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本着管理导向的原则,学院大力推进教育科研制度改革,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教师科研学术能力不断增强,公开出版学术论著逐年上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大幅增加,教育教学成果评审成效显著,承担、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热情不断高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长足发展与进步,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科研特色发展之路。
以制度为导向 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保驾护航
2011年,面对学院科研工作发展的大好形势,学院工作从追求数量的“做大”向追求质量的“做强”转变,根据形势的需要修订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一方面在提高奖励标准的基础上,对论文级别、课题研究过程、教材编写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管理在质量上的导向。另一方面,学院按照发展形势需要,为助推教学改革工作,增加了教育教学成果評审奖励制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奖励制度等相关制度,以实现对外高层次、高水平交流的需要,实现了科研工作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从“做大”向“做强”的转变,并在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学院自2006年正式升格高职以来,教育科研成果取得大幅上升。学术论文从2006年科研成果申报仅3篇文章,到2012年达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0篇;立项课题从每年2项增加到每年大约省(厅)级12项,院级10项左右;教材编写由10项左右增加到每年50多项;科研奖励经费从2006年的8000元增加到2012年的80万元左右。预计2013年将突破100万元;获奖教师也由5人增加到176人,获奖面大幅提高;在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学院也在同类院校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地位。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学院科研处作为学院的业务部门,主动争取其地位,发挥其作用,在立足教师发展平台搭建和学院决策参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科研处想方设法为教师发展搭建成长平台,为人才培养服务。一是借助新教师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形成重视科研的自我发展意识。在新教师岗前培训过程中,下发和组织学习了学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让他们熟悉学院科研工作与管理制度,从思想上重视教育科研,形成科研压力与动力。二是加强对教师科研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积累科研知识与技能,提升科研素养。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包括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与办法、立项科研申报表的撰写与技巧、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课题中期检查及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教材编写规范,等等。同时,还通过邀请院外教育科研工作者不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技能培训,从知识与技能上为新教师的发展搭建了成长平台。三是加大对科研团队及梯队人才的建设,并纳入人才管理数据库。随着学院交流层次的提高,学院横向课题逐渐增多,为更好加强与对外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学院注重团队建设,实现项目攻关管理。
近3年来,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比例数占到了70%以上;正高职称数从1人增加到了10人,副高职称数及中级职称数量增加了近40%。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评选人数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50%左右;在国家及省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中青年教师获奖人数达到了30多人次,获奖层次和级别逐年上升。
紧贴改革前沿 植根学院工作需要一线
科研工作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部分,科研工作应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多年的实践证明,科研工作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及学院的改革工作需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院教育科研在学院改革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学院面临升格高职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领导班子决定将升格的任务交给科研处去执行,其基本思路是边研究、边实施。学院科研处在准备升格资料、部门协调与工作对接中熟悉了学院部门的工作,了解了部门工作的性质与工作内容及难题,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2010年,学院面临迎接教育部办学质量评估的严峻形势,学院科研处在学习、了解研究兄弟院校评估工作情况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学院接受评估的整体方案与迎检计划,并在学院组建的评估办进行了实施,学院迎检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开展。
2013年,学院开展了省级示范院校的建设工作,学院科研处根据部门提出的示范建设项目,进行了项目筛选,并对筛选出的项目进行了有区分度的立项建设,对立项建设项目纳入课题管理的范畴,学院示范建设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过程化建设的轨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自2006年升格高职以来,学院科研处顺利完成了升格高职的任务,取得评审专家的一直好评;完成了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任务,在以评促进、以评促改工作中,学院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改善与进步;示范建设项目取得极大进步,各项示范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科研工作紧贴学院工作与改革实际,为学院发展与办学质量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注重考评激励 激发教师科研内在需要与发展动力
学院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其中,教师科研考核成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占有一定的比重。
学院实行的考核原则是将科研考核与课时津贴及评优等联系在一起,实现工作绩效与经济挂钩的原则,促进教师在科研方面不断进步。一方面,依据学院实际情况,在课时津贴上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的成效。另一方面,在教师荣誉建设上给予科研考评,助推教育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考评激励虽然很大部分有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客观上对教师科研的发展及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重科研考评激励的实践证明,学院教师在科研上的成绩有近80%因科研取得了较好的课时津贴。学院近年的“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的人数每年大增,总数较升格初翻了4番多。重视科研工作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发展动力。
科研与行业相结合 实现产学研工作的整体突破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这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人才质量评定标准应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
高职教育科研除学校的教育教学外,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结合,实现教育科研的横向联合。学院在项目合作上的方式是:一是健全机构,设立校企合作处,建立教育科研与企业行业在机构上的合作纽带。二是通过开展项目合作,追求实践效果取得一定成效。比如通过科研立项与开发,与用友软件公司开展了财务管理软件开发,并将此软件市场化,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与财政相关部门合作,实现了会计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研发,在学院及其他系统得到推广,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等。三是通过建立财经职业教育联盟、财经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形式,整合学院与行业企业资源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学院利用自身背靠财政厅的行业优势,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搭建平台。通过成立财经职业教育联盟,将四川省内财经职业教育院校整合起来,为实现全省财经职业教育改革等创设了现实条件。通过争取全国财经职业教育协作会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院,实现了全国财经职业院校的资源整合,为校企合作及项目开展搭建了攻关平台。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科研改革与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证实了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下一步,学校将紧跟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结合行业企业需要,服务现实发展,通过制度建设导向/考评鞭策激励等措施促进教师重视科研,在科研中成长与发展受益,为学院发展与人才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以制度为导向 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保驾护航
2011年,面对学院科研工作发展的大好形势,学院工作从追求数量的“做大”向追求质量的“做强”转变,根据形势的需要修订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一方面在提高奖励标准的基础上,对论文级别、课题研究过程、教材编写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管理在质量上的导向。另一方面,学院按照发展形势需要,为助推教学改革工作,增加了教育教学成果評审奖励制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奖励制度等相关制度,以实现对外高层次、高水平交流的需要,实现了科研工作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从“做大”向“做强”的转变,并在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学院自2006年正式升格高职以来,教育科研成果取得大幅上升。学术论文从2006年科研成果申报仅3篇文章,到2012年达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0篇;立项课题从每年2项增加到每年大约省(厅)级12项,院级10项左右;教材编写由10项左右增加到每年50多项;科研奖励经费从2006年的8000元增加到2012年的80万元左右。预计2013年将突破100万元;获奖教师也由5人增加到176人,获奖面大幅提高;在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学院也在同类院校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地位。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学院科研处作为学院的业务部门,主动争取其地位,发挥其作用,在立足教师发展平台搭建和学院决策参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科研处想方设法为教师发展搭建成长平台,为人才培养服务。一是借助新教师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形成重视科研的自我发展意识。在新教师岗前培训过程中,下发和组织学习了学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让他们熟悉学院科研工作与管理制度,从思想上重视教育科研,形成科研压力与动力。二是加强对教师科研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积累科研知识与技能,提升科研素养。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包括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与办法、立项科研申报表的撰写与技巧、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课题中期检查及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教材编写规范,等等。同时,还通过邀请院外教育科研工作者不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技能培训,从知识与技能上为新教师的发展搭建了成长平台。三是加大对科研团队及梯队人才的建设,并纳入人才管理数据库。随着学院交流层次的提高,学院横向课题逐渐增多,为更好加强与对外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学院注重团队建设,实现项目攻关管理。
近3年来,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比例数占到了70%以上;正高职称数从1人增加到了10人,副高职称数及中级职称数量增加了近40%。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评选人数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50%左右;在国家及省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中青年教师获奖人数达到了30多人次,获奖层次和级别逐年上升。
紧贴改革前沿 植根学院工作需要一线
科研工作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部分,科研工作应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多年的实践证明,科研工作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及学院的改革工作需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院教育科研在学院改革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学院面临升格高职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领导班子决定将升格的任务交给科研处去执行,其基本思路是边研究、边实施。学院科研处在准备升格资料、部门协调与工作对接中熟悉了学院部门的工作,了解了部门工作的性质与工作内容及难题,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2010年,学院面临迎接教育部办学质量评估的严峻形势,学院科研处在学习、了解研究兄弟院校评估工作情况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学院接受评估的整体方案与迎检计划,并在学院组建的评估办进行了实施,学院迎检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开展。
2013年,学院开展了省级示范院校的建设工作,学院科研处根据部门提出的示范建设项目,进行了项目筛选,并对筛选出的项目进行了有区分度的立项建设,对立项建设项目纳入课题管理的范畴,学院示范建设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过程化建设的轨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自2006年升格高职以来,学院科研处顺利完成了升格高职的任务,取得评审专家的一直好评;完成了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任务,在以评促进、以评促改工作中,学院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改善与进步;示范建设项目取得极大进步,各项示范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科研工作紧贴学院工作与改革实际,为学院发展与办学质量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注重考评激励 激发教师科研内在需要与发展动力
学院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其中,教师科研考核成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占有一定的比重。
学院实行的考核原则是将科研考核与课时津贴及评优等联系在一起,实现工作绩效与经济挂钩的原则,促进教师在科研方面不断进步。一方面,依据学院实际情况,在课时津贴上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的成效。另一方面,在教师荣誉建设上给予科研考评,助推教育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考评激励虽然很大部分有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客观上对教师科研的发展及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重科研考评激励的实践证明,学院教师在科研上的成绩有近80%因科研取得了较好的课时津贴。学院近年的“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的人数每年大增,总数较升格初翻了4番多。重视科研工作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发展动力。
科研与行业相结合 实现产学研工作的整体突破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这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人才质量评定标准应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
高职教育科研除学校的教育教学外,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结合,实现教育科研的横向联合。学院在项目合作上的方式是:一是健全机构,设立校企合作处,建立教育科研与企业行业在机构上的合作纽带。二是通过开展项目合作,追求实践效果取得一定成效。比如通过科研立项与开发,与用友软件公司开展了财务管理软件开发,并将此软件市场化,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与财政相关部门合作,实现了会计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研发,在学院及其他系统得到推广,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等。三是通过建立财经职业教育联盟、财经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形式,整合学院与行业企业资源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学院利用自身背靠财政厅的行业优势,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搭建平台。通过成立财经职业教育联盟,将四川省内财经职业教育院校整合起来,为实现全省财经职业教育改革等创设了现实条件。通过争取全国财经职业教育协作会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院,实现了全国财经职业院校的资源整合,为校企合作及项目开展搭建了攻关平台。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科研改革与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证实了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下一步,学校将紧跟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结合行业企业需要,服务现实发展,通过制度建设导向/考评鞭策激励等措施促进教师重视科研,在科研中成长与发展受益,为学院发展与人才质量提升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