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项目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决定了造景效果。色彩是植物景观形式美的主要构景要素之一,是植物配置中最直观鲜明的特点,人的色彩感知在观察事物的习惯中比例较大。植物色彩直接影响园林空间的情感和气氛,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色调的搭配在植物配置中尤为重要,植物群落的色彩调查与量化研究对于指导园林植物配置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园林植物色彩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群落色彩表现和彩叶植物叶色变化,其中,常绿色比例、主色彩比例和色彩数量对植物组合美景度值贡献较大。植物群落色彩的定量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植物群落的景观色彩构成及其四季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
【关键词】植物群落色彩;量化分析;植物配置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园林景观设计的难度并不低,在很多方面都要充分的满足国家需求和地方发展的要求,仅仅是应用传统的设计方案,并不能得到较多的肯定,在很多方面都容易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将植物色彩有效运用后,能够更好的改善固有的缺失与不足,将园林景观设计内容更好的丰富处理,在最终的成品展示上,可创造出较高的价值。
1、工程概况
龙坞入城口依托青山绿水,营造“春季花海”、“秋季红叶”的景观效果。对现有茶园进行保护,凸显茶叶特色。公园内片植约1000棵染尽吉野樱,使得项目整体迈向“花海”公园主题。
龙坞入城口东面,依托青山,片植乌桕等色叶树,增加景观的丰富性。结合现有山体高差,通过宿根花卉、染井吉野樱林,营造“梯田式”花海。水溪边零星点缀几颗垂柳、梅花,营造简洁大气的景观效果。水溪里,栽植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增添景观的丰富性。
绕城高速龙坞入城口,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37600平方,其中绕城高速及留泗路等道路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本次实际绿地整治面積约95000平方。项目主要对龙坞入城口范围内的场地进行施工景观绿化整治,提升绕城入城口的景观效果,做好杭州G20峰会入城口的标杆景观工程,为推进龙坞茶镇改造建设做好配套。计划于3月底基本完工,总鸟瞰图如图1所示。
2、龙坞绿化现状
场地现状:大多数为道路两侧防护绿地、山体绿地、工业用地、茶田等。
高速路沿线绿化:范围比较狭长,以杂木为主,林冠线较为平直,缺乏透景线。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分布于留泗路两侧,绿化形式多样,比较杂乱。
茶园绿地:现状主要以块状茶田为主,但是茶园缺乏管理,树形散乱,整体效果并不可观。
山体及茶园混合绿化:主要以山体为主,植物生长茂盛,可以稍加改造美化。
3、基于植物群落色彩构成量化分析的植物配置
龙坞入城口绿化总体布局采用“漏”、“透”、“遮”等植物造景手法,对现有景观茶园进行补种,梳理出“三片一核心”的绿化格局,即景观茶地、高速两侧绿化、留泗路与山体之间绿化。
3.1景观设计
3.1.1西区(下口)——龙坞印象
保留现状茶田,并在交叉口西侧设置以茶叶叶片高低错落组成的主题雕塑,通过茶田肌理的塑造和雕塑小品的运用,抽象化、艺术化地展现龙坞茶镇的第一印象。极目远眺,远处连绵的茶山和面前的花海相映衬,以欢迎之态,作为龙坞茶镇的前奏迎宾,展现开放、大气的龙坞新形象。
3.1.2东区(上口)——郊野花海通过总体空间布局与植物群落的营造,展现龙坞优美的郊野风光。结合现状水渠营造野趣自然的花溪与大气磅礴的花田,构成一幅生态优美的郊野花海风光画卷,以恭送之姿作为龙坞茶镇邀请再来的尾奏,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2绿化设计
3.2.1茶园绿化
景观茶地位于桐坞路与长埭路之间,绿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现状有茶园、杂木林、大香樟,设计保留现有茶园、大香樟,对杂木林进行清理,并适当的增加色叶植物。
桐坞路一侧长势较好的香樟进行保留,影响交通的香樟进行迁移。对现有茶园进行修复,局部进行“彩化”提升,营造特色的茶园风光。
植物岛采用“群落”配置手法,通过迁移的大香樟、鸡爪槭林、樱花林,营造色彩多样的特色景观。以观赏价值高的樱花、鸡爪槭形成前景,以榉树、沙朴构成主赏骨架树,以常绿的香樟营造背景林,背景林中穿插落叶的乔木,丰富景观季相。局部打开视线,背景林以中层为主,凸显植物群组的优美以及茶园风光的优美。
3.2.2绕城高速两侧绿化
高速两侧绿化位于长埭路与留泗路之间,绿地总面积越3.5万平方米。保留现状长势比较好的枫杨、栾树、无患子、榔榆等,绿化设计注重景观的“漏”、“透”、“遮”等植物造景手法,将“茶园”、“远山”引入眼帘。
高速路左侧,从南到北,通过“群组”配置,从立面上打破天际单调的变化,丰富天机线景观。将“茶园”风光引入眼帘。在现有树的基础上进行补种春秋季树种,着重表现春景与秋景,强化景观效果。
高速路右侧,通过景观林带和植物“群组”、水溪营造趣味的景观效果。景观林带通过群落栽植手法,将“远山”引入视线。游步道的设计增添整体景观的参与性。植物群组犹如一座座“岛屿”,化零为整,着重表现春景,秋景为辅,形成特色的入城口景观。
3.2.3山体之间绿化
留泗路与山体之间绿化位于留泗路东侧,绿地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保留现状长势好的香樟、枫杨等,绿化设计注重景观的视觉性,将“远山”、“花海”映入眼帘。
植物造景采用“简洁”、“大气”的造景手法,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将“山景”有机地融入整体景观中。“远山”作为背景,植物素材主要选用“秋色叶、彩化”树种,强化整体的视觉效果。游步道穿梭与水溪、花海之间,更好地将之江优美环境融入设计中。
结语:
色彩评价是景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建筑色彩调查方法已经较为完善,但类似方法较少应用于植物群落色彩研究中。各群落四季的主体色谱以绿色系为主,不同月份绿色度不同且绿色冷暖比不同,冬季绿色度最低,黄色系色彩含量较多。选择性色谱和点缀性色谱受植物种类与季相影响较大,对环境色彩整体影响不大,小面积色块在大面积色彩背景的衬托下得到充分强调,在色相对比中可以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具有烘托氛围的美,故选择性色谱和点缀性色谱丰富的植物群落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美景度值。色彩饱和度呈现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居中的分布。饱和度的年度变化受树种选择和搭配方式影响较小。色彩亮度变化较为平稳,冬季相对于其他季节较高且差异较其他季节大。
参考文献:
[1]陈鑫峰,王雁.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J].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2]叶小曲,王蕾,关恒伟,等.西北地区秋色植物的景观营造与探析:以银川植物园秋景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S1):94-97.
[3]沙新美.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9):3078-3084.
[4]许丽颖,刘斗南,赵玥琪,等.基于色彩模式的秋色叶植物的叶色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9):142-145.
【关键词】植物群落色彩;量化分析;植物配置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园林景观设计的难度并不低,在很多方面都要充分的满足国家需求和地方发展的要求,仅仅是应用传统的设计方案,并不能得到较多的肯定,在很多方面都容易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将植物色彩有效运用后,能够更好的改善固有的缺失与不足,将园林景观设计内容更好的丰富处理,在最终的成品展示上,可创造出较高的价值。
1、工程概况
龙坞入城口依托青山绿水,营造“春季花海”、“秋季红叶”的景观效果。对现有茶园进行保护,凸显茶叶特色。公园内片植约1000棵染尽吉野樱,使得项目整体迈向“花海”公园主题。
龙坞入城口东面,依托青山,片植乌桕等色叶树,增加景观的丰富性。结合现有山体高差,通过宿根花卉、染井吉野樱林,营造“梯田式”花海。水溪边零星点缀几颗垂柳、梅花,营造简洁大气的景观效果。水溪里,栽植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增添景观的丰富性。
绕城高速龙坞入城口,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37600平方,其中绕城高速及留泗路等道路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本次实际绿地整治面積约95000平方。项目主要对龙坞入城口范围内的场地进行施工景观绿化整治,提升绕城入城口的景观效果,做好杭州G20峰会入城口的标杆景观工程,为推进龙坞茶镇改造建设做好配套。计划于3月底基本完工,总鸟瞰图如图1所示。
2、龙坞绿化现状
场地现状:大多数为道路两侧防护绿地、山体绿地、工业用地、茶田等。
高速路沿线绿化:范围比较狭长,以杂木为主,林冠线较为平直,缺乏透景线。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分布于留泗路两侧,绿化形式多样,比较杂乱。
茶园绿地:现状主要以块状茶田为主,但是茶园缺乏管理,树形散乱,整体效果并不可观。
山体及茶园混合绿化:主要以山体为主,植物生长茂盛,可以稍加改造美化。
3、基于植物群落色彩构成量化分析的植物配置
龙坞入城口绿化总体布局采用“漏”、“透”、“遮”等植物造景手法,对现有景观茶园进行补种,梳理出“三片一核心”的绿化格局,即景观茶地、高速两侧绿化、留泗路与山体之间绿化。
3.1景观设计
3.1.1西区(下口)——龙坞印象
保留现状茶田,并在交叉口西侧设置以茶叶叶片高低错落组成的主题雕塑,通过茶田肌理的塑造和雕塑小品的运用,抽象化、艺术化地展现龙坞茶镇的第一印象。极目远眺,远处连绵的茶山和面前的花海相映衬,以欢迎之态,作为龙坞茶镇的前奏迎宾,展现开放、大气的龙坞新形象。
3.1.2东区(上口)——郊野花海通过总体空间布局与植物群落的营造,展现龙坞优美的郊野风光。结合现状水渠营造野趣自然的花溪与大气磅礴的花田,构成一幅生态优美的郊野花海风光画卷,以恭送之姿作为龙坞茶镇邀请再来的尾奏,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2绿化设计
3.2.1茶园绿化
景观茶地位于桐坞路与长埭路之间,绿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现状有茶园、杂木林、大香樟,设计保留现有茶园、大香樟,对杂木林进行清理,并适当的增加色叶植物。
桐坞路一侧长势较好的香樟进行保留,影响交通的香樟进行迁移。对现有茶园进行修复,局部进行“彩化”提升,营造特色的茶园风光。
植物岛采用“群落”配置手法,通过迁移的大香樟、鸡爪槭林、樱花林,营造色彩多样的特色景观。以观赏价值高的樱花、鸡爪槭形成前景,以榉树、沙朴构成主赏骨架树,以常绿的香樟营造背景林,背景林中穿插落叶的乔木,丰富景观季相。局部打开视线,背景林以中层为主,凸显植物群组的优美以及茶园风光的优美。
3.2.2绕城高速两侧绿化
高速两侧绿化位于长埭路与留泗路之间,绿地总面积越3.5万平方米。保留现状长势比较好的枫杨、栾树、无患子、榔榆等,绿化设计注重景观的“漏”、“透”、“遮”等植物造景手法,将“茶园”、“远山”引入眼帘。
高速路左侧,从南到北,通过“群组”配置,从立面上打破天际单调的变化,丰富天机线景观。将“茶园”风光引入眼帘。在现有树的基础上进行补种春秋季树种,着重表现春景与秋景,强化景观效果。
高速路右侧,通过景观林带和植物“群组”、水溪营造趣味的景观效果。景观林带通过群落栽植手法,将“远山”引入视线。游步道的设计增添整体景观的参与性。植物群组犹如一座座“岛屿”,化零为整,着重表现春景,秋景为辅,形成特色的入城口景观。
3.2.3山体之间绿化
留泗路与山体之间绿化位于留泗路东侧,绿地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保留现状长势好的香樟、枫杨等,绿化设计注重景观的视觉性,将“远山”、“花海”映入眼帘。
植物造景采用“简洁”、“大气”的造景手法,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将“山景”有机地融入整体景观中。“远山”作为背景,植物素材主要选用“秋色叶、彩化”树种,强化整体的视觉效果。游步道穿梭与水溪、花海之间,更好地将之江优美环境融入设计中。
结语:
色彩评价是景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建筑色彩调查方法已经较为完善,但类似方法较少应用于植物群落色彩研究中。各群落四季的主体色谱以绿色系为主,不同月份绿色度不同且绿色冷暖比不同,冬季绿色度最低,黄色系色彩含量较多。选择性色谱和点缀性色谱受植物种类与季相影响较大,对环境色彩整体影响不大,小面积色块在大面积色彩背景的衬托下得到充分强调,在色相对比中可以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具有烘托氛围的美,故选择性色谱和点缀性色谱丰富的植物群落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美景度值。色彩饱和度呈现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居中的分布。饱和度的年度变化受树种选择和搭配方式影响较小。色彩亮度变化较为平稳,冬季相对于其他季节较高且差异较其他季节大。
参考文献:
[1]陈鑫峰,王雁.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J].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2]叶小曲,王蕾,关恒伟,等.西北地区秋色植物的景观营造与探析:以银川植物园秋景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S1):94-97.
[3]沙新美.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9):3078-3084.
[4]许丽颖,刘斗南,赵玥琪,等.基于色彩模式的秋色叶植物的叶色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9):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