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博学厚德,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办学宗旨——“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将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和贯彻落实实践育人工作作为首要工作,在实践育人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成绩斐然。
人人培养,技能为先
实践中,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将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具体化,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把人才培养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上,使学院人才培养定位除要求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所在单位工作要求。
为此,学院强调高素质“技能”的培养,但又不唯“技能”为上,特别注重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根据学生反馈和社会调研,不断调整和改进,做到了课程设置合理、逻辑关系明确、知识衔接有序、涵盖内容广泛。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学院将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为三类模块,即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实践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是给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铺垫,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期积累。专业模块是学生应学好的主要专业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主要技能。實践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学院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出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和研讨,在专业课程中设有单元实践、阶段性实践、课程总体实践和课程融合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总体素质。
教学改革,创新求变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践育人方案的贯彻落实,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学院反复进行教学改革论证,探索出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院通过先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既保证课堂改革落到实处,又保证不走偏、不变味。教师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
实践表明,先进的课堂教学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同时,积极引入“学习小组”等竞争模式,便于学生的互动,也便于教师分别指导,进而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了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新方式。
教学内容改革,先进性、科学性决定成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会定期予以修改。实践中,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动不断修改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该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强化师资,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建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偏多,且多数青年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为此,学院要求青年教师从多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鼓励他们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并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定期聘请企事业单位资深人士来校讲学,交流经验,传授技能。
建立“老带新、结对子”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学院青年教师任教前,需通过省、校组织的教师资格岗位培训,进行试讲合格后方可上岗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老带新、结对子”,指定专业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以课前指导、课中视听、课后点评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学院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到各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等去走访、调研、指导学生实习,使他们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学院还以“请进来”的形式请其他院校的学者和社会知名专家来讲学,将前沿理论和观点、实践经验和方法等请进来,丰富教师视野的同时,也能使教师有机会了解、接触社会,增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
鼓励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学习氛围,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通过进修、考研、考博等提高教师自身的学历、学识水平。通过主动学习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
此外,学院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如说课、讲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案评比等,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促进了他们教学水平与职业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课内单项实验。课内单项实验包括单元实验、阶段性实验、课程总体实验和课程融合实验。单元实验在每一单元完成时进行,阶段性实验在某一知识点完成时进行,课程总体实验在课程完时进行,课程融合实验在相关主要课程完成时进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渐次形成。
业务场景设计。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院在相关课程中安排一部分业务内容,把这些业务内容的处理交由学生进行。先由学生组成业务处理组,分工合作,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做出任务完成计划书、责任人岗位分工任务书、任务完成路径设计书和总结建议书。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技能得到真正发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社会调查和实习。学院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个假期都要参加社会调查,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等各方面,弥补学生社会经验少的缺欠,同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三年级学生还要参加社会实习,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学生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实际业务中去,为就业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校内综合实践。校内综合实践是在学生将全部专业课学完,临近毕业前,将学生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开展的实践,这次实践不仅包括基本业务训练,还包括一些内容较难、综合运用较为复杂的业务练习。通过综合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达到用人单位直接上岗的要求。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学院在校内建立一系列专业实验室,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金融综合模拟实验室、第三方物流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审计实验室、ERP实验室和沙盘模拟实训室等,并于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省级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实验室的建设对课内单项实验和校内综合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学院联系了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企事业单位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保证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对学生锻炼实践技能起到了保障作用。
事实证明,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通过践行实践育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同时更明晰的人才培养定位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而大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更大加强,真正成为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人人培养,技能为先
实践中,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将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具体化,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把人才培养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上,使学院人才培养定位除要求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所在单位工作要求。
为此,学院强调高素质“技能”的培养,但又不唯“技能”为上,特别注重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根据学生反馈和社会调研,不断调整和改进,做到了课程设置合理、逻辑关系明确、知识衔接有序、涵盖内容广泛。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学院将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为三类模块,即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实践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是给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铺垫,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期积累。专业模块是学生应学好的主要专业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主要技能。實践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学院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出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和研讨,在专业课程中设有单元实践、阶段性实践、课程总体实践和课程融合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总体素质。
教学改革,创新求变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践育人方案的贯彻落实,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学院反复进行教学改革论证,探索出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院通过先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既保证课堂改革落到实处,又保证不走偏、不变味。教师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
实践表明,先进的课堂教学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同时,积极引入“学习小组”等竞争模式,便于学生的互动,也便于教师分别指导,进而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了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新方式。
教学内容改革,先进性、科学性决定成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会定期予以修改。实践中,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动不断修改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该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强化师资,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建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偏多,且多数青年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为此,学院要求青年教师从多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鼓励他们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并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定期聘请企事业单位资深人士来校讲学,交流经验,传授技能。
建立“老带新、结对子”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学院青年教师任教前,需通过省、校组织的教师资格岗位培训,进行试讲合格后方可上岗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老带新、结对子”,指定专业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以课前指导、课中视听、课后点评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学院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到各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等去走访、调研、指导学生实习,使他们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学院还以“请进来”的形式请其他院校的学者和社会知名专家来讲学,将前沿理论和观点、实践经验和方法等请进来,丰富教师视野的同时,也能使教师有机会了解、接触社会,增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
鼓励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学习氛围,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通过进修、考研、考博等提高教师自身的学历、学识水平。通过主动学习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
此外,学院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如说课、讲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案评比等,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促进了他们教学水平与职业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课内单项实验。课内单项实验包括单元实验、阶段性实验、课程总体实验和课程融合实验。单元实验在每一单元完成时进行,阶段性实验在某一知识点完成时进行,课程总体实验在课程完时进行,课程融合实验在相关主要课程完成时进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渐次形成。
业务场景设计。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院在相关课程中安排一部分业务内容,把这些业务内容的处理交由学生进行。先由学生组成业务处理组,分工合作,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做出任务完成计划书、责任人岗位分工任务书、任务完成路径设计书和总结建议书。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技能得到真正发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社会调查和实习。学院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个假期都要参加社会调查,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等各方面,弥补学生社会经验少的缺欠,同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三年级学生还要参加社会实习,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学生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实际业务中去,为就业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校内综合实践。校内综合实践是在学生将全部专业课学完,临近毕业前,将学生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开展的实践,这次实践不仅包括基本业务训练,还包括一些内容较难、综合运用较为复杂的业务练习。通过综合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达到用人单位直接上岗的要求。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学院在校内建立一系列专业实验室,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金融综合模拟实验室、第三方物流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审计实验室、ERP实验室和沙盘模拟实训室等,并于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省级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实验室的建设对课内单项实验和校内综合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学院联系了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企事业单位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保证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对学生锻炼实践技能起到了保障作用。
事实证明,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通过践行实践育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同时更明晰的人才培养定位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而大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更大加强,真正成为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