天在家看电视,还从不多的收入中拿出1000元捐给灾区。阿尼帕看着失去父母的孤儿们总是在流泪,她找到县民政部门的领导说:
  “我们现在生活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倍,我愿意再收养10个孤儿。”在阿尼帕老人的感召下,全县有10多个家庭向民政部门提出收养地震孤儿的请求,牧民们赶着牛羊来县城捐款,在这个贫困县,各族人民向地震灾区捐款竟达130多万元。
  如今,阿尼帕的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但逢年过节,孩子们总会想方设法赶回来陪老人住几天。阿尼帕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谁家有困难,只要说一声,就是再难,别人也会搭把手。2009年“母亲节”,央视记者送给阿尼帕老人一件特殊的礼牛身————她和孩子们的100张笑脸。
  在阿尼帕妈妈的眼中,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民族之分,“他们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脉,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巨流河》,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纪;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在作者齐邦媛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爪人史、家族史,更有两代人的家国情怀。这不是一本小说,却像小说鲱青彩;这不是一部史书,却像史书般真实。  在书中,齐邦媛以“自传”形式,回忆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
期刊
1月21日,《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该草案增加了对“啃老”现象的规定。  1月22日,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陆续展开新一轮换届选举,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发文严禁买官卖官。  2月7日,由于游客爆满,香港海洋公园第三次停止售票。此前由于游客爆满停止售票分别在5日、6日。  2月8日,鞭炮声未尽,年味尚存各地已开始多举措并举整顿机关干部“四风”。  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
期刊
2011年新春的热闹与喜悦才刚刚淡去,又一个“3·15”悄然而至。  1987年9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接受为正式成员,从1997年开始,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确定一个年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路走来,在不断地与消费领域“假恶丑”的斗争中,“3·15”不再只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纪念意义的日子而具备了更多实际性的意义。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知道了购物不是一锤子买卖,看清了消费中的陷阱
期刊
老年群体消费特征非常明显,不追求时尚,不追求奢侈,更多的是日用、民生消费,所以日用消费是侵犯老年人消费权益的重灾区。  青岛市一项关于老年人消费维权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遭遇过消费纠纷,占被调查者的81.93%,仅有18.07%的老年人未遇到过消费纠纷。在回答“当遇到消费权益侵害,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做什么?”时,仅有2.8%的老年人选择“采用拍照、录音等方式留存证据”,反映了老年人没有在第一时间保留有
期刊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全球最年长的华裔女性许哲,在平安度过113岁生日后,仍要凭自己的一双手帮助更多人,她希望自己活得更久,有生之年,把乐观及舍得的价值观散播至世界各角落。  许哲这份一直为别人付出、源源不绝的爱心,来自母亲对她的爱和言传身教。  设慈善组织助250贫者  2010年12月7日晚许哲在《113岁的快乐人生》分享会上指出,在她还是孩童的时候,家里很贫穷,肚子实在饥饿难耐时,她甚
期刊
1 削苹果戒指  像戒指一样的小刀,专门用来削苹果,这样的小刀,看起来造型很独特,也很可爱。这把戒指小刀想必很安全,也不会伤着手,无论在任何时候使用携带都很方便。  2 一天一啤酒有利你健康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西班牙研究人员在一项名为《啤酒、地中海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报告中说,经过测试1249名年过57的男女,他们发现长期食用地中海类饮食且每天喝一杯啤酒的测试者,不仅没有发胖,有的甚至还减了点
期刊
“口红当墨,手指作笔”,这就是“隐居”在广州市流花鸟苑一个小档口的老艺人麦国华所创的“手指口红画”的道具。  麦伯今年已经82岁了,但精神矍铄,手指口红画是他的绝活。只要一谈及他的绝活,麦伯随即就会拿出一张画纸,即兴表演。只见麦伯右手指轻沾口红,然后在画纸上随意抹了几下,几条红色的金鱼便跃然纸上。随后,麦伯再用几指为金鱼加上眼睛,再画上水草和波纹,一幅生动的金鱼戏水图就完成了,前后不过十分钟。  
期刊
101年前,6个月大、还在母亲臂弯里的玛图瑞,跟随母亲穿过格兰德河踏入了美国国土,但一直没有加人美国国籍:101年后,她终于在德克萨斯州宣誓,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六个月大时到美国  尤拉莉亚·加西亚·玛图瑞,1909年出生在墨西哥蒙特雷市。6个月大时,她的母亲门多萨抱着她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州。那时,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可以随意出入两国,不需要出示任何文件。但玛图瑞一直希望能够加人美国国籍。  2010
期刊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益繁荣,各种消费陷阱也越来越隐蔽,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旦落入陷阱,很多时候消费者也只是忍气吞声,抱着破财免灾的心态。面对如此多的消费陷阱,我们该如何维权?结合实际情况,下面总结列出了十个消费维权的重点,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第一: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认清主体  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认清商家的背景,商品销售者或服务提供者是企业还是个人,该主体资信如何,是否有不良记录,
期刊
家中也要防骗    有些老年人岁数大了,根本就不出门,可是仍然要增强防骗意识。我们一起看看在家中如何识辨骗子,如何防骗。家庭防骗的要决在于家庭员对送上门的“好处”保持应有的警惕,如果不提高警惕的话,则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引起注意。下面给您介绍几条防骗招数:  1、对自己不认识的、找上门来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切不可轻易将钱财交给来人捎带,要认真了解来人身份,索要家庭成员亲笔信件,或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