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阅读 多元阅读 深入阅读 延伸阅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学科,教师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在主体实践、思维创新上做文章。
  一、在自主中探究,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摒弃以老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弊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融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去体味领悟,去认识发现,去创造完善,去感悟文本的内蕴。
  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时,我以“福勒是不是优秀球员?”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从从容容地朗读,细细地揣摩品味,感悟人物的品质。通过阅读感悟,自主探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福勒可以射门,却放弃了,失去一个球员应有的责任,他不是称职的队员;有的学生认为福勒在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时放弃射门,是为了避免对手受伤,这是一个优秀球员应具备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是个优秀球员;有的学生认为福勒是个好队员,但不是合格的队员,他可以在放弃射门,保护对方球员之后,再次扣球射门,为自己的球队争光……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和情感就像开闸的水奔涌而出。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体验、想象、创造,去重构文本的深刻意义,这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在思辩中探究,多元阅读
  没有多元化的阅读,就没有创造性的阅读,阅读就失去了鲜活的色彩。因此,阅读教学时应努力创设自主和民主的氛围,为学生搭建发现和探究的平台,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动”起来。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真知灼见。
  在《将相和》一课教学时,我以课堂争辩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深读。在学生感知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之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归纳出三个辩论题目:(1)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同归于尽,为什么?(2)在渑池之会上,谁胜谁负,为什么?(3)廉颇和蔺相如谁对谁错,为什么?这三个极富两可性的辩论题目,无论正方或反方都可以寻找出充分的依据。这不但引发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而且在深读过程中细细咀嚼文本,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在整合自己的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蕴义清晰地表达出来,达到内化的效果。学生在倾听对方的辩述过程中,提升和完善了自己的认识。这样的思辩过程,对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三、在实践中探究,深入阅读
  随着对语文教育规律和汉语言特点的深刻认识,大家越来越重视语文学习的“感悟熏陶”,认为它是语文学习不可取代的途径。曾经“大红大紫”的“语言实践”被忽视了。其实,科学有效的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品词析句中,才能深刻地感悟语言;只有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对《月光曲》一课中的“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句话,我是这样教学的:(1)找。盲姑娘的“随便说说”说的是什么?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句子。(2)议。联系课文内容讨论: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吗?(3)悟。从“随便说说”,可以体会到什么?(4)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通过“找、议、悟、读”等的语言实践活动,融语言训练与自主感悟为一体,学生从中体会到盲姑娘既渴望听贝多芬演奏,又怕给哥哥增加负担的矛盾心理,领悟到盲姑娘善良的心地和善解人意的心境,从而深受感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把语言学习置于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在品析词语和品味语言韵味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和感染,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这样,语言训练与披文悟意、披文入情熔于一炉。
  四、在合作中探究,延伸阅读
  探究性阅读,既要着眼于文本内容,又要延伸文本内容,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学生有深度的感悟。教学时,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因人因文而异,恰当地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涵;我们可以适度搭建课内外以及学科间的联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丰富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读懂读透文本,以文本的灵魂来完善自己的灵魂。
  在《桃花心木》一文教学时,我先出示几个研读的问题:(1)课文不是写植物,为什么用“桃花心木”作题目?(2)这篇文章有几处用了“枯萎”这个词?细细体味每处“枯萎”背后的蕴义?(3)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经不起生活的严峻考验,请从文中寻找依据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怎样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4)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写这篇文章的,他还有哪些作品,有什么特色?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二个问题进行研读。研读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或先组成小组再选问题研读。小组讨论本问题要从哪几方面入手研读,提出研究方法。如第一、二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第三个问题要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第四个问题要搜集课外阅读资料。各小组选好问题自行合作研读,老师巡回了解研读情况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时适度启发指导,最后进行交流汇报。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感悟了文本的语言,而且领悟了作者构思谋篇的技巧,这对学生语言表达是大有裨益的。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在自主、合作中探究,在思辩、实践中学习,才能融入生活,真切地进行语文实践,真正地体悟到语文的魅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一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三日不读书,对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乏味。”三日不读书,是否面目就可憎,这很难说,语言是否乏味,也很难说,但是我相信,一日不读书,尘俗一定生其问。一个人心里装的诗书多了,书卷气自然就浓了。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要想多一点书卷气,就得靠读书。请看我和学生是怎样读书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心理学家格伦研究,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多种因素中,兴趣占25%,而在学生失败的诸多因素中,缺乏兴趣占35%。可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呢?任何兴趣都根植于一定的知识的土壤中。因此,知识是兴趣的媒
期刊
蜜蜂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它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个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了,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最终得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证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能见微知著,善于发问
期刊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繁琐的数学题改造一下,变成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同学们在宽松的气氛中解答。例如,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设置问题: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地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曾开始困惑起来,“这学生怎么就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啊”,“真不明白,我看真是不想学了”,“和他沟通怎么这么难呢?他怎么就是认为我和他过不去”,“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种种困惑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团团罩住。分明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隔了一堵厚厚的墙。苦口婆心的说教变得苍白无力,我非常渴望找到一扇门通向那个绚丽而又神秘的心灵世界,可是门在哪里呢?我一时有些不安起来。  
期刊
评语分作业评语和学期评语。学期评语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阶段性的综合评价,一则好的评语。会起到好的教育导向作用,因此我特别注意利用赏识的眼光来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评语写作上下了一些功夫,收到了一定成效。  首先,我努力去接近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兴趣爱好等,让评语有话可写,避免千人一面。担任二十几年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哪个孩子好动,哪个孩子自制力较差,哪个孩子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令学生生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只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终身受益,就是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求变,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吕叔湘说:“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能力的提高,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而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写不好作文,因为有“厚积”才有“薄发”。
期刊
一、利用数学工具。把某些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使其简化。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期刊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品德学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引起了众多老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利用生活资源已成为品德教学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笔者结合实践探索,从找资源、“借”资源、用资源等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品德学科课程资源“贫瘠”的现状,从而促进农村小学品德学科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以“小”见“大”找资源  品德课程是以个人
期刊