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价值观是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价值观教育。黄炎培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论述,对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价值观; 黄炎培职教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47-002
职业价值观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每个个体自身兴趣和需要而形成的关于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职业选择等方面比较稳定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个人价值取向有着密切联系。
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的职业观对选择什么职业、什么是好职业、个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等有着不同看法。正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择业方向、不同的职业行为。有人进入误区、有人在职业劳动中成绩卓著,有人毫无作为,甚至屡次在择业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职业观对就业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价值观教育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职业院校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已经向素质取向发展。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已成为21世纪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200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教育领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学会做事——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一书指出:价值观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价值和伦理须占据职业教育全部课程的中心;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由此,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价值观教育。
高职大学生身处于大转型的社会, 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从各个不同侧面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过去我国在经济上只允许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因而在价值观上只奉行一种大一统的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强调集体主义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目前,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观,自然也随着这种变迁而变迁。以前受到抑制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又普遍流行起来。青年是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其所处的时代的思想价值动态最及时的反映。在青年的职业价值观中也出现了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德、重个性而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认知、职业评价以及职业选择。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二、黄炎培的职业价值观内容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倡导、创办职业教育伊始,便十分重视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他在借鉴、吸收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国教育的实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价值观理论体系, 在其有关职业价值观的思想有诸多的表述,集中归结为:“为己谋生、为群服务”的职业选择观、“职业平等、职业神圣”的职业评价观和“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观。直到今天这些理念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黄炎培的职业选择观:为己谋生、为群服务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是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分工的产物,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包含为己谋生与为群服务,实是一物两面。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的这一目标观虽涉及个人、社会、世界三方面,但最根本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五四运动后,“科学和民主”“个性解放”成为无人不知的口号。黄炎培对于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注意吸收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合理思想,提出将“谋个性之发展”列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还将这一观念浓缩为12个字,即“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标中可以看出,他倡导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追求从“求生”上升到了“求群”。他认为“求生”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知识、技能等谋得职业;“求群”要求学生要爱其家,爱其族;大而言之,爱其群,爱其国。
2.黄炎培的职业评价观:职业平等、职业神圣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黄炎培、邰爽秋等一批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所谓治术的教育。治术的教育以養成治术人才为能事,使青年一入学校就养成升官发财的心理,这种教育人就是传统的士大夫教育。因此黄炎培针对长期以来社会上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重士而轻农工商。黄炎培视这种“以职业为贱”,“以职业为苦”的思想为“职业教育之礁”,提出“劳工神圣”的主张。认为劳力与劳心都是神圣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人生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等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
3.黄炎培的职业道德观: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思想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职业具有事业心,”即敬重其所习和所事的职业的事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所谓“乐群”就是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协作之精神”和“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义利观。具体而言,“敬业乐群”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敬业乐群的提出也是黄炎培先生针对社会上的一些错误社会心理而加以纠正。由于长期受封建科举文化的浸渍,当时的社会舆论和教育观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农工商中下级人才的教育。为破除这种陈旧的职业观,他告诫青年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为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或所事的职业地位和职业价值,黄炎培先生在他所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就是以此四字为校训,并亲书匾额,悬挂于学校礼堂两侧。黄炎培强调社会服务,提倡敬业乐群,培养一批有一技之长、有服务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才,以解决国家社会最重要最困难的生计问题是一种进步的教育观点,直到今天依旧有借鉴价值。
三、借鉴黄炎培职教思想,探索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价值理念到今天仍有很大现实意义。他的职业价值观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职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借鉴。表现在:
1.高职学生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选择
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非但没有过时,而是要在青年学生的头脑进一步强化。无论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是如何的高远,都离不开个人的根基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事业。因此,个人择业首先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择业同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已任;要把对职业追求从“求生”上升到了“求群”,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古人说:“以其无私故成其私”,“已愈为人已愈有,已愈与人已愈多”。高职学生择业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奉献,社会、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干,就要把它干好。也就是说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精神。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又有才能的人,必是一切用人单位欢迎的人,也是获得丰富报酬的人。
2.高职学生要树立面向第一线、服务第一线、安心第一线的职业定位
高职大学生朝气蓬勃,时代感强,思维敏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对精英教育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对自己接受职业教育有一种自卑感。其实,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无论哪个层次的大学生都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以及越来越多到大陆来办厂的海外企业,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现代工人,也就是说,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学历高、能力强的一线操作工人。高职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这个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支撑着社会,推动着时代前进。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高职学生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树立面向第一线、服务第一线、安心第一线的职业定位。
3.高职学生要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品德
高职学生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岗位,敬重自己的工作。一个人只有爱岗敬业,才会将工作视为神圣的事业去追求;才会视工作为天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努力出色地去完成工作;才会一辈子都兢兢业业,不是把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还作为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爱岗敬业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人生成功的必要前提。工作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成功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事业的成功。事业成功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爱岗敬业。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产生和形成强烈的事业心,才会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会获得事业的成功。爱岗敬业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要靠每一個人、尤其是每个职业人的辛勤耕耘。大家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没有一砖一瓦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一点一滴就没有大江大海。只有每一个职业人“干一行爱一行”“干出点名堂来”,把企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的,社会才会发展,人类才会进步。
总之,在充分借鉴黄炎培有关职业价值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我们必须重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价值观; 黄炎培职教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47-002
职业价值观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每个个体自身兴趣和需要而形成的关于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职业选择等方面比较稳定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个人价值取向有着密切联系。
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的职业观对选择什么职业、什么是好职业、个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等有着不同看法。正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择业方向、不同的职业行为。有人进入误区、有人在职业劳动中成绩卓著,有人毫无作为,甚至屡次在择业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职业观对就业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价值观教育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职业院校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已经向素质取向发展。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已成为21世纪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200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教育领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学会做事——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一书指出:价值观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价值和伦理须占据职业教育全部课程的中心;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由此,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价值观教育。
高职大学生身处于大转型的社会, 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从各个不同侧面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过去我国在经济上只允许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因而在价值观上只奉行一种大一统的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强调集体主义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目前,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观,自然也随着这种变迁而变迁。以前受到抑制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又普遍流行起来。青年是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其所处的时代的思想价值动态最及时的反映。在青年的职业价值观中也出现了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德、重个性而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认知、职业评价以及职业选择。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二、黄炎培的职业价值观内容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倡导、创办职业教育伊始,便十分重视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他在借鉴、吸收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国教育的实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价值观理论体系, 在其有关职业价值观的思想有诸多的表述,集中归结为:“为己谋生、为群服务”的职业选择观、“职业平等、职业神圣”的职业评价观和“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观。直到今天这些理念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黄炎培的职业选择观:为己谋生、为群服务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是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分工的产物,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包含为己谋生与为群服务,实是一物两面。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的这一目标观虽涉及个人、社会、世界三方面,但最根本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五四运动后,“科学和民主”“个性解放”成为无人不知的口号。黄炎培对于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注意吸收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合理思想,提出将“谋个性之发展”列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还将这一观念浓缩为12个字,即“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标中可以看出,他倡导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追求从“求生”上升到了“求群”。他认为“求生”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知识、技能等谋得职业;“求群”要求学生要爱其家,爱其族;大而言之,爱其群,爱其国。
2.黄炎培的职业评价观:职业平等、职业神圣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黄炎培、邰爽秋等一批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所谓治术的教育。治术的教育以養成治术人才为能事,使青年一入学校就养成升官发财的心理,这种教育人就是传统的士大夫教育。因此黄炎培针对长期以来社会上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重士而轻农工商。黄炎培视这种“以职业为贱”,“以职业为苦”的思想为“职业教育之礁”,提出“劳工神圣”的主张。认为劳力与劳心都是神圣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人生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等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
3.黄炎培的职业道德观: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思想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职业具有事业心,”即敬重其所习和所事的职业的事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所谓“乐群”就是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协作之精神”和“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义利观。具体而言,“敬业乐群”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敬业乐群的提出也是黄炎培先生针对社会上的一些错误社会心理而加以纠正。由于长期受封建科举文化的浸渍,当时的社会舆论和教育观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农工商中下级人才的教育。为破除这种陈旧的职业观,他告诫青年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为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或所事的职业地位和职业价值,黄炎培先生在他所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就是以此四字为校训,并亲书匾额,悬挂于学校礼堂两侧。黄炎培强调社会服务,提倡敬业乐群,培养一批有一技之长、有服务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才,以解决国家社会最重要最困难的生计问题是一种进步的教育观点,直到今天依旧有借鉴价值。
三、借鉴黄炎培职教思想,探索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价值理念到今天仍有很大现实意义。他的职业价值观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职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借鉴。表现在:
1.高职学生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选择
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非但没有过时,而是要在青年学生的头脑进一步强化。无论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是如何的高远,都离不开个人的根基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事业。因此,个人择业首先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择业同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已任;要把对职业追求从“求生”上升到了“求群”,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古人说:“以其无私故成其私”,“已愈为人已愈有,已愈与人已愈多”。高职学生择业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奉献,社会、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干,就要把它干好。也就是说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精神。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又有才能的人,必是一切用人单位欢迎的人,也是获得丰富报酬的人。
2.高职学生要树立面向第一线、服务第一线、安心第一线的职业定位
高职大学生朝气蓬勃,时代感强,思维敏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对精英教育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对自己接受职业教育有一种自卑感。其实,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无论哪个层次的大学生都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以及越来越多到大陆来办厂的海外企业,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现代工人,也就是说,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学历高、能力强的一线操作工人。高职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这个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支撑着社会,推动着时代前进。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高职学生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树立面向第一线、服务第一线、安心第一线的职业定位。
3.高职学生要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品德
高职学生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岗位,敬重自己的工作。一个人只有爱岗敬业,才会将工作视为神圣的事业去追求;才会视工作为天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努力出色地去完成工作;才会一辈子都兢兢业业,不是把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还作为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爱岗敬业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人生成功的必要前提。工作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成功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事业的成功。事业成功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爱岗敬业。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产生和形成强烈的事业心,才会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会获得事业的成功。爱岗敬业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要靠每一個人、尤其是每个职业人的辛勤耕耘。大家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没有一砖一瓦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一点一滴就没有大江大海。只有每一个职业人“干一行爱一行”“干出点名堂来”,把企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的,社会才会发展,人类才会进步。
总之,在充分借鉴黄炎培有关职业价值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我们必须重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